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影片: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彰显的新载体与新理路

    宋卉

    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因素之一。红色影片的出现,为我国文化增添了新内容,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与文化的创新。它弘扬与继承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借鉴与汲取了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使人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世界有了新的依托。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之一,是中国美好未来的重要的建设者与主力军。互联网的普及与运用使红色影片大举进入校园,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载体,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素养与道德素养。这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与大繁荣、全面小康的顺利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圆梦”,具有长远的重大战略意义。

    一、 红色影片的内涵解析

    我国的红色影片群英叠现,如《上甘岭》《英雄儿女》《我的战争》等一系列以抗美援朝为题材,全景式的表达了中华英雄儿女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优秀影片作品。这些影片都被划入红色影片的范畴。虽然学界对红色影片的界定众说纷纭,尚未取得统一的概念。但从普遍意义上来说,红色是内蕴革命,为革命的象征。红色影视即展现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国家解放,国家富强而顽强拼搏的影视作品。[1]红色影片具有三个表征:一是民族性与科学性。它展现了英雄的中国人民为了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民族解放与国家独立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史与奋斗史。这个过程既有民族的属性,也有追求真理和勇于实践的科学性。二是时代性与先进性。脍炙人口、经典十足的红色影视再现了革命时期特有的时代精神。它为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是民族精神的时代表达与世代传承的载体。其时代性与先进性交互融通,成为新时代人们的精神粮食。三是大众性与娱乐性。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为大众服务的,红色影片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递的载体之一,也必然向大众传递价值观与道德建设的各种信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恪守传统美德。当然,红色影片并不只有教化的功能,其娱乐功能也巧妙的渗透其中,曲折的故事情节、英雄人物高大上形象、对美好爱情的高扬,都能够满足与迎合观众的审美趣味与心理需求。因而,红色影片一上映就受到大众的普遍喜爱,它极大的满足了大众爱国的精神需求,激发了大众保家卫国、建设新中国的热情,自尊心与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 红色影片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的重要价值

    (一)丰盈与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红色影片所展现的主要内容为向大学生传递积极正面的政治思想,它可以为青年大学生创造厚重的艺术情境,促成他们与主流意识形态开展对话、沟通并进行交流,同时为当今整个社会构建一个浓重的文化认同氛围。如红色影片《我的战争》,讲述了新中国刚刚成立后,百业待兴之际,为了保家卫国,为了国家安全,我国不得不义无反顾地参加到一场新的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影片重点展示了一支钢铁之师——九连,历经大桥遭遇战、五里亭争夺战、小镇突围战及537高地拉锯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影片可以引领青年大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学习英雄中找准自己的目标,明确自己的奋斗方向与政治取向。这种教育方式打破了传统单一的灌输模式,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活力,带来了生机,丰盈与充实了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二)潜移默化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红色影片以“潜移默化”的范式引领大学生积极践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容。它“春风化雨”,在无声无息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与政治信念。其表达方式既可以通过革命领袖、革命先辈等“历史大人物”的革命光辉经历及事迹,也可以是“革命小人物”的感人事迹。如影片《我的战争》中展现了英雄儿女重返战场时,将连长孙北川与孟三夏的爱情、孙北川与张洛东的兄弟情、李顺良与张洛东的父子情内嵌其中,不但使战魂萦绕,而且也使情义感天动地,以爱情、亲情、友情,讴歌和平,呼吁和平,反对战争,展现了志愿军的爱国情怀与英雄主义。青年大学生观看红色影片时,影片中英雄人物的伟大、感人事迹被活灵活现的展现在银幕之上,他们就会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时光,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自身行动影响与带动更多的人,向社会传递精神方面的正能量。

    (三)拓宽大学生的视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

    红色影片是再现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部丰硕史书,更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斗向前的战斗史。诚如影片《我的战争》重现了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展现了如不打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是不可能顺利实施的,加深了大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识。同时影片全面的展示了战场实况,使大学生身临其境。孟三夏与孙北川的爱情深植其中,血色浪漫直击人心,以“进入式”描写爱情与战争,使大学生深刻体悟了战争中人性之光,普通人的家国情怀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大学生面前,普通人心里也有国家,有大政治,亦有小情趣。大学生通过观看与赏析红色影片,可以对历史进行了深度梳理与缕析,视野得到了进一步拓宽,文化知识得到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得以不断提升。

    (四)夯实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度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是国家与民族的主要建设者之一,他们十分喜爱红色影片。如影片《我的战争》,其自身有着深刻思想与文化内涵。譬如影片主角孙北川所说:“我们今天所做的事,以后有没有人知道。”革命先烈提出这样的疑问,放置在影片之中,更是引导青年大学生去反思:大学生应缅怀这场战争中的英烈,安抚他们的灵魂,这才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最好的回击。以《我的战争》为片名折射出这不仅仅是“我”自己的战争,更是中华民族的战争,不论是具象的,亦或是象征的,都是给予青年大学生励志教育,时代在演进,爱国主义永不过时,血性的家国情怀时刻不能忘。红色影片之美与内容之美交相辉映,对大学生的理性与信念培育内化于心,对祖国与人民的爱愈发浓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不断提升。

    三、 运用红色影片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理路

    (一)氛围创设:整合资源,塑造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环境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2]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必然要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环境的影响。塑造优良环境对强化大学生的教育意义巨大。红色影片虽内容丰厚,但主题各异,时代性较强,为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运用红色影片进行教育,创设氛围时,对资源的整合显得十分必要。思政工作者要善于突破固有模式的藩篱,探索大学生自身需要向契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叙述文本与叙述语言,展现中国特色的电影语言与电影美学,培育大学生对不良影视文化的辨析能力,形塑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大学生观赏影片《我的战争》时,及时培育与弘扬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提升他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以健全与完善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为价值旨归,精准聚焦大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要以现实为基,通盘规制,不断拓宽他们的视野。可以《我的战争》类优秀红色影片为媒介把历史与现实对接起来,让优秀的传统与时代精神交融起来,实现国家与人民对大学生的期望同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长耦合融通,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嵌其里,成为其内核,塑造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全新环境,使环境成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推动力。

    (二)人才支撑: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红色影片队伍

    人才是当今社会发展之基,是社会发展的最主要动力与源泉。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期,多元文化交汇激荡,各种价值观鱼龙混杂,导致部分大学生价值观模糊,社会责任缺失及放弃对自我道德的提升。红色影片的创作者必须有所为,有所担当。

    一是价值观担当。这是电影创作者创作的立足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人民最大的公约数。红色影片创作者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参照物,在影视创作中自觉的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积极的、自觉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化为大学生自身的最高的遵循。

    二是创新担当。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永动力,也是红色影片长盛不衰的重大法宝。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对红色影片的要求愈来愈高:既要有思想性,又要有娱乐性。红色影片创作者要把握互联网思维的实质,也要有“文以载道”的情怀,以工匠精神对质量与制作水平孜孜以求,就一定把精彩的中国故事搬上银幕,获得大学生观众的认同。《我的战争》的创作者刘恒就是以工匠精神,既关注国家,有聚焦小人物,对人物的心理与艺术把握十分到位,是表达中国精神的精品,这与创作者的创新精神密不可分。

    (三)内容转换:建立红色影片的独有的话语体系

    提升大学生对红色影片的认同度,必须实现红色影片内容的时代转换,打造自身独有的话语体系。“话语体系是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外在表达形式,是受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制约的;有什么样的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就有什么样的话语体系。”[3]以前红色影片中的人物有高大全的模式,使大学生感觉到有一种高不可攀的鸿沟。影片《我的战争》则以小人物的视角展现宏大的战争场面,李顺良与张洛东在战争紧张之际的间隙,还在谈论战争结束后,回家如何娶媳妇,既表达了“最可爱的人”的英勇无畏,也透露出浓浓的温馨亲情。僵化的、单一的话题表达体系转向了,让大学生感到可信、可亲、可爱,接地气,为大学生所喜爱,所接受,所认同。

    (四)方法创新:构建红色影片教育的多方协同机制

    红色影片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不仅需要相关教育主体与影片创作者的积极参与,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协同配合。

    一是强化家庭的对大学生开展红色影片的教育作用。家庭为大学生最重要的教育场地之一。父母对孩子教育影响久远。家长可以和大学生一起观看红色影片,一起讨论、交流,如观看《我的战争》时,可以一起探讨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共同提高认识,引导孩子对红色影片的教育积极接受。

    二是学校开展多种红色影片教育的相关实践活动。学校可以开展组织观看红色影片活动,在观看影片可以邀请著名的专家教授对影片进行评述与解读,邀请老战士与老红军讲述历史,并指导大学生写出观后感,对优秀的作品展示交流。

    三是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信息交互作用。在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性愈来愈强。学校、大学生社团、大学生可以推出红色影片微信公众号、红色影片QQ信息交流群、红色影片虚拟社区,推介优秀经典红色影片,交流心得体会;引导红色影片的制作者、演员与大学生展开互动,促进正向的理想信念及价值观实现无缝的传递,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添内生动力。

    参考文献:

    [1]刘昕.谈红色电影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引导作用[J].电影评介,2015(8):7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3]张国作.中国话语体系应如何打造[N].人民日报,2012-07-11.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