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夹弹”在古筝学习中的意义

    李啸凤

    【摘 要】筝,是我们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因为历史悠久又被称为古筝。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宝库中最璀璨的乐器,古筝受到了许多人的青睐,学习古筝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因此有必要对其筝派、弹奏方法,及个别筝派的风格特点等作一个讨论。本文从“夹弹”在古筝学习中的意义入手,对古筝学习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夹弹;技法;北派筝

    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108-01

    夹弹是真甲弹筝的演奏者在长期丝弦筝演奏过程中形成并固定下来的弹法。夹弹法是指拨弹向心点偏下,从指的末节,即指肚尖端的指肉连接指甲触弦。就最具代表性的“正撮”而言,大中两指托勾并下,弹弦后两指末节的指肚常抵贴弹向邻弦,正因这样的弹弦姿势,所以称其为夹弹。

    一、夹弹是初级筝学习中重要的技法

    在古筝学习中,夹弹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夹弹适用于北派筝中,他们的特点是刚毅有力。北派演奏中更能体现夹弹的价值所在,尤其是初学者更应该重视夹弹的练习。初学者学习摇指时,一开始是先学习扎桩摇的,熟练后开始学习悬空摇,这种扎桩的演奏方法是学习古筝的一个必经过程,也是演奏传统曲目的一个重要技巧。

    (一)夹弹在初级筝学习中的重要性

    夹弹是传统的弹法,指的是要“扎桩”,它的音响效果是坚实有力的。不论扎不扎桩都有它的优点。不扎桩(提弹)这样的弹法比较灵活,在演奏快节奏、跳动性的旋律时尤显方便,因此一般都是根据旋律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弹法。但是对于初学着来说,扎桩的练习是尤为重要的,就好一个小孩刚学走路需要扶着板凳一样,扎桩的练习可以起到一个支撑手臂和手掌的作用,便于手指的自由弹奏和长时间的演奏。弹琴主要靠手的独立运动,扎桩可以使手掌、手腕和手臂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有利于指尖力量和手指独立性的训练。扎桩后,手型处于一个稳定状态,对于演奏中许要用到大指的“摇”、快速的“劈托”等技巧时,用扎桩就显得轻松自如的多。

    (二)夹弹在初级筝学习中的技法运用

    初学谈古筝,最重要的是确立自己的演奏形态,最基本的就是肢体的放松。无名指扎桩,使整个胳膊有了支点,因而更容易体会到力量的贯通——力量从肩膀到指尖的畅通性。夹弹一方面是固定手型,另一方面劈指确实要这么练,传统北派曲子是要扎桩弹的,力度控制、音色、整体感觉都和提弹有很大区别。而且,当你无名指找不到弦时,实际上正在强制它锻炼灵活度。扎桩用力在大关节,而提弹用力在小关节,从扎桩到提弹是一个手型和力度以及对音色的控制逐步细化的过程,就算弹曲子不用扎桩,做基础练习也应该练扎桩,所以在我们刚学习筝时,应加强对夹弹技法的练习。

    二、夹弹在北派筝中的运用

    筝的演奏方法有两种:提弹和夹弹。提弹法是弹弦时手指的向心点偏上,弹出后手指一般不碰及旁边的弦。提弹法在南方筝曲中用的比较多,比较能体现南方筝曲的特点。夹弹在北派筝曲中用的相当广泛,如山东筝主要是运用大指、中指和食指作为辅助,配合大指弹奏的。山东筝曲的遥指是用夹弹中的连续快速的“劈托”构成的,而且山东的摇指都是先“劈”后“托”,“劈”的时候大指由外向内,使用义夹背触弦,音色干净明亮。在传统的快板筝曲中,摇指能奏出清脆的声音。这种大指劈托的运用大多出现在主要旋律中,其节奏型多“XXXXXX”或者是“XXXXX”。如《凤翔歌》里就大量运用了大指的“劈托”,更能体现出曲子的力度。《风摆翠竹》运用的大指“劈托”主要是以托起音的,让声音更加干净利落,这种弹奏方法的颗粒感非常强,在演奏的时候要均匀用力,音色效果干净明亮。

    河南筝曲最为出色的演奏是以右手大指大关节快速“托劈”。由于大调曲子演唱时的咬字习惯,所以在快速“托劈”的时候第一个音通常都多带一个音头,音色经常铿锵有力,不同于山东较为平均的小关节托劈,如《打雁》。

    河南筝曲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游摇”。弹奏的时候右手从离筝柱比较近的地方由弱到强逐渐向岳山移动,左手同时从按音边滑边颤放回到原位。演奏的时候,左右手的配合要相当协调,音色和力度都会有明显的变化,这种指法一般在旋律比较悲哀的乐曲中较多使用,如《陈杏园》。这种“游摇”的技法使乐曲富于变化,配合左手大幅度按颤音,同时有音色变化的效果,擅于表现悲愤细腻的情感。

    以上的例子充分说明了北派筝曲如果没有夹弹的技巧或者偶尔用夹弹作为其他手指来支撑的话,那么它的手型必定是散的。夹弹可以保证弹奏状态的稳定、保证手型的统一,也可以保证弹琴时所需要的力度等。

    三、结语

    古筝是一种古老的乐器,要学好古筝,不但要学好习传统的文化理论知识,更要加强技术技法上的练习,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乐曲的内涵,进而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章,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自身的优雅气质和较高的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1]楼银兰.中国音乐[J].季刊,2004.

    [2]魏军.秦筝曲论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3]王刚强.古筝新韵[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