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拓展性作业设计的创新实践
庞敏
设计作业的目的在于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知识进行重新梳理、整理、消化和巩固,从而形成一定的化学思维,具备应用化学的综合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例,对拓展性作业的设计进行详细解析.
一、拓展形式
很多教师习惯性地以作业作为课堂结尾或课下延伸,在形式上多以单一的“巩固型”为主,这种作业设计的弊端在于,一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个环节的知识点没有理解透彻,就会因为基础知识不牢而无法独立完成作业.这会大大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业也就会失去其根本意义.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作业设计的目的之一就是巩固基础知识,因此将单一的以最后测试和巩固为主的作业形式“分解”成随时的课堂小结作业,给学生时刻反思、探究、发现和实践的机会,可以在帮助学生夯实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对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在讲到“复分解反应”时,可以通过问题进行随堂测验:
1.复分解反应都存在哪些基本类型?
2.简单阐述一下复分解反应本质.
3.以下物质如果混合后是不是会产生反应?你能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吗?对于无法产生反应的,请说出原因.
a.盐酸与碳酸钠;
b.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铜溶液;
c.二氧化碳被通入到石灰水中;
d.盐酸与铁;
e.氯化钠与硫酸钾;
f.稀硫酸与氧化铁;
g.硫酸铜与氢氧化镁;
h.氯化钡溶液与硝酸银溶液;
i.稀盐酸与铜.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自我总结、自我反思的习惯,在每个单元甚至每个关键知识点讲解完之后,教师都应该通过这种小结式作业的形式加深学生的记忆与理解.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因不太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这个环节往往就会通过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完成,这样的结果就是无论教师讲多少,学生能够消化的始终只有一小点,面对课后作业时仍旧困难重重.将课后作业改为分段的随堂检测,是对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一种促进与拓展.
二、拓展思维
如何快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简言之,就是打开他们的思维,给学生的思维指明方向.教学中,我们往往忽略方法的指导,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例如,在讲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时,教师往往从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旧知引入,分析产物生成的规律,而忽略了感受化学反应的最佳途径——“眼见为实”的实验探究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维,不妨告诉学生探究的两种途径,一是证明反应物消失,二是证明新物质的生成.当然,实验验证必须借助明显的实验现象.例如,当反应物或者生成物有气体时,可借助压强的变化进行实验设计.可以以书本出现的利用关于压强变化设计的实验,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等为例.这样不但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也让他们对实验方法的设计有更新的认知.
三、拓展能力
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所谓的化学能力就是化学应用与实践能力.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现实之中,学会站在化学角度理解和分析问题,在不断的实践里逐渐养成科学思想,这才是化学教学的本质.作为对学生能力提升起着关键作用的化学作业,为其注入一些更具科学探究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元素,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体会与经验,是对学生化学能力的一种最好锻炼.如给学生设计这样一篇课外作业:自制一种酸碱指示剂,让它能够对你感兴趣的生活物质酸碱性进行检测.提示学生可以参照教材中酸碱指示剂的自制方法,还可以邀请其他同学共同完成,并完善以下记录:
1.你选择的果实或者花瓣是( ?);
2.酸碱指示剂自制过程是( ?);
3.你制作的酸碱指示剂分别在食盐、白醋和肥皂水中的顏色变化为( ?);
4.简述你是如何通过自制酸碱指示剂检验生活物质的.
这样的作业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造能力,还能增加他们的生活趣味与科学意识.
新课改背景下的化学作业,不再单纯的是一种测试方法,更重要的是,它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平台.注重化学作业的拓展性,让学生能够在质疑中寻求突破,在优化中得到提高,在实践中实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