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启示及运用
[提 要]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重视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和心理潜能的开发,关注学生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的培养等。文章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积极心理学对它的启示;并结合医学生的职业特点,提出了积极心理学在该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运用
[作者简介]汪燕春(1981—),女,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教育学硕士,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江西抚州 334000)
[基金项目]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2015年教学研究立项课题(CDFY-JY1505)
多年来,各高校纷纷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教育的重点主要放在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矫正上,这种消极心理学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这就需要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来改变这种现状。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Positive Posychology”在中国大陆被译为积极心理学。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等人在20世纪90年代倡导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它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美德为研究对象,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解读,并以此来激发个体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使自己的潜力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挖掘并获得良好的生活。这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开拓了视野,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等院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该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各高校存在重视程度不一、教学效果参差不齐等问题,加之有部分学生不重视对课程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教学效果。尤其医学院校专业性、实践性强,学生“重专业课学习,轻人文素质课程”的现象普遍存在。
除此之外,大多数高校在教学目标上忽视了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而是侧重矫正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教学内容主要是以新生适应、学习、人际交往、情绪情感等常见“心理问题”的关注为专题。这种教学模式制约了心理学课堂教学的实效。大学生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是时代所需,职业需要。
三、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启示有很多,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在教学目标上,应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帮助学生矫正心理问题两个方面
当前,很多大学生消极的心理状态主要是“幸福和快乐体验少、生活没目标、学习没动力”。而积极心理学注重学生积极心理素质培养,使学生能够用更积极的思维方式来面对大学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心理学理念为心理课程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即体现在教学目标上要兼顾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心理问题的矫正,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在教学目标上,也要努力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心理课堂是一段幸福快乐的旅程。在课堂上让学生能够感知幸福、体验幸福并传递幸福。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增多学生的快乐体验,从而改变其消极的心理状态,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二)在教学内容上,更应关注学生积极心理潜能和心理品质的培养方面
针对学生中诸如人格缺陷、消极情绪等这些普遍性的问题,积极心理学倡导教学的重点在于发现学生的积极心理潜能,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在教学内容上选取积极情绪、积极规划、健康心理、人格培养等等与学生情绪体验、心理品质培养密切相关的专题。具体来说,包括培养学生有效的自我管理与规划能力、强化情绪调节和情绪控制能力、良好的自制力与自我认知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自信心以及“奉献、友爱、真诚、正直、勇敢”等积极的人格品质。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类自身存在的力量,如勇气、乐观、毅力、自强自立等等,这可以抵御各类心理或精神疾病。预防心理问题主要就是要培养出这些积极品质。同时,对于心理健康的学生也同样需要提高其自身积极的心理品质,使其形成积极的价值取向,积极的生命情感,以胜任未来职业挑战和发展的需要。
总之,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不要仅仅局限于消极的心理疾病的矫正,而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潜能和心理品质。
(三)在教学方法上,加强互动,课堂教学与学生积极体验并重
与其说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是一个行为过程,不如说它是一个心理体验的过程。积极心理学要求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体验,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这要求教师注重课堂教学的互动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一是在认知层面让学生主动接受知识,主动地关心自己的心理发展,主动参与心理体验。二是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积极的心理测量技术,如测量其对生活的满意度、人格力量、主观幸福感等等;便于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针对性引导。
在教学互动环节,以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目的,引导学生分享成长点滴,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和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增强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自身的积极心理,要以积极的心理看待发展中的大学生,重视他们个体成长的经验,并利用自己的积极心理去帮助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师生共同参与体验,实现教学良好互动。
四、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要求在临床工作中不仅要了解病人的生理疾病问题,还要把握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高治疗效果。
下面结合医学生职业特点,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等方面加强医学临床与积极心理学的联系。
第一章绪论部分。从适应医疗行业职业要求的角度分析医学生养成积极心理品质的现实意义,如何以积极的能量感染患者,给予患者心理关怀。讲解心理学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的运用,如心理支持疗法,尤其是针对一些慢性疾病,可以有效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促进患者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