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现代水利文明建设 支撑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王跃升

    水,是生命的摇篮。水,孕育了人类文明。水在人类生存、发展史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水利的发展史。没有水,就没有多姿多彩的世界,也就没有各种生命和人类的繁衍。历史上也有一些文明如古巴比伦文明和楼兰古国因缺水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人类及各种生物见到水都会心情愉悦,产生一种特殊感情——对母亲一样的爱。达尔文的进化论告诉我们产生这种特殊感情的真相——在水的作用下,地球生物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经过千万年变化,演变到大分子出现、生命迹象出现,再从低级生物到高级生物,都是水在起关键作用——水孕育了生命。水伴随着人类从低级走向高级,从古代走到今天,从古代文明走向现代文明。

    古代社会人们对水的理解不多,对水的利用很少,不能很好地利用水的平衡来服务人类生活,只能靠天吃饭,“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两千年前,司马迁曾感叹“甚哉,水之为利害也”。经济发展到今天,我们力求把水、旱灾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需要旱涝工作一齐抓,引水排水双管齐下。

    现代社会,世界各国把水利发展放到了战略地位,水的位置日显突出,许多国家因土地而战、石油而战,甚至因水而战。当前,我们面临着的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剧、水生态恶化趋势未得到有效遏制等问题,让我们开始怀疑我们的工业文明,高排放、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生产方式对环境的破坏,促使我们由工业经济向生态经济的转变。

    现代水利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水利,2011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已对现代水利工作做了很好的定位:“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从2011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2013年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不难看出,现在水利对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生态旅游)和城镇化健康发展有着很强的支撑和拉动,起到了很好的“绿色引擎”作用,是当代经济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发展现代水利的意义

    (一)水利支撑着农业的发展

    毛泽东同志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粮食生产离不开水,如小麦、大豆、玉米、高粱的生产,从播种、营养生长、生殖生长过程都离不开水的孕育;林业、花卉、蔬菜的生长也离不开水,畜牧业,猪、马、牛、羊、兔等动物生长发育离不开水;渔业生产更离不开水;农副产品加工业离开以上原材料,将无米下锅。因此,水是农业的命脉,尤其是现代农业,水是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现代农业把农产品依据农药残留等技术指标分成了许多等级,比如把蔬菜分为一般蔬菜、无公害蔬菜和有机蔬菜。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蔬菜根据所用水质不同分成不同类型和价格。举例说明,用一类水浇的韭菜可卖20元/公斤,二类水浇的卖16元/公斤,三类水浇的卖10元/公斤,四类水浇的卖5元/公斤,五类水浇的卖1元/公斤,用劣五类(毒水)浇的毒菜,能卖多少钱一公斤?恐怕常吃这种菜距患重大疾病已不远了。

    (二)水是工业生产的重要保障

    “水是生产之要”,各项生产离不开水,很多工业选址首先考虑本地水源是否丰富。水往往是制约工业发展的瓶颈。

    以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为主的轻工业离不开水。消费品中以水为生产原料的很多,例如,各种水产品,矿泉水、纯净水、苏打水;各种饮料,哇哈哈、可口可乐、雪碧等;各种酒类,白酒、红酒、啤酒等。制作手工工具,虽不以水为主要原材料,但他们一般都是以水为中介或媒介。

    以采掘(伐)工业、原料工业、加工工业为主的重工业,水在各个门类生产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和作用,因此,无论重工业还是轻工业都离不开水的支撑。水是生产之要,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元素,是各门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关键位置。

    (三)水利拉动着第三产业的发展

    水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把生态文明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五位一体的文明建设提出来共同建设,意义深远,为今后建设美丽中国、富强中国描绘了方向。

    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由工业文明进入生态文明,是历史的必然。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同,但都会有规律、有秩序地步入生态文明时代。这一进程,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在生态文明时代,人类需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美丽景观,实现人水和谐。“水是生态之基”,水利支撑着生态发展,保障着生态安全,生态承载着旅游,承载着三产。近几年,各地政府都在推进以水利建设为内容的生态文明建设,打造林水相依、花水相依、鱼水相依的水生态文明圈。生物多样性是美丽水利、生态河湖的重要特征,应当了解适合当地环境的各类生物的特性,为其生存繁衍创造必要条件。

    青山碧水就是金山银山。以前不为人知的青山碧水现已成旅游胜地、创收高地。2000年,洛阳栾川重渡沟人均收入439元,远远低于全省平均1998元的平均值。经过短短十几年发展,重渡沟的人均收入已上升到现在的人均2万元/年,依靠的就是青山碧水。清水依然流,金山依旧在,生态永远是重渡沟人民追求的梦。水把山浇灌成绿色,再从山上奔流而下,形成条条甘甜的河流。在水的作用下,青山碧水呈现勃勃生机……一个个山水画屏,供人类欣赏、生活、游玩,培育出一个个旅游景区和一个个经济增长点,支撑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

    平原或丘陵地区打造生态水系,应以自然修复为核心,逐步恢复水生态系统功能,不仅水质要符合要求,更要为保持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创造条件,需要以中小河流治理为切入点,重点围绕城市河流、河流的城市河段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沿河清淤疏浚,适当建坝,拦住水源,让河道长期有清水,同时,沿堤坝栽树种花,扮靓每条河流,形成水生态文化系统,让秀美的河流像条条锦带一样镶嵌在大地上,勾画出青山碧水的图画,拉动着周边经济的发展,形成一条条经济发展带。

    (四)水利对城市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水是城市的灵魂,没有水的城市就失去了灵气,缺少了城市的魅力。城市生态水系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在生态水系的城市功能、排涝、灌溉功能之外,其驱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价值正被开掘。现代城市离不开水,有了城市水系,其在提升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品牌、形成城市文化、拉动城市核心竞争力方面将是城市实力最有力的支撑因素。事实证明,水系形成后,会拉动周边土地价格提升,相应地也提升了土地的商业价值。对于城市经济来说,水之所在,便是财富之所在,开辟城市水系岸线,就等于开辟了“黄金岸线”。

    举例来讲,杭州就是一个谱写水灵气的城市。可以说,一部杭州城市的发展史,就是水的发展史、水的乐章,水支持着这个秀美的城市群。杭州的城市建设、经济建设因西湖而发展,从西湖水利延伸到西湖文化、西湖地产、西湖经济,西湖给了改革开放后的杭州大约40年的发展空间,造就了闻名于世的“财富之都”“文化之都”“美丽之都”,拉动杭州所辖8个县(市、区)财政收入都超过了百亿元,杭州市财政收入超2000亿元。聪明的杭州人亲切地称过去这40年的发展叫“西湖时代”。2012年以来,睿智的杭州人发现“西湖时代”发展的空间已剩下不多了,西湖周边几十公里城区得到长足发展,这个水生态文化圈变得小了,已满足不了以后杭州的发展空间。他们研究发现,西湖水少部分来源于周围山上,其余大部分来之于钱塘江,钱塘江在西湖边上曲延上百公里,钱塘两岸潜存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于是,他们在钱塘江上划了四个圆,分出四个不同的经济圈,蜿蜒百余公里的钱塘两岸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建设高潮,这一轮建设杭州人预计还要走40年,他们又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钱塘时代”。两个时代给了杭州大约80年的发展机遇。从以上的事例我们能看出来,水利与城市共同发展,城市会显得更有生机,独具特色,潜力具大。

    (五)水是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

    水支撑着农业发展,是农业生产不可欠缺的首要条件;水是生产之要,是工业生产依赖的重要生产资料;水是生态之基,保障着生态安全,支撑着三产;水是城市的灵魂,是建设美丽城市的基础。因此,现代水利的发展就是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下,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发动机。通过发展水利,人们完全可以在打造生态和谐、建设美丽家园的同时,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

    以前,许多地方为发展经济,建了一批批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三高企业,确实在特定条件下拉动了GDP的增长,但环境遭到了空前破坏,消费了大量宝贵资源,空气、河流、土地污染严重,无法在短时间内修复还原。

    水自古到今都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对经济、社会、生态的发展起到基础性作用。我们应重视水利的发展,不断深入研究其规律,掌握水利经济支撑的规律,加大投入,转型发展,用这台生态机器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二、水利工作面临的转变

    水是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对水的态度决定了能否与自然和谐相处,而这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建设水的现代文明不仅仅是水利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经济建设者的重要任务。现在国家正处在经济转型期,水利也处在关键转型期,目前水利工作面临四个方面的转变。

    (一)功能性水利向生态水利、文化水利转变

    以前我们的水利工程功能单一、用途单一,与生态结合得少,设计理念落后。例如,一条河流开挖疏浚,只考虑10年一遇、20年一遇或50年一遇的防洪要求。河流按单一标准开挖完之后,不难发现这条经治理的河流缺少了许多内容,与大家想象和要求的有距离。如堤防没有防风固堤的灌木或草皮,河坡上植被很少设计或设计单一,难以形成景观;堤顶道路标准不高,安全护栏欠考虑,警示标牌少且生硬;工程缺少文化内涵,河流的历史、长度、流域面积、起源地、水流量、河内物种类、河流年代、河流河系等内容解释少或根本没有,没有展示悠久的水利文化;生态水利的呈现不突出、转化慢。因此,以后涉及到湖泊、河流整治,坑塘治理,桥、闸、涵修建等工程时,在设计施工等方面应多考虑工程综合效益,设计上应多考虑其文化内涵,不断满足大家亲水、近水的需求,扮靓每个水利工程,建成林水相依、花水相依、草水相依、鸟水相依的生态水系,把条条河流建成美丽飘带,镶嵌在大地上,把祖国建成美丽河川、锦绣家园。

    (二)工程性水利向美丽水利转变

    目前,我们建的许多水利工程,考虑资金等问题多而考虑“美”的因素太少。就拿我们常见的河道上的各类型拦河闸和内部的启闭机来说,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水闸的火柴盒外观一点没有改变,启闭机也表现出黑、大、傻、粗、笨等特点,人们看习惯的是一座“伟大”的水利工程,而不是一个艺术工程、美丽工程。国外有不少的水利工程不但具有水利功能的全部,还能很好地展示一个美的建筑艺术。目前,国家在水利方面的投资不断扩大,水利工程数量不断增多,我们应该从设计源头入手,把水利工程建成除具备自身功能外,还能像一个个艺术雕塑一样点缀在祖国大地上。

    (三)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

    传统水利是单一水利,人们对它了解很少,经济发展到现阶段,水环境的好坏已影响到人们群众的生产、生活,我们需要改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

    用水来带动经济的发展,用水来带动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水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用水来改变生态,用生态铸造美丽,用美丽带来发展、带来财富的聚结,是现代水利的重要特征。众所周知,郑州东区开挖了引黄调蓄工程——龙湖,引黄入湖后,龙湖周边地价飙升到1000万元/亩,郑州龙湖周围规划了40多平方公里的龙湖区,单因龙湖拉动地价一项就产生价值5000多亿元,拉动了一个新城建设,而在这个建设中,没有引进一个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三高”企业,也没有向空气中排放PM2.5,这种健康的水利发展模式,带动GDP的增长,创造了财富,实现了绿色发展,展示了现代水利的魅力。

    (四)概念水利向智慧水利转变

    由于前些年水利工程欠账太多,水利投资很少,相关水文、水资源严重缺失,使得相关部门对下一步如何制定详尽的工作方案提供不出科学依据,十分被动。因此,下一步应加大对智能水利的投资力度,加强水利各专项规划,摸清家底,弄清水资源分布,地表水、浅层水、深层水、主水和客水总量等相关数字指标情况,并制作详尽的数字分析信息库,促进水利工作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变,向智慧水利推进。让水利工程印上时代的信息,赋予文化的内涵,插上科技的翅膀,吸收艺术的精华,彰显水利综合实力,服务民生,拉动经济。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