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啄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许坤 何德顺 孙德武
摘要:对鸡啄癖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鸡;啄癖;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5)08-0039-01
鸡啄癖是指雏鸡养到2~3周以后,常因饲养管理不当,造成鸡啄羽、啄趾、啄蛋和啄肛等啄癖。在蛋鸡生长过程中经常发生,轻者引起炎症、溃疡,重者将导致死亡。鸡群一旦发生啄癖,便互相模仿,易引起群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啄癖具有成瘾性,治愈特别困难,应以预防为主,在饲养过程中应切实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工作,以杜绝啄癖的发生。
1 鸡啄癖发生的原因
(1)营养因素。饲料营养不全面,饲料中缺乏钙、磷、氯、钾等矿物质;缺乏铜、钴、硒、碘等微量元素;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过低等均能造成鸡的啄癖。
(2)不断喙或断喙轻而又没有及时再次进行断喙是发生该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3)长期使用低质量饲料,其营养元素不平衡或含量不足而诱发。
(4)光照不合理,强度过高而诱发。
(5)鸡舍构造简单,自然光直射鸡舍诱发啄癖。石棉瓦棚或楼房上半开放式养鸡场,啄癖随季节变化呈规律性发生。春季自然光强度增强,光照时间长,阳光直射鸡舍内,长时间强光刺激而诱发该病;秋末冬初,阳光直射鸡舍也易引发鸡啄癖。
(6)热应激诱发,尤其是石棉瓦搭建的简易鸡舍,因隔热能力太差,夏季骄阳似火,舍内长时间高温而引发啄癖。
(7)夏季长时间断水或供水不足。
(8)多种原因引发输卵管炎,使产道肿胀,导致难产,使泄殖腔外翻时间过长,其他鸡看到高度充血的泄殖腔就啄,也是引发该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2 鸡啄癖的预防措施
(1)最有效的方法是及时合理地断啄。断喙时间:以出壳后6~9日龄断喙比较适宜,如果有必要可在7~12周龄修剪一次。工具:电动断喙器或150 W的电烙铁。断喙长度:上喙从尖端到鼻孔约1/2处,下喙在1/3处。断喙前1 d和后2 d可在饮水中加入1‰的维生素K3或复合维生素。刚断喙的鸡喙部疼痛,因此要保证料槽中有足够厚度的饲料,同时保证充足的饮水。断喙的方法:用左手捉雏,右手拇指按住头的上部或侧面,食指轻压住咽喉,拉直颈部,以避免烫伤舌头,同时将雏鸡的头向上倾斜,待断喙器呈樱桃红色(815 ℃,电烙铁烧至微红时),即将雏喙的待切部位插入断喙器小孔内由上而下切,接触3 s即可。
(2)科学饲养。严格按照鸡的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配制日粮和微量元素,否则会引起不良反应乃至中毒。雏鸡日粮中粗纤维含量不低于5%。选用知名度高、化验设备先进的正规饲料厂生产的饲料。
(3)建立科学合理的光照制度。雏鸡出壳后3 d内每昼夜光照时间为23~24 h,光照强度10.76 lx;从第四天到育雏结束每天光照时间为8 h,光照强度5 lx;育成期每天光照时间为8~9 h,光照强度5~10 lx,也可采用自然光照;开产后每天光照时间为14~16 h,光照强度10 lx(灯泡距地面2.1~2.4 m,灯间距3 m的情况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平均有2.7 W灯泡的光照强度即为10 lx左右)。合理掌握光照时间,不能任意延长光照时间及增加光照强度。
(4)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出壳后1周内的雏鸡适宜温度为32~35 ℃,以后每周下降2~3 ℃。10日龄内相对湿度为60%~65%,10日龄后(由于呼吸和排粪量增加,育雏舍内比较潮湿)湿度可控制在55%左右。产蛋期适宜的温度为13~25 ℃,最适宜温度为18 ℃,相对湿度为50%~70%。根据鸡舍开放程度,重视自然光的影响并及时处理。
(5)石棉瓦顶鸡舍,可在屋顶放一层秸秆或麦糠以隔热,舍内温度过高时,除通风外,可向鸡舍内喷凉水数次,同时饮服解暑药以减少高温应激。
(6)通风换气。排出室内污浊空气,换进新鲜空气,降低有害气体浓度及尘埃的含量,同时利于调节室内的湿度及温度,改善鸡舍环境状况。高温季节保证长期有水、不断水。
(7)及时防治疾病,减少输卵管炎的发生。
3 治疗措施
(1)定时观察鸡群,及时挑出啄癖鸡和被啄的鸡。对挑出的被啄的鸡,严重者淘汰,轻者肛门处涂碘酒,最好是紫药水消炎,口服土霉素片消炎;对已被啄伤的鸡,头向下、脱出的输卵管进行高锰酸钾消毒后复位,然后向泄殖腔注入一支庆大霉素(不带针头)消炎。隔离啄癖的鸡单独饲喂,若喙长的一定要强制断喙。
(2)对被啄鸡同笼及两侧笼内的鸡,尽快将其肛门外无毛区域涂成紫色或黑色,使鸡不愿啄肛。
(3)采用药物治疗。在饲料中加2%~3%的石膏或0.1%蛋氨酸,连用2周;也可将饲料中盐分含量提高到1%~2%,连用2 d,但要注意供足饮水以防食盐中毒。
(4)坚持经常消毒,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在鸡患病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及时治疗,加大饲料中维生素的添加量,提高鸡体抵抗能力。
(5)减少各种应激因素,消除各种噪音干扰,给鸡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总之,消除各种引起啄癖的因素,使鸡群不发生或少发生啄癖,防患于未然是防治该病的最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