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电影的多面透视景观

    一、 当下亚洲电影的世界性景观

    2016年9月,一部叫《釜山行》的韩国电影忽然获得中国电影爱好者的关注,人民网9月23日报道:最近一周,朋友圈被韩国电影《釜山行》刷屏。被称作“亚洲第一丧尸片”,豆瓣评分8.3,好于96%灾难片的丧尸题材电影《釜山行》,在韩国本土观影人次逼近1200万(截至22日),成为韩国今年第一部观影人次破千万的影片,也成为韩国第14部“千万电影”。这一被中国人们热议的《釜山行》,其在好莱坞的票房也突破以往记录,超过百万美元,而关于“丧尸片”的概念忽然在中国得到关注而被热炒,这显然是跨国文化的影响凸显案例。与此同时,也就在中国,关于日本的一部动画电影又得到社会关注,由新海诚导演的日本动画电影《你的名字。》,自上映以来在日本引发了巨大热潮。票房收入持续保持在周末票房冠军位。影片自首映以来,已连续拿下七周的票房冠军,累计票房收入达145.6亿日元。这一成绩使《你的名字。》跻身日本影史票房排行榜第11位。在中国内地,喜欢动画的人们在期待中等到消息,称这部电影已经由光线影业引进国内,尽管具体上映日期尚未确定,但媒体宣扬这部电影在豆瓣影评评分高达9.1,是新海诚迄今为止最受中国观众热捧的作品。人们比较此前《龙猫》评分是9.1分,《千与千寻》为9.2分,由此媒介机构关注其成因和中国动画片与之的差距等等。再看似乎在开放世界显得闭锁的伊朗电影,同样不甘寂寞令人关注。2013年伊朗电影《一次别离》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极大激起国人的惊讶和好奇,一个独特的国家却能斩获这一奖项令人叹息,而其实此前的伊朗电影《小鞋子》也曾经入围奥斯卡奖提名,突破了西方世界对于该国电影的认识。2016年阿巴斯大师去世,同样引发媒体和观众的悼念之情。亚洲另外一个重要的电影大国印度,尽管自成体系,但在2009年2月23日,第81届奥斯卡奖揭晓,印度题材故事《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八项大奖,A.R.拉曼和里苏.浦库蒂两位印度人分别获最佳原创歌曲、最佳原创音乐和最佳混音奖,开创了印度电影工业的历史。印度举国为之自豪,时任总理辛格评论他们的成就——证明了印度电影业的发展;还有印度电影《我的个神啊》(P.K.)在海外的收入突破了千万美元大关,也引人注目。

    作为亚洲最为重要的电影大国,中国电影的发展无疑备受关注,对于好莱坞而言,将电影票房的盘算和中国市场获取的联系,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需要。毫无疑问,亚洲电影在世界电影位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单就票房的总量已经为世界瞩目,2015年是全球电影票房收入达到了创纪录的383亿美元的高涨时期,相比2014年增长了6%;北美电影111亿美元的票房收入,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新数字;而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中国的电影票房,也创纪录地达到了67.8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48.7%。2015年的电影局面显然蒸蒸日上。中国电影已经在世界电影格局中稳占第二大市场的位置,2015年世界电影380亿美元票房,美国占有29%,中国占17.8%,北美地区票房总收入111.26亿美元,中国猛涨到约67.8亿美元。2015年亚洲电影市场四大国家的票房收入中,中国(约67.8亿美元)、日本(约20亿美元)、韩国(约13.72亿美元)、印度约21亿美元(140亿元人民币)四国电影总票房超过120亿美元,再加上未公布票房的伊朗、越南、泰国等,总量自然压过北美票房,所以,亚洲已经是高于北美地区市场的第一大电影地区。而就亚洲各自国家的电影文化而言,各自独有的特色,造就了和好莱坞分庭抗礼中的接纳、必要开放中的自身特色的强化,形成几乎共有的微妙性。日本电影无论是故事片还是动画片自身市场的满足,足以造就文化产品的自有优势。韩国电影一直处在最大限度的开放和最大力度的自身民族性強化和输出意识的建设过程中,印度电影的多语言、载歌载舞的别致观赏习惯的坚守,和逐渐接受好莱坞文化的过程中,难以被全盘占据。伊朗电影始终在自身的宗教要求和意识形态控制中发展的特点,也在世界电影中坚守着自己的独具一格的特点。中国电影越来越被自我接纳开放意识,与被好莱坞控制的世贸规则步步紧逼的开放要求中,顽强不断发展适应自身的市场发展特性,无论是不舍开放的渐进性、保护民族电影的保护意识、大踏步开始合拍片开放的步伐、促进法制推进的市场政策调整、高科技引进的气量,都预示着电影大国自觉开拓,朝向电影强国发展的坚强意志。上述梳理说明亚洲电影的市场和文化发展的前景日渐明朗。

    既然在亚洲电影中构成,中国电影的发展遥遥领先,其跌宕起伏的影响则显然不可低估。强调在亚洲电影的当下景观中,中国电影的发展速度无人可比,也无法回避消减的后续影响,比如2016年下半期中国电影市场已呈减速态势,不仅是内地电影、合拍片,好莱坞电影的票房也同步减缓。所以,中国电影市场尤其是内地电影的市场规模与整个世界电影市场涨落息息相关,内地电影直线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速率,和其他国家相对稳定的状态也形成对比。回观2012年的数据可以得到说明。据美国电影协会(MPAA)年度(2013年3月21日)正式公布:2012年全球票房收入347亿美元,较2011年增长6%,较5年前增长32%。其中北美市场收108亿美元,占全球总票房的31%。同年中国票房入账27亿美元,在全球总票房中占比近8%,超过日本电影市场的24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票仓。在世界电影市场格局中,2012年电影票房除了北美108亿美元外,中国的27亿美元相比2015年差距巨大,而日本3年前的24亿美元,与韩国的13亿美元,到2015年相差无几。在2012年的票房中,英国17亿美元,法国17亿美元,印度14亿美元,德国13亿美元,韩国13亿美元,俄罗斯12亿美元,澳大利亚12亿美元,巴西8亿美元等等。中国、印度的增长明显,中国则是大跨度的飞跃。持续发展的中国电影市场,为世界电影自然也为亚洲电影提供了蓬勃的发展景观,具有开放接纳而融合他人所长的内涵。

    但中国电影市场发展高扬趋势在2016年延续一个季度,抬高着大众期待后,却犹如过山车一般形成了大起大落的局面,高开低走,增幅持续放缓,2015造就的无限上扬的态势不再。接续2015年的高速增长,2016年的开端的确令人惊讶,第一季度内地市场票房为144.7亿,同比增加51.2%,观影人次达到4.2亿,同比增加57.9%,再次创出新高。而贺岁档、春节档以及情人节档期的强势依然不减,7天36亿元让“史上最火春节档”名声大振。统计数字表明,2016年第一季度三个月的票房分别是:1月38.4亿,二月68.8亿,三月37.5亿,同比分别增加49%、67%、30%。显然2月是因为春节档,票房占比48%是1月的2倍。而3月则环比下降46%。2016年的影片上映数量普遍增加,第一季度共上映106部电影,比2015年同期增加19部,其中票房前三甲分别是《美人鱼》《疯狂动物城》《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分别获得票房33.9亿、13.3亿、11.9亿。票房前10名累积112.5 亿,市场份额季度占比77.7%。不到1/10的影片捞走了近八成票房。本季度共有20部影片票房过亿,其中4部影片票房破10亿。2016第一季度排名前十的国产影片累积票房94.7亿,同比增长95.1%;进口片前十名票房累积38.2亿,同比增长18.5%。第一季度国产片票房的收获也让人抬高了再一次超速增长的期望,但要承认,其中的确有好影片质量提升的因素。中国电影《美人鱼》《寻龙诀》《老炮儿》等显然做出了主要的贡献。

    中国电影的市场其实也是亚洲和世界电影市场的一种折射。市场的变局也似乎在不断提醒世态难测,实际上,电影作为大众文化潮流影响的产物,在一次次风向变化中,显示出文化习性不稳定的特点,在大片兴旺时,一味推高大片而导致大片不大影响的微妙现象;样式的打破诸如疯狂系列的出现和青春题材的泛滥,又形成大批跟风创作却不尽如人意的结果;市场追求导致的资本介入而导致市场失态和创作的影响终于得到报应。2016年第二季度的中国内地市场电影票房累积100.6亿,同比下降5.8%,环比下降43.8%。观影人次达3亿,虽同比有小幅6.5%的上涨,环比下降36.6%。2016第二季度三个月票房分别为:31.11亿、31.38亿和38.1亿。4月票房比去年缩水近10亿,同比下降约25%,5月较去年同期出现约2%的小幅跌落。6月份,进口大片“轮流坐庄”,包括《X战警:天启》、超级IP《魔兽》、迪士尼动画《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以及《独立日:卷土重来》等影片的上映,使票房趋势出现逆转,单月38.1亿的票房达到近5年来同期最高,较去年同比上涨13.6%,比4月、5月分别高出6.9亿、6.7亿,这一季度也是惯常状态。尽管第二季度电影票房不及第一季度的回落,是每一年的常态,但第二季度的票房低潮导致上半年只报收246亿元,同比增速只为21%。于是,曾经因为2015年的超高速增长而期望这一年实现600亿的目标有了危险。但真正的失落在于暑期档。2016暑期档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减少0.38%,但观影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5.01%。其中,国产影片票房为63.36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30.82%,国产影片份额比去年减少22.42%。暑期档收官后,在95部电影涌入,比2015年的86部增长11%,但平均票房比去年减少9%,国产电影整体表现却差强人意,比较2015年的72%下跌至52%,其中的因素在于票房不振而改变了国产片保护月的惯例,让更多外片进入。暑期档总票房为125亿,与去年的124.31亿元基本持平,但票房增幅却创近9年来新低,口碑质量也遭到普遍质疑。市场表现平淡表现还包括没有一部影片票房过10亿元,票房最高的电影为《盗墓笔记》,达到9.87亿元。但市场增长减速似乎不止于国产片,进口片也只有《魔兽》过10亿元,超过14.6亿元,而其后上映的《X战警:天启》《惊天魔盗团2》《独立日:卷土重来》3部影片票房之和几乎与之相当。2016年9月2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专资办发布8月票房月报,电影票房报收40.545亿元,排映场次686万场,观影人次达1.257亿。至此,暑期档(6月1日至8月31日)总票房达到124.29亿元。在2016年的票房从增长幅度下降到票房下降,似乎带来极为不利的市场境况。受暑期以来的整个电影市场寒潮的颓势影响,九月份电影市场依然没有改变下跌趋势,这一个月以23.18亿总票房成绩收官,同比2015年的34.3亿重挫33%,不仅超过4月份24%的跌幅纪录,也是2016年第4个同比下滑的月份。根据历史资料,这一次触目惊心的票房四连跌的情况还是在5年前——2011年前4個月曾连续低于前一年同期表现;而今年则是从高处一路下挫,不仅将2016年期待极高的趋势改变,并且似乎预示着整个年头的增长率将大大改变而令人揪心。此时,中国电影市场的忧虑已经弥漫,人们期望值降到谷底。

    第二季度延及7月份中国电影数据增长远没有达到人们的期望,走低似乎明显。但如何看数据确实需要角度:根据报道,2015年暑期档,中国电影票房以创纪录的124.31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5年7月份就超过了50亿.相比之,2016年7月电影总票房45亿元左右,同比减少近10亿,也是近5年国内票房首次出现下跌,而今年7月没有一部电影过10亿,票房最好的《绝地逃亡》也不足8亿,这个成绩连去年的三甲也进不去。显然,走低明显。但辨析也在这里。实际上中国电影数据变化中,本质没有变:即中国电影的发展刚性没有变,只是增速大大减缓,全年发展数据增长没有变,但目前看来上扬趋势被抑制变化。实际上2016年已经提前一个月票房大盘突破300亿大关,与2015年9月5号突破300亿元的时间点相比,依然增长。我们等不到2016年实现票房600亿元提前到来是无疑的,但超越2015年440亿元必然实现,只是量化指标大大低于预期估计。即便放低了增长率,到2016年10月份,中国电影票房已经实现380亿元,比2015年同期增长20亿元,银幕数从去年的32000块增加到37817块,观影人次12.5亿人次,去年全年是11.21亿人次,而去年同期则是9.98亿人次。一定得增速应当没有问题,是因为中国电影的刚性增长还有着物质条件,还将在最后一个季度尤其是贺岁档增加市场的发展数值。

    二、 如何理解亚洲电影的文化共通性

    亚洲作为文化历史悠久与文化多元性的聚合所在,电影文化相关于不同国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民族个性,不同语言的差异等,而呈现出不一的状态。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亚洲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却始终存在,并且有相互的影响关系。无论是差异还是彼此联系,都难以割舍需要自然增强的跨文化交流愿望,在一个大陆上的文化或者明显或者潜藏的关系,都昭示着更为迫切加强它地地域文化和不同文化背景的相互跨越对话。作为地球村,在互联网时代加速不同文化的碰撞中,跨越文化的交流、碰撞、冲击和吸纳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电影无疑是文化中的核心传播对象,跨越的现象无所不在,中国电影和亚洲电影的丰盛化才是世界电影的丰富化的重要标志。但相比于西方的合作文化,差异是明显的。从奥斯卡奖内地选送的电影时常遭到吐槽而实际效果证明,文化区分实属必要,比如媒体曾经从电影投资人的角度提出中外合拍片有一个清晰的目标观众定位,著名的电影人于冬就直言:“对于合拍片,我们一定要有清晰的目标观众定位——如果以中国观众为主,就要使用中国的表达方式;如果以全球观众为主,就要以好莱坞六大电影发行公司的标准来拍摄电影。”[1]这里,业界人于冬清晰的点明文化差异不加区别容易造就创作的不对位,显然要注意东方文化创作指向在本质上和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才能适应现实。

    相比于西方文化的异质性,亚洲文化自古以来在宗教、文化交流上都有难以割舍的关系,不用说中国与韩国,中国与日本,日本与韩国,东南亚国家之间,以及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文化、经济的关系,都几乎难以割舍。印度电影人如是说:“中国市场迟早是兵家必争之地,印度人也在研究。”[2]不言而喻,在亚洲电影的最大市场的重要性,以及亚洲电影彼此之间的需要。比如中国已经和8个国家签订了电影合拍协定,从韩国到印度,在国家层面的合作协作期望是事实,而中国和韩国电影的现实关系早已紧密。规模化的韩流或者从资金到人员的多元合拍随处可见。而根据报道,周星驰的《美人鱼》在内地夺得第一高票房时,在越南上映3周狂收400万美金,打破华语片在越南的历史记录,同时也是亚洲电影在越南取得的最高票房(含越南本土片)。印度电影《我的神啊》在世界获得良好收益时,在内地也取得不俗的成绩。我们看看近年才开始有了明显合作项目的中国和印度电影之间的微妙关系案例,出身于印度电影世家的Prasad Shetty,自从5年前来到中国,一直致力于印度电影在中国的推广,《我的个神啊》在中国取得过亿的破纪录票房,便与他在中间的沟通运作密不可分。印度史上票房季军《巴霍巴利王》即将在中国上映,也是他在中间斡旋。同时,他还在为王宝强在印度拍摄的导演处女作《大闹天竺》做着资源整合的工作。所以,对于中印合作会有更多的优势的问题,据报载:在他眼里,尽管好莱坞文化看似流行,但是在中国获得成功的大多都是《钢铁侠》这样的视效大片,因为两者之间文化差异太大,“他们就很难拍出打动中国观众的爱情故事。”而印度文化则与中国文化有更多相似之处。“在中国,如果你想结婚,就得询问父母的意见,而且没有工作和房子,姑娘就不愿意嫁给你。这在印度也是一样的。”“如果你想去美国留学,你的妈妈说舍不得你,不同意你去,你可能就去不了。这在印度也是一样的。”[3]从印度电影人的角度看,这里所论及的恰好是亚洲文化许多方面的本质相关性。

    从文化上看,每个国家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但显然,和西方文化景观相比,其不同是不同层面的,东西方在情感表现和文化质地上都更为差异明显。在好莱坞一统天下难以抵挡的背景下,各国电影依然有各自的招法保持自身的存在,尤其是在亚洲电影中显示得更为明显。在亚洲,伊朗是自足社会不担忧好莱坞规模侵入,但依然不断在世界电影界包括奥斯卡奖获奖;在印度,自有特色的本土电影占据着受众主体而保持独特市场;在韩国,以吸纳和坚强的本体创造力,造就足以和好莱坞抗衡却又开放的电影格局;在泰国,民族性的类型也自成体系而获取一定的受众;在日本电影的风格独特性造就了早年黑泽明获得最早的世界电影节奖项,而后来的《入殓师》得到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奖,其东方文化和情感表现让我们内心感动。在2014年前十名作品中,其本土占了八席,动画王国的特色依然牢靠自成一体,哆啦A梦和名侦探柯南电影还是火卖,等等事实都在证明自身优势的保持多么重要也难以改变。

    不能不重点谈及中国电影市场,前述及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的高速发展。回望2014年国产电影的总票房为296.39亿元,同比增长36.15%,其中国产片票房161.55亿元,占到了总票房的54.51%。到了2015年电影票房更突破400亿。抽取一个特定阶段来观察,按照主管机构发布的2015年国庆长假7天数据,中国电影市场有约5600万人进入影院,电影院饱满奇观出现,这7天产出18.5亿票房,在观众人次、票房上均超越北美。关键是这其中票房绝大部分份额是国产电影贡献的。所以,电影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影响力已经日渐呈现,放到亚洲电影的范围,更可以看到中国自身的渐成电影市场中心的市场规模。作为地区主要规模电影市场,比照略小于中国的亚洲电影国度,如韩国、日本、印度,以及泰国等,都有明显的本土文化投射的电影特色。显然,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的中国电影,更为关注自身独有的文化品质和兼容亚洲文化差异中的共同性,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2016年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关于“一带一路”的元素处处可见,就是这一行动展开的重要实践。在入围金爵奖评选的参赛影片中,就有出自伊朗、波兰、捷克、以色列、菲律宾、中国等沿线国家电影人之手的作品,而来自印度、泰国、以色列、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则入围了亚洲新人奖,至于展映板块更是明确设立了“一带一路”单元,让观众通过大银幕集中了解沿线国家的电影风景。本届电影节的国际影视市场还首次设立了“一带一路”专区,让一批中国拍摄的“一带一路”影片和沿线国家的电影项目展示交易,一批“一带一路”项目,如电影《功夫瑜伽》、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也借本届电影节平台进行宣传推广。

    可以预期,随着交流的不断深入,亚洲电影的文化联系将逐渐紧密,交流才能了解,原本在地域上就切近,文化以往的丝丝缕缕勾连自然会加深增厚。对于亚洲而言,都有如何对待西方文化和保持自身文化的特性的共同问题,即便是意识形态的差异,民族自身和文化个性都将面对处置西方文化的难题,各国在这一点上实际趋近。而传统的中华文化圈之间的不同国度,无论主观意愿如何,也无法避免历史文化的相互之间的影响。日本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电影《入殓师》导演泷田洋二郎认为:目前日本电影市场是有些萎缩。美国现在已经把中国当作首要市场,我相信未来中国会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影市场。相信今后也会成为电影中心。但我认为电影市场并不是电影的全部,各个国家还是会拍出具有自己的特色的电影。有一个趋势是可以确定的,世界各国间的文化合作会越来越多,以后的电影制作,會更加的丰富多彩。[4]釜山电影节是后崛起亚洲的重要电影节,2016年釜山电影节主席金东虎也是最初电影节的开创者,他近日谈及釜山电影节的一个主要优势在于:一直在发掘和支持亚洲导演。当初设立新浪潮奖也是这一目的。他举出中国导演贾樟柯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是第三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奖得主,他的电影也首次被推广到世界各国。从那以后,贾樟柯成为全球知名导演之一。金东虎还举出同样的有韩国导演金基德和李沧东。自第三届釜山电影节举办以来,为发掘和发展亚洲导演,成功设立了“亚洲项目市场”,为亚洲导演提供创作基金。此外,2005年,正值釜山国际电影节10周年之际,还创办了亚洲电影学院,培育亚洲导演。以及以后还设立了“亚洲电影市场”和“亚洲电影基金”,为亚洲导演进行纪录片的剧本创作和后期制作提供资金。金东虎认为这是釜山国际电影节成功的优势和背景。

    对于亚洲电影的文化关系,需要辩证地认识。无疑,对于西方电影而言,亚洲各国都有保护自身电影文化的责任,也需要抗拒好莱坞电影的强大侵袭力,而彼此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东方文化之间的增强实力。但亚洲各国也需要在自身电影特性上维护民族特点,探索适合国家的电影文化优势发挥。于是,关于地域艺术文化的基本认识就必不可少。进入21世纪,世界加快了全球化的步伐,文化的相互影响日渐明显,强势文化对于不同国家的渗透也成为凸显的问题;而进入新媒体时代,无遮挡的传播平台,更让强势文化的传播加快速度一统化,互联网的趋同格局不知不觉的让不同地域的人们认同一样的标准,文化的差异性逐渐减弱。我们共同的命题是既要抵抗好莱坞的高技术裹挟的影像文化,也都要遭遇网络时代的变化的文化观念对观众的影响。警觉地域和本土文化的危机,积极性的防范美国和西方文化的强大渗透力对于本土地域文化的改变是严峻的任务。对于亚洲电影而言,几乎都有一个身份认同中的趋向:将好莱坞比照中的自我电影关系作为重要关键来度量。亚洲最大规模的华语电影,也是如此,必须改变一切以好莱坞放映与否、是不是获得发行商青睐、在美国某个电影节获奖的得意,也即在世界电影节中的看重与否等等,作为判断的标志。因为这里的合理性是世界视野的衡量指标,但不合理的是简单的指标,却对于本身的受众认可和本土特色的看待被放弃到最为微弱的地步。但更为明显的则是,文化趋同标准的天平越来越趋近美国式的文化标准,这一方面说明美国经济和文化的现实强大影响力,另一方面则说明文化地域性认同的减弱,以及判断其价值未尽合理的被安上单一衡量的指标上。单一标准的无意识确立本身就是一个文化改变的危险趋向,正如同对于英语成为整个国家强化教育的杠杆之一,而左右了文化认同走向,又没有同步的更为强化本土语言的价值确认,而美国文化的强大性吸引具有侵入性,则这种文化偏移就愈发明显。保持多样化才有文化标准。换句话说,也就是唯一性其实就没有了标准可言,多样化才可以谈论什么是标准,而标准在多元的文化面前才有合理的裁夺意义。这里暗含了如何对待地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价值的问题。在日渐全球化的经济发展面前,难以保证文化的受制性。理论上所谓的文化不能全球化的命题,其实可能遭致现实的挑战。所以,在认知上注意辨析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电影在“做大”向“做强”转变中,的确遭遇到更为重要的命题是对于本土电影价值如何坚守的难题。无疑,在全球化背景下地域特色的坚守空间与价值,是生存要义。本体和本土才是存在的第一要素,没有了自身只能在潮流中被荡来荡去而任人摆布。大到世界范畴的生存独立性,小到国家范围的特色坚持,都证明自有价值是他人无法漠视的所在。韩国电影的借鉴好莱坞的自身强烈本土意识的观念,印度电影不变的民族表现方式的坚持,伊朗电影似乎严守形态却其实本质艺术风格的坚守,甚至日本电影只将自己市场做好的不好高骛远,都是我们可以参照的对象。

    对于占据世界电影大半江山的好莱坞,哪个国家都不能避开,于是,自觉借鉴和自觉坚守始终需要清醒的认识。尽管地域艺术文化的生存难题与优势是裹挟在一起,但新的亚洲电影正是在一种彼此强化的本土优势相互联系中扩大影响。没有地域就没有存在的相对性,而保持着地域性就需要坚持既和大主流的被包容又有独有个性。在全球化日渐笼罩的时候,地域艺术的优势越来越需要坚持。中国电影尤其要在这里向一些国家学习,将泛地域泛文化、浓人文浓精神的作品作为追求目标,敢于抗拒娱乐文化高扬而得利、身处人心缺失背景下,将依然精神文化寻找作为期望对象,把电影艺术作为承载着文化批评精神内涵、人文情怀托付、独特民族风情传扬、人物个性独卓呈现的文化对象。地域艺术只能依靠特色来坚守,只能突出优势来发展光大,只能在保持全球性的眼光基础上更加精工细作地域特色,只能依赖自身艺术多样化的表现来丰富自身的水准。

    三、 展望亚州电影的跨界合作趋势

    亚洲电影早有各种合作,但显然近年才呈现更为活跃的景象目前,比如,中国已与加拿大、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比利时(法语区)、英国、韩国、印度、西班牙、马耳他、荷兰等13个国家签署了电影合拍协议。对于中国电影而言,合拍已经确立在中国和韩国等国家享受着本国电影的一切待遇。开放合作不仅在亚洲,对于中国电影而言,无论客观需要还是主观追求,更大的合作已经是趋势。2016年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媒体认为人们已经有这样的认识——好莱坞心仪“北漂”,中外合作进入3.0时代。4月16日,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中国资本将主导更多国际制作,好莱坞新人将投奔中国电影市场。动画电影《功夫熊猫3》是一个例证。这部由中影股份、中美合资的东方梦工厂以及美国梦工厂(动画)三方联合出品的动画电影,就许多方面已经不是一部单纯的“好莱坞电影”了,该片不仅在中美两国同步公映,连影片的角色口型、配音语言等方面,都与中国本土文化对接,为中国观众重新打造了一个定制版本。于是,中国正成为新的“好莱坞”也成为一种说法。《疯狂麦克斯4》制片人之一的伊恩·史密斯认为,好莱坞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地方,而是一个聚集来自于全球各地资本、全球各地人才制作电影的理念。

    新的发展趋向已经在呈现: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一带一路”的元素处处可见,入围金爵奖评选的参赛影片中,就有出自伊朗、波兰、捷克、以色列、菲律宾、中国等沿线国家电影人之手的作品;来自印度、泰国、以色列、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则入围了亚洲新人奖;展映板块更是设立了“一带一路”单元,让观众通过大银幕集中了解沿线国家的电影风景;国际影视市场還首次设立了“一带一路”专区,让一批中国拍摄的“一带一路”影片和沿线国家的电影项目展示交易;一批“一带一路”项目,如电影《功夫瑜伽》、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也借本届电影节平台进行宣传推广。2016年6月14日,参加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影节代表,在当天召开的电影节“一带一路·世界电影”论坛上,共同签订了“一带一路”电影节战略合作协议,根据这份战略合作协议,各签约的电影节将进一步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通过互办电影节增进观众对各国民族文化和人文民俗的了解;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各国电影人之间的合作;以展映等方式推广相互的电影;加强电影制作与发行的合作;共同推进电影教育和电影评论等。而根据报道,上海国际电影节已在进行筹备,今年下半年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影节进行展映中国影片,在交流中让各国观众通过电影听到中国故事,增进对中国文化的认识。

    日本电影曾经有一定的影响,但近年日本和中国电影的合作并没有起色,“由于日本电影制作几乎不考虑海外市场,所以几乎不可能花重金去拍摄大制作电影,最终导致其制作费用变得非常有限。”[5]这也许是日本电影传统的所在,也是一种缺乏合作的背景造就?但2016年出席东京电影节活动的日本著名导演岩井俊二,却还是说出了对于合作和创作发展重要性的真知灼见,他说:以后会和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合作电影作品。“其实我已经和中方合作制作过好几部影片,并担任过这些电影的顾问。中国是一个正在不断扩大的市场,作为一个导演,我很欢迎这种市场的变化。我也希望,在市场开放和扩大的同时,能同样为艺术电影制造更多的空间。”[6]

    韩国和中国电影的交流最为广泛。最初,只有在韩国发展不佳的演员才会考虑中国的影视娱乐市场,但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化,这一局面大大改变。2014年之后,中国市场成了韩国顶级演员也不愿缺席的目标。双方的合作越来越丰富,比如在中国深受欢迎的《太阳的后裔》制作公司为Next Entertainment World,而这一公司第二大股东却是来自中国的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根据报道,在该剧投拍之前,国内的影视公司就深度参与了该剧的策划,并且爱奇艺等公司随着该剧的走红而获利不菲。2015年,卖了3.66亿人民币票房的《重返20岁》就是中韩之间一个深入而简洁的合作。一个剧本,两国拍摄。韩国拍的是《奇怪的她》,中国方面,由台湾导演陈正道执导。于是,这成为了中韩之间多地合作的一个范例。回顾两国的合作历史,中国拥有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韩国拥有全亚洲目前水准最高的电影制作技术,两国早在2000年便开始了合作。金荣俊执导的《飞天舞》在上影集团牵头下同韩方展开了合作,人们喜欢的韩国女星金喜善与中国演员王亚楠主演。后来越来越多的中韩电影更频繁合作,包括张柏芝出演了《白兰》、章子怡接拍了《武士》,宋承宪则来华参演了《夕阳天使》、金喜善和成龙合作了《神话》热闹一时。从以演员输出模式为主的合作,到更深层次的合作,则由冯小刚的《集结号》开启,启用韩国特效团队打造战争场面令人眼睛一亮。再后来快速增长期,中韩两国电影开始进行投资领域的深入合作。以前年暑期档两部热卖的中韩合拍片为例,《大明猩》是大华谊兄弟与韩国SHOWBOX联手投资合拍,《笔仙2》则为中方投资,韩国团队打造。这两部影片的共同特点都是韩国出制作团队,中方进行宣发,而且中国成为主力市场。由韩国导演吴基桓执导,白百何、彭于晏主演的小成本爱情片《分手合约》,在中国拿下了近两亿票房。

    和印度电影的联系悄悄开展,在腾讯新闻专门涉及了关于中外电影合作的印度电影专稿,前述也谈及其中的前景。与印度电影的合作要稳步进行,而更多的拓展也在实施并不断进展,2016年西安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之中外电影合拍论坛,发布了三部引人瞩目的中外电影合拍项目,分别是首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合拍片《音乐家》、首部中国与伊朗合拍片《少林梦》以及中国与印度合拍的《猴王传奇》。据了解,《音乐家》讲述了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于卫国战争期间辗转来到阿拉木图,在极端寒冷和饥饿的残酷环境下得到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救助的经历。《少林梦》是一部功夫喜剧电影,讲述痴迷中国少林功夫的伊朗青年来华与其中国伙伴共赴少林、学武求艺的坎坷经历。该片亦是首部表现现代少林寺传奇的合拍电影,得到了少林寺的大力支持。《猴王传奇》是一部融入中国和印度两国猴王形象而创造的中国超级英雄动作科幻片。该片核心故事和人物形象由曾经创造了蜘蛛侠、蝙蝠侠、钢铁侠等超级英雄的漫威之父斯坦·李和印度Graphic India动画公司共同制作。这三部中外合拍电影由中国闪亮影业分别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电影集团、伊朗最大的电影投资发行机构法拉比电影基金会、印度Cinema电影投资基金共同投资打造。[7]

    在亚洲电影随着亚洲各国经济文化相互影响日益多样的背景下,亚洲电影的交流必然更加丰富,但我们必须意识到,融合与差异是包括已经比较深入的华语电影和进一步强化的亚洲电影不可忽视的词语。在内地、香港、台湾电影在华语电影的框架下,已经越来越具有融合性的当下,亚洲电影之间的关系必然是一个新命题,中国电影市场必然成为世界第一的大市场,而如何形成亚洲电影在此背景下的合作,以及如何处理融合差异的丰富景观,需要端正的合作,一方面融合不仅是市场的驱动所然,也包含了文化的交融因素。而跨地域的电影创作从市场上、制作上、人员交流上、文化习俗混同上、类型接近上等等都具有可资融合认识的基础。但另一方面,融合也带来不同地域创作特色性削减和地域文化价值削弱等等问题。需要在融合的趋势中强化保持自身特色与发展优势是迫切需要认知的问题。放到更为广阔的世界电影的背景下看待中外电影争夺中国市场日趋白热化是必须的认识,但其实恰好是中外电影合作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事实。在2016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主论坛——中外电影合作论坛上,面对着娜塔丽·波特曼、朱赛佩·托纳多雷等一批国外知名影人,著名导演、制片人黄建新抛出了这样的观点:“未来不存在国产电影‘走出去或者是好莱坞电影‘走进来的问题,中国首先要做的是拍好电影,当国内市场足够大时,海外电影市场方与投资方就需要考虑中国口味了。”事实上,不只是好莱坞,韩国、日本等拥有较完善电影工业体系的国家,也窥视中国市场已久,前举的《功夫熊猫3》就更是开始用中国式的叙事方式制作电影以迎合中国市场。[8]

    亚洲电影的合作必然走入更为丰富样式的合作时代,当时代走入彼此都更为开放交融的境地,包括中国电影的发展也将更为多样化。原本文化是差异性的存在,亚洲电影必然是在多样化的发展中形成世界最大的电影文化聚集地。

    参考文献:

    [1]杨莲洁.电影“中外合作”主动权倾向中方[N].北京晨报,2016-04-19.

    [2][3]腾讯新闻.中外电影合作之印度篇:不care中国的人口红利[EB/OL].(2016-07-16)[2016-12-01]http://ent.qq.com/a/20160705/035360.htm.

    [4]小凤.专访奥斯卡得主泷田洋二郎:北京将会成为亚洲电影中心[EB/OL].(2016-04-19)[2016-12-01]http://ent.ifeng.com/a/20160419/42608007_0.shtml.

    [5]新浪娛乐.日本电影票房科普:什么样的电影才算盈利[EB/OL].(2016-10-09)[2016-12-01]http://ent.sina.com.cn/m/f/2016-10-09/doc-ifxwrhpn9435464.shtml.

    [6]腾讯娱乐.岩井俊二出席东京电影节:愿意拥抱中国市场[EB/OL].(2016-10-08)[2016-12-01]http://ent.qq.com/a/20161008/025950.htm.

    [7]光明网.三部中外合拍电影项目亮相丝路国际电影节[EB/OL].(2016-09-23)[2016-12-01]http://news.gmw.cn/2016-09/23/content_22115103.htm.

    [8]夏阳.中外电影竞争合作并行[N].国际商报,2016-06-22.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