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景观对烘托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文化氛围的效应思考

    

    

    

    摘 要:大学校园书法景观的美伦神韵,不仅能美化校园,更能烘托校园公共空间文化氛围。书法景观作为一种软环境,更像是学校的灵魂和精髓,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起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起着德育教育的功效。

    关键词:书法景观;校园氛围;视觉效应;软环境

    一、书法景观的美焕神韵

    书法景观是由一定规模或视觉效应的书法作品(如刻字、书法雕塑等)在特定地理空间范围内集体展现而形成的具有特殊外部视觉特征和特殊地方感的场所环境或空间[1]。

    书法景观最早产生于园林景观的风景名胜和寺庙景观中。书法艺术的章法、线条、结构、墨色之美是书法家内心情感的流露,当书法艺术通过眼、心、手表现出来,书法雕塑或刻石就有了生命和灵魂,它更像一种精神能打动人、启发人和鼓舞人。在风景名胜的园林景观中,我们也会看到很多这样的历代名家墨迹,如泰山经石峪《金刚经》,1.5米高的大字石刻超凡脱俗,大气圆润的外表表现了佛法的四大皆空,是印度文明和中国文化的结晶和代表,表达了高僧们超越时空的勇气和佛法不灭的精神。

    苏州园林、寺院石刻等都有名家书法作品,虽然这些作品表现的形式不同,但书法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用真草隶篆书不同的书写体,和周围环境烘托一体,起到了点缀作用,显示出了独特的形式美、色彩美、自然美。如苏州园林景观中有很多这样的大石头,上面刻着书法,在亭、台、廊、桥与草、山、藤、灌中,如“万绿丛中一点红”,极具视觉冲击力,应该是风景中的亮点。

    寺院石刻规模最大、最突出的要数龙门石窟,那些神态各异的神佛造像群,配以书法碑刻说明,是中华古国文明的经典。各寺院庙门的对联,文词隽永、涵义深刻,尤其书法大气磅礴,景观与书法千百年来共同发展, 游客在领略着山水名胜美丽景色的同时, 也解读与品味着中华文明。因此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提炼,是历代历史的浓缩,它的古典雅韵和博大精深已成为现代景观设计的创意源泉。

    二、书法景观能打造校园的氛围效应

    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中说,以庄子为代表的中国艺术精神并非是要做到艺术的创作和作品,而是要成就一个艺术的人生。而既有生活的广泛基础,又有艺术的高度内涵的艺术当首推书法[2]。可见,书法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它的实用性、审美性及教育性是任何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

    现在书法景观在大学校园里很流行,经常看到树丛或草地、人工湖边置放了很多景观石,上面镌刻着名人诗句,但很遗憾,其所用字体基本上是电脑字,僵化而无个性,没有生命力,离书法艺术所追求的神韵生动活力相差甚远,但也有很多大学请了著名书法家书写了校名、校训,雕塑了励志书法雕塑。如清华大学“孺子牛”刻石(图1)。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刻石(图2)。

    “孺子牛”典故出自于《左传·哀公六年》,表现为父母对子女的过分疼爱。后来鲁迅先生在诗句《自嘲》中,有一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使“孺子牛”又有了精神上的升华,人们用“孺子牛”来比喻那些心甘情愿为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清华大学的这个雕塑与书法一体的石牛,沉稳地卧在校园中,表现了清華教授沉稳、踏实、无私奉献的精神。“孺子牛”三字用行书一蹴而就,用红色线勾勒,在校园公共空间中夺人眼球,有着独特的视觉效应和氛围,让莘莘学子对清华教师团队充满敬仰。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清华的校训,源自孔子《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表现为君子处世,应顺天而行,追求进步,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君子应像大地一样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八字用浑厚古朴的隶书、沾绿色写成,增强了清华校园厚德的传统和文化底蕴,起到了很好的视觉氛围效应,是对清华环境文化高度概括和引领。

    再看图3“敢当”刻石,二字是北京大学光华创始院长厉以宁先生所书。

    “敢当”二字充满正气、责任与勇毅。此石来自泰岳,长8米,高3.3米,重88吨,岱宗之石充满了灵神、重稳,此石之右为迎客松,此石之左是飞瀑,意寓光华基稳业长,迎揽八方才俊。此石视觉上可谓校园一靓丽风景,烘托出北大的精神和操守、校园的人文氛围和文化。

    可见,校园书法景观和校园其他景观一样,积淀着文化、传统、历史,蕴含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对校园氛围起着烘托作用。书法景观是和周围景观、建筑设计风格格调原则上应保持一致性,统一于一种艺术风格,从而产生视觉上的美感,符合人们的欣赏心理。学生通过浏览、欣赏、每日倘佯在书法景观中,逐渐和环境氛围融为一体,同时也从书法景观作品中领会到了特定文化的思想情感、精神、正能量和价值观,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鼓励。这种以书法景观展现的精神载体,对学校这个特定范围的青年人的道德价值观和审美取向有着引领作用,也是进行道德教育、审美教育的最好方式。

    三、书法景观作为校园软环境的德育功效

    学校环境的构成可以将其划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大类。硬环境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如楼房、计算机、实验室等,而软环境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精神品格氛围、空间学术环境、师生道德修养等。

    书法景观以雕塑或书法刻石展现出的视觉语言,可以说是校园软环境。大学校园环境是学生成长的空间土壤,大学正是青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阶段,它能够对成长着的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同时也是培养人、教育人、传承、创新文化的空间场所,对大学生的品德、人格、精神风貌的形成,产生着潜移默化重大的影响。校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字一画都通过这种软环境传递给学生,不经意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教给了大学生更多的课堂学不到的知识。有人说,大学阶段更重要的是学习一些创新方法、理念,培养一种精神、信仰和高尚的情操,更注重的是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所以有人将校园景观称作“第二课堂”,也有人将其称作“隐性课堂”,[3]很有道理。校园的书法景观的确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起着不可忽视的德育功效。

    1931年12月2日,梅贻琦先生到清华大学任校长就职时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4]大楼、实验室可谓硬环境,是通过“大师”的软环境来体现的。如清华校园的“孺子牛”“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大的“敢当”等书法景观刻石,体现了 “大师”那样的一种精神、一种氛围,书法景观起着德育教化作用。

    四、结语

    人精神的潜力是无限的,困境时一句激励和鼓舞的话语,能够使人超越自我,达到精神的最高境界和质的飞跃。每个校园的书法景观都不同,就像它的校训一样有所侧重、有自身的特色,如北大校园和清华校园。书法景观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如大海中的浪花,更能体现这个学校的精髓、本质,给人的鼓励和精神正能量是无穷的。书法景观不仅仅是师生用来观赏的,教师和学生更应该融入其中,成为校园景观之一,用视觉去感觉、触摸,用理性去品味、解读,与自身融为一体,从而达成共鸣和精神的超越。

    书法景观作为一种文化,已经融化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从居民小区浮雕到校园景观,到处是它的身影。它在这个浮躁社会里净化人的心灵,高雅人的情操。同时书法景观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燃起一盏不灭的灯火渗透校园,如星星之火,给人以走回传统的希望。

    参考文献:

    [1]柯立,张捷.书法景观旅游地游客感知意象影响因素分析——以桂林叠彩山景区为例[J].中国岩溶,2010,(01)

    [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商务印书馆.2010.

    [3]李司淼.校园软文化透过校园景观对大学生的影响[J].科技与创新.2016,(12).

    [4]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梅贻琦(1889 年-1962年)高等教育思想与教育文论选读[C].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杨晓萍,黑龙江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书法与艺术设计研究。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