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报道手段,构建四步融合
尹冠琳 赵凤华
【摘要】河北省作为文化大省,具有丰富的休闲文化资源,对河北媒体来说,如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更好地宣传和促进河北省文化休闲产业协同发展,既是职责,也是机遇。本文从媒体报道手段的多种组合、跨区域媒体业务融合、多种媒体形态融合、媒体报道促进多产业融合四个方面分析了河北媒体在报道休闲产业中的实践与创新。媒体只有做好相关报道、有效引导舆论,并提出对策建议,才能充分发挥媒介功能,并使其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媒介融合;休闲产业;京津冀;媒体功能
【作者单位】尹冠琳,河北科技大学;赵凤华,河北科技大学。
【基金项目】2016年度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专项“河北省搭建承接京津休闲产业转移平台研究”,项目编码:16450903D。
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下发后,各大媒体再度掀起京津冀协同发展报道的新一轮热潮。同时,媒体转型、报道创新与融合发展成为热门话题。河北省有着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休闲产业早已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研究休闲产业中的媒介表现,可以为媒体提供有效报道休闲产业的建设性意见,有利于休闲产业的发展与品牌树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河北休闲产业为背景的主题报道,不仅是媒体向公众展示河北保护生态环境的成果和人文历史价值的主战场,也是感召河北人民热爱美丽家乡、建设美丽家园的精神引擎。媒体相继推出的这些主题报道,在报道手段创新和媒介多层次融合方面开展了可喜的探索与实践。
一、报道手段的多种融合,加强了传播效果
1.在制作手段上最大化利用不同媒体的传播特点
不同类型的媒体有各自的传播特点,而媒体的自身资源又是有限的。因此,媒体在进行主题宣传时,应尽可能地扬长避短,发挥不同类型媒体各自的优势。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只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的传播特点和优势,甚至形成媒体组合,就能为加强传播效果带来积极推动作用。
例如,河北电台的“走两环 看发展”系列报道,非常注重广播节目以声音传播的特点,较多地使用了音效。在《白洋淀人的生态担当》报道中,听众能够听到清脆的鸟叫、船桨划水的声音,这让人们对白洋淀独特的湿地生态、宜人的水乡风光心生向往。在《张北的风》中,听众可以通过风吹过纸的沙沙声、风中的哨鸣来直观感受张北风大的特点[1]。同期声的大量使用既亲切又有吸引力,增加了报道的可听性。
河北电视台在《大美河北古村行——于家石头村:石头王国 别样魅力》一集中运用了高清摄像机、四悬翼无人机、斯坦尼康等先进设备,保证了画质的清晰度和流畅性。特别是无人机航拍,直观反映了古村落全貌。大气磅礴的画面与地面镜头相比,更有冲击力,为观众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视角。这些方式的运用大大增强了报道的吸引力。
2.扩大报道范围,形成舆论强势
主题报道通常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需要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加以阐释,方能形成强大的主流舆论场。扩大报道范围融合了多种内容、多种角度的报道,增强了主题系列报道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为了展现河北之美,从2016年3月开始,“美丽河北”的主题宣传活动陆续推出“最美人物”11项和“最美景物”10项展示。“最美人物”包括了评选“最美志愿者”“最美交警”“最美创业者”“最美公交司机”“最美环卫工人”等,推选对象面向基层一线,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这些人员来自各行各业,展现了爱岗敬业和诚信友善之风,体现了中国梦和个人梦的有机统一。10项“最美景物”展示则包括“最美旅游景区”“最美自然风光”“最美古村镇”“最美特色建筑”等,重点是体现河北的历史、自然、人文之美,以期达到发现美、展示美、传播美的效果。
河北电视台2016年推出的“大美河北古村行”系列报道,分别介绍了河北省10个极具建筑艺术特色和民族文化内涵的古村落。河北电台新闻频道大型走基层采访活动“走两环 看发展”,则给听众展现了河北各地一批有特色的休闲旅游生态产业。这些系列主题报道,每一期的内容都不长,但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内容来展现河北的休闲资源,以点滴变化为由头来诠释政策带来的实惠,以真诚朴实的语言反映老百姓的切实感受。小切口的报道反映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下的大战略,具有强烈的新闻性和贴近性。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通过这种系统、多侧面、有深度的传播方式为公众展示了河北的美丽景色、人文历史,形成了很好的舆论导向。
二、跨区域媒体业务融合,实现多方共赢
京津冀休闲产业协同发展,需要京津冀三地政府、企业和民众打破行政区划的阻隔,消除市场的藩篱,促进休闲产品、服务、人员及信息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实现区域内休闲资源的合理配置。京津冀三地媒体也应实现跨区域的深化合作,特别是主流媒体的协同作战,通过整合各方面的宣传力量、内容和方式,使大众能够对京津冀休闲产业形成整体清晰的印象和评价。这种能够减少区域差距,强化传播效果,实现多方共赢的区域媒体合作是三地媒体的共同责任,也是发挥媒介功能,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为党报,《河北日报》在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与《北京日报》《天津日报》同步推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专栏。2016年猴年春节,三家报纸又共同推出了“新春走基层 年味京津冀”的联合报道,目的是从三地相近的历史文化出发,让读者感受京津冀浓浓的家乡味道。例如,2月9日,三家报纸推出了以滑雪为主题的报道《京城欢乐滑雪年》《天塔下的冰球老炮儿》和《崇礼:让冰雪梦想飞翔》,从不同角度展现新时代下京津冀市民的休闲娱乐生活。2月10日,三家报纸选取了独具特色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井陉拉花”“杨柳青年画”“吴桥杂技”进行报道,展现了京津冀特有的民间艺术表演,推动了京津冀三地文脉相融相通。2月12日,三家报纸又刊登了《龙庆峡赏冰灯 京冀游客占三成》《泡温泉品美食 过津味大年》《金山岭:登长城迎新春》三篇报道,联手介绍京津冀三处春节假日的出游圣地[2]。三家报纸“抱团”的报道,形成了单一报纸难以形成的舆论强势,既彰显了党报权威、服务大局的特质,又营造了有利于休闲理念传播的社会语境,还能及时传递休闲资讯,增强了媒体引导健康休闲方式的舆论效果。
作为地方电视台的承德电视台也在积极探索京津冀媒体之间的合作,它联合了北京电视台、河北电视台等京津冀20家电视台参加“聚焦承德”的易地采访活动。参加活动的电视台推出了《品味承德》《满乡剪纸话民俗》《“华夏一绝”——滕氏布糊画》等一系列宣传承德休闲文化的好作品。这个活动不仅开创了京津冀电视媒体协作的先河,还通过新闻和专题片聚焦京津冀的地域关系和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有效地推动了承德当地的休闲旅游产业发展。
在展现河北“人文之美”的“科技财神”李保国的报道中,除了河北省媒体的大量报道,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新闻媒体也分别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做了集中报道。如《人民日报》刊出的《百姓心中的“科技财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报的《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李保国:把更多的农民变成我》,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中播出的《李教授和他的苹果园》,《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的《李保国:行走在太行山区的博导》……此外,中央媒体还在新闻网站和“两微一端”及时转载、推送相关报道。
接下来,河北媒体还将继续加强与京津媒体的合作,并不断拓展合作的深度、广度,定期交流、共同策划京津冀协同发展报道,完善联合报道长效机制,以期取得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转移的丰硕成果,全面展示三地经济、生活的新机遇与新发展。
三、多种媒体形态融合,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媒体融合”一词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浦尔提出。目前,其含义大体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包含一切与之相关的要素,如技术、内容、文化、体制等;狭义上指不同的媒体形态融为一体,从而诞生一种全新的媒体[3]。
各家媒体的联动报道因为媒体特色不同,所以其报道的内容、形式和风格也截然不同。这种精准化的传播,不但扩大了信息的立体化覆盖面,还为受众提供了差异化的信息服务,实现传播效果倍增的目标[4]。在全新的媒体环境下,想要更有效地宣传、推动河北省的休闲产业发展,必须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在媒体融合上下功夫。
例如,河北电视台《大美河北古村行》系列节目每次播出前,《河北新闻联播》的官方微博都会精心地推介预告,河北省旅游局及各市旅游局、河北电视台、《中华好诗词》节目、新浪河北等官方微博,以及优酷、乐视、央视网等重点网络媒体会在第一时间转发。河北网络电视台开辟了专题网页宣传节目。除了每期节目的视频集锦、播出花絮,专题网页还专门刊登对每个古村具体情况的介绍、详细的线路规划、百度地图坐标和当地美食等文字和照片。河北电台的“走两环,看发展”系列报道除了在新闻频道播出,每天还在其他频道特定时段的节目中播出记者的采访花絮来丰富节目内容。河北广电网开辟了专题网页,集纳节目的稿件和图片;《河北广播电视报》刊发了大量的文字稿件和图片,对此进行宣传。
这样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大量密集的各渠道传播,融合了报纸、网络的优势,还集聚并充分利用了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客户端、手机报等不同媒体平台。这种“融媒体”的传播体系,不但增强了节目的传播效果,更扩大了宣传河北省休闲资源报道的覆盖面,提升了到达率和吸引力,为推动河北省休闲产业的发展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四、多产业融合推动媒介功能的进一步提升
当今时代是一个多媒体交融的时代,新媒介与传统媒介以及新媒介与新媒介的交融、渗透、衍生必然成为媒介发展的新趋势。新的技术使得媒介影响力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得以延伸,同时也使得媒介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并使传统媒体具有了新的功能。
1.通过新媒体推动休闲消费方式的人性化与社会化
媒介是通过影响大众的消费习惯和观念来作用于大众的消费模式的。新媒体除了具有传递信息、影响消费者等功能,还延伸出了其他功能,如网络预订或是客户端支付等,使客户的购买行为更方便快捷。就这样,提供更方便快捷消费服务的新媒体改变了传统休闲旅游的消费方式,利用交互方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消费模式。
交通便利对于休闲产业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高铁是目前京津冀地区最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从石家庄到北京乘坐高铁也就半个小时左右,比如津保高铁的开通可以让越来越多的河北人在周末去天津听场相声。《燕赵都市报》就紧抓这点,利用媒体的网络平台每日刊登列车时刻表,利用手机客户端和微博即时推送列车时刻变化信息,并支持网络订票、移动支付[5]。同时,其还提供全省各市的天气情况,交通即时信息,公交车乘坐等信息,给公众城际往来、参观旅游和自驾游带来了方便。一些旅游景点开设的官方网站,除了进行旅游资源背景介绍、提供网络订票服务,还利用网络平台向旅客提供旅游互动体验,售卖相关衍生商品。
2.媒介自身为休闲文化产业贡献效益
媒介产业和休闲产业都属于创意文化产业的范畴,媒介自身也为休闲文化产业贡献效益。媒介不仅可以引导消费者选择产品,还可以帮助休闲产品向受众推销自己。在生产与消费这一关系中,媒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媒介的推广下,原先并不为人知的休闲产品能够很快就打开市场。
以腾讯公司打造的京津冀城市生活第一平台——“大燕网”为例,作为京津冀的区域门户网站,它充分利用新京报的内容、品牌、资源优势和腾讯的技术、产品、平台优势,聚焦京津冀地区的本地化生活资讯需求;除了第一时间发布京津冀相关政策,还提供最及时的商业信息,在新闻、娱乐、健康、餐饮、旅游、教育、创业等多个方面为京津冀地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互联网服务。例如,在旅游子频道里,除了向网民提供旅游资讯、旅游攻略和特价门票信息,网站还经常与企业合作,策划一些公众参与的线上、线下旅行休闲活动。通过活动,网站不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网民,也吸引了更多的休闲行业客户群。媒介产业就这样逐渐与地方经济、旅游市场,甚至餐饮服务业产生相互作用。
与“大雁网”类似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信息服务平台还有河北新闻网、北方网、长城网和凤凰河北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频道”等。这些网络平台以移动化、社交化的传播方式,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网络媒体舆论传播优势,更好地将河北的优势、特点、优惠政策等相关情况推介给京津冀各大企业单位,全面展示了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河北省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只有通过区域内媒介功能的不断提升,才能带动更多行业之间的内容合作、人才合作与资金合作,才能在增强媒介自身竞争力的同时,服务于京津冀各行业的协同发展。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京津冀地区在交通、环境、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方面都将做出全面调整,以促进京津冀三地产业体系的整体协调[6]。媒介产业是极具活力和影响力的产业,它对相关产业的拉动能力非常强。看看《舌尖上的中国》所带来的市场效应,我们就可以认识到媒介产业对一个地区的经济、休闲产业能产生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利用好媒介自身以外的协同合作,发挥新媒介在休闲产业整合中的作用。
[1]孙欣荣,吴荣哲. 大型主题报道的创新路径[J]. 青年记者,2014(12):34.
[2]戚会芸. 京津冀三地党报联动报新年 打造新春文化盛宴[EB/OL]. http://www.hebnews.cn/,2016-02-14.
[3]何少华. “互联网 +”时代传媒业融合发展的哲学思考[J]. 出版广角,2015 (10):8.
[4]李遥,孟瑞君. 内容与渠道并重 纸媒与网媒打通——从“车德报道”看《河北日报》的媒体融合实践[J]. 传媒,2015(8):33.
[5]张劭瑜,赵海江. 把握一体化发展新机遇搭建立体化信息服务平台—— 《燕赵都市报》拓宽报道思路的若干思考[J]. 中国记者,2015(9):57.
[6]洪晔. 京津冀地区品牌会展发展现状与发展策略[J]. 出版广角,2015(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