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设计
[提 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营造高效的学习环境,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在关注教材内容的整合、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切入点的把握、教学理念的贯穿等四个方面设计课堂教学艺术。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作者简介]邹小英(1970—),女,南昌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初中数学教育教学。 (江西南昌 330027)
营造高效率的初中数学学习环境应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为起点,以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为标志,以构建知识网络、形成能力为目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营造高效的学习环境,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关注课堂教学设计艺术。
一、教材内容的适当整合
教材内容灵活、广泛,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新课程提倡教材编写应多样化,对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方面的内容与要求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使用了规定的课程目标术语,修改了某些课程目标的表述。基于此,初中教学进程也将作相应改变,这彰显了新课程作为教学资源之一的工具性特点。当今教学,教师已经被赋予了自主教学的权利,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创新见解并结合实际问题情境批判性地、创造性地运用新教材。因此,在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理性分析初中数学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以便寻找最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最能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内容。如在教“100万有多大”这个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借助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00万进行感受,发展数感,教科书上提供了“估计100万粒大米的质量”、“估计自己100万步的长度”、“估计语文课本一页的字数以及100万字的书有多厚”、“估计教室的面积,100万平方米的面积相当于多少间这样的教室,100万人站在一起约占多少间教室”、“测量数学课本的厚度,估计100万本这样的数学课本摞在一起有多高”等5个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如按照课本的顺序让所有学生依次开展上面的5个活动,这样的课堂给学生一种零乱的感觉,不知教师带领自己从事一个个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可以适当分工,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或从中选择几个活动让所有学生参与。上面5个活动中涉及到的度量有质量、长度、面积、体积,教师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整合再加以设计。
二、教学模式的精心选择
数学教学效率要想提高,不仅需要教师的传授和演示,更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和思考。新课标始终强调,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应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形式,是教师直接传授,是让学生自主探究,还是让学生合作交流、集体讨论应由教学内容决定。
三、教学切入点的准确把握
新课程提出,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要始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以此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方法,突出课堂教学重点,把握教学难点,有的放矢,使学生主动、高效地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和拓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差异教学”理念的贯穿
华国栋教授认为“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马克思主义认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鉴于学生认知水平、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能力不同,在课堂上存在个体性差异。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有“差异教学”的理念,在进行课堂设计时,需要针对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在以下三个维度上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一是设计教学内容。教师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依据学生在数学水平与能力的差异,在教学内容上决定是否需要拓展延伸,适当调整要求,而不应该一个教案用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二是设计数学作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要给每个学生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有针对地设计出分层次数学作业,使学生面对自己喜欢的习题,更乐于参与,善于动脑,能有效地激发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好练习的兴趣。可以自由选择一道进行先解答,先做完的学生可以自行继续选择第二道或第三道。需注意的是,设计分层次作业时,教师应把握好不同层次作业之间的“潜在距离”,争取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完成简单的问题后,有进一步解决中等题的可能,让中等学生在解完中等题后,也能够向难题发起冲击。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而设计出的解法多样的数学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更多的发展。三是设计有效提问。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提高课堂效率,如果教师能设计出发人深省的问题,其价值可能不会低于教学内容本身,就是同一教学内容,由于其提问的方式、用词、神态、句子和语气不同,其教学效果也大不相同。《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鼓励教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鼓励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自主合作与交流。为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知道哪些问题对学生具有启发性,哪些问题啥时提问可转换讨论的话题,哪些问题从开放性角度提问更能引起学生进一步的思考。
基于“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相互研讨、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的教学理念,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时要让所有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要鼓励学生采用积极主动、多样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以达到使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教育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于龙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