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路径及对策分析

    刘林奇

    

    摘 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在市场拓展、人才引进、对外开放、民族文化、民族优惠政策和生态旅游等方面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在地区差异化、互联互通、国际政治、安全问题和生态破坏问题等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民族地区经济应按照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型、区域经济协同型、特色资源高效转化型、产能合作型、“五位一体”包容型五个方面选择发展路径,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8? ?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03-0043-03

    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经济整体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此,如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抓住机遇,提高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能力,成为本文研究目的之所在。

    一、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民族地区主要包括广西、新疆、内蒙古、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和云南、青海、贵州3个多民族省份。近年来,在国家扶持和地方努力下,民族地区经济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由于地理位置、社会历史等因素,民族地区经济依旧发展缓慢,长期落后于全国其他地区。2017年,我国8个民族省区生产总值中,宁夏、西藏和青海仍未突破1万亿元大关,处于全国的末端位置,其他民族地区生产总值也均位于全国中下游(如下表所示)。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市场拓展的机遇。“一带一路”建设的开展,有利于借助国家平台和国际机制,将有限的国内市场拓展到沿线的国际市场,加强与沿线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民族地区应发挥企业作为经济发展主体的作用,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国门,加速对外贸易转型升级,抓住“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机遇,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推动民族地区产业发展。

    2.人才引进的机遇。“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为促进国内外高校深度合作,更好地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我国已与24个沿线国家互认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一带一路”国家成为新的留学目的地,实现了人才的“引进来”和“走出去”。

    3.对外开放的机遇。从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规划看,广西、内蒙古、云南和青海的地理位置都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沿线通道上,新疆、宁夏作为我国与周边国家的重要门户,在规划中也处于重要节点位置。在东盟层面上,广西南宁代表国内作为东盟主要战略合作伙伴,在中国—东盟这一合作平台上将会积极走出国门与沿线国家开展更多的经贸合作。

    4.民族文化的机遇。民族文化间的交流降低了民族地区边境通道建设的经济成本。中国有30多个民族与周边国家跨境而居,自古时候以来就交往频繁,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文化关系,且位置相邻,为“一带一路”背景下建立边境通道节约了成本。历史间的文化往来,增强了彼此间的政治互信,为经济合作增添了无限的可能性。

    5.民族优惠政策的机遇。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民族优惠政策,政府实际资源的投入和有效制度的供给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后备力量。“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后,民族地区可以在已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争取更多的发展经济机会,运用自身优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更多的贸易交流,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

    6.生态旅游的机遇。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各国沟通交流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旅游成为世界旅游的新增长点,也为生态旅游提供了契机。以云南为例,云南位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拥有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的独特区位优势,且作为生态大省,有丽江古城、三江并流奇观等旅游优势,抓住“一带一路”旅游需求这一战略机遇,可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旅游的融合性发展。

    (二)挑战

    1.地区差异化的挑战。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由于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民族政策等方面的重大差异,其利益诉求、发展路径方面也各不相同。对于“一带一路”政策,各地需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的发展之路。此外,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以及经济发展阶段等也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与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往来也是面临的一项巨大的挑战。

    2.“互联互通”的挑战。“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实现,依赖于各地区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联通。然而,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地区具有浓厚的地方主义色彩,对中央下达的政策敷衍了事,过分保护当地产业,维护当地利益,甚至为了争夺利益与其他地区争夺“一带一路”自贸区的国内主导权资源,这将会使“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3.国际政治的挑战。一些沿线国家政局动荡,官员腐败,宗教冲突等现象突出,这会给“一带一路”项目的实施和进一步发展增加阻力,甚至陷入困境。为此,如何建设一个安定有序、友好竞争的国际市场环境,是我国“一带一路”项目成功实施的需要深思的问题。

    4.安全问题的挑战。国内的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新疆、西藏地区。新疆和西藏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西部门户。近年来,新疆和西藏分裂势力十分猖獗,大量开展烧杀抢掠、分裂恐怖等活动。从国际上来看,“一带一路”沿线中东地区是文明的冲突带,宗教问题此起彼伏,民族矛盾日益突出,恐怖势力威胁地方安宁,不排除他们会利用“一带一路”项目进行敲诈勒索。因此,“财产安全”和“人员安全”也成为“一带一路”项目建设中面临的挑战。

    5.生态破坏问题的挑战。“一带一路”背景下,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违背自然规律的大量开采和消耗将会导致资源衰竭,加剧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后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会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对沿线国家海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内容,若不能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海洋生态污染的发生也就不可避免,海洋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将会不堪重負。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路径

    “一带一路”背景下,为了把握发展机遇,迎接现实挑战,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应走以下发展之路。

    第一,走文化生态旅游融合性发展之路。“一带一路”实施后,沿线各国之间的沟通交流进一步加强,我国与沿线国家双向旅游人数规模在不断扩大,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旅游局调查数据显示,海外游客对中国的旅游资源兴趣主要在于风土人情、山水文物等方面,而少数民族地区在这些旅游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丰富的资源优势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竞争优势,民族地区旅游业拥有着极大的潜能和发展空间,要立足于生态优势和文化优势,培育民族特色村寨旅游、生态旅游等具有边境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旅游项目,促使生态和民族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化转型升级。

    第二,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之路。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要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路。国内方面,各民族地区要加強合作,协同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云南、贵州、内蒙古等多民族省区开展战略合作,共同建设五大临海产业园,为彼此间更深入地合作创造更好的条件。在国际上,民族地区要利用好现有的国际平台,即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和中国—南亚博览会,积极主动与其他国家进行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最终形成区域间优势互补、共同繁荣发展的经济体系。

    第三,走特色优质资源高效转化发展之路。发展经济是民族地区积极参加“一带一路”项目的根本原因和最终目的,而发挥资源优势又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落脚点。民族地区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存在着资源优势互补关系。为此,民族地区应对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高效转化资源,拓展深加工和精加工,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四,走产能合作产业发展之路。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存在着传统产业产能过剩、资源密集型产业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因此,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是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新模式,通过铁路项目,把技术、装备、运营的产业带出国门,推进相关产业经济带的建设,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推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

    第五,走“五位一体”包容性发展之路。“五位一体”包容性发展,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需要走“五位一体”的包容发展之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协调好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之间的关系。具体体现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促进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生态文明和文化大繁荣,形成“五位一体”发展的新格局。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为了推动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健康发展,我们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政策规划落实到位。发展经济,政策先行。“一带一路”建设的典型特征就是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宏观调控的主导作用,这需要各项政策规划得当,落实到位,做到有章可循。“一带一路”不仅是一项经济投资工程,也是一项形象工程,代表着中国在世界舞台的角色。政府应实行“互利共赢”原则,使当地居民真正感受到“一带一路”为他们带去的福利,使“一带一路”项目走过的路留下和平友好的脚印。

    第二,基础设施建设到位。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也是目前制约民族地区与沿线国家开展深入合作的关键因素。铁路公路、机场港口、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能节约贸易成本,促进产业、资本流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少数民族在相对较长时间内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基础建设,加大对交通、教育、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少数民族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经济优势奠定基础。

    第三,区域合作落实到位。“一带一路”的关键是区域合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区域合作落实方面率先破题。六大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重要项目,途经我国大部分民族地区,促进了沿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带动当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区域合作的开展,各民族地区立足自身发展优势,寻找新的合作契合点,从而推动民族经济整体的繁荣发展。

    第四,生态保护落实到位。理念先行,绿色引领。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普遍认可,加强生态保护走绿色环保之路成为各国的广泛共识。作为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民族地区绿色经济是我国整体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对绿色技术研究及推广,努力发展绿色新型产业,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增长共赢发展。

    第五,技术性人才引进到位。缺乏技术性人才是制约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提高经济发展能力,民族地区应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增加教育经费、人才基金的投资。同时,要注重外来人才的吸收和先进技术的引进。民族地区企业的科研力量相对较弱,应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东部地区企业合作,建设科研基地,研发科研成果,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的机制。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N].人民日报,2015-03-29.

    [2]? 马桂芳.“一带一路”战略视野下的西北少数民族文化优势思考[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135-140.

    [3]? 李忠斌,李军,余涛.“一带一路”战略视域下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路径选择——以云南为例[J].红河学院学报,2016,(1):32-38.

    [4]? 邓光奇,王国洪,陈景昭,丁姝予.民族地区经济与“一带一路”战略研讨会综述[J].区域经济评论,2016,(6):151-156.

    [5]? 张磊.“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70-77.

    [6]? 谢俊,陈丽燕,王宇,陈包.借力“一带一路”与供给侧改革走出边缘困境——以云南少数民族经济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6,(19):153-155.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