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综合防治措施
袁芳艳等
摘要: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特异性地寄生在猪体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给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构成极大的威胁。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对临床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病学;诊断方法;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5)08-0023-02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主要病原菌是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该病以飞沫和接触性传播为主,主要临床特征有急性出血性肺炎和亚急性慢性坏死性肺炎。随着集约化养猪业的发展,国家及地区间引种频繁,该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大大高于以前。我国自1987年首次发现该病,现该病已经成为育肥猪和种猪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血清型也越来越复杂,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 病原学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是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致病菌。最早是Pattison于1957 年在英国首次发现并报道[1]。曾称为胸膜肺炎嗜血杆菌(Hemophilus pleura pneumonia)或副溶血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haemolytics)或猪胸膜肺炎嗜血杆菌。APP是一种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菌,呈短杆菌或球杆菌,具有荚膜,不产生芽孢,没有运动性。APP生长条件要求苛刻,在巧克力琼脂培养基呈不透明圆形菌落,在琼脂血平板上呈β溶血,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周围有卫星现象。
根据荚膜多糖血清学反应的不同,迄今为此,已报道的APP血清型共有15种。根据生长是否依赖v因子(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或辅酶I,NAD),又可将APP分为2种生物型。生物I型(血清型1-12、15型)依赖NAD,而生物II型(血清型13、14)则不依赖[2]。其中,APP生物I型具有毒力。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毒力因子主要有RTX毒素、荚膜多糖、脂多糖、外膜蛋白等,在APP抗原的识别及保护性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
2 流行病学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只感染猪,不感染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对猪的感染范围很广,各种年龄及性别的猪都可感染,尤其以断奶仔猪最易感。发病速度快,死亡率高,损失较大。
发病猪和慢性感染带菌猪是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病原菌可通过呼吸、咳嗽、喷嚏等方式,经呼吸道直接传播,也可以通过运输车辆、饲养或免疫用器具、工作人员等间接传播。
3 诊断方法
3.1 临床诊断
根据病程的发展,在临床上一般可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三种类型。
最急性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发病突然且病程短,体温可高达41.5 ℃以上,精神抑郁,食量急剧下降甚至废绝;病猪的口周围、鼻、眼、耳皮肤发绀;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猪呼吸出现障碍,张口喘息;站立困难,常常呈犬卧姿势;口鼻流出带血样液体,气管和支气管腔内有大量泡沫样血色分泌物;肺出现充血、出血、坏死等病变。一般于出现临床症状后1~3 d内死亡,死亡率高达80%~100%。
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精神抑郁,食欲减少,咳嗽或张口呼吸,喉头充满血样液体;病猪喜卧,常呈犬卧或犬坐姿势;耳、鼻、四肢末端发绀,常于发病后3~5 d死亡。若猪能耐过,症状逐渐消退,则可康复或转为慢性型,此时病猪呈间歇性咳嗽,生长迟缓。肺病灶区呈大理石样的花纹;胸腔有混浊的积液。
慢性型病猪多由急性转变而来。病猪体温正常或略高,食量不大,有程度不一的间歇性咳嗽,具有轻微的呼吸障碍。若病猪耐过,也会生长缓慢,且是潜在的病原菌携带者,存在散毒的危险。或发生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使损失明显加大。剖检可见肺脏有坏死区、大小不等的结节;肺脏与胸膜发生纤维素性粘连;心脏内有大量心包液及菜花样赘生物;关节肿大,有黄色积液。
3.2 实验室诊断
包括直接镜检、细菌的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诊断。
从猪鼻或口腔分泌物、气管、扁桃体、肺,淋巴结、胸膜及胸积液、关节液等处采集病料,采集病料时最好在无菌操作台内。
(1)镜检:从气管、肺脏、关节液等取样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选取呈现小球杆或线杆状的革兰氏阴性菌做进一步鉴定。
(2)培养基分离:将革兰氏染色镜检后细菌划线接种于表皮葡萄球菌的TSA平板(含5%绵羊血),于CO2培养箱内培养24 h后,选取表面光滑、圆形、边缘整齐、针尖大小的菌落,进一步开展生化特性、溶血性、CAMP试验等。
(3)血清学诊断:包括2-巯基乙醇试管凝集试验、乳胶凝集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PCR和ELISA因具有特异、敏感、快速、操作方便等特征而被广泛应用。DA等[3]利用a p xⅣA建立了Southern印迹检测方法,李树清等[4]根据apxⅣ毒素基因和16S rRNA序列,建立了检测APP的复合PCR方法。张志妮等[5]利用apxⅣ毒素基因序列的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检测APP标准菌株血清型1-12的 PCR方法,可最低检出 DNA 含量为9 pg/μL ,而副猪嗜血杆菌、猪放线杆菌、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猪霍乱沙门氏菌、猪源支气管败血波氏菌、猪丹毒杆菌的PCR检测结果都为阴性。
4 综合防治措施
防治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重点是生物安全管理,牵涉到引种,饲养管理、免疫和治疗等方面。
4.1 严把引种关
规范引种检疫,杜绝病原传播。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尽量减少引种或采取人工授精的方式来减少病原传入。猪售出或转栏时,采取全进全出的方式。应选择非疫病区猪进行引种,并严格按照引种检疫规定执行。
4.2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适当饲养密度,密度越高,猪群发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可能性越大。严格按照全进全出的方式。母猪进产房前,要彻底清洗干净,再反复消毒并且空置几天。仔猪尽量保证产后吃上足够的初乳。仔猪断奶转栏时尽量减少温度等环境应激、按体重分开饲养,尽量维持同一栏内的仔猪体重和采食量相似。提高猪群饲料的质量,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和能量,适当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4.3 疫苗免疫
根据疫苗的最佳免疫时机制定并完善免疫程序,可免疫2次,35~40日龄仔猪第1次免疫接种,首免后4周加强免疫1次。目前常用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为灭活疫苗,可以降低病猪死亡率,起到一定的保护效果,但不能降低发病率和慢性感染机率,且APP血清型众多及地流行型有别,不同血清型之间交叉保护效果有限,导致免疫效果不理想。临床感染APP后存活的猪具有对所有血清型菌株的保护力,表明弱毒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张倩等[6]等构建了APP血清7型菌株突变株WF83ΔapxⅡC/apxⅠAN/apxⅠAC,与亲本菌株相比,突变株体外培养无溶血活性,小鼠试验表明毒性也显著降低,为开发成弱毒活疫苗打下了基础。
4.4 药物治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情发展迅速,要适当采用抗生素治疗。临床猪放线杆菌耐药性较强,而且因为不同猪场用药情况差异,因此其耐药性也存在差异,在使用抗生素前要做药敏试验。根据本研究室近几年的药敏试验结果,氟苯尼考、磺胺类及头孢类敏感性较高,对病猪可采取口服或肌肉注射的方式治疗,如果病猪群还混合感染病毒病,则需要添加抗病毒药物治疗。
5 小结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呼吸道疾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工作是一项关联到引种、消毒、饲料、疫病防治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措施,而且要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快了人们对APP致病机理的研究,也有助于更加简便灵敏的检测方法和更环保而高效的疫苗的研发。
参考文献:
[1] NICOLET J. 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C]. In:Leman A D, straw B, Mengeling W L, et al.Diseases of swine[M]. Lowa stare university Press, Ame, 1992.401-408.
[2] BLACKALL P J, KLAASEN H L, VAN DEN BOSCH H, et al. Proposal of a new serovar of 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 sreovar 15[J]. Vet Microbiol, 2002, 84(1-2): 47-52.
[3] DA COSTA M M, KLEIN C S , BALESTRIN R, et al. Evaluation of PCR based on gene apxⅣA associated with 16S rDNA sequencing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 and related species [J]. Curr Microbiol,2004,48 (3):189-195.
[4] 李树清,易建平,陈志飞,等.复合 PCR 鉴定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J].微生物学报,2005,45(6):966-969.
[5] 张志妮,顾万军,黄良宗,等.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致病性生物Ⅰ型PCR 诊断方法的建立[J] .扬州大学学报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0,3(1):6-9.
[6] 张 倩,陈广力,文心田,等.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复合减毒突变株WF83ΔapxⅡC/apxⅠAN/apxⅠAC的构建[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5,23(7):84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