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废弃物处理产业链优化对策研究
徐亚坤 李晓敏
【摘 要】 随着电子产品生产和使用的快速增长,电子废弃物的数量逐年上升,电子废弃物回收和处理的畸形发展对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电子废弃物资源回收逐渐受到重视,电子废弃物处理产业链急需优化调整。如何有效回收电子废弃物,减少其对环境的重金属污染,合理配置二次资源,提升电子废弃物处理产业链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产业链分析法分析我国电子废弃物处理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电子废弃物处理产业链存在的问题提出产业链延伸和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电子废弃物 环境污染 回收处理 产业链延伸
一 引言
电子废弃物(Waste from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WEEE), 又称电子垃圾(Electronic Waste),包括各类含有电子元件的废弃电子产品,如废旧电脑、手机、电话机、家用电器和电子医疗器械等[1]。电子废弃物处理在我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从沿海地区逐渐向内地蔓延[2]。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电子废弃物已经成為我国乃至世界增长最快、环境威胁最大的固体废物之一。
目前针对电子废弃物回收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电子废弃物的环境污染、国际贸易和回收利用等方面。联合国网站发布的《2017年全球电子废弃物监测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产生了4470万吨电子废弃物[3]。环境恢复生态学学者袁剑刚、郑晶等(2013)认为电子废物对环境的污染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金,这是非科学发展的代价[4]。从电子废弃物进口贸易角度,国际贸易学者郭芳(2014)认为类似于电子垃圾处理这样的高污染行业大多从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5]。再协(2016)认为我过电子废弃物回收率较低,回收加工企业规模有待扩大,资源回收率有待进一步提升[6]。总体上看,我国电子废弃物处理存在处理压力大、环境污染大和资源回收率低等问题,电子废弃物处理产业面临巨大挑战。
目前针对电子废弃物回收的研究多从电子废弃物处理的危害性、阻止电子废弃物进口和电子废弃物资源化等方面切入。将电子废弃物处理产业化,并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我国电子废弃物处理问题是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本文采用产业链分析法分析我国电子废弃物处理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电子废弃物产业链优化延伸和政策建议。
二? 我国电子废弃物处理产业链分析
电子废弃物中含有金、银、铜、塑料等700多种物质,被称为“21世纪的矿山宝藏”[7],电子废弃物聚集地也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矿山”。1吨废弃手机中可提取150克黄金、100公斤铜以及3公斤银[8],传统电子废弃物拆解处理产业的低成本和高回报驱使着这个行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并为环境带来与日俱增的破坏。我国电子废弃物处理表现为上游国内外供应链、中游拆解处理链、下游再生资源生产链组成的灰色利益链条。
(一)电子废弃物处理产业链上游。电子废弃物处理产业的上游主要为国内电子产品的消费和国际电子废弃物贸易。我国电子废弃物处理产业在发展前期的电子废弃物主要来源是国外进口,后期进口受到政策限制,电子废弃物主要来源转向国内消费产品更替。
1? 电子废弃物进口。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缓解国内生产企业生产原料不足的问题对进口废物进行大量进口。电子废物被夹带在废纸和废金属等进口废物中,因其巨大的经济效益逐步扩大了市场。电子废物的进口动力是双向的。首先,出口商在高昂的处理成本和低廉的出口成本中选择了后者,且能够从中获利并转嫁本国的环境污染。其次,进口商能够从电子产品拆解中获得真金白银和其他金属,忽视电子废物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污染对本国环境的巨大威胁。
2? 国内电子废弃物。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刺激了国内电子产品的消费,使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消费者购买电子产品的数量增多,替换下来的电子废弃物数量也随之增加。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主要电子产品的产量基数大,并呈现出稳中有增的趋势。家用电冰箱、房间空气调节器、家用洗衣机和彩色电视机在我国的普及率较高,几乎是家家必备的电子产品。值得注意的是移动通信手持机,其生产的基数最大,5年产量均在11亿台以上,产量增长速度最快,2012-2016年产量增长了74%。
电子产品的折旧年限约为3-10年,即以上的电子产品将在未来的十年内相继报废成为电子废弃物。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6年我国主要电器电子产品的废弃量可达3.8亿台。近年来我国移动通信设备和电脑的销量猛增,智能触屏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出现使得老式按键手机和台式电脑面临大量的淘汰,2016年我国共淘汰老式手机1.8亿部,电子废弃物有增无减[9]。总体而言,我国国内消费产生的电子废弃物数量巨大,存在较大的环境污染隐患,急需正规渠道收集和无害化处理。
(二)? 电子废弃物处理产业链中游。电子废弃物处理产业中游是该产业链的核心,主要是对垃圾进行拆解处理。目前我国电子废弃物的处理大量集中在成本低、规模小的小企业或个体的作坊式处理,少量正规高科技企业处理。
1? 小规模作坊式处理。小规模作坊式处理方式主要包括焚烧、酸洗和热熔三种方式,根据提炼出的金属类型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首先将电子废弃物中的电路板拆下,用“王水”对电路板进行烧洗,将铜和铁分离后以硝酸再次溶解电路板,经过土法炼金工序得到黄金,对“王水”反应后的溶液进行焚烧处理解析出铜和铁。在洗刷电路板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和污水,小企业和个体处理户为节约成本,将废水废气直接排放到围边水域和空气中,对从事该行业的工人身体健康和该地区环境情况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2? 正规企业处理。正规的电子废弃物处理企业在处理方式上有更多的技术投入。处理方式上采用纯物理的粉粹,运用离心分离设备将电子废弃物中的可回收资源粉末分离,随后将回收资源进行提纯,得到纯度更高的材料提供给产业链下游,拆解过程中不产生废水废气,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对环境的重金属污染,且有效利用了电子废弃物中的塑料成分,增加了拆解产品的多样性,提高了废弃物的利用率。
(三) 电子废弃物处理产业链下游
电子废弃物处理产业链的下游是生产厂商,电子废弃物处理后得到的材料可作为原材料和资本投入新一轮的生产。在拆解过程中,性能完好的电子元件、线路板可以翻新后直接用于生产技术简单的电子产品;粉碎后的可回收塑料可以用于塑料和化纤产品的再生产;拆解出的金属可送至冶炼厂进行回炉重塑;拆解产生的化学溶液含有可供农作物吸收的金属盐。但目前我国电子废弃物处理大多止步于拆解,将塑料和化学溶液不加处理直接倾倒,导致严重的化境污染,也浪费了可回收的材料,致使产业链未能向下游继续延伸。
三 我国电子废弃物处理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 产业处理技术水平低。我国电子废弃物处理的处理方式粗放,以个体散户和小企业拆解为主,拆解处理技术水平低,拆解产品附加值低。电子废弃物结构和组分复杂,粗放的拆解无法充分利用电子废弃物的各个组分,无害化处理不充分,进而产生环境污染。目前我国电子废弃物处理的技术难题在于电路板的无害化处理,电路板主体部分以塑料为主,含有大量的重金属,传统的处理方式会产生大量酸性烟雾和重金属污染。
(二)? 回收系统低效落后。个体回收、生产企业换购和企业回收组成了我国电子废弃物的三种主要回收模式。个体回收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处理过程比较粗放,缺乏专业分拣、分类、利用等能力,接近百分之90%的电子废弃物经过简单的处理,甚至是有害处理重新流入市场。“以旧换新”等营销手段为电子废弃物回收又增加了新的渠道,但这极大增加了生产厂商的回收成本,但在我国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回收工作规模尚未形成,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 下游产品附加值低。电子废弃物处理下游产品附加值的高低是推动该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回收后产品的附加值普遍降低,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初级拆解产品,如铝、塑料、铜等。从废弃物中拆解得到的材料已经经过一次加工和使用,在材料性能上远不及初次使用的原材料,产出的产品性能较差,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经济效益较低。二是深加工产品,如金、银等贵金属。由于回收处理技术缺陷,电子废弃物中贵金属的提纯度不高,影响了其附加值和经济效益,而且处理过程中普遍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
四 产业链延伸及优化效果分析
本项研究优化延伸后的电子废弃物处理产业链结构见图1。
优化后的电子废弃物产业链由简单的线性结构调整为闭环结构,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电子废弃物的源头切断了进口部分,仅限于国内电子产品消费更替产生的废弃物。在回收渠道部分,由正规的回收渠道代替灰色回收渠道,防止电子废弃物流向小型拆解作坊,切断了低技术附加的拆解作坊的原料来源。正规的电子废弃物处理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支持,在对电子废弃物的处理过程中,使用技术手段将污染性降到最低,同时提升了废弃物中可循环利用物的回收率,经过技术附加的提纯手段得到高纯度的金属,无害化拆解出再生塑料,不可降解的污染物通过无害化处理得到安置。从政府的角度,应当对以废弃物再生产的产品给予一定的政策,如给予生产商税收优惠、在销售环节对其进行补贴、政府购买中优先考虑该类产品和出口优惠等。新产品通过内贸和外贸的方式重新进入销售市场,实现产业链的闭环式循环。
五 电器废弃物处理产业优化对策
电子废弃物处理产业的传统运作模式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危害,该产业的转型迫在眉睫。拆解技术、回收渠道和再生资源产品的优化将大大提升产业的附加值,降低环境污染。
(一)? 建设正规处理厂,推进拆解处理技术研发
传统的小作坊式不计环境成本的生产方式透支了环境的承载能力,长远观之必定成为后期经济发展的最大阻力。2009年起,我国开始逐步对拆解小作坊进行管理,广东重点城市规划并建设大型处理产业园,将散户移入园区进行集中拆解。电子废弃物精细化处理成为新的行业发展趋势,应加大拆解技术研发力度,降低拆解成本和污染,逐步形成和推广精细化拆解、利用的拆解模式。
(二)? 断绝灰色回收渠道,规范回收管理
规范电子废弃物回收产业主要是规范对二手电子市场的管理,严格电子废弃物处理企业的审批和检查,增强对电子废弃物处理渠道的管理,支持技术型处理企业收编“街头游击队”。探索建立基于PPP模式的电子废弃物处理模式,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合作参与其中,通过规模化一体化经营,各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降低处理成本,提高再生产品附加值。
(三)? 严查走私案件,积极寻求国际合作
我国应逐步全面禁止海外电子废弃物流入境内,严查走私案件,并积极与其他国家合作,签订限制电子废弃物贸易的双边协定。为控制废物非法越境转移,我国与欧盟多个成员国开展了信息交换工作,交换走私情报信息,2009至2014年阻止了155批次固体废物向我国非法出口[10]。但是对于公约外的国家,可以与其单独签订限制电子废弃物贸易的协定。此外,发展中国家应联合起来,共同抵制发达国家对我们的危险固体废物的倾倒行为。
(四)? 电子废弃物资源标准化,再生资源深加工
建立国家电子废弃物处理成分清单和标准,明确区分电子废弃物中的危险成分和可回收成分,并对可回收成分的用途及适用范围作出严格限制。对拆解出的再生资源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以再生塑料为例,我国每年从电子废弃物里拆解得到的可回收塑料达百万吨,一些企业利用这些再生资源已经深加工生产出PVC片材等产品,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这些再生产品在市场竞争力上弱于其他一手资源产品,因此政府应给予再生产品补贴优惠,保证再生产品在市场中的销售,助力下游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思斌.电子废弃物的生态危害与回收利用[J].生态经济,2014,30(02):12-15.
[2] 王红梅,张金良,王先良,全占军,林海鹏,车飞.中国电子废弃物现状及环境管理对策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05):1-3.
[3] 联合国网站-国际电信联盟 https://www.un.org
[4] 袁剑刚,郑晶,陈森林,李晶,李涵,肖迪,余晓华,罗勇,严骁,杨中艺,罗孝俊,麦碧娴.中国电子废物处理处置典型地区污染调查及环境、生态和健康风险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13,8(04):473-486.
[5] 郭芳.从“洋垃圾”输入论实现中国垃圾资源化[J].财经理论研究,2014(06):45-51.
[6] 再协.电子废弃物资源化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6,34(10):5-8.
[7] 周启星,林茂宏.中国主要电子废弃物处理地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影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13(05):122-128.
[8] 電子废弃物:灰色产业如何转化为绿色经济[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35(05):9-10.
[9]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2018-2022年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保有量及报废量规模分析》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数据整理
作者简介:徐亚坤,Xu-ya-kun,1994年生人,女,河北张家口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 应用经济学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
李晓敏,(1980-),女,湖北随州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