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特色产业农业机械化发展思路与对策
程良河
摘要我市“十大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但农业机械化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市“十大产业”发展中农业机械化存在的六大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九大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山区农业机械化对策
宁国市属皖南山区县(市),享有“中国山核桃之乡”、“中国园竹之乡”等美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是宁国自然条件的真实写照。“十二五”以来,山核桃、竹业、畜禽养殖 “三大骨干产业”;茶叶、蔬菜、水产养殖、中药材、苗木花卉“五大优势产业”;油茶、食用菌“两大新兴产业”(以下简称“十大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支柱产业。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建设美好乡村的引擎。我市农业“十大产业”的起步、发展、兴盛离不开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普及应用。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广泛应用,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作业质量和产业效益,加快了各产业的快速发展。虽然我市“十大产业”正蓬勃发展,山区特色产业农业机械化成效显著,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现实存在的机械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和薄弱环节,应积极思考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我市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措施。下面结合我市“十大产业”发展现状,就其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
1“十大产业”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市境内山多田少,多数乡镇山高坡陡,沟壑纵横,田块小,落差大,乡村道路狭窄,机耕路、林间道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差。除此以外,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1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低,装备结构不合理
我市当前存在机械拥有量大,机械动力小;高能耗、低效率、低档次的小型机具多,高效节能环保的大中型农机具少;动力机械多,配套机具少;单一型作业机械多,复合型多功能机械少等问题。
12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薄弱环节、瓶颈问题突出
山核桃、茶叶产业的机械化作业水平相对较高(除个别环节外基本实现机械化),竹业、蔬菜、中药材基本实现半机械化作业,而畜禽养殖、食用菌、水产、苗木花卉、油茶等产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山核桃机械采收、前胡机械收获、前胡机械烘干是急待解决的瓶颈问题,竹笋机械剥壳,畜禽养殖自动饲喂,蔬菜、食用菌及苗木花卉的环控等是机械化薄弱环节。不同区域内的产业发展也存在不均衡现象,由于地理条件和产业化发展程度的差异,造成各地农机化发展水平有高有低。专业合作组织多的、规模经营程度高的区域,机械化水平明显高于以个体农户经营为主的地区。由于土地规模经营程度不高,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机械化的发展。
13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我市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处于发展阶段,“十大产业”中部分产业还没有专业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机械化作业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实施,组织化程度低,单机利用率低,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作业效果不够好。这些产业大多分布在山区,所使用的机械大多为非通用类小型农机具,品牌繁杂,价格低廉,返修率高,淘汰更新快。这些机械大多是小型农机企业设计制造,这些企业还没有能力在各地建立健全专业维修点,机械维修服务主要依托当地农机修理铺来开展。这些偏远山村的农机修理铺设备简陋,维修能力薄弱,农忙时节难以保障大量机械的及时维修。
14农机手使用保养农业机械不规范,使机械使用寿命缩短,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当前农村务农青壮年劳力较少,多为留守的中老年人员,他们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接受新技术的能力相对较弱。很多人买农机具只选便宜不看品质,只会简单使用不会规范操作,只会频繁使用不会细心保养,致使机械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作业质量得不到保障,造成机械故障多,使用寿命短,甚至由于不规范操作、不注重检修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15农机与农艺结合不够紧密
部分产业在发展及规划中没有将相关农艺与机械化措施统筹协调考虑,难以实现效益最大化。不注重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的衔接和适应性问题,先进技术在生产中难以实施,直接制约生产发展。
16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力量薄弱
农机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机械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影响农机安全生产。近几年,虽然农机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农机手,农机从业人员素质、操作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师资力量有限,公益性技术培训服务远不能满足农民需求。目前,农机驾校只局限于拖拉机手、收割机手培训,社会化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能力较为薄弱。
2促进我市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总体思路:按照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总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这条主线,以农机农艺融合、农机化信息化融合为途径,以调整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布局、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为重点,着力落实完善政策、培育发展主体、建设人才队伍、强化公共服务,加快提高我市山区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
坚持原则:坚持规划先行原则。在调查摸底基础上,算清当前山区农机装备的存量和增量,所需品种及类别,制定出中长期农机发展规划,做到分布实施,梯次推进。坚持因地制宜原则。针对农业产业情况,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结构,构建有利于农机推广、作业、经营、技术维修的新型服务体系。坚持市场效益原则。做好宣传,积极引导农户、家庭农场、农业(农机)合作社面向市场,注重效益发展农机,运用行政、经济、政策等多种手段,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协调联动促发展的机制。对策与建议如下:
21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按照“短期靠引进,中期靠培训,长期靠培养”的思路,做好农机人才工作,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加强农机化科技技能人才的培养。积极打造既懂农机又通农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公益性服务能力和水平,重点培育善经营、懂管理,既会规范操作又会维护保养的新型农机手,为我市农业机械化长足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智力支撑。
22加大特色产业农业机械研发扶持力度
强化农业机械科研创新力度,建议利用农机化发展基金等资金,鼓励支持农机部门、科研单位、农机企业等单位协作,共同研发先进适用、生产急需的小型农机具,突破农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瓶颈问题,解决生产实际困难,提升农机装备水平。
23加强农业综合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
将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农业项目建设范畴,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实施,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重点对机耕道路、机电提灌设施、林间公路等进行改造和建设,改善农业机械作业环境,为农业机械作业提供有利条件。
24健全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虽然目前我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但还处于发展初期,主体数量少,规模不大,带动力不强。2012年,农机部门开展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推进年”活动,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对组建、整合的标准化合作社给予资金及技术支持,但苦于势单力薄,扶持力度不够。省农机局明确要求各地要大力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提升农机作业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建议在原有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大投入,根据增加数量、扩大规模、提高标准、提升能力的原则,培育一定数量的农机专业示范合作社和其他示范服务组织,通过上下联动,全面提高我市农机化服务水平。
25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
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从作物的关键环节机械化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机械化延伸。一是山核桃、竹业、茶叶产业要从关键环节机械化转向全程机械化。现阶段要以山核桃机械采收、竹笋机械剥壳、毛竹机械砍伐、茶叶机械采摘、山核桃等林地雨水收集储存节水灌溉机械化技术推广为重点,加速推进全程机械化发展。二是加快中药材机收(烘干)、畜禽机械饲喂(供水)、机械孵化、蔬菜(苗木花卉)环控等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普及应用,基本实现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业效益。三是由发展生产环节机械化向涵盖农产品初加工、保鲜贮藏等领域延伸,提升农产品挡次,增加附加值,提高应对天气、疫情等情况的应急能力。
26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扶持导向作用
加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争取力度,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科学制定农机购置补贴方案,重点补贴主要生产环节急需的优质、高效、节能、环保的农业机械,重点支持农机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农机)服务组织购置机械,加速提升我市“十大产业”机械化水平。为更好地促进“十大产业”机械化发展,建议市政府出台政策,对我市“十大产业”主要生产环节机械作业给予作业补贴,鼓励各乡、镇、街道根据财力对主要生产环节机械作业给予作业补贴。
27强化农机服务市场监管
一是要做好农业机械产品质量调查工作,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质量调查情况。二是要督促农机经销单位建立完善售后服务网点,确保“三包”服务到位。三是要加强与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的协作,有效开展农机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工作。四是搞好农机维修能力建设,依法实施农机维修点技术等级审定发证工作,常态化组织开展农机维修人员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提高农机维修人员技能水平。
28加强农业机械化项目建设
认真开展山区农业机械化项目研究,积极做好相关项目储备,准确掌握信息资源,立足产业特色优势,努力争取项目实施。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项目扶持促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带动全市各产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和机械化作业水平提升,促进我市“十大产业”整体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9加大农业机械安全监管力度
我市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是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市),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农业机械检验检测不
能停留在传统的方式方法上,需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检测、事故勘察仪器等设备。农机安全监管也不能仅限于乡村道路运输,还要加强农机集中作业地点、危险路段、恶劣天气下农机作业的安全监管。要坚持日常隐患排查与集中整治相结合,要日常执法与多部门联合执法相结合。巩固“平安农机”示范县(市)的创建成果,提升农机安全监管水平,促进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摘要我市“十大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但农业机械化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市“十大产业”发展中农业机械化存在的六大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九大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山区农业机械化对策
宁国市属皖南山区县(市),享有“中国山核桃之乡”、“中国园竹之乡”等美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是宁国自然条件的真实写照。“十二五”以来,山核桃、竹业、畜禽养殖 “三大骨干产业”;茶叶、蔬菜、水产养殖、中药材、苗木花卉“五大优势产业”;油茶、食用菌“两大新兴产业”(以下简称“十大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支柱产业。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建设美好乡村的引擎。我市农业“十大产业”的起步、发展、兴盛离不开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普及应用。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广泛应用,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作业质量和产业效益,加快了各产业的快速发展。虽然我市“十大产业”正蓬勃发展,山区特色产业农业机械化成效显著,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现实存在的机械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和薄弱环节,应积极思考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我市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措施。下面结合我市“十大产业”发展现状,就其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
1“十大产业”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市境内山多田少,多数乡镇山高坡陡,沟壑纵横,田块小,落差大,乡村道路狭窄,机耕路、林间道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差。除此以外,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1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低,装备结构不合理
我市当前存在机械拥有量大,机械动力小;高能耗、低效率、低档次的小型机具多,高效节能环保的大中型农机具少;动力机械多,配套机具少;单一型作业机械多,复合型多功能机械少等问题。
12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薄弱环节、瓶颈问题突出
山核桃、茶叶产业的机械化作业水平相对较高(除个别环节外基本实现机械化),竹业、蔬菜、中药材基本实现半机械化作业,而畜禽养殖、食用菌、水产、苗木花卉、油茶等产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山核桃机械采收、前胡机械收获、前胡机械烘干是急待解决的瓶颈问题,竹笋机械剥壳,畜禽养殖自动饲喂,蔬菜、食用菌及苗木花卉的环控等是机械化薄弱环节。不同区域内的产业发展也存在不均衡现象,由于地理条件和产业化发展程度的差异,造成各地农机化发展水平有高有低。专业合作组织多的、规模经营程度高的区域,机械化水平明显高于以个体农户经营为主的地区。由于土地规模经营程度不高,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机械化的发展。
13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我市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处于发展阶段,“十大产业”中部分产业还没有专业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机械化作业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实施,组织化程度低,单机利用率低,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作业效果不够好。这些产业大多分布在山区,所使用的机械大多为非通用类小型农机具,品牌繁杂,价格低廉,返修率高,淘汰更新快。这些机械大多是小型农机企业设计制造,这些企业还没有能力在各地建立健全专业维修点,机械维修服务主要依托当地农机修理铺来开展。这些偏远山村的农机修理铺设备简陋,维修能力薄弱,农忙时节难以保障大量机械的及时维修。
14农机手使用保养农业机械不规范,使机械使用寿命缩短,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当前农村务农青壮年劳力较少,多为留守的中老年人员,他们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接受新技术的能力相对较弱。很多人买农机具只选便宜不看品质,只会简单使用不会规范操作,只会频繁使用不会细心保养,致使机械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作业质量得不到保障,造成机械故障多,使用寿命短,甚至由于不规范操作、不注重检修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15农机与农艺结合不够紧密
部分产业在发展及规划中没有将相关农艺与机械化措施统筹协调考虑,难以实现效益最大化。不注重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的衔接和适应性问题,先进技术在生产中难以实施,直接制约生产发展。
16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力量薄弱
农机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机械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影响农机安全生产。近几年,虽然农机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农机手,农机从业人员素质、操作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师资力量有限,公益性技术培训服务远不能满足农民需求。目前,农机驾校只局限于拖拉机手、收割机手培训,社会化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能力较为薄弱。
2促进我市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总体思路:按照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总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这条主线,以农机农艺融合、农机化信息化融合为途径,以调整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布局、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为重点,着力落实完善政策、培育发展主体、建设人才队伍、强化公共服务,加快提高我市山区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
坚持原则:坚持规划先行原则。在调查摸底基础上,算清当前山区农机装备的存量和增量,所需品种及类别,制定出中长期农机发展规划,做到分布实施,梯次推进。坚持因地制宜原则。针对农业产业情况,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结构,构建有利于农机推广、作业、经营、技术维修的新型服务体系。坚持市场效益原则。做好宣传,积极引导农户、家庭农场、农业(农机)合作社面向市场,注重效益发展农机,运用行政、经济、政策等多种手段,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协调联动促发展的机制。对策与建议如下:
21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按照“短期靠引进,中期靠培训,长期靠培养”的思路,做好农机人才工作,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加强农机化科技技能人才的培养。积极打造既懂农机又通农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公益性服务能力和水平,重点培育善经营、懂管理,既会规范操作又会维护保养的新型农机手,为我市农业机械化长足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智力支撑。
22加大特色产业农业机械研发扶持力度
强化农业机械科研创新力度,建议利用农机化发展基金等资金,鼓励支持农机部门、科研单位、农机企业等单位协作,共同研发先进适用、生产急需的小型农机具,突破农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瓶颈问题,解决生产实际困难,提升农机装备水平。
23加强农业综合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
将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农业项目建设范畴,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实施,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重点对机耕道路、机电提灌设施、林间公路等进行改造和建设,改善农业机械作业环境,为农业机械作业提供有利条件。
24健全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虽然目前我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但还处于发展初期,主体数量少,规模不大,带动力不强。2012年,农机部门开展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推进年”活动,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对组建、整合的标准化合作社给予资金及技术支持,但苦于势单力薄,扶持力度不够。省农机局明确要求各地要大力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提升农机作业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建议在原有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大投入,根据增加数量、扩大规模、提高标准、提升能力的原则,培育一定数量的农机专业示范合作社和其他示范服务组织,通过上下联动,全面提高我市农机化服务水平。
25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
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从作物的关键环节机械化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机械化延伸。一是山核桃、竹业、茶叶产业要从关键环节机械化转向全程机械化。现阶段要以山核桃机械采收、竹笋机械剥壳、毛竹机械砍伐、茶叶机械采摘、山核桃等林地雨水收集储存节水灌溉机械化技术推广为重点,加速推进全程机械化发展。二是加快中药材机收(烘干)、畜禽机械饲喂(供水)、机械孵化、蔬菜(苗木花卉)环控等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普及应用,基本实现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业效益。三是由发展生产环节机械化向涵盖农产品初加工、保鲜贮藏等领域延伸,提升农产品挡次,增加附加值,提高应对天气、疫情等情况的应急能力。
26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扶持导向作用
加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争取力度,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科学制定农机购置补贴方案,重点补贴主要生产环节急需的优质、高效、节能、环保的农业机械,重点支持农机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农机)服务组织购置机械,加速提升我市“十大产业”机械化水平。为更好地促进“十大产业”机械化发展,建议市政府出台政策,对我市“十大产业”主要生产环节机械作业给予作业补贴,鼓励各乡、镇、街道根据财力对主要生产环节机械作业给予作业补贴。
27强化农机服务市场监管
一是要做好农业机械产品质量调查工作,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质量调查情况。二是要督促农机经销单位建立完善售后服务网点,确保“三包”服务到位。三是要加强与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的协作,有效开展农机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工作。四是搞好农机维修能力建设,依法实施农机维修点技术等级审定发证工作,常态化组织开展农机维修人员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提高农机维修人员技能水平。
28加强农业机械化项目建设
认真开展山区农业机械化项目研究,积极做好相关项目储备,准确掌握信息资源,立足产业特色优势,努力争取项目实施。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项目扶持促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带动全市各产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和机械化作业水平提升,促进我市“十大产业”整体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9加大农业机械安全监管力度
我市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是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市),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农业机械检验检测不
能停留在传统的方式方法上,需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检测、事故勘察仪器等设备。农机安全监管也不能仅限于乡村道路运输,还要加强农机集中作业地点、危险路段、恶劣天气下农机作业的安全监管。要坚持日常隐患排查与集中整治相结合,要日常执法与多部门联合执法相结合。巩固“平安农机”示范县(市)的创建成果,提升农机安全监管水平,促进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