用音色布局展现音乐内涵

李夏如
摘要:中国作曲家朱践耳创作的交响诗《纳西一奇》是一部把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与西方现代管弦乐相结合的佳作。音乐旋律动机、创作技法、音色选择以及乐章标题都来源于纳西族当地的传统音乐,本文通过对第一乐章《铜盆滴漏》的音色结构布局以及配器技术的分析,试图研究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中西音乐交融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纳西一奇 ?管弦乐队 ?音色布局 ?音程结构 ?配器技术
音诗《纳西一奇》是朱践耳先生于1984年3月完成,同年5月在第十一届“上海之春”首演,后来得到来自多方面的不同评价。但其绚丽的色彩和鲜明的音乐形象是很有特色的,对中国民族风情与西方管弦乐创作结合的成功探索是毋庸置疑的。
《纳西一奇》是作者从纳西族当地特有的口弦音乐中三个基本音(D、A、C)之间的音程关系而展开的,且每一乐章的名字也是用口弦的曲牌名来命名的。口弦曲的曲目繁多、内容丰富,音乐形象生动,但音调较为简单,需要靠音色的频繁变化推动音乐的发展。 音乐分四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有标题。第一乐章《铜盆滴漏》、第二乐章《蜜蜂过江》、第三乐章《母女夜话》、第四乐章《狗追马鹿》。四个乐章贯穿着口弦的音调,但表现手法各有特点,织体写法和调性安排也都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构思,力图民族化与现代化相结合,技术性与形象性相结合。
在一些相同类型的分析文章中,曾有不少学者对音诗《纳西一奇》的现代作曲技法、主题的构成以及调式布局等方面做出过研究,有些文章还从音乐取材的角度对作品的创作思维与中西结合等方面做出了探讨。但笔者认为,虽然主题音高发展逻辑也是研究这部作品的一个方面,同时,也可从音色选择与布局方面作为分析作品的一个角度。但很少有文章从配器的角度去探讨怎样用不同的音色布局、演奏方法、与纯音色和混合音色的对比去展示民族音乐的精神内涵与其形象特征,即直接从音色布局与配器技术作为作品的主题构思加以研究,使中国民族音乐与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本文就将根据交响音诗《纳西一奇》之《铜盆滴漏》这一乐章的音色布局与配器技术惊醒详细的分析与研究,以配器的角度来考虑音色的组合与布局等对民族音乐精神的塑造。
一、乐队编制
此音诗运用的不是管弦乐队标准的双管编制,在标准的双管编制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支短笛,另外在第一乐章《铜盆滴漏》中使用了萨克斯,用于乐曲开始的主题旋律。根据音乐的需要,每个乐章使用的色彩乐器打击乐也各有不同。从乐队的编制上可以看出,朱践耳先生在这部作品中的一些乐章里,刻意加强了乐队音色的明亮度,扩展了乐队的音域,同时利用了木管“家族乐器”的独特音色及丰富的色彩乐器,来勾勒音乐的主题“形象”。
第一乐章《铜盆滴漏》乐队编制:
1支短笛、2支长笛、2支双簧管、英国管、2支Bb调单簧管、1支Eb调萨克斯管、2支大管、4支F调圆号、3支C调小号、3支长号、1支大号、梆子、木鱼、更锣、竖琴、五声部弦乐组。
二、第一乐章《铜盆滴漏》的总体音乐特征
在第一乐章中,音乐整体表现出标题“铜盆滴漏”的意境,使用的主题基本上是以气息相对较长、并具有较强的歌唱性旋律构成,其旋律风格取材民间音调,具有明显的中国五声性的民歌特征。同时,由于多调式的运用,在作品中运用不同的乐器在不同调上出现和声重叠,因此乐曲在展开过程中,不同音色在内声部和低音声部经常出现不协和音程或半音化线条的进行,从而也形成了以中国五声调式旋律为基础的纵向混合型和声语汇。
(一)横向音色结构布局与曲式结构之间的关系
第一乐章《铜盆滴漏》是一首夜曲,宁静而深沉。该乐章是单三部结构。从主题材料看,第一段主题取材于纳西民歌“古凄调”(谱例1),第二段主题取材于纳西民歌“时受调”(谱例2) ,这种民间曲调由节奏相同的五字句构成,旋律由五个音符构成的动机在四个调上平行进行。最后,再现第一段主题。
谱例1:古凄调主题(第6小节开始)

谱例2:时受调主题(第23小节开始)

图表1:
第一乐章《铜盆滴漏》曲式结构及音色布局图
从音色结构布局上看,如图表1所示,乐曲一开始引子部分由弦乐做“长音”静态持续,梆子、铜锣、竖琴模仿静夜和滴漏的音乐形象。第一段“古凄调”的主题先由bE调萨克斯独奏,弦乐组做伴奏声部,竖琴延续前面引子部分下行跳进的动态持续音①,表现标题的音乐意境,用对比性音色把主要旋律与伴奏声部明显的区分开来。“古凄调”主题第二遍出现时,由长笛和英国管演奏主旋律,英国管做动态节奏音型点缀,第一小提琴与中提琴下行跳进模仿“滴漏”声,第二小题琴与大提琴做静态持续,这样以木管组担任主要旋律,弦乐担任伴奏的功能分组②,更好地突出旋律线条与伴奏声部不同的性格特征,音乐形象生动。第二段“时受调”的主题以poco piu mosso con passione(稍快一些带有热情洋溢的)的表情速度进入,音乐的律动有很大变化,在音乐性格上与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变化。主题先是由木管、铜管和弦乐组以相同节奏的“合唱式全奏”③演奏,也称和声式全奏,后又以卡农式器乐模仿复调演奏主题,这样相同节奏的单一织体与第一段多层织体结构也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音色再现,由萨克斯再一次独奏出第一段主题,管弦乐织体也回到多因素结构。从横向的音色布局以及音色组合的转换为依据的角度看,也可把此乐章分为三段式结构。
(二)运用乐器的特殊演奏法产生出多彩的音响
《纳西一奇》用了许多乐器的特殊演奏法,以求得音响的多样色彩,来模仿纳西民族乐器的声音,以及表达“铜盆滴漏”的情境。音色种类的增多、音色形态的丰富使塑造出的音乐形象更为突出和鲜明。采用特殊性的演奏法,也增强了纵向织体声部的层次感,达到了丰富乐队音响的目的。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