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通山乌骨山羊的品种特质及选育利用思考

    杨前平等

    摘要:乌骨羊是已发现的惟一在体内含有大量黑色素的具有可遗传性能的乌质性状哺乳动物,通过对通山乌骨山羊的品种特质进行分析,将有助于乌骨山羊的选育和保种利用。

    关键词:通山;乌骨山羊;品种选育

    中图分类号:S8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5)07-0042-02

    乌骨羊是迄今为止人类已发现的惟一在体内含有大量黑色素的哺乳类动物,是已被确定为除了乌骨鸡以外的第二种具有可遗传性能的乌质性状动物。乌质性状的最直接表现为乌骨膜及乌肉,系基因突变而产生了新性状,能稳定遗传。乌骨羊的乌质是由高含量的黑色素引起的,其个体适应性强,食性广,耐粗饲,具有极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而这种乌质性状具可遗传性,是世界绝无仅有的地方珍稀物种资源。2001年首次发现乌骨绵羊是在我国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2009年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名录》、《中国珍稀动物品种名录》和《世界珍稀动物品种名录》[1]。

    乌骨羊黑色素主要是真黑色素,结构与乌骨鸡基本一致。黑色素在乌骨羊组织器官中的沉积表现出明显的年龄、组织器官差异,组织器官中的黑色素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各组织器官中黑色素含量排序依次为肝脏>气管、心脏、肾脏>脾脏、肺>舌、肌肉、皮肤>骨骼,这与乌骨鸡的沉积模式有所差异[2]。但与乌骨鸡一样全身器官都极具药用价值。目前已有研究表明,乌骨羊全身都是宝,乌骨羊肉质鲜美,黑色素含量丰富,具有滋阴补阳双重保健功能,益气补虚,用于腰膝酸痛。骨能祛风止痛,用于风湿、四肢麻木等。羊胎盘可益肾、壮阳、补虚、调经,产后滋补有特效,而且心、血、肾、肝、胆、甲状腺等均可入药[3]。

    已经报道的小鼠试验表明,乌骨羊的总脂质和酶解制得的活性肽能显著升高血虚小鼠的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胸腺指数和体温,增强小鼠的体力,具有明确的补血作用。还能够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增强小鼠体力,有抗疲劳作用。乌骨羊总脂质直接外用于老龄小鼠皮肤表面,能增加皮肤水分和羟脯氨酸含量,具有明显的延缓皮肤衰老作用,同时不会造成正常小鼠血脂、胆固醇升高,还有降低总甘油三脂、脂蛋白A,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作用。

    通过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试验发现,乌骨羊的黑色素对Ⅱ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具有降糖活性,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提高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清除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改善脂代谢异常升高,促进肝糖原、肌糖原合成,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糖代谢,而使空腹血糖下降。

    据测定,乌骨羊的肉中黑色素物质含量比普通羊肉高若干倍,而黑色素在药理上作用已被证实。肉中黑色素物质含量高,具有清除体内抗氧化自由基、降血脂、抗肿瘤、解毒功能强、益气补肾和美容的作用,黑色素同时具有体外抑制流感病毒的狗肾传代(MD-CK)细胞凋亡的作用。而且乌骨羊中所含生物铁是脑神经元细胞发育最重要的生物物质,对妊娠期生理性贫血有较显著的改善作用,孕妇每日少量食用就可有效预防生理性贫血等症状,促进胎儿健康发育。其美容抗衰老的功效也正是乌骨羊被称为羊中极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乌骨羊因这些自身特质近年来受到市场广泛的关注,但是因其为基因突变而产生了可具遗传的新性状,市场存量很小,而且无论从体型外貌还是生产性能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如不加强有效保种研究和有方向性的选育利用,未来将会因为无序杂交从而丢失其乌质性状,因此,加强对乌骨羊的研究尤为必要。

    通山乌骨山羊原种保育有限公司近年来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收集到的来源各异的类似乌骨山羊,目前已达到近千只规模的群体,大都具备乌质性状,但外貌却具有多样化的特点。通过对该群乌骨山羊的研究分析能够对该遗传素材进行较好的选育、保种和开发利用。

    1 通山乌骨山羊的生物特质

    通山乌骨山羊养殖场地处鄂东南,东经114°14′-114°58′、北纬29°51′的幕阜山脉,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具有丰富的草山草坡、山间林地等自然资源,日照充足。冬季盛行偏北风,偏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高温多雨。夏季平均气温27.2~32.8 ℃,冬季平均气温5.4~1.6 ℃,年降水量1 537.4 mm,年均日照时间1 754.5 h,年均无霜期245~258 d。森林覆盖率70%。羊群生活区域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资源种类繁多。

    1.1 外貌特征表现出多样性

    目前规模饲养的乌骨山羊毛色纯黑色(或被毛90%以上为黑色)约占30%、黑白杂花(含部分混杂着头部黄毛的黑白花)约占65%,为乌骨山羊主体毛色,纯白色较少约占5%。经湖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科研人员的组群处理,目前通过选择纯黑色群体(或被毛90%以上为黑色)30只、黑白花且头部无黄毛群体74只组成核心群,以期通过选育固定形成以“黑白花”为毛色特点的乌骨山羊群体。

    1.2 个体表现为体型较小特点

    群体表现有角和无角约占一半状况(无角偏多),少数有角的角呈半螺旋状向两侧后弯,颈短无褶皱,髻甲低小,胸深宽、背平直、腹大而不下垂,体躯相对较短,肢蹄有力但显得较为细小,表现为善于攀爬的特质,也说明本土驯化时间还较短。尾短小呈圆锥形,头及四肢被毛覆盖较差。公羊被毛较长,体型相对较大。

    乌骨山羊抗病力强,耐粗饲,适应性强。成年公母羊体重在40 kg左右,体高51~69 cm,管围7~10 cm。初生羔羊重2.2~3.0 kg,羔羊成活率98%以上。

    1.3 繁殖性能

    性成熟早,初怀期9~10月龄,发情周期平均21 d,妊娠期平均148 d,每窝产仔一般1~2羔,双羔比例较高。产后发情平均20 d。多数母羊2年3胎,产羔率90%以上,母羊初配年龄12月龄,发情周期16~18 d,持续24~48 h,妊娠145~150 d。

    1.4 杂交后个体乌质性状发生改变

    乌骨山羊经过无选择(非乌骨羊)的杂交后,毛色出现较为杂乱的分离严重状况,头部容易出现杂色毛(黑、白外)。同时,经屠宰观察其乌质性状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尽管仍具有部分乌质表现,但乌质程度有较明显减弱,表明其体内黑色素沉积通过与非乌骨羊杂交得到衰减。张国锋[4]的试验结果证明杂交符合乌骨羊与非乌骨羊3∶1显性基因性状遗传的规律。

    1.5 食性广泛,抗逆性较强

    乌骨山羊食性广泛,对木本植物尤其是灌木类植物采食较多,如马荆、荩草等,并优先采食嫩枝叶,可吃各种杂草、树枝叶、秸秆、秧蔓、牧草等各种粗饲料。目前,通山乌骨山羊饲养模式以舍饲为主,一般以青储秸秆饲料、干草以及时令作物茎、藤等为主。乌骨山羊抗病力强,耐粗饲,适应性强,对潮湿、寒冷、干燥气候均能适应。

    2 乌骨山羊选育利用及思考

    草食畜牧业是现代畜牧业和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市场拉动和政策驱动下,草食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持续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稳步推进。但是,草食畜牧业生产基础比较薄弱,发展方式相对落后,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和挑战。发展草食畜牧业是适应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既有利于促进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形成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又能解决地力持续下降和草食畜禽养殖饲草料资源不足的问题,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效配套衔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素质,提高综合效益。

    乌骨羊因其“乌骨乌肉”的遗传特质,近年来得到湖北省以及通山县畜牧部门大力支持,遗传资源得到一定程度的保存,但是,因市场存量仍然较小,且无论从体型外貌还是生产性能均存在很大差异,如不加强有效保种研究和有方向性的选育利用,未来将会因为无序杂交而丢失其乌质性状从而失去宝贵的遗传资源。因此,针对通山乌骨羊表现的特点和现状,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和研究应该加强。

    2.1 地方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遵循“保护-恢复-扩群-市场开发”的思路进行

    首先应尽可能地回收品种资源,建立活体基因库,通过育种手段恢复群体数量,再进行繁殖与扩群。地方品种资源在早期普遍存在保种和开发的两难境地,保种需要保持种群有一定的规模,但同时又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早期进行的产品开发与市场开发,往往影响有效群体数量(公畜的血统数需要达到一定数量)的恢复,因短期利益而进行过度的市场推广,其结果既对保种不利也会影响品种(品牌)信誉的系统形成。乌骨山羊保种利用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这个时期,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大力进行资金和技术扶持,以保障地方品种资源得到很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

    2.2 加大对乌骨山羊保种选育的力度,保持群体相对封闭

    乌骨山羊的保种选育应遵循相对封闭的原则。早期可以简单通过表观选择(眼结膜、齿龈为黑乌色),组建封闭的核心群体,舍饲为主,严格选择具有乌质性状的公羊进行繁殖,杜绝窜栏,防止乱交乱配,保存遗传资源纯度,快速恢复群体数量,再进行繁殖与扩群。

    2.3 通过黑色素测定剔除相对不纯个体

    酪氨酸酶(TYR)是动物黑色素生物合成过程的关键酶,高TYR活性导致真黑素的产生,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YRP1)、酪氨酸酶相关蛋白2(TYRP2)影响TYR的酶活性和稳定性,在真黑素的合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TYR将体内的酪氨酸转变为多巴,继而转化为多巴醌,最后形成黑色素。研究表明,血液中的酪氨酸酶活力越高黑色素沉积越多。所以,通过测定血液中的酪氨酸酶含量,可以从乌骨山羊群体中筛选出乌骨型山羊,是培育该种群的有效方法之一。测定酪氨酸酶含量可以作为辅助选种、育种的主要指标,解决简单的依靠乌色性状断定是否为纯种的不准确的判断方式,从而剔除相对不纯个体,保持遗传资源的稳定性和纯洁性。

    2.4 通过选育固定毛色,加强表观性状的选择

    目前通山乌骨山羊毛色以黑白杂花居多,其次为黑色(或90%以上为黑色)以及其他杂色毛型(保持部分程度乌质性状的杂交个体)。笔者认为通过常规育种和分子辅助育种结合,选择“黑白花”毛色作为通山乌骨山羊的主体毛色,从而通过选育固定为品种特征毛色。

    2.5 在保持乌骨乌肉特性的基础上,进行乌骨山羊的杂交利用

    乌骨山羊相对体型较小,产肉能力有待提高。可以通过导入部分已经培育成功的湖北黑头羊以及麻城黑山羊血液,提高其生长速度,同时严格选择保持乌质性状,充分利用该遗传资源。

    参考文献:

    [1] 毛华明,邓卫东,孙守荣,等.云南乌骨绵羊的发现及其特征性状的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0(1):89-93.

    [2] 杨舒黎,毛华明,舒 文,等.云南乌骨绵羊乌质性状与TYR基因多态性的相关分析[J].遗传,2006,28(3):291-298.

    [3] 王佩宝.乌骨羊的饲养管理技术[J].当代畜牧,2004(12):5-6.

    [4] 张国锋.对兰坪乌骨羊保种与扩繁的探讨[J].种业研究,2007(1):31-33.

相关文章!
  • 浅谈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与农村

    朱钇澜【摘 ? 要】 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几年来,党中央以及财务部

  • 低盐胁迫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

    孙梦蕾姜志强蒋洁兰王莉苹摘 要:为探讨低盐胁迫下肝脏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机体免疫中的作用,在肝脏酶活性、组织结构和基

  •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

    陆艳凤++孙国波++张响英++章敬旗++张海波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展在教学模式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