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师生反思习惯,成就优质课堂
姚伟宏
[摘? 要] 通过“反思”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所以我们应运用“反思”不断地优化、改进教学,让“反思”成为教学的“动力源”和“助推器”. 反思教学目标、反思教学过程、反思教学手段等方式,能提高教师的素养和授课水平.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方法、反思课堂内容等,学会总结和归纳,从而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让学习更高效.
[关键词] 反思;素养;习惯
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回顾课堂教学过程,从而判断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并进行扬弃性的思考,能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学生通过反思解题方法、回忆课堂知识点、归纳总结等,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是有效的再学习过程. 可见反思的重要性. 下面笔者主要阐述如何培养师生的反思习惯.
培养教师的反思习惯
1. 反思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不应只局限于知识和能力,还应有情感,应是全面的、开放的. 教学目标的制订更应该以学生为本,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否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解“小数乘法”时,很多学生将题目做错,这时教师不应埋怨,而应及时自我反思——是不是教师自以为简单而忽略了细致的讲解?是不是学生对小数的定义理解得不够?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以自己的认知去判断题目的难易,而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灵活调整.
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分层次制订,不要因目标过高或者过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过高,没有给予学生思考、消化的时间和空间,会让学生失去兴趣;教学目标过低,无法引发深层次思考,也很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所以教师只有不断反思、不断调整,才能制订适合学生、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热情的教学目标.
2. 反思教学过程
反思教学过程不应简单地理解为课中反思,而应分三个部分,即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不同教学阶段的反思,因其目标和感知不同,效果也不同,三者要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课前反思,即通过对教学方案、教学预设、教学思路的反思,查缺补漏,思考教学过程是否真正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否适合班级的整体学习水平,是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可以为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保驾护航.
课中反思,即根据课堂中学生的实际反馈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思路,打造高质量课堂. 虽然教师课前进行了精心的构思,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各种问题,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堂中时刻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沟通和互动,适时调整,以创造出有生命力的课堂.
课后反思,即根据课堂的总体表现进行总结,批判性地进行分析,使之形成最终的教学经验. 课后反思对教师经验的积累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反思不足,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整理、解析,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积累教学素材;其实,反思长处,思考课中的应变点、创新点和亮点,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最后,通过反思进行再优化,对教学方案、教学内容、学生表现、教学过程进行再研究,形成新的教学思路,这样不仅能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还对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积极的意义.
3. 反思教学手段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手段更加多元化. 教师要通过反思,选取更适合的手段进行教学,从而化繁为简,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热情. 只有善于反思,才会避免因盲目追求“新”而忽略“适”,才会实现高质量课堂.
例如,多媒体网络技术以其生动性、直观性、可活跃课堂气氛、能丰富课堂内容而被广泛应用. 然而是不是所有的章节都适合呢?教学内容如何选取?多媒体时间的长短控制在多久为宜呢?这些都值得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反思. 教师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一定要因内容而变,因人而变,因时而变,一成不变只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 成功的教学手段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失败的教学手段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总之,教师在教学的各个阶段都应进行反思. 要明白,教师的成长是经验和反思共同作用的结果. 单凭经验而不进行反思,不联系实际,不紧跟时代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无法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 只有通过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和创新,不断优化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才能提升自我素养,培养出有创造力、有理想的优秀人才.
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1. 反思解法,提高举一反三能力
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只追求结果,不思考解题方法,认为题目做完、答案正确就完成了任务,不深化解题方法,不思考和探究其他解法,甚至遇到不会解的题目时也只是简单地根据教师的讲解将题目订正,不去思考造成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是知识点掌握不牢还是方法狭隘,或是没有打开思路. 因此,教师在讲解重、难点或学生易错试题时,一定要让学生多“想一想”“做一做”——想一想解题思路,做一做相同类型的题目以巩固解法,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只有经常反思,才能深入理解,才能让知识迁移,从而拥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例1? 观察图1中的三幅图,并找规律. 思考如果现在有6块黑色的小正方形,那么根据图示规律,需要多少块白色的小正方形呢?
这种类似的题目很多,属常见题,但在不同的年龄段,其解题方法应有所区别. 低年级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只要答案正确即可,但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思考、推导、总结才是本题的重点. 如果初中数学依旧采用小学的解法去解,明显无法提高学习效率,也不适合做更复杂的题目,所以让学生根据内容反思解法,寻找最简单、最通用的方法,不仅可以举一反三,还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2. 反思课堂内容,发现问题
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解题方法等大多是从课堂中获得的,那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内容的反思便变得非常重要.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分层、有效的反思;其次,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出自己的问题;最后,教师要根据反思的问题,教会学生提炼重、难点.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时,一定不要让学生过多地追求新颖的、多变的解法,而应注重通用方法的理解和思考. 要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与梳理,形成自己的知識脉络,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延伸,形成自己的一套技巧.
3. 总结归纳,形成思维导图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概念、哪些知识点?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易错点在哪里?这些要让学生自我提问,自我反思,教师则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进行消化和总结. 其实总结、归纳是常用的反思手段,运用反思将当天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概括,能更有效地将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复习,从而做到温故知新. 反思多了,想法也就多了,这样数学思维也就慢慢形成了,反思习惯也就养成了.
例如,图2是学生总结归纳的一张思维导图.
通过反思进行总结和归纳,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一条条千丝万缕的藤蔓,不仅便于记忆,而且能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4. 撰写反思日记,成就严谨思维
很多学生将做错题归结为马虎,但造成马虎的根源又是什么?其实马虎就是思维不够缜密,对问题的思考不够全面. 要改变这一现象,撰写反思日记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通过反思重现当时的解题思路,找到思维漏洞,能查缺补漏,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从而慢慢优化思维,将所学方法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总之,教学反思,对于教师来说,是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武器;对于学生来说,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知识、促进思维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 让反思成为一种意识、一种习惯,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