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5年养殖鱼类发病情况分析
王静波+王小亮+杜瑜+王姝+曹欢+张文+徐立蒲
摘要:2015年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组织开展了养殖鱼类病害监测工作。在全市13个区县共设置监测点110个,监测总面积755 hm2,占全市水产养殖总面积的20.6%。监测品种12种,分别为鲤、鲫、草、青、鲢、鳙、鲂、罗非鱼、观赏鱼(金鱼、锦鲤)和冷水鱼(虹鳟、鲟鱼);监测疾病种类5大类30种。监测结果显示:全年监测19种疾病,其中细菌性疾病8种,病毒性疾病5种、寄生虫疾病3种、真菌性疾病1种,不明原因疾病2种。易发病品种有草、鲤、虹鳟、鲟、锦鲤、金鱼。全年监测点月平均发病率约为22.5%,发病率最高的为7、8月份,分别为27.8%和30.2%。其中从患病鲑鳟鱼体内分离到的鲑肾杆菌,在我国尚未有报道。据各区县初步统计,2015年北京市水产养殖因病苗种死亡2 859.88万尾,成鱼死亡189.526 t;因苗种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541.8万元,因成鱼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174.5万元。造成损失的疾病种类以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为主。由于药物滥用现象普遍,导致病原产生耐药性,以及水产苗种流通缺少有效监管导致疾病传播迅速,均给疾病防控增加了难度。
关键词:北京市;养殖鱼类;发病情况;分析
2015年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通过组织开展的鱼病监测工作,了解掌握北京市养殖鱼类疾病流行状况,为科学防治鱼病提供参考。
1主要工作方法
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负责制定《北京市水生动物疾病监测工作方案》,并为区县推广部门提供检测技术支撑。由区县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每年4-10月逐月开展监测工作,并报表到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汇总。同时市站直接抽样监测检测的数据,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也汇总到每月的鱼病报表中。
2015年初市站召开了工作部署会议。在会上向各区县布置了今年的监测工作。3月底前各区县上报设置的常规病害监测点。4月初市站对全市的常规病害监测点进行了统计,明确了监测点数量、监测品种和监测面积,以及各监测点的基本情况。
为了使监测数据更加全面,市站还要求各区县在每月报送监测点的鱼病发生情况时,对辖区内非监测点发生的鱼病也要及时上报。
本年度共设置监测点110个(见图1),监测总面积753.47 hm2,占到全市水产养殖总面积的20.6%。监测品种12种(见表1)。监测疾病种类5大类,共计30种疾病(见表2)。
序号种类面积/hm21鲤鱼274.832草鱼284.733鲢鱼165.034鳙鱼160.375鲫鱼24.756青鱼28.577鲂鱼9.338罗非鱼10.859鲟鱼34.5110虹鳟7.7511金鱼64.1312锦鲤24.912监测结果和讨论
2.1养殖生产概况
根据各区县水产技术推广部门统计的数据,2015年全市池塘养殖面积3 624.71 hm2,工厂化养殖面积83 150 m2,流水养殖面积676 928 m2。养殖产量:苗种约112 420万尾,成鱼产量约45 947 t。
2.2监测结果和鱼病发生特点
监测结果显示,全年监测共发生19种疾病,其中细菌性疾病8种,病毒性疾病5种、寄生虫疾病3种、真菌性疾1种,不明原因疾病2种。
各监测品种中易染病的主要品种是草、鲤、虹鳟、鲟、锦鲤和金鱼(见表3)。全年监测点月平均发病率约为225%,发病率最高的为7、8月份,分别为27.8%和302%。其中从患病鲑鳟鱼体内分离到的鲑肾杆菌,在我国尚未有报道(见图2)。
北京市鱼病发生与防治总体上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细菌性疾病依然是引起养殖鱼类发病死亡的主要病因;发生普遍,死亡率较高;同时滥用药物现象比较普遍。二是病毒性疾病危害也在逐渐增大,感染发病病例增多。三是寄生虫病由于滥用药物导致耐药性普遍;用药剂量大幅提高但效果不佳,甚至因施药过量导致鱼类受到应急刺激导致死亡或者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
2.3因病害造成的损失情况
据各区县初步统计,2015年北京市水产养殖因病苗种死亡2 859.88万尾,成鱼死亡189.526 t;因苗种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541.8万元,因成鱼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174.5万元。
金鱼、锦鲤和草鱼、鲤鱼的苗种死亡量较大,鲟鱼和虹鳟苗种死亡次之。金鱼苗种死亡主要原因之一是感染金鱼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患病鱼呈现出烂鳃、体表溃烂。锦鲤的苗种死亡主要是烂鳃病和锦鲤疱疹病毒病造成。草鱼的苗种死亡主要是草鱼出血病感染造成。鲤苗种死亡主要原因是烂鳃病,近两年,鲤鱼烂鳃病比较严重,引起鲤鱼大量死亡。虹鳟苗种死亡主要原因是感染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造成。
2.4鱼病防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4.1水产苗种流通过程中缺少有效监管苗种流通中缺少有效监管措施,给水产养殖病害防控,特别是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的防控带来了风险。加强水产苗种的监管,一是要加强开展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监督工作;二是对水产苗种场实施有效监测。检疫检测不合格的苗种不得对外销售,从源头控制水产疫病。
2.4.2药物滥用现象普遍抗菌药物滥用现象较多。根据我们日常监测的病例,细菌性疾病发生率相对较高,如果用药不当,容易引起鱼类死亡。根据我们对40余个渔场55个样品的病原菌分离及敏感药物筛选结果分析,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是目前最常见的两种致病菌,强力霉素和恩诺沙星目前是较为敏感的药物。但是针对某个具体渔场,其敏感药物种类及剂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长时间连续使用某种药物后,这种药物对从该渔场中分离的致病菌的敏感性就会显著下降。氟苯尼考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使病原菌短时间产生较高的耐药性,且耐药性不易消除,因此,谨慎使用该药物。
根据我们的调查,很多养殖户把杀虫药作为一种预防药物,十天半月就使用一次。大部分寄生虫药物都对鱼有一定程度的毒害作用,会严重影响鱼的免疫机能。同时滥用药直接导致了寄生虫的耐药性提高,一旦真正发生寄生虫病,用药剂量大幅提高但效果依然不理想;经常出现因施药问题导致鱼类死亡,停止用药后死亡率反而下降的情况。另外,寄生虫药物滥用,对鱼体是个应激性刺激,加速病害的发生,引起鱼体死亡。
针对用药中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应定期监测主要致病菌及其药物敏感性变化,指导科学用药。
(收稿日期:2016-08-22)《河北渔业》2016年第11期(总第275期)○专论与综述
作者简介:童水明(1969- ),男,水产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宽体金线蛭、池蝶蚌等。E-mail:[email protected]。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6.1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