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形象建构与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研究
顾珂
【摘要】“一带一路”背景下,进一步提升河南对外形象,讲好河南故事,需要传播先行。当前河南对外形象还存在诸多问题。提升河南形象构建亟须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新闻传播人才,要强化交叉学科培养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提高国际视野培养国际化新闻传播人才,增强本土关怀培养专家型新闻传播人才,跨平台培养打造“全媒体”型新闻传播人才。
【关键词】“一带一路”;形象建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
“一带一路”不仅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更是搭建了中原文化直接与世界文化沟通的桥梁,围绕“打造全国重要文化高地,让中原更加出彩”这一主题,河南在“一带一路”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一带一路”引领下,中原文化与沿线各国历史文明交流、融合速度加快,世界开始认识河南、了解河南。“一带一路”焕发的生机与活力给河南转型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打造河南对外传播新形象,需要传播先行。河南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就是把文化作为推动力将河南的历史、现实与未来连接在一起,用最先进的传播手段对河南优秀中原文化资源进行加工和编码,打造成符合沿线国家和地区民众心理需求和认同的文化,进而通过优势文化传播,使之成为河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文化认同机制。增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民众对河南和中原文化的认同,需要加快培养专业新闻传播人才队伍,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创新对外传播思路,让沿线国家和地区民众通过媒体传播得到文化认同和心理认同,进而实现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更多共识。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对外传播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迅猛发展的网络媒体正在逐渐超越信息交流这一最原始的功能,影响人们的学习方式、思考方式、工作方式,重构了社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人们对媒介的依赖感越来越强,新闻传播系统对社会各项功能的渗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甚至影响了整个社会的运行与发展。“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河南)自贸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等一批国家战略纷纷落地河南。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牢固树立文化助推经济的时代使命感,需要坚持传播先行路线,围绕“打造全国重要文化高地,让中原更加出彩”这一主题,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河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离不开新闻传播的推动作用。当前,河南对外传播的现状与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播内容丰富多元,但缺乏文化认同引领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在丝绸之路的建设过程中,与技术和规划因素相比,更大的挑战来自于民心工程的建设。[1]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社会根基,文化交流则是实现民心相通的有效手段。实施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既是经济发展的大手笔,也是文化发展的大手笔。但是,“国家形象的国际推广战略,并非全球化时代的新闻需求,而成为国际新闻人才培养的项目建设、教育及科研投资规模的决定因素。就传播理念而言,当前的文化传播理念还是基于服务国家政治的角度来决定传播内容,而没有认识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民众的需求才是推动河南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动力之源。少林文化、中医文化、美食文化、根亲文化等多样化的优势中原文化在内容上缺乏内在的系统整合,在传播策略方面缺乏文化认同引领。
(二)传播媒介日趋多样,但传播环境不容乐观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媒介格局和传播舆论环境。“两微一端”成了官方宣传的标配,除此之外,各大门户网站、视频网站、直播网站在争夺传媒市场份额中均有一席之地。“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对外形象传播的媒体战略主要表现为大规模全覆盖特点。不仅有“一带一路”唯一指定的“航空港在线”融媒体,还有河南省文化厅、河南博物院等官方性质文化类网站。传播媒介日趋多样,但传播效果却不容乐观。在国内,长期以来关于河南的负面新闻报道层出不穷,国内一些媒体对河南人的刻板印象还没有完全消失;在国外,境外媒体关于“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学歪曲报道势力残存。传播环境的内忧外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南在“一带一路”上的形象建构。
(三)传播意识不断增强,但传播模式缺乏创新
近年来,河南完成了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转变,再到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河南傳承和传播中原优秀传统文化意识不断增强,打造河南文化高地的文化自信不断提高。文化旅游、大型节事活动、教育交流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给“一带一路”上的河南传播提供了多种平台。但是,传播模式还停留在传播媒体自上而下的点对面传播,重视传播形式与内容,忽视传播效果与反馈。此外,高层次文化传播人才匮乏,技术创新、新闻传播创新能力不足等都不利于河南在“一带一路”中的对外形象建构。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
(一)坚守政治立场,明确传播使命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舆论环境空前复杂。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显得尤其重要”。[3]“一带一路”背景下,坚持党的领导、坚守国家立场、坚定中原特色,是河南省加快对外传播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媒体和高校应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胸怀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局。[4]当前,河南省正处于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各类社会矛盾的积压凸显期和集中爆发期。随着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这些潜在的社会矛盾在新媒体技术的推动下迅猛传播,并成为当前网络舆论的主要根据地。一些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特别考验着政府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一些没有经过正确引导的网络舆情往往会扭曲事实的真相,破坏河南的政府形象,甚至影响河南在“一带一路”的对外传播环境。因此,坚定政治立场,明确传播使命是当前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第一要务。
(二)掌握舆情规律,做好新闻宣传“时效度”
新闻宣传舆论工作,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关系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科学判断和驾驭舆论形势,需要全面准确把握国内外舆情形势、趋向,在尊重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基础上,把握新闻舆论规律,及时采取应对策略,抢占最佳发言时机,增强主流媒体话语权,充分发挥舆论引领作用,提升新闻传播影响力和传播力。“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新闻传播,要积极关注沿线国家民众关注的舆论热点问题,特别是涉及敏感地区和问题的言论,对网上存在一定倾向性的舆论(特别是一些敏感性问题、宗教问题、种族问题等)要尽量早发现、早介入,及时做好舆情应对,按照“快报事实,慎报原因,重报态度,续报进展”的原则,及时引导网络舆论,化对立为理解,化猜疑为信任,为突发公共事件的妥善处置提供有利的舆论环境。
(三)传递好河南形象,提高讲好河南故事的能力
文化作为社会发展软实力,不仅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要素,同时也是增强区域竞争软实力的重要力量。传承和创新中原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深度挖掘和开发中原文化强大资源禀赋优势,加快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河南需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讲好河南故事,传播好河南好声音,提升河南在区域竞争中的国际影响力。河南出彩,需要亿万人民扎实干、同心干,需要新闻媒体助力加油。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各级党组织要自觉担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为新闻媒体创造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大力弘扬兼容并蓄、革故鼎新的中原文化,继承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新三大河南精神”,依托现有国家“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成果和品牌,发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成果优势,统筹规划中原文化资源,围绕“打造河南文化高地”目标,进一步加强与沿线国家地区的人文交流合作,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提升讲好河南故事的能力。
三、打造河南对外形象,培养新型新闻传播人才策略
区域形象是受众对某一地区所形成的符号化的、稳定性的刻板印象,良好的区域形象可以增强这一地区的核心竞争力。[5]河南作为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新时期河南省面临加快打造河南文化高地的新要求,打造河南对外形象,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顺应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特征,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努力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传播格局,将官方传播与民间传播相结合,通过中央和地方各级、各种性质媒体、高校的联手合作,培养新型新闻传播人才,使河南的对外形象更有利于河南加快“一带一路”建设。
(一)强化交叉学科培养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
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格局,新的传播技术、手段、渠道、平台层出不穷,并呈现出融合发展趋势。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媒介构建了传播者与受众合而为一、舆论场由单一趋向多元并存的新闻传播格局。随着河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往、交流加深,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多元交融,单一学科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闻业对人才的需求。打造河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对外传播形象,既需要掌握河南区域资源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又需要有新闻传播专业知识体系,同时还需要掌握一门对外语言,并通过不同学科的知识交叉取长补短实现融合发展。这就倒逼河南“一带一路”相关媒体培养兼具语言翻译、文化传播、经济社会发展等跨学科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人才。
(二)提高国际视野培养国际化新闻传播人才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1967年在他的《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书中提出“地球村”概念,他认为,随着广播、电视、互联网和其他电子媒介的出现,以及各种现代交通方式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然而,河南地处内陆,长期以来处于封闭状态,直至今天实现了陆上、空中、网上三条“丝绸之路”,河南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对外开放。新的传播环境改变了传统对外传播格局:一方面传统媒体的衰落与移动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海外报道人力、财力预算大幅缩减;另一方面,在“人人都是记者”的新媒体时代,缺乏专业的人才和专业的对外报道培训,使得对外传播面临着人才和技能的双重压力。因此,加快推进“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对外形象建构,要提高国际视野,以开展新闻传播专业国际联合办学模式,培养高校新闻传播人才的后备力量,此外,要加强相关业务培训,及时培训最新的国际化传播知识、技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增强本土关怀培养专家型新闻传播人才
构建河南对外传播“新形象”,关键在于河南文化形象的打造。传播好河南形象,讲好河南故事,既需要传播者的高尚的本土情怀,又需要传播者的高超专业技能。河南文化博大精深,资源禀赋优势突出,媒介宣传应对河南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对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培养,适应“一带一路”对外传播中受众分散化、媒介小众化的发展趋势,以便进行更专业、更有深度的新闻报道。此外,打造河南文化高地,需要学会借力发力,在全省文化发展的大格局中把握机遇科学谋划,加强智库文化宣传功能,通过国内外高端会议、论坛,在全国乃至全球层面发声,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和智库的作用,群策群力,全面提高中原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为河南省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让国家更多地关注河南,放大智库效应,努力提高河南文化传播能力,做好河南文化的“智库发言人”。
(四)跨平台培养,打造“全媒体”型新闻传播人才
在2016年2月19日舉行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6]全媒体时代,媒介信息传播整合了多媒体表现手段,联合了多媒介形态,最终实现了多终端的融合接收,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都可以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媒介融合对推动河南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着强大动力。因此,河南对外形象构建需要在新的媒介环境下,着力培养“全媒体”型人才。一是要加快对传媒机构的整合,加快推进媒体“中央厨房”建设,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二是加快“‘一带一路中央厨房”联合政府、媒体、企业、智库四种力量跨机构平台培养打造河南对外传播形象“全能型”平台;三是要跨地区、跨行业“并购”“合拼”“重组”,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区域,共同构建跨区域合作共享共建新媒体传播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张昆.传播先行,实现民心相通: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国家传播战略[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9).
[2]戴佳,史安斌.“国际新闻”与“全球新闻”概念之辨:兼论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9(1).
[3]赖黎捷,葛晓卉.以“四向四做”为指导,完善新闻人才培养体系[J].新闻爱好者,2017(10).
[4]李成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三个维度:从习近平致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的贺信说起[J].中国记者,2018(6).
[5]邓元兵.区域形象:西方媒体的报道与我们的建构策略:以河南省为例[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0(2).
[6]丁柏铨.民办高校新闻学专业与“全媒型”人才培养[J].新闻爱好者,2016(8).
(作者单位:郑州农村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
编校:郑艳
【摘要】“一带一路”背景下,进一步提升河南对外形象,讲好河南故事,需要传播先行。当前河南对外形象还存在诸多问题。提升河南形象构建亟须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新闻传播人才,要强化交叉学科培养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提高国际视野培养国际化新闻传播人才,增强本土关怀培养专家型新闻传播人才,跨平台培养打造“全媒体”型新闻传播人才。
【关键词】“一带一路”;形象建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
“一带一路”不仅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更是搭建了中原文化直接与世界文化沟通的桥梁,围绕“打造全国重要文化高地,让中原更加出彩”这一主题,河南在“一带一路”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一带一路”引领下,中原文化与沿线各国历史文明交流、融合速度加快,世界开始认识河南、了解河南。“一带一路”焕发的生机与活力给河南转型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打造河南对外传播新形象,需要传播先行。河南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就是把文化作为推动力将河南的历史、现实与未来连接在一起,用最先进的传播手段对河南优秀中原文化资源进行加工和编码,打造成符合沿线国家和地区民众心理需求和认同的文化,进而通过优势文化传播,使之成为河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文化认同机制。增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民众对河南和中原文化的认同,需要加快培养专业新闻传播人才队伍,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创新对外传播思路,让沿线国家和地区民众通过媒体传播得到文化认同和心理认同,进而实现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更多共识。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对外传播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迅猛发展的网络媒体正在逐渐超越信息交流这一最原始的功能,影响人们的学习方式、思考方式、工作方式,重构了社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人们对媒介的依赖感越来越强,新闻传播系统对社会各项功能的渗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甚至影响了整个社会的运行与发展。“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河南)自贸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等一批国家战略纷纷落地河南。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牢固树立文化助推经济的时代使命感,需要坚持传播先行路线,围绕“打造全国重要文化高地,让中原更加出彩”这一主题,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河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离不开新闻传播的推动作用。当前,河南对外传播的现状与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播内容丰富多元,但缺乏文化认同引领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在丝绸之路的建设过程中,与技术和规划因素相比,更大的挑战来自于民心工程的建设。[1]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社会根基,文化交流则是实现民心相通的有效手段。实施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既是经济发展的大手笔,也是文化发展的大手笔。但是,“国家形象的国际推广战略,并非全球化时代的新闻需求,而成为国际新闻人才培养的项目建设、教育及科研投资规模的决定因素。就传播理念而言,当前的文化传播理念还是基于服务国家政治的角度来决定传播内容,而没有认识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民众的需求才是推动河南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动力之源。少林文化、中医文化、美食文化、根亲文化等多样化的优势中原文化在内容上缺乏内在的系统整合,在传播策略方面缺乏文化认同引领。
(二)传播媒介日趋多样,但传播环境不容乐观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媒介格局和传播舆论环境。“两微一端”成了官方宣传的标配,除此之外,各大门户网站、视频网站、直播网站在争夺传媒市场份额中均有一席之地。“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对外形象传播的媒体战略主要表现为大规模全覆盖特点。不仅有“一带一路”唯一指定的“航空港在线”融媒体,还有河南省文化厅、河南博物院等官方性质文化类网站。传播媒介日趋多样,但传播效果却不容乐观。在国内,长期以来关于河南的负面新闻报道层出不穷,国内一些媒体对河南人的刻板印象还没有完全消失;在国外,境外媒体关于“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学歪曲报道势力残存。传播环境的内忧外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南在“一带一路”上的形象建构。
(三)传播意识不断增强,但传播模式缺乏创新
近年来,河南完成了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转变,再到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河南傳承和传播中原优秀传统文化意识不断增强,打造河南文化高地的文化自信不断提高。文化旅游、大型节事活动、教育交流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给“一带一路”上的河南传播提供了多种平台。但是,传播模式还停留在传播媒体自上而下的点对面传播,重视传播形式与内容,忽视传播效果与反馈。此外,高层次文化传播人才匮乏,技术创新、新闻传播创新能力不足等都不利于河南在“一带一路”中的对外形象建构。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
(一)坚守政治立场,明确传播使命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舆论环境空前复杂。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显得尤其重要”。[3]“一带一路”背景下,坚持党的领导、坚守国家立场、坚定中原特色,是河南省加快对外传播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媒体和高校应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胸怀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局。[4]当前,河南省正处于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各类社会矛盾的积压凸显期和集中爆发期。随着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这些潜在的社会矛盾在新媒体技术的推动下迅猛传播,并成为当前网络舆论的主要根据地。一些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特别考验着政府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一些没有经过正确引导的网络舆情往往会扭曲事实的真相,破坏河南的政府形象,甚至影响河南在“一带一路”的对外传播环境。因此,坚定政治立场,明确传播使命是当前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第一要务。
(二)掌握舆情规律,做好新闻宣传“时效度”
新闻宣传舆论工作,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关系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科学判断和驾驭舆论形势,需要全面准确把握国内外舆情形势、趋向,在尊重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基础上,把握新闻舆论规律,及时采取应对策略,抢占最佳发言时机,增强主流媒体话语权,充分发挥舆论引领作用,提升新闻传播影响力和传播力。“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新闻传播,要积极关注沿线国家民众关注的舆论热点问题,特别是涉及敏感地区和问题的言论,对网上存在一定倾向性的舆论(特别是一些敏感性问题、宗教问题、种族问题等)要尽量早发现、早介入,及时做好舆情应对,按照“快报事实,慎报原因,重报态度,续报进展”的原则,及时引导网络舆论,化对立为理解,化猜疑为信任,为突发公共事件的妥善处置提供有利的舆论环境。
(三)传递好河南形象,提高讲好河南故事的能力
文化作为社会发展软实力,不仅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要素,同时也是增强区域竞争软实力的重要力量。传承和创新中原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深度挖掘和开发中原文化强大资源禀赋优势,加快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河南需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讲好河南故事,传播好河南好声音,提升河南在区域竞争中的国际影响力。河南出彩,需要亿万人民扎实干、同心干,需要新闻媒体助力加油。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各级党组织要自觉担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为新闻媒体创造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大力弘扬兼容并蓄、革故鼎新的中原文化,继承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新三大河南精神”,依托现有国家“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成果和品牌,发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成果优势,统筹规划中原文化资源,围绕“打造河南文化高地”目标,进一步加强与沿线国家地区的人文交流合作,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提升讲好河南故事的能力。
三、打造河南对外形象,培养新型新闻传播人才策略
区域形象是受众对某一地区所形成的符号化的、稳定性的刻板印象,良好的区域形象可以增强这一地区的核心竞争力。[5]河南作为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新时期河南省面临加快打造河南文化高地的新要求,打造河南对外形象,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顺应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特征,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努力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传播格局,将官方传播与民间传播相结合,通过中央和地方各级、各种性质媒体、高校的联手合作,培养新型新闻传播人才,使河南的对外形象更有利于河南加快“一带一路”建设。
(一)强化交叉学科培养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
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格局,新的传播技术、手段、渠道、平台层出不穷,并呈现出融合发展趋势。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媒介构建了传播者与受众合而为一、舆论场由单一趋向多元并存的新闻传播格局。随着河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往、交流加深,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多元交融,单一学科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闻业对人才的需求。打造河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对外传播形象,既需要掌握河南区域资源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又需要有新闻传播专业知识体系,同时还需要掌握一门对外语言,并通过不同学科的知识交叉取长补短实现融合发展。这就倒逼河南“一带一路”相关媒体培养兼具语言翻译、文化传播、经济社会发展等跨学科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人才。
(二)提高国际视野培养国际化新闻传播人才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1967年在他的《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书中提出“地球村”概念,他认为,随着广播、电视、互联网和其他电子媒介的出现,以及各种现代交通方式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然而,河南地处内陆,长期以来处于封闭状态,直至今天实现了陆上、空中、网上三条“丝绸之路”,河南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对外开放。新的传播环境改变了传统对外传播格局:一方面传统媒体的衰落与移动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海外报道人力、财力预算大幅缩减;另一方面,在“人人都是记者”的新媒体时代,缺乏专业的人才和专业的对外报道培训,使得对外传播面临着人才和技能的双重压力。因此,加快推进“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对外形象建构,要提高国际视野,以开展新闻传播专业国际联合办学模式,培养高校新闻传播人才的后备力量,此外,要加强相关业务培训,及时培训最新的国际化传播知识、技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增强本土关怀培养专家型新闻传播人才
构建河南对外传播“新形象”,关键在于河南文化形象的打造。传播好河南形象,讲好河南故事,既需要传播者的高尚的本土情怀,又需要传播者的高超专业技能。河南文化博大精深,资源禀赋优势突出,媒介宣传应对河南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对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培养,适应“一带一路”对外传播中受众分散化、媒介小众化的发展趋势,以便进行更专业、更有深度的新闻报道。此外,打造河南文化高地,需要学会借力发力,在全省文化发展的大格局中把握机遇科学谋划,加强智库文化宣传功能,通过国内外高端会议、论坛,在全国乃至全球层面发声,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和智库的作用,群策群力,全面提高中原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为河南省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让国家更多地关注河南,放大智库效应,努力提高河南文化传播能力,做好河南文化的“智库发言人”。
(四)跨平台培养,打造“全媒体”型新闻传播人才
在2016年2月19日舉行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6]全媒体时代,媒介信息传播整合了多媒体表现手段,联合了多媒介形态,最终实现了多终端的融合接收,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都可以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媒介融合对推动河南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着强大动力。因此,河南对外形象构建需要在新的媒介环境下,着力培养“全媒体”型人才。一是要加快对传媒机构的整合,加快推进媒体“中央厨房”建设,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二是加快“‘一带一路中央厨房”联合政府、媒体、企业、智库四种力量跨机构平台培养打造河南对外传播形象“全能型”平台;三是要跨地区、跨行业“并购”“合拼”“重组”,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区域,共同构建跨区域合作共享共建新媒体传播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张昆.传播先行,实现民心相通: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国家传播战略[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9).
[2]戴佳,史安斌.“国际新闻”与“全球新闻”概念之辨:兼论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9(1).
[3]赖黎捷,葛晓卉.以“四向四做”为指导,完善新闻人才培养体系[J].新闻爱好者,2017(10).
[4]李成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三个维度:从习近平致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的贺信说起[J].中国记者,2018(6).
[5]邓元兵.区域形象:西方媒体的报道与我们的建构策略:以河南省为例[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0(2).
[6]丁柏铨.民办高校新闻学专业与“全媒型”人才培养[J].新闻爱好者,2016(8).
(作者单位:郑州农村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
编校: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