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产业SWOT分析研究

    白嘉菀

    摘要:平凉少数民族历史悠久,人口分布密集,在“推动文化产业成为经济支柱性产业”的今天,作为经济积累欠佳的平凉民族聚居区,需明确其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经济文化的双重发展。

    关键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SWTO

    平涼是甘肃省东部最大的回族分布地区,少数民族人口仅次于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现有回族人口约16万人,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崆峒区及周边9个回族乡,近14万人。平凉作为非回族自治地方,回族人口分布如此密集,这在我国回族散杂居地区是比较少见的,故而平凉民族聚集区的经济发展对于平凉市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缺少的推进作用。

    一、平凉民族文化产业现状

    近年来,平凉市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7.37亿元,增加值占GDP的2.12%,比上年提高0.34个百分点。平凉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有很大的进展,但是在全国、全省范围内横向对比,却有一定的差距。

    平凉市回族聚居最为密集的区域为平凉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市政府所在地崆峒区,目前全区七个回族乡,回族人口13.9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7.2%。故而民族聚居区的经济推进与文化产业直接影响到全区乃至全市的发展。

    平凉市现有的文化产业,绝大多数依托崆峒山旅游资源,以传统民俗产品为主打,虽然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但对于一个民族聚居区而言,缺少显著的民族特色。现有的民族文化产业,大多数集中在饮食业和乡村旅游方面,虽然已打造出少数知名品牌,但对于积淀深厚的平凉民族文化而言,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不能仅仅局限在现有品牌的扩展上,应该多角度、多元化的进行发展。

    二、平凉回族聚居区文化产业发展SWOT分析

    (一)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优势

    现居平凉的少数民族群众大多为回族,所以平凉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自然无法脱离伊斯兰文化。自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以来,伊斯兰文化与传统文化在激烈碰撞中日益实现本土化并发展壮大,尤其是在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聚居区形成了既有本土文化特点,又兼容外来的伊斯兰教文化的具有二元特点的回族文化。这种独居特色的文化特征成为平凉回族聚居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优势。

    1. 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平凉回族聚居区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回族先民进入甘肃,始于唐宋时期,穆斯林商客和由西域诸国来唐朝的贡使沿丝绸之路经平凉至长安。之后漫长的千年之中,穆斯林信众通过经商、客居、屯兵以及迁徙的方式来到平凉并安居落户,清末至民国时期,平凉回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抗日战争时期又有中原回族迁入,所以在民国时期平凉回族聚居格局逐渐形成,解放以后再无大的变化。

    平凉回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始终继承着伊斯兰文化的精髓,同时又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在千年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与其他民族和谐相处,密不可分,偶尔会有血泪凝聚的苦难岁月与战争的金戈铁马。但无论和平时期还是战争的纷扰,都没有停滞回族同其他民族共同创造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的脚步。

    2. 底蕴深厚的民族教育事业

    伊斯兰教有句名言“学习从出生到坟墓”,由于平凉回族群众近乎全部信仰伊斯兰教,所以极度重视发扬文化教育事业,尤其伊斯兰文化教育与经堂教育在中国近代伊斯兰教育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在历史上,平凉一些回族贤达及著名阿訇,有感于回族群众文化教育之落后,提倡经堂教育与汉文化教育相结合,创办了许多私立小学。目前崆峒区有7所回民小学,1所回民中学,加上60多所回族乡学校,渊源可以追溯到民族教育的学校占比达到全区中小学的近1/3。这些学校大多具有办学历史悠久、少数民族学生多、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的优势,并在教学中采取学科知识渗透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的方法,在教育教学取得硕果的同时还能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做贡献。

    3. “善经商”的优秀传统

    平凉回族经济观念受伊斯兰教影响较深,与中国传统文化崇尚“重农轻商”相反,绝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秉承伊斯兰教义中的经济思想,将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勤奋工作、自食其力视为善行。同时由于其受宗教、风俗、地域、习惯影响较大,使得回族经济形成了很强的民族特色。

    随着西部大开发以及“一路一带”的发展,平凉回族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开始积极由传统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转型。回族传统经济依靠本民族浓厚的商品经济观念和很强的市场参与意识,加之清真产业的排他性,使得回族聚居区的经济发展极具特色。

    4. 包容和谐的民俗风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没有一种文化可以脱离环境的影响而延续。平凉的民族文化在前面的发展中,融合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加之渊源复杂的回族群众历史,平凉的民俗文化别具一格。

    如平凉回族使用的语言,在使用祖籍方言(平凉回族大部分祖籍陕西、河南等省份)的基础上,又保留了一部分的阿拉伯语、波斯语的词汇。平凉回族的饮食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除了遵守不吃猪肉、不饮酒、不吃死物等回族普遍禁忌外,平凉回族饮食还有着独特的特点。婚丧嫁娶上,平凉回族的仪式不但具有浓重的本土味道,还保留了很多民族和宗教的特点。在平凉回族聚居区,回族群众的日常生活,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婚丧嫁娶,均能够看到中华传统文化,包括风俗各异的陕甘、河南、新疆、青海、宁夏等地域文化以及伊斯兰文化的融合。这种多元的文化成为平凉回族聚居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平凉回族聚居区文化产业发展劣势

    1. 创新精神的缺乏

    平凉回族经济的发展历史悠久,虽然目前已经成为地方经济中一股强有力的力量,但传统的经济发展形势恰恰成为阻碍思维创新、经济转型的瓶颈。平凉回族传统的经济主要有三种形式:个体经营为主的传统小商业经济最为普遍。这种小商业经济一般自给自足,没有扩大再生产的意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第三产业的扩大发展。第二种形式是畜牧业附加皮毛、牛羊肉贸易,但也局限于饲养和贩卖,未形成规模经济。产量较大的牛羊肉、皮毛大多以原材料或初级加工产品的形式销往各地,没有形成产品的深加工和产业链。家族管理式的乡镇企业是第三种形式。乡镇企业大多以家族式经营为主,家族式的经营伴随着家族式的管理,管理体系落后的缺点逐渐显现,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的要求。

    由于地理环境因素和历史社会因素影响,平凉回族思想意识相对保守、思想相对简单,对经济生活的要求大部分只是维持生计,加之平凉回族居住自然环境相对偏僻,生产技术不够先进,交通信息闭塞,从而使平凉回族地区经济难以形成开放的发展局面。

    2. 现有的文化产业体制有待完善

    平凉现有的回族产业总体规模小,尽管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略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但没有产业做支撑。而第三产业比例偏高,也仅仅是在总体规模中占较大比例,况且第三产业中占绝大多数的是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的餐饮业,食品加工业和屠宰业,以生产要素的分配来看,回族地区的经济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这些行业进入门槛低,产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3. 对聚居区文化产业研究还不够深入

    平凉回族聚居区经济积累欠佳,平凉市对文化产业的目标定位为“2020年时其增加值占到GDP的5%”,本身已经比全国目标晚了5年,虽然近一两年来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越继续进步越不易,如何破解难题,打破瓶颈,越来越需要深入、全面的研究。文化资源的开发,不能急功近利,需要对其进行一个理性和全盘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尤其平凉地理位置距离宁夏回族自治区距离较近,回族聚居区如何找准定位,发展具有差异性的文化产业还需要对其本身的地方特色、发展潜力、价值大小、投入高低、成效显著和能否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做进一步全面深入研究。

    (三)平凉回族聚居区文化产业发展机遇

    平凉回族聚居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是前所未有的,上到国家层面,下至地方政府,都将文化产业的发展视为大事。中央将发展文化产业正式纳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战略;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在每年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上会将“文化发展”视为大文章来书写,国际文化产业大会会址永久落户甘肃,作为平凉人,不但能够近距离展示现有成果,还能学习创新合作精神,推动文化产业合作与发展;在地方上,我市举行文化产业大会,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积极主动参与各类博览会,展示了对推动文化产业向高端发展的主动性,同时实现了招商引资的重大突破。我市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文化企业多元发展,平凉正道文化艺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被文化部命名为第六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有了利好的政策,再借着“一带一路”以及“华夏文化传承创新区”的东风,不但能够促进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而且能够集中展示回族聚居区的特色文化。

    (四)平凉回族聚居区文化产业发展威胁

    平凉地处甘肃东部,为陕甘宁交汇的“金三角”,周边回族聚居区密集,近有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安,远有临夏回族自治州、青海省、新疆自治区等。这些回族聚居区经济、文化产业发展均比平凉起步早,目前都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回族文化产业,例如西安的回坊美食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民族特色旅游业,包括集中展示回族、伊斯兰建筑文化、宗教文化的中华回乡文化园;青海和临夏的穆斯林用品产业等。目前平凉相对于以上地区,在国家政策扶持、基础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均具有较大差距。

    平凉回族聚居区要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将无可避免的要面临与这些地区进行竞争,如何集中自身优势,以长补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有竞争力的民族文化产业是今后平凉回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的重中之重。

    三、結语

    平凉是少数民族群众相对集中的地区,其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代表性。少数民族文化和物质水平的提高对于保持社会稳定、提升经济水平有积极影响。平凉回族人口众多,平凉回族无论是经济的发展还是文化的发展都多少夹杂着伊斯兰的道德观的影响。在实现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以区位优势为原则,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定位,以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融合积极的伊斯兰伦理道德观,能够促进民族融合,提高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从而加快多民族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平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平凉调查队.2015年平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L].http://www.gscn.com.cn/province/system/2016/03/25/011309004.shtml.

    [2]张军利.伊斯兰教与平凉社会[M].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3]李忱.平凉回族历史及伊斯兰教[J].回族研究,2000(03).

    [4]唐荣尧.平凉与伊斯兰教的不解之缘[N].中国民族报,2013-10-1.

    [5]沙炳彤.平凉回族经济发展[J].东方企业文化,2012(11).

    [6]马明良.伊斯兰文化新论[M].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中共平凉市委党校)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