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玉米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王春华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玉米生产大国。玉米生产技术的提高不但要求种植技术的不断革新,同时还需要玉米育种方面的技术创新。我国的玉米品种主要经历了农家品种和部分品种间杂交种、优良农家种和双交种、单交种等发展阶段,到21世纪以来,随着玉米品质的不断优化,我国开始进行玉米产量和玉米质量并重,不断推广特制玉米品种。文章基于当前玉米制种发展的现状,开始了对当前玉米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探究,以期为下一步玉米制种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一、我国玉米育种产业发展现状

    21世纪以来,我国玉米产量得到不断增长,玉米增产已成为粮食增产的重要体现,但伴随着近年来玉米产业消费总量的不断上升,玉米供求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国逐渐由玉米出口国变成了玉米进口国。据报道2009年以后,我国每年都要从其他国家进口玉米,进口数量从2009年的100万吨上升到2015年的230万吨。作为最大的农业生产国和最大的种子需求国,我国每年玉米所需的杂交种9亿kg。基于现实需求,我国种子企业发展迅速,种子市场得到全面开放,虽然在种子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但是,由于产业发展起步晚,时间较短,产业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农民看中品种却不识品牌,对市场不够了解,呈现出多而散、小而乱的局面。

    二、我国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

    1、育种针对性不明确,种植资源狭窄

    玉米育种受到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光照等多个条件的影响,对于不同的地域,玉米育种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河北省北纬36°-北纬42°,北部张承海拔较高,多为山地,平原面积较小;南部石家庄、邯郸平原面积广大,而当前在审定的玉米品种中,这些品种对气候条件的适应性较窄,多个品种只是适应局部小气候,育种针对性有待增强。目前新培育的新品种,多个品种间遗传背景相似,未能有效的利用各地方资源的优势,导致品种间抗逆性和抗病性能类似,一旦出现病虫等逆境危害,玉米产量和品质将会遭受严重破坏。

    2、科技创新力不高,技术应用水平不一

    当前国内玉米自交系新品种的推广性不够强,多个地区仍然种植杂交系列品种,这主要是因为玉米种质原材料创新性不高,选用的玉米品種自交系的适应性不够广泛。通过对近年来河北省新的玉米种质资源双亲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其多为在二环系、系谱法及目前已有的自交系的回交改良下研发的,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效果不错,但是长期看,创新力不足,新品种遗传性狭窄,适应性不强,不利于重大突破成果的出现。同时,玉米育种行业间技术应用水平不一,比较先进的公司在应用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单倍体育种等方面已渐近熟络,也有一些企业在技术方面上掌握不够,操作不规范,差距明显。

    3、育种秩序不规范,重利益轻科研现象突出

    受利益驱使,许多非玉米育种行业进入该领域,他们多通过盗取或者高回报收集其他公司的自交系品种更换名称,简单组合后,便发表成功研发新品种,极大的扰乱育种秩序,这不仅破坏了玉米育种行业的稳定,还深深打击了科研工作者的自信心。同时,育种技术的商业化,导致多数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同时担心投入大周期长的种植资源的创新研究不能尽快的转化为商品,从而不增加甚至不开展科研创新研究,造成基础研究薄落。

    4、外资企业品种强势进入,国内品种受到严重打击

    近年来外资及合资公司在市场化的前提下,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先种植的多个优良新品种都是来自于他们的研发,国内育种企业受到猛烈打击。有些省份的玉米种子市场份额中,国内种子份额已经缩水到40%。

    三、当前为应对玉米育种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1、有针对性的开展玉米育种工作,加强地方优势品种的应用。

    对育种企业和育种科技人员,应在分析当前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把握玉米育种的目标,在育种技术上不断创新的同时,根据不同地域的环境和气候特点,有针对性性的开展育种工作,同时加强对本地优良资源的采集和应用,重视育出新品种的产量表现和抗逆性的广泛适应性,这样培育出的品种才有更好的市场性和推广性。

    2、加强种植资源创新能力提升,提高育种技术水平

    重视玉米新品种的创新性,应根据地区实际情况,确定培育新品种的优先指标,旨在重视抗病性、抗寒、抗热、高产、优质等特性,围绕玉米特性,研发培育新品种。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应从抗病(抗逆)材料中选择单抗、多抗或者兼抗性的抗病(抗逆)材料,通过应用分子标记育种、回交、远缘杂交、基因工程等技术,切实提高所培育新品种的抗病(抗逆)特性。

    3、科学开展育种工作,规范育种秩序

    要不断加强和完善育种管理机构,建立和落实科研成果保护机制,加强企业自有资源保护,防止侵权盗版行为出现。科学管理品种审定工作,严格规范品种审定流程,尽力保障企业品种资源合法权利,选择优质品种,加强市场推广,提升科研人员的育种积极性。同时,提高育种行业门槛,加强育种行业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育种市场秩序。

    4、加强育种科研投入,重视育种基础研究

    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受到外界环境、遗传因素及栽培技术等多个因素的影响,首先明确了玉米品种的生理代谢机理,揭示其在个体、组织、器官、分子等层面的形成规律,才能够帮助科技工作者突破原有的传统经验瓶颈,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和培育方向,这就需要加强育种技术的基础性研究,尤其是重视多学科多领域混合研究,提升育种工作的前瞻性,增加育种培育的新机遇。如积极开展分子育种技术和DNA技术、转基因技术应用,推动先进技术与常规育种工作相结合,推动育种新技术的应用推广。政府有关部门及企业应加强科研投入,切实推动新技术新成果的研发及应用。

    (作者单位:067000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

相关文章!
  • 浅谈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与农村

    朱钇澜【摘 ? 要】 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几年来,党中央以及财务部

  • 低盐胁迫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

    孙梦蕾姜志强蒋洁兰王莉苹摘 要:为探讨低盐胁迫下肝脏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机体免疫中的作用,在肝脏酶活性、组织结构和基

  •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

    陆艳凤++孙国波++张响英++章敬旗++张海波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展在教学模式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