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可行性分析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制造业企业发展现状、政策导向及理论基础的分析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可行性,最终得出结论:总体来说,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可行性较高,并且是经济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制造业企业必须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实现服务化转型,否则将会被时代淘汰。
【关键词】 制造业 服务化 可行性分析
一、引言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加快发展的背景下,以单纯的生产活动和传统的生产销售方式来实现进一步发展的制造业企业少之又少。2015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中国制造业企业指明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然而,现实中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导致企业绩效的下降甚至走向破产,因此,制造业服务化的可行性受到企业的质疑。
二、发展现状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根基,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一直“大而不强”,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仍然体现在加工组装与生产环节。随着竞争的加剧,中国制造企业面临的转型升级压力日益增大,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在这种趋势下迅速实施了服务化升级,不仅保持了强大的竞争能力,并且扩大了制造业竞争优势,引领着全球制造业的发展。针对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进行研究,以服务的差异化形成制造业企业的独特优势,摆脱大而不强的局面。同时也为作为世界制造中心的中国在制造业面临高端被封锁、低端有竞争、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的三大困境、制造业服务升级存在问题之时,指明了切实可行的升级路径,有利于加快中国经济结构的转换。
三、政策导向
由上表可知中国政府为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推出了许多优惠政策,因此大量的制造企业开始了投身于服务化转型的探索实践,中国的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服务性产出在总产出的比例中不断上升,服务化浪潮的兴起推动着中国制造业由产品主导时代走向服务主导时代。服务化转型依靠产品生产企业提供的服务, 有效地克服了产品服务的专业化障碍,生产企业在提供产品的同时, 凭借对产品的技术、性能和包含的专利的了解和企业强大的技术研究能力、快捷的零配件供应能力, 为产品用户提供更加优质、 高效的服务, 为用户创造价值。服务化不仅能够优化制造企业的就业结构,提高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进而提升制造企业的绩效。还是中国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建设制造强国的有效路径。
四、理论支撑
1)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理论是1980年由战略学家波特提出的,其主要内容为:价值链是由基本活動和辅助活动组成,即制造活动和服务活动组成了价值链。在整个价值链的实现过程中,加工制造环节具有明确的技术要求与清晰的行业标准,易被模仿,形成市场饱和状态,各制造商只能通过价格竞争获取较低的利润。而服务环节却恰恰相反,并没有固定的发展模式,服务业的成功经验无法直接复制粘贴,因此服务环节的企业能够获得长期的有明显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为了增强自身竞争力,实现产品的增值,许多制造业企业以自身产品为基础,拓展服务环节的相关领域,企图将自身价值链由“以制造为中心”转变为“以服务为中心”,这就产生了制造业服务化现象的出现。
价值链理论说明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服务同样可以实现产品的价值,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现实生活中,“服务”相较与“加工制造”能够更快更有效的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经营利润。
2)分工理论
分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逐渐深化的社会分工促进了服务业的前进,具体表现为两个阶段,即消费者服务业的发展和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为进行制造业服务化研究,必须明确的是:在消费者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一阶段,制造业与服务业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两者之间关联较少,彼此独立发展。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第二阶段中制造业与服务业联系却更加紧密,形成相互依赖的发展趋势。这是因为生产者服务业时期,制造业增加与服务业的合作能够带来更高的产品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这就导致了制造业对服务需求量迅速增加。另一方面,服务业加强与制造业的合作有助于全面了解客户需求,实现专业化服务目标。两者相互依赖的互补性关系为制造业服务化提供了可能和内吸力,顺应了社会分工不断专业化的经济趋势。
五、结语
经过以上对现实与理论的分析能够明确的是,目前中国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是受现实需要、政策导向、理论支撑三个方面共同支持的,可行性较高。但其在服务化转型过程中必须针对自身定位与优势,选择合适的时机与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韩文龙. 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1-23(004).
[2] 魏后凯,王颂吉.中国“过度去工业化”现象剖析与理论反思[J].中国工业经济,2019(01):5-22.
[3] 解季非.制造企业服务化路径选择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8,26(12):135-145.
[4] 关琰珠.推进制造业服务化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厦门科技,2018(06):1-6.
[5] 张辽,王俊杰.我国制造业“四链”协同升级的一个现实途径:服务化转型[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8(05):60-69.
[6] 王如忠,郭澄澄.全球价值链上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机制:以上海市为例[J].产经评论,2018,9(05):30-43.
[7] 邓于君,蒋佩衿.“互联网+”背景下广州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面临问题及策略建议[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8,30(05):83-89.
作者简介:卢紫熙(1999—04月—12日) 女,汉族,河南,河南大学,2016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