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

    戴欣

    【摘 要】《葬礼进行曲》是门德尔松《无词歌》中的第27首作品,创作于1844年。受当时各种哲学、人文思想及身边变故的影响,整首作品的篇幅虽短,但其中蕴含的幽暗的色彩以及悲歌式的音调,都表现出了一种沉重、肃穆的情绪和浓厚的悲剧情感。

    【关键词】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116-01

    乐曲开头在e小调上展开,整首作品为带有引子、连接和尾声的再现单三部曲式。

    引子(1—4),4小节的引子是贯穿全曲的一个重要材料,由两个乐节构成。包括在后面主题句、展开部分、连接、再现段中的扩充和尾声中都出现了引子中柱式和弦三连音与附点音符这两个特征。在乐曲开始时,左右手均采用和弦的三连音音型及附点节奏,来描写沉重的送葬队伍。乐曲中也不断穿插着三连音音型与附点节奏,乐思痛苦、压抑,充满着内在的悲愤,同时也体现出了一些进行曲式的体裁特点。前两小节是通过主和弦来强调其稳定性的,在后两小节加入属和弦并且将音区提高,从而进一步来巩固调性。引子部分最后停留在属和弦上,为音乐进一步发展作出铺垫。乐曲一开始便表达出了作者悲伤的心情,体现出浪漫主义注重抒发个人情感的特点。

    A乐段(5—12),为4+4方整性结构,在钢琴的中低音区奏出。a乐句中的每个乐节不论是经过怎样的旋律发展最后都停留在了属和弦上,仿佛带有一种强调的语气。其织体依旧以柱式和弦三连音和附点音符为主,整个乐句的旋律由低到高进行,乐句最后由一个六度大跳,同时和声上以I—II6—K46—V的半终止结束,并将a1句的旋律引向下行。第二乐句在不同的音调材料上展开。在a1句刚开始的第9小节处调性也由e小调转向其关系大调G大调,在两个下方声部级进下行的同时旋律声部保持着G大调的主持续,紧接着在第10小节第二拍处转回原调e小调,且出现了e小调的主持续,在第11、12小节连接处出现特殊的变格进行:即VII34—I,其低音下四度进行而没有正常解决。最后在12小节处运用了二度下行的叹息式音调结束,最后属到主完满终止。乐思的展开与发展由这两个乐句完整体现出来,和声上的属主呼应、调性中的统一以及节奏上的重复都保证了乐段的统一和完整,使人产生一种爱上、悲痛的情感。

    第13—20小节是对A段的变化重复。对于这种两次出现A乐段的现象也可称为双呈示。

    B乐段(21—28),调性不变,此段为展开型中段。整条旋律线在连续级进上行的同时,力度不断加强,织体上截取了A乐段的部分材料,完全采用柱式和弦模进发展,属方向的和声背景表达出内心的澎湃起伏与激动不安。音乐情绪伴随着音区的递高、力度的递增、和声节奏的逐渐密集而愈加激动,最终在第25小节ff的力度下达到全曲最高潮,继而旋律下行模进,让这酝酿许久的情感得以短暂宣泄后又慢慢压抑下去,并且在下属和弦上结束此乐段。整个中段的情感发展一气呵成,因此不适合在将其划分出具体的乐句。

    连接(29—32),4小节的连接与中段最后的和声形成连续的功能进行,而调性又是从属和弦开始。其结构与材料的特点均与来源于引子部分,同时又为了再现做准备而加入下属七和弦到属的连接。这时钟声再一次敲响,增强了乐曲的悲剧色彩。

    A1乐段(33—44),在4+8非方正的再现乐段,乐曲在调性上做出了大小调的对置,转入e小调的关系大调G大调,并在织体材料上做出了动力化的处理致使其变化再现。A2乐句改变了音乐的性格和情绪,通过引入并强调G大调的和声,给音乐增添了几许明朗的色彩,使织体加厚,力度加强,由沉痛的缅怀转为一种奋发的激情。整段的和声语言也变得丰富起来:(G大调)I—(e小调)V9/V—K46—V—(G大调)V7/V—V7—I—IV6—V/IV—IV—VII34—I,不断地往下属方向的离调使得第二乐句内部结构有了较大的扩充,形成8小节的长度。并且在42和43小节连接处的旋律出现了e弗里吉亚小二度的感觉。乐曲用低音音区、大调调性、缓慢的速度以及丰满的和弦带给我们一种光明、振奋的直觉感受。

    尾声(45—48),4小节的尾声同样采用了引子的材料。在动力再现的结尾中,力度渐渐变弱,也始终回荡着柱式和弦三连音和附点音符这两种音型,最后在庄重、肃穆的气氛中结束,与开头形成呼应。

    乐曲分析下来有四个突出特点:1.引子的材料贯穿始终;2.关系大小调调式的多次交替;3.VII34—I的变格进行;4.是《无词歌》中最强调下属的一首作品。

    整首作品充斥着一种浓郁的悲剧色彩,兼有古典主义的恢弘大气与浪漫主义的温柔细腻,体现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的完美结合。作品中,作曲家并不是一味沉浸于悲痛的气氛中,而是表现了一系列的情感变化过程,显示了情感与理智的均衡。英雄虽然逝去,但却获得了永恒的荣誉,他带给人们的不只是痛苦,还有振奋和前进的希望。

    参考文献:

    [1]易亮.门德尔松《无词歌》的艺术特征与教学启示[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2]谢秋菊.从《葬礼进行曲》探析门德尔松的音乐创作风格[J].音乐时空,2014.

    [3]陈红岩.小议门德尔松《无词歌》“葬礼进行曲”中的浪漫主义情感[J].钢琴艺术,2008.

    作者简介:

    戴 欣(1989-),女,山东济南人,单位:贵州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