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莱州湾毛虾季节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曾现英+吴宁
摘 要:本文对渤海湾、莱州湾毛虾的季节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作了全面的阐述,为合理安排作业汛期、资源开发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初春(3月)当越冬场临海区水温回升至0.5 ℃以上时,毛虾开始向近岸洄游。洄游时,成虾在前,幼虾在后,主要分布水深范围13~24 m。春季到夏初(4-6月),毛虾继续向近岸洄游,并大量涌入河口水域开始产卵,至6月底主群分布水深范围3~9 m。夏季(7-8月),当外海水温回升至22 ℃以上时,毛虾又由近岸开始向深水洄游,洄游时小虾在前,大虾在后,主要水深范围5~16 m。当外海水温普遍回升至23 ℃左右时,毛虾分布遍及整个渤海湾与莱州湾西部海域,主要分布水深范围5~27 m。秋末(11月),当近岸水温降至8 ℃以下时,毛虾开始越冬洄游,主要分布水深范围10~22 m。毛虾季节洄游的适温范围为-0.1~29.5 ℃,适盐范围为1.06‰~33.57‰,温度对毛虾的季节洄游起着主导作用。
关键词:中国毛虾;季节洄游;温度;盐度;渤海湾;莱州湾
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 )(以下简称毛虾)广泛分布于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沿岸。渤海毛虾为两大群系,其数量以渤海湾、莱州湾群系最大,年产量一般为5万吨左右,最高年份可达8万吨以上,约占整个渤海区毛虾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在我国海洋渔业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1-3]。调查与研究毛虾的季节分布规律是我国毛虾渔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但目前为止,尚无有关系统资料报道。
本文根据1988-1994年3-11月系统调查资料[4-7]和2004-2006年3-11月毛虾资源监测资料[8],对渤海湾、莱州湾毛虾季节分布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为合理利用毛虾资源、渔业管理提供依据与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调查范围系根据毛虾季节分布情况确定,例如,5、6、7月份的调查范围偏重近岸(117°45′~119°40′E, 37°05′~39°00′N)3、11月份的调查范围则偏重外海(117°50′~119°30′E,37°50′~39°20′N),8月份的调查范围遍及整个渤海湾与莱州湾中、西部海域(117°40′~119°45′E,37°05′~39°00′N)。3月、11月各设调查站位45个,5-8月各设调查站位50个,其中河内设站10个(沾化富国港至套儿河口和广饶收购站至小清河口各5个)。调查时各站位分别进行挂子网试捕4 h(一个潮流),同时测量表层、5 m层和底层温度、盐度等。渔获物分类称重,随意取样本1 kg带回实验室进行生物学测定。成虾指19 mm以上毛虾。
2 结果与分析
2.1 春季(3-5月)
初春(3月),栖息于越冬场(36、37渔区南部和49、50渔区北部与东部以及51渔区西部)的越年世代毛虾开始向近岸产卵洄游。洄游时,成虾在前,幼虾在后。群体分布于渤海湾中、北部与东部临近海区和莱州湾西北部边缘(118°00′~119°25′E,37°50′~39°20′N),主群分布于37渔区西南部、50渔区南部与61渔区东北部(119°05′~119°20′E,37°50′~38°40′N)。分布水深范围7~28 m,主要范围13~24 m,其中成虾为7~24 m,幼虾为23~26 m。群体分布的温度范围为-0.1~1 ℃,主要范围为0.5~1 ℃。个体分布密度平均为4.49 kg/日网,最高为40 kg/日网;个体平均体长23.20 mm,平均体重105.81 mg。
春末(5月),毛虾已游抵渤海湾近岸(117°45′~119°25′E,37°05′~39°00′N),并大量涌入河内开始产卵,有些年份虾群的先头部分可抵达徒骇河下游的东风港和小清河下游的羊口港一带,主群则分布于渤海湾东南部(118°10′~119°00′E,38°05′~38°20′N)和套儿河下游。分布水深范围3~22 m,主群分布水深范围3~16 m。群体分布的温度范围13~22 ℃,主要范围为14.5~22 ℃。分布的盐度范围为1.06‰~33.57‰, 主要范围为27‰~33.4‰。群体分布密度平均为1.51 kg/日网,个体平均体长2456 mm,平均体重为121.53 mg。
2.2 夏季(6-8月)
夏初(6月),渤海湾、莱州湾近岸水温已回升至18~25 ℃,6月中、下旬,毛虾已进入产卵盛期,随之当年生夏一世代幼虾大量出现,这时毛虾已退出小清河口及其莱州湾大部海域,主群已全部游抵渤海湾中西部与南部(117°45′~119°00′E,38°05′~39°00′N)。分布水深范围3~20 m,主群分布水深范围3~9 m。群体分布的温度范围为18.1~25 ℃,主要温度范围为19~25 ℃。分布的盐度范围为27.20‰~3.40‰,主要盐度范围为31‰~33.40‰。群体分布密度平均为9.05 kg/日网,最高为27.25 kg/日网。个体平均体长23.85 mm,平均体重119.70 mg。
夏季(7月),越年世代毛虾产卵基本结束,夏一世代性腺开始成熟产卵。栖息于渤海湾南部与西部沿岸的性成熟毛幼虾由于受相对高盐(33‰左右)的影响,迅速向黄河口附近迁移洄游,在25 ℃等温线和29‰等盐线附近逗留。渤海湾、莱州湾水温普遍回升至22 ℃以上时,毛虾开始向外海洄游,洄游时幼虾在前,成虾在后。毛虾通常分布于渤海湾南部与西部和莱州湾西北部(117°45′~119°25′E,37°30′~39°00′N)以及套儿河口内,主群分布于涧河口、套儿河口和新、老黄河口附近。水深范围5~17 m,主群分布水深已由6月中下旬的3~9 m扩展为5~16 m,其中幼虾为11~17 m。群体分布的水温度范围为22.2~26.9 ℃,主要范围为24~26.9 ℃。分布的盐度范围与主要范围均为28.50‰~33.31‰。群体分布密度平均为27.18 kg/日网,最高为11952 kg/日网。个体平均体长19.20 mm,平均体重68.17 mg。
夏末(8月),夏一世代毛虾进入产卵盛期,随之夏二世代幼虾开始大量涌现。此时,外海水温已普遍回升至23 ℃以上、近岸水温回升至29 ℃左右,毛虾因受其近岸“高温”的影响,加快向外海相对低温区洄游,群体分布几乎遍及整个渤海湾与莱州湾西部(117°45′~119°40′E,37°20′~39°00′N)以及套儿河和小清河河口区水域,为一年中分布范围最大的月份。洄游时,幼虾在前,成虾在后。毛虾群体一般分布水深范围为25~28 m,主群分布水深范围2.5~17 m,其中成虾分布在2.5~18 m,幼虾分布在7~12 m和21~28 m。毛虾群体分布水温范围为23.9~29.5 ℃,主要范围为24.4~29.5 ℃。毛虾群体分布盐度范围为4.48‰~33.09‰,主要范围为18‰~33‰。毛虾群体分布密度平均为26.75 kg/日网,最高为164.16 kg/日网。毛虾个体平均体长22.63 mm,平均体重110.79 mg。
2.3 秋季(9-11月)
秋初(9月),随着外海的水温不断升高,毛虾继续向深水区洄游,主群迁移洄游到渤海湾湾口最深处(117°45′~119°40′E,37°20′~39°00′N)。毛虾主要分布水深范围5~27 m,分布温度范围2370~27.60 ℃,主要范围为24.40~27.30 ℃;分布盐度范围为16.28‰~32.60‰,主要范围为25.00‰~32.60‰。毛虾群体分布密度平均为25.29 kg/日网,最高为218.77 kg/日网。毛虾个体平均体长20.47 mm,平均体重8486 mg。
秋末(11月),随着水温急剧下降,毛虾开始进行越冬洄游。至11月中旬毛虾主群已基本洄游出莱州湾和渤海湾6 m以内海域(117°45′~119°30′E,37°50′~39°00′N),进入越冬场(36与37渔区南部和49与50渔区北部),先头毛虾群体已迁移洄游到渤海湾湾口的临近海区。毛虾群体分布的水深范围为6~28 m,主群水深范围10~22 m。分布的水温范围为8.41~14.00 ℃,主要范围10.50~13.80 ℃。群体分布密度平均为7.29 kg/日网,最高为39 kg/日网。个体平均体长21.69 mm,平均体重72.30 mg。
3 结果与讨论
3.1 毛虾的季节洄游与分布
春初(3月),毛虾开始由越冬场向近岸洄游,主群水深分布范围13~24 m。春末(5月),毛虾已游抵近岸并大量涌入河口内,主要水深范围3~16 m。初夏(6月),毛虾继续靠岸移动,主群水深范围3~9 m。7月,毛虾由近岸开始向外海洄游,主群水深范围5~16 m,至8月上旬,群体分布范围几乎遍及整个渤海湾与莱州湾西部,主群水深范围2.5~17 m。夏末至秋初,毛虾继续向外海扩展,8月下旬至9月上旬,毛虾已全部退出6米以内浅海海域,主群洄游进入越冬场,先头虾群已到达渤海湾湾口的37渔区南东部边缘,主群分布水深范围10~22 m。毛虾群体季节分布密度以7-8月最多,5-6月最少。
3.2 毛虾季节洄游分布与水温、盐度的关系
春初(3月),当越冬场临近海区水温回升至0.5 ℃左右时,越年毛虾开始向近岸洄游。春末至夏初(5-6月),随着近岸水温迅速回升,毛虾不断向近岸洄游,并大量涌入河口内,性腺逐渐成熟、产卵。夏季(7月),当外海水温洄升至22 ℃以上时,毛虾开始由近岸向外海洄游。夏末(8月), 当外海水温普遍回升至23 ℃以上时,毛虾分布遍及整个渤海湾与莱州湾西部。秋末,当近岸水温下降至8 ℃以下时,毛虾开始越冬洄游。
毛虾分布的范围为广温(-0.1~29.5 ℃)、广盐(1.06‰~33.57‰)性,最适的温度范围为19~27 ℃,盐度为24‰~33‰。温度对毛虾的季节洄游分布影响最大,在整年洄游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盐度对毛虾季节洄游分布的影响只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才有明显表现。
3.3 毛虾季节洄游分布与生物学的关系
初春(3月),越年世代毛虾由外海向近岸索饵、产卵洄游时,成虾在前,幼虾在后。夏季(7月~8月)夏一世代毛虾由近岸向外海洄游时,则是幼虾在前,成虾在后。不论成虾或幼虾,均集群洄游,随风浪漂流只是发生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毛虾群体平均体长以5-6月最大,7月和9月最小。
参考文献:
[1]刘瑞玉.中国北部经济虾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19-21
[2] 吴敬南.辽东湾毛虾生活史及渔获量.辽东湾毛虾调查报告第一号,1956
[3] 张孟海.黄河口附近海区毛虾渔情预报方法的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1986(4):68-76
[4] 张孟海.渤海湾.莱州湾毛虾渔业资源及当前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G].我国近海水产资源合理利用经济问题论文集,1990,1:14-16
[5] 张孟海.渤海湾.莱州湾毛虾的生殖特性[J].海洋湖沼通报,1992(4):21-24
[6] 张孟海.渤海湾.莱州湾毛虾生长速度和季节体长组成[J].齐鲁渔业,1992(4):21-24
[7] 张孟海.渤海西部毛虾生殖与死亡的研究[G].甲壳动物学论文集,1992,3:30-35
[8] 蔺和平.渤海区毛虾资源监测与调查[R].黄渤海区海洋渔业资源动态监测报告,2004-2006
(收稿日期:2016-05-25;修回日期:2016-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