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都,大数据创客之城
车文斌
郫都,天府之国成都市西北都市新区,古望丛建都之地。如今,在信息时代,郫都区又站在了大数据的高点,多了一块闪亮的招牌——大数据创客城。
一年前,郫都双喜临门:2016年5月,成为国家首批28个双创示范基地之一,同年11月24日和12月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县设区,2017年1月22日,郫都区正式挂牌成立。从此,豆瓣之乡、蜀绣之乡、盆景之乡迈向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重点打造的电子信息和双创产业基地,信息时代,机遇再次青睐这块古蜀文明发祥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近两年,郫都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通过试点示范完善双创政策环境,推动双创政策落地,扶持双创支撑平台,构建双创发展生态,发挥“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在大数据产业方面锐意创新,实现动力转换,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升级。
郫都,站到了信息时代新的节点。数字经济先行先试
“郫都區依托四川省大数据特色产业基地和电子科大等主力高校,集中发展大数据产业,正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圈和创新生态链,聚集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聚力打造数字经济强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数据产业基地。”2018年1月10日,在成都举行的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推介活动现场,郫都区委书记杨东升说。
活动中,郫都区与四川省大数据发展研究会、中国联通四川分公司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合力推动郫都区大数据产业发展,着力建成更具影响力的大数据产业基地。
郫都区信息数据中心党组书记、主任王成说,数字经济是郫都区发展“六大形态”的基础和重点,而大数据又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目前,全区已建成四川省首个大数据特色产业基地,引进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创新创业(成都)基地、京东云创空间等孵化器4个,形成6万余平方米的大数据创新创业载体;引进培育成都优易数据、浪潮大数据等大数据及相关企业80户;在建中国数码港、华通创志等重点项目4个。
2017年,全区大数据核心产业规模达到6亿元,带动软件业务收入突破15亿元,已推动形成大数据关联产业规模达到30亿元。
此外,为增强区域大数据品牌影响力,郫都区还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大数据创新应用大赛,推动注册资本达5000万元的成都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落户郫都并正式运行,同步引进了周涛、车品觉等20余名国内一流大数据专家……一系列数据表明,郫都已开展以大数据产业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先试,构建了较为良好的大数据产业发展生态。
“结合当前工作基础和发展态势,我们有理由相信,数字经济必将为郫都区未来经济转型升级起到一个核心的支撑作用。”王成说,区信息数据中心将围绕致力打造成都乃至中国西部具有影响力的“数字经济强区”目标,打造新经济产业示范高地,力争到2022年,将郫都区建设成为数字经济领域的话语引领者和创新创业聚集地,让大数据成为郫都区新名片。届时,郫都区将聚集数字经济企业超过100家,培育数字经济应用场景5个,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100亿元,带动全区新经济突破500亿元。大数据产业和生态正成形
数字经济是当前最轻量化的资源和产业,固然与地域的偏远与繁华无关。不过,国家首批28个双创示范基地,在数字经济领域走在前头的并不多,贵州贵安新区独树一帜,成都郫都的斐然成效也令人惊喜。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郫都区是如何从数字经济的“虚拟地带”趟过来的?
郫都区信息数据中心全面厘清大数据—数字经济—新经济之间的内在逻辑后,明确“抓好大数据产业和生态”就是“抓好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从而推动形成以数字经济引领新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找准核心,抓住关键,当前,郫都区着力从聚集壮大资源型数字产业、培育发展大数据产业生态、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四个方面加快数字经济驱动传统经济转型步伐。
在聚集壮大资源型数字产业上,加强重大落地项目促建力度,加快推进中国数码港、华通创志等大数据落地项目建设。加强重点招商项目跟踪力度,重点对接投资上10亿元的上海中电IDC、中国联通“郫都云海”等在谈项目,尽快推进签约落地。加强对接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等互联网龙头企业,围绕资源型数据产业上下游,快速聚集并形成产业生态链。
同时,大力培育发展大数据产业生态。依托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创新创业(成都)基地、四川省大数据特色产业基地、成都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产业研发、成果转化和智库优势,充分整合高校人才、科技成果以及大数据产业上中下游资源在郫都区聚合,不断构建该区全产业链大数据产业集群。
未来,郫都区还将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领域、软件领域、硬件领域,加快推进5G网络试点,积极开展IPV6、信息终端等下一代信息网络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和应用发展。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程,坚持以大数据理念驱动智慧城市、智慧经济,主动承接成都市智慧城市全面试点,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与政务、城管、产业和民生等领域深度融合,促进城市和谐、智慧、可持续发展,努力形成“智慧郫都”示范样板。郫都 怎样做到先人一步?
大数据产业,一种新型的生产力,西部内陆的郫都区,是怎么做到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的?
而先人一步,快人一拍,正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首先,得益于郫都区的创新性思维,领导决策层的认知力胜人一筹。能力=认知能力+行动能力,而认知能力重于行动能力。早在2015年郫都区成为全国双创示范区之一时,就已将重点放到了大数据发展方向上。几个月后的2016年2月,《郫县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就迅速出炉。规则总结了郫都发展大数据的五大优势条件:基础发展条件优越、人才资源富集、产业发展基础雄厚、双创工作如火如荼、政策扶持明确有力等。比较硅谷、中关村、苏州工业园等国内外领先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郫都决策层面认为,经过多年政策引导发展,郫都已经具备了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配套完整、高校科研单位云集、电子产业集聚等多个特点,“具备了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各项优势条件”,大数据产业可趁势而起。
其次,政策的持续发力,给郫都大数据产业注入引领力。除了是国家双创示范区处,郫都还是“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县”,抓住打造大数据、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等新型高端产业的契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转型升级持续推进,2016年前就已引进华通创志、万云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司及其关联产业项目。2015年9月,四川省和成都市政府明确要求,要努力将郫县菁蓉小镇打造成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小镇,建成四川省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2016年,获得“四川大数据特色产业基地”授牌,这是四川首个大数据产业基地。
第三,优异的创客环境为大数据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菁蓉镇,原本是产业发展已濒临“空心镇”的德源新城,如今,经过规划整合,这个“空心镇”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创客天堂”,还是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2017年7月,菁蓉镇集中推出624套,共计28000平方米的创客公寓。目前,菁蓉镇已形成众创空间93.86万平方米,聚集大数据、无人机、新材料、生物医疗、VR/AR技术等新兴产业项目1798个。
第四,源源不断的人才队伍为“新经济”注入中大活力。人才是创新之源发展之本。辖区内19所大中专院校、25万大学生发展“新经济”的无形资产。总投资50亿元的成都数码港大数据产业基地,吸引了多名在大数据领域享誉盛名的国内外顶尖人才,包括国家级、省级“千人计划”专家和长江学者,以及国内外知名高校教授、专家学者等数十人,并与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大数据产业研究院等大数据专业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目前,仅菁蓉镇就引进清华启迪、京东云创等新型孵化器60家,聚集创客21000余人,引进两院院士、“千人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47名,建立100余人的创客导师团,聚集双创服务平台42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2个、各类基金25支、累计市场主体1800户,累计注册资本总额63.01亿元,挂牌企业29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郫都区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正是郫都作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的创新、创业精神的生动诠释,也是“创新、开放、智慧、勤奋”的郫都城市精神的最佳剪影。
郫都,大数据产业正走向“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