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摘? ?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因而,建设美丽乡村是改善当前农村发展现状,致力于乡村振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断满足乡村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22? ? ? ? ? ? ? ?文献识别码:A? ? ? ? ? ? ? ?文章编号:2096-1073(2020)03-0053-55
Study on the Path of Rur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LUO Yufang
(School of Marxism,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11)
[Abstract] Rur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s in the strategy of rejuvenating the country,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is to improve the current status of rural development, is committed to rural revitalization, realiz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constantly to meet demand is the important path of rural people a better life.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rur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path
“三農”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农村能否突破发展瓶颈,从根本上解决发展问题,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农民自身意识的转变。现阶段,我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已众所周知,但阻碍和破坏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力量仍然存在,本研究将从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为出发点,通过思考我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严峻挑战,提出几点对我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建议。
1? 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乡村发展的重要论述同中国农村地区发展实际相结合,提出的一条适合中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乡村发展道路,要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消除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要把乡村的发展摆在突出的地位。
1.1?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主要包含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产业兴旺是根本,生态宜居是基础,乡风文明是关键,治理有效是保障,生活富裕是目标。这五个方面是随着我国步入新发展时期,寻找的一条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全面发展乡村经济的一项决策。“三农”问题的解决要依靠乡村振兴战略,通过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建设新时代美丽和谐的新农村。乡村振兴战略是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要内容,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格局,完善农村基本经济体制,促进乡村三大产业联动发展,改善乡村长期以来发展滞后的现状,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战略。
1.2?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在伦理认知上是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基础山,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古代的生态文明就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强调人与自然一体。生态文明不仅体现在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与自我修复,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图景中,还体现在转变人类思维模式,引导人们树立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和绿色意识上,从而构建公平、正义、绿色、生态、和谐的全人类共享的新文明模式。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在对待乡村发展问题上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要的位置,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经济建设之前,把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作为首要的目标,促进乡村生态文明的建设和生态文化的发展,在农民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将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有意识的保护生态环境,尊重和体现环境的生态价值,遵循自然规律,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美丽乡村。
1.3?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是为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出的战略决策,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有效地助力于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中生态振兴的核心推动力。农村人与自然关系最为密切,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沿阵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多、任务重,建设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程。因而,乡村地区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突出的位置,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
2?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我国乡村分布广,生态问题、环境问题复杂多样,近年来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在传统的土地荒漠化、盐碱化、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基础上,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将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倡导建设乡村生态宜居的良好环境,近年来,我国的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
2.1?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生态文明建设被确立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一后,农村地区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明显改善,在生产方面,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向生产资料投入减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和生产模式生态化转移,农业发展以绿色高效为目标,将生态绿色循环发展作为发展新理念,在农村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土壤污染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生活方面,绿色发展理念的倡导,在农村村容村貌改观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部分乡村已完成垃圾定点投放,集中处理,建立了污水处理设施等。
2.2? 农民的环保意识不断加强
农民环保意识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有直接的制约和导向作用,环保意识决定了其行为及实践活动,是控制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因。农民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力量,也是乡村生态环境的直接受益者,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新要求,物质需要已不再是第一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了评判生活水平的重要尺度,在党中央大力倡导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以来,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显著增强,对生态环境污染和空气质量下降表现出明显的不满情绪,把良好的生态环境视为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的衡量标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加强烈。
2.3? 生态旅游资源发展迅猛
基于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为解决生态环境面临的困境所作的努力,广泛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体制、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广大农民群众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部分农民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号召,带头搞生态环境建设,将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同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相结合,创新发展理念,探索出一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收益同时并举的道路。部分乡村在原有自然生态景观的基础上,利用乡村所特有的风土民情、文化传统,创建自然人文景观,建立相应的产业链,打造与旅游业互补的服务业,切实为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改善乡村面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总结和把握当前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是破解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难题、推动乡村生态环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坏后代满足需求的条件。当前,乡村生态文明思想的宣传力度不足、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及环保体制机制不健全,成为现阶段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最主要的問题。
3.1? 乡村生态文明思想宣传力度不足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村教育覆盖面不广,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放式生活方式,致使农民只看到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系统化、理论化的乡村生态文明思想宣传体系,未能将生态文明建设所蕴含的内生动力通过广大农民群众易于接受的形式宣传出去,部分农民还未意识到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不可逆转的损失,缺乏人与自热和谐共生理念,对环境污染带来的前瞻性问题认识不足,没有形成自觉的环保意识。
3.2?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设施不完善
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现代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随之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急剧增加,原来乡村可承受的废弃物被电子垃圾、塑料制品、农药化肥所取代,新产生的废弃物缺乏相应的基础设施的处理,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急剧转变,没有相应设施设备的紧跟发展的需要,致使农村生产生活的废水、废气、垃圾长时间滞留,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3? 环保方面的制度体系不健全
农村是人与自然接触最直接、最密切的地区,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即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需求,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有所保障,必须以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为依托,现阶段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制度体系有待于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仍不够健全,这就使部分不法分子滋生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获取经济利益的心理,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埋下潜在的隐患。乡村生态旅游业及相关产业链的创建中,仅仅依靠乡村地区生态环境是远远不够的,缺乏配套的旅游管理机制、完善的基础设施及旅游产品监测管理制度成为当前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阻力,也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带来负面效应。
4?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4.1? 加强乡村生态文明思想的宣传力度
农民是乡村生态文明的建设者、监督者,同时也是乡村生态文明成果的受益者,加大乡村生态文明思想的宣传力度,把培育广大农民群众生态文明思想作为贯穿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线,提升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农村地区普及生态文明知识、环境保护知识和相关的制度及法律法规常识,把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融入到村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中,全面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生态文明理念、环境保护意识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权责意识,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舆论监督,从根本上杜绝破坏生态环境、阻碍生态文明建设的不良行径。
4.2? 完善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设施
我国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较城市晚,在提出后受农村环境问题复杂、涉及地区广泛、资金投入力度不足等问题的影响,生态环境保护相应的基础设施和设备还很不齐全,这就为生态文明建设增添了阻力。随着人们生活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要根据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出现的污水随意排放、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垃圾天然风化等现象,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抓住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源头,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使破坏生态环境的废弃物能第一时间被处理,彻底切断破坏生态环境的根源。
4.3? 健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要依靠强有力的监督体制和监管机制,留住“绿水青山”是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首要原则,因而要从刚性约束和正面激励两个角度出发,即要坚持依法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也要对环境保护典型模范进行正向激励。
第一,“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将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依法治國的行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要求,同时也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保障,生态环境保护要依靠法律、依靠制度。
第二,建立乡村生态资源管理制度、生态资源开发保护制度、环境污染防治制度,用制度规范行为,将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问题都纳入到制度体系之内,让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有法可依。
第三,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监督体制、监管机制的指引下,明确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权利和义务,将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并举,约束和激励并举,解决好农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迫切的利益问题,是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键所在。
4.4?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大力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使城乡各要素互补性流通,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是逐步缓解城乡发展矛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建立健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带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要充分发挥农村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吸引城市资金、技术投入到乡村产业发展中,推动乡村绿色生态旅游业发展,拓展与旅游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建立旅游餐饮一体化发展模式,不仅落实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目标,还能吸引乡村富余劳动力流回乡村,激发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活力,持续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乡村振兴助力。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要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是为统筹城乡发展,消除城乡发展差距,是把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应用于乡村发展,并结合中国发展实际的理论创新,实现乡村振兴旨在解决我国发展中面临的“三农”问题,改善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逐渐拉大的局面,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季潇,吴宏洛.习近平关于乡村生态文明重要论述的内生逻辑、理论意蕴与实践向度[J].广西社会科学,2019,(08):7-12.
[2] 黄承梁.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 何 琦,王家瑞,李竺汶,等.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探析[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11):19.
(编辑:赫亮)
收稿日期:2019-12-12
作者简介:骆育芳(1990- ),女,甘肃天水人,硕士,新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