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困区“就业扶贫”的地方性实践困境
王志越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扶贫是最直接有效的脱贫方式,一人就业、全家脱贫,长期坚持可有效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而“吕梁山护工”则是吕梁市依据本地实情进行的、具有本地特色的就业扶贫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吕梁脱贫攻坚的三大品牌之一,但也面临着地方性实践困境。
关键词:贫困;就业扶贫;吕梁山护工;实践困境
中图分类号:F323.8? ?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03-0181-02
在改革开放这四十年来,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 899万减少至1 660万,累计减少8 239万;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至1.7%,累计下降8.5个百分点。
一、扶贫战略的重要措施——“就业扶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脱贫的核心问题也是脱贫问题的热点话题是关于扶贫脱贫的有效性问题。针对如何从根本上消除贫困以及如何有效防止脱离贫困的贫困户返贫,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充分调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要注重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帮助贫困地区挖掘自身特点,要因地制宜,要有创新性地进行扶贫脱贫工作。因此,要坚持将扶贫与扶智和扶志相结合,提升我国社会扶贫脱贫的有效性。
就业扶贫同教育扶贫、金融扶贫战略等一样是我国扶贫战略的重要措施之一。就业扶贫的途径是通过就业促进贫困户增加收入,带动贫困户脱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扶贫是最直接有效的脱贫方式,一人就业、全家脱贫,长期坚持可有效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关于就业脱贫战略措施,我国在2016年和2017年分别出台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明确指出要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实现精准对接、劳务协作和政策扶持的实施细则,着重强调了就业脱贫的重大意义和路径措施,阐述了开展就业扶贫专项行动的必要性。就业扶贫政策的主要目标群体是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扶贫任务目标是在“十三五”期间,通过帮助有就业意愿的农村贫困户实现转移就业,解决脱贫问题;到2020年,促进100万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带动3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大多处于失业或即将失业的状态,在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如何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就业岗位,是解决农村“失业型贫困”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已经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就业扶贫的具体规划和措施,但如何加强政策之间的系统性、衔接性依然是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吕梁山护工”的基本情况
“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扶贫是山西省委、省政府“三个一”扶贫行动计划之一,从2015年9月起,“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工程以吕梁市重点扶贫项目工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团结一致,万众一心,以“政府支持、持证上岗、跟踪服务”为机制,开展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达到提高贫困人口劳动技能。截至目前,“吕梁山护工”已累计22期,共39 192人,其中贫困人口17 935人,实现就业8 414人。就业人员主要从事医疗陪护、养老陪护、月嫂育儿、保洁等家政服务工作,就业区域辐射北京、天津、陕西、太原等省市,将吕梁建成全国特色劳务输出大市。
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三个一”精准扶贫总体思路,吕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扎实开展“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工作,各部门通力合作,各县市区积极行动,创新工作思路拓展培训就业模式,通过一年多的实践,逐步形成了“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宣传发动、技能培训、服务保障”五大工作体系。成立吕梁市护工护理培训就业工作领导组,为“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制定“十三五”规划,强化政策支持体系。营造社会氛围,构建宣传发动体系,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选典型、属形象、讲政策、破难题,形成强大的宣传力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升就业本领,完善技能培训体系。拓宽就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签订就业合作意向,促进“吕梁山护工”就业。及时跟踪服务,主动排忧解难,维护保障权益。吕梁总工会、吕梁妇联也相继成立了组织机构,跟踪服务外出就业的“吕梁山护工”。
三、吕梁山护工地方性实践困境
1.政府干部不重视。在“吕梁山护工”扶贫工作中存在诸多误区。一是认为就业是市场行为,不需要政府推动,没有深刻认识到吕梁山护工不仅仅是简单的家政服务员,而更应该是吕梁山形象的宣传员,吕梁山转型发展、招商引资的形象代言人,吕梁山优质农副产品的推销员,从而没有把打造“吕梁山品牌”的相关事宜放在一定高度。二是把扶贫工作仅仅是看成一件事情,而不是当成一项事业去做,基层干部工作不够主动,对群众组织宣传发动不够深入,存在畏难、应付思想。三是没有站在家政服务产业发展的高度去审视和思考护工护理培训就业工作,没有站在家政服务行业是朝阳产业、是适宜于吕梁市贫困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市场的高度,去审视和思考护工护理培训就业工作,而是停留在一般的安排布置,没有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工作。四是“输血”多、“造血”少。以往只注重对贫困群众资金和实物方面的帮扶,对贫困群众开展有组织、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少、时间短,贫困群众没有真正掌握职业技能,自主就业能力弱,职业技能瓶颈急待突破。
2.群众思想观念保守。社会对家政服务的理解还不准确,潜意识里把家政服务员等同于旧社会的“佣人”“下人”,认为家政服务业是低人一等的职业,没有理解是为社会提供技能服务的新职业。家政服务员还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尊重,自身存在的观念瓶颈难以突破,认为这项工作不体面,担心别人瞧不起,不敢昂首挺胸走出大山、走进城市就业。农村贫困户劳动力普遍存在小农意识强的问题,小富即满、小進即安思想较重,只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发展眼光。由于农村贫困户劳动力受自身素质限制,对当前国家的最新惠民政策给自身带来的现实作用和长远意义认识不足,由于思路不清,观念不明,缺少引导,最后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一些外出务工者的输出观念还存在着几十年前的概念,离家近点、工资多点、工种好点的想法普遍存在。当前只有适应市场规律,才能找到适合的工作。很多求职人员的求职意愿都是工作不累、收入高的工作,而再看学历和专业技能却远远达不到用工单位的要求。因此,务工人员的就业观念不解放是制约劳务输出工作的致命环节,这个问题若得不到解决,劳务输出工作只能持续在低谷中徘徊。
3.内生性动力不足。在进行“吕梁山护工”实地调研时发现,“吕梁山护工”对培训学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其意见反馈,在意见反馈表中问道培训期间最大的困难是?以及就业意愿地为本地、太原、省外或暂时出不去?我们发现存在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培训期间最大的困难是无法照顾老人,就业意愿地为本地;第二种,培训期间无困难,就业意愿地为省外;第三种,培训期间困难没有填写,就业意愿地为暂时出不去。这几个不是独立问题而是相互关联,从中可以看出培训的贫困户中存在由于各种原因甚至没有原因,即使政府提供资金对其进行技能培训,为其提供就业岗位,但仍然不愿意就业。由此反映出脱贫工作中存在内生性动力不足的问题,贫困户从思想深处没有脱贫的主动意愿,不愿付出脱贫行动。从意见反馈表中我们了解到,填写就业意愿地为暂时出不去的贫困户有的是因为家中有老少需要照顾,即使自身具备外出就业的技能和外出就业的渠道,仍然无法外出就业。这个问题若得不到解决,那么这部分贫困户依旧无法脱离贫困。其次在意见反馈表中还存一种情况,即无就业困难,也不愿出去就业。习近平总书记曾做过重要讲话:“我常讲,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智和志就是内力、内因。没有内在动力,仅靠外部帮扶,帮扶再多,你不愿意‘飞,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上述这一部分贫困户就是有劳动技能,有就业渠道,但是没有脱贫意愿或缺乏勇气或行动。只有唤醒贫困群众的改变意愿,才能化被动为主动,由被动的政府扶贫转变成主动的群众脱贫。扶贫先扶志,就是要让贫困户知道脱贫还得靠自身,不等不靠,勤劳致富。由此可见,在思想上扶志,在能力上扶智二者有效结合共同帮助贫困户脱离贫困。
参考文献:
[1]? 谢玉梅,丁鳳霞.基于贫困脆弱性视角下的就业扶贫影响效应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9,(3):18-32.
[2]? 张丽宾.我国就业扶贫政策及实施情况[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9,(4):10-14.
[3]? 左明章,向磊,马运朋,杨登峰.扶志、扶智、扶学:信息化促进教育精准扶贫“三位一体”模式建构[J].电化教育研究,2019,(3):13-19.
[4]? 李长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就业扶贫的机制与措施[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8,(6):29-36.
[5]? 左停,金菁,于乐荣.内生动力、益贫市场与政策保障:打好脱贫攻坚战实现“真脱贫”的路径框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47-54.
[6]? 周立.以“志智制立体扶贫”解决深度贫困[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14):14-19.
[7]? 渠鲲飞,左停,王琳瑛.深度贫困区技能扶贫运行困境分析——基于能力贫困的视阈[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63-70.
[8]? 邓红,尚娜娜.习近平关于扶贫脱贫问题重要论述的逻辑内涵与时代价值[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9,(3):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