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金融精准扶贫策略
王林梅 项志杰
金融精准扶贫作为一种开发式扶贫,以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为扶持对象,聚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以及贫困户农作、资助贫困家庭入学等领域,在缓解贫困人群的收入贫困和能力贫困上面起到了积极作用。2016年以来,阿坝州不断创新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和推进办法,在金融精准扶贫机制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经验。强化信贷担保及分险
强化对银行信贷的担保及分险。在商业化担保分险机制和市场欠缺的前提下,发挥好财政性资金担保分险作用仍是可行的必要举措。因此,建议阿坝州、县财政整合部分可用资金,建立产业扶贫担保基金或分险基金。阿坝州还可与省级政策性担保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相应减轻州内资金压力。建立融资对接机制
建立常态化的融资对接机制。针对政银合作的问题,建议充分运用好金融助推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平台,建立完善融资对接机制。融资对接方式上可灵活多样,各县域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可建立定期沟通机制,方便信息掌握。也可通过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片区管理办法的实施,由各县领导小组收集融资意向发送人民银行,由人民银行在货币信贷大数据信息系统中予以发布,帮助金融机构择优对接。探索基金管理模式
探索丰富产业发展基金管理模式。一是探索建立政府股权投资基金。积极适应财政资金“拨改投”的管理趋势,探索安排一定的预算资金建立股权投资基金。重点针对生态经济“五大路径”,鼓励各县依据规划加速推动项目落地,经基金评估符合产业方向的,进行股权投资,并制定妥善的退出计划。二是探索将产业发展基金直接投入变为间接使用。主要是通过担保、贴息等形式,发挥产业发展基金的杠杆作用,引导金融资本参与,发挥更大效率。加快项目落地转换
加快项目储备向落地转换的速度。县域产业基础薄弱在全州都具有一定共性,当前县域产业发展中在一定程度上也客观存在规划项目多、承接主体少的现状,需要产业部门进一步加大力度。如全域旅游是阿坝州规划的重点产业方向,建议产业部门在主导产业经营发展的适度集中性上加强规划指导,由市场催生出具备一定实力的项目主体。在产生了类似主体后,金融对接的可行性也会大幅提升。加强融资主体与市场培育
加强融资多元化主体与市场的培育。一是切实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其一,针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培训,重点要求其根据当前银行市场直接债务融资工具的产品类型,结合潜在客户融资需求和结构,针对性开展客户在银行间市场发债的推介和培育。其二,延续2017年“首届四川藏区金融发展论坛暨第一期党政领导干部金融知识培训”的形式,向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开展多元化融资培训。二是切实做好多元化融资服务。对有在银行间市场进行债券融资意向的主体,积极协调人行成都分行和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注重处理好关系
——注重处理创新和底线关系、信贷资金科学处理效益和安全关系。清晰把握信贷政策的创新方向,不突破政策底线,不逾越政策红线,把政策用到刀刃上、用到贫困户,才能发挥信贷政策助力脱贫攻坚的最大效益。譬如,山西孝义市金融信贷政策“孝义模式”,通过聘请专业律师团队指导把关,将贷款以受托支付方式交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能人大户等集中使用,让贫困户参与经营和分配,构建起“贫困户贷款+带资入企+就业分红”的信贷新模式。通过健全完善精准扶贫贷款风险分散和风险补偿机制,制定贴息、风险补偿和缓释压力等措施,激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向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倾斜。
——注重处理好用金融与防风险的关系。内置金融合作社,是指在行政村域内,依托村级组织,在村级组织的“壳”中置入村民资金互助社——即村社内置金融合作社。村社内置金融合作社和村两委不是两张皮的关系,内置金融合作社是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的重要经济基础,是集“信用合作、购销合作、生产合作”三位一体的村域社区合作社,以村民集体成员权、农户土地承包权、家庭财产权等为信用基础的信用合作。村民在村集体的成员权、土地承包权、宅基地等是村社内置金融合作社的抵押物和金融资产。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底线的前提下,只有内置金融合作社能够接受村民的成员权、农户承包权和家庭财产权抵押贷款和变现。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内置金融合作社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过于依赖带头人而出现资金滥用、集体资金在使用方面缺少内外监督、财务管理缺乏规范化、管理人员素质所限影响合作社发展、单个合作社力量微薄难以有效联合、缺乏有效监管容易变异为“农村基金会”等等。下一步,要对内置金融合作社的建立运行进一步明确相关监管部门,可由政府金融办负责监管,人民银行等金融监管部门负责作风险管理指导和政策扶持。政府(产业发展基金)参与合作社的合作份额可锁定5年或10年不参与分红,以让利模式吸引更多生产社员参与其中。进一步把“内置金融”与“外置金融”有机结合起来鼓励涉农金融企业,通过参股或业务联系等方式,加强与“内置金融合作社”的合作。进一步建立健全资金使用、重大决策、财务管理、社员管理等内部管理制度,引进第三方机构监管。注重金融意识和知识推广
注重金融意识与金融知识的推广。阿坝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较为滞后,运用金融产品扩大生产能力、提升致富水平的意识较差,大多处于不知道产品、被动接受服务的状态,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本地群众文化素质相对较差,对新事物的认知接受能力和效率较低;另一方面是金融机构和行业部门对金融知识宣传和金融产品推广的力度不足。大力提升农牧民金融意识:一是需要加大社会诚信教育和农户信用知识普及,鼓励农户参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组织各涉农金融机构到乡镇、到农村、到农户广泛宣传,带领各涉农金融机构通过电视、报纸、广播、微信、手机、流动宣传车等发放诚信小知识宣传册、开展征信知识培训等宣传方式宣传。二是移风易俗弱化群众的“面子观念”,一种是贷款是丢脸的,另一种是贷款是有本事、有面子才能贷到款,小农思想根深蒂固,一些农牧区偏远地区,不少群众至今认为贷款是国家的,用了就可以不还了,还钱的思想意识淡薄,对农村信用环境造成很大的伤害,急需加大对市场经济中信用的本质特征的宣传教育,同步强化“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法制教育,补齐农村诚信环境缺失的短板。三是发挥“五个一”扶贫力量接触群众多、距离近、知识水平较高的优势,在进村入户中面对面宣传金融知识、传授金融产品的使用方法。鼓励大学生回家、务工人员等在返乡期间,谈使用现代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的体会认识,吸引群众参与使用,学会借助金融缓解自身难处、学会在使用金融产品中增进信用意识和信用度。开展金融扶贫示范区建设
积极开展金融精准扶贫示范區建设。注重全要素金融服务整合、个人精准和产业精准整合,开展金融精准扶贫示范区建设。重点以乡(镇)、村为单位,在与当地政府充分互动的基础上,有机融合产业资源、财政资源、金融资源,结合当地发展规划和诉求,阿坝州初步选定卧龙特区两镇、阿坝神座村、理县桃坪开展试点,打造升级版金融精准扶贫。同时,统筹支持灾后重建和精准扶贫。在支持灾后重建中,始终贯穿产业扶贫已成为金融行业的共识,人行阿坝中心支行可组织金融行业及时跟踪灾后发展规划,强化资源配置力度,统筹好灾后重建与精准扶贫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