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高等特殊教育中艺术设计的发展之路
盖思羽
摘要:美国轮椅总统罗斯福曾经说过,“看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只需要看他们如何对待残疾人就可以了。”随着国家对于特殊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艺术设计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特殊教育中的可谓是中流砥柱的专业之一。其中以听障生为主要组成部分,听力障碍的学生对视觉感官尤其敏感,接受度高,故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也以美术类为首选专业。本文通过对国内高等特殊教育中艺术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试图探索有利于其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等特殊教育 艺术设计 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4-0098-02
前言
近年来中国高等特殊教育的专业设置是按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专业目录执行的,残疾人高等教育已覆盖了盲、聋、肢残三类学生。主要根据残疾人学习和就业的双重适应性,以不同障碍类别的特点来设置不同专业。其中对聋人开设的专业有以下几个,电气安装、会计、美术、计算机开发、广告设计、制图、建筑设计、园艺等。盲生和肢残类还有乐器演奏和除身体某一部分缺陷外与健全人一样的学习专业知识。由此可以看出,听障生本身的听力缺陷使其对视知觉尤其重要,视觉性艺术设计以图像为主,所以艺术设计是高等特殊教育的重要部分之一。而艺术设计随着近年来第三次信息革命的兴起,成功成为一门跨学科的热门专业,为听障生的就业机会提供了保障,同时为残障人士提供了新兴的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详细专业见表格)。
一、艺术设计高等特教受众主体现状
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于1987年作为我国第一所专门招收残疾大学生的高等院校,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高等特殊教育已经基本成型,步入正轨。根据上表,可以看出艺术设计在高等特殊教育中的地位,其中分类为服装设计、园林设计、广告设计等专业,从中可以看出专业方面涉猎全面。听障生主要是指听力有缺陷的学生,听力残疾会给聽障生带来语言发展的延缓和感知的局限。因为听障生的思维水平长期处于直观的形象思维阶段,他们思维通常具有明显的形象性特点。因此艺术设计的专业性质和听障生的思维方式不谋而合,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手绘和电脑制图,听障生的形象性思维可以更好地将思维语言转变成设计形式。但由于我国普通特殊教育起步较晚,资源匮乏等原因,以及听障生本身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足,造成其在文化课和其他方面远不如健全生。但正如上文所说,尽管其丧失了听觉能力,长期的锻炼使他们视知觉能力有很大提高,观察事物比较敏锐细致。在视觉感官和肢体表情表现力上更容易受到刺激,艺术设计的形式感和感性成分更易被听障生接受。
二、高等特教艺术设计遭遇的困境
国内的大多数高等特殊教育院校依旧沿袭北欧特殊教育界提出的“正常化”运动。在英国称“融合”、“一体化”,是实施特殊教育的一种思想体系,与“隔离式教育”相对。在美国称为“回归主流”。其主要目的是让大部分残障生能够在普通学校与健全生共同学习生活,改变以往的传统教育方式——即将残障生集中在特殊教育学校,将其与健全生隔离。这样有利于让特殊教育的分流回到普通教育的主流中,让残障生感受平等的待遇。目前高等特殊教育的课程也是按照普通高等教育的三大分类展开,分为专业知识技能、文化基础和思想品德,其中专业技能占据核心地位。艺术设计固然是高等特殊教育中听障生的首选专业,但现在依旧面临许多问题尚未解决。
(一)交流障碍
目前国内招收残障生的学校不在少数,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主要针对听障生教学。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省份和地区,而听障生的交流方式是以手语和面部表情为主。俗话说得好:十里不同音,一里—方言。意思是不同地区的手语体系,正如我们不同地区的方言。尽管国家出版了规范的手语教材,但碍于地理区域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以及听障生本身思维方式的缘故,不同地区的听障生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达方式也不同,这就造成了第一种交流障碍。第二种交流障碍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在校阶段所接受的手语培训较为传统,这就导致了无法与带有方言性质的听障生进行交流,而艺术设计中的专用术语和电脑技术操作,手语翻译志愿者又无法完全翻译清楚。更加客观地来讲,大部分高校特殊教育的艺术设计教师都未进行过专业的手语培训,在其根据规范的国家手语教材学习后,发现无法学以致用,例如南京的新街口地名,正常的手语是“新”“街”“口”三个字各一个手语表达,而听障生们大多数只需要在嘴边画两片胡子即可,因为新街口有一座孙中山雕塑。在这种相互表达不清的情况下,交流就成为了一大教学障碍。
(二)听障生基础
由于我国特殊教育起步较晚,师资匮乏等原因。残障生的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相对健全生是十分薄弱的。而我国现在对于听障生并未配套生产专门的学习教材,以听障生的自身能力来研习健全生的普通教材是具有一定困难的。而且现在高校中对于老师的学历和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进教师从未接触过聋生,难以摸索如何教学,徒增课时的浪费。对于有经验的教师来说,需根据听障生本身的特点重新制作所有的课件,课堂表达能力也要根据聋生的接受方式有所改变,同时也加重了授课教师的课业压力。
(三)资源紧缺
艺术设计本身作为除专业院校外综合类大学的边缘化专业,尽管近年来市场需求度不断增加,但在高等特殊教育中更是弱项。现在的八所美术学院中也只有西安美术学院设置了特殊教育专业,而学校专业的特殊教育教师也十分匮乏,大多数是依靠普教的专业设计教师来给学生上课,教师数量的缺乏造成教学压力大,特教艺术设计类教师结构缺乏,导致课外写生等活动无法进行,这些都是限制高等特教艺术设计发展的原因。但听障生本身的心理活动多于健全生,外出写生和考察活动对于发展其创造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另外,不仅是教师资源匮乏,听障生目前为止还在使用健全生的教材。其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例如设计史和美学等教材中的内容晦涩难懂,枯燥乏味。聋生由于听力缺陷和特殊教育不全,大多要比健全生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消化其中的知识。这样不仅影响了听障生的学习效率还耽误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教材的作用也收效甚微。
三、高等特教艺术设计的发展之路
高等特殊教育的残障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是十分严峻的形式,因为社会环境的原因,残障大学生不免会受到外界的歧视,但如果完善教育结构,残障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还是具有竞争力的。
(一)高校特教生的就业准备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政府对于残障大学生的关注不断加重,并且意识到残障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从未来残疾人的就业情况来看,首先社会各行业对于残障生应有正确的认识,不应歧视残障人士,并且为残障生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其次听障生在校期间,应该引进企业进行实践培训,模拟工作场景。或与设计公司合作,提供听障生的实习机会。从而缩短学校与就业岗位的距离,提高专业学习的热情、明确专业目标。另外,学校对于听障生的应聘技巧也应进行培训,众所周知的是艺术生本身是崇尚自由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同样也适用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听障生,需要把握他们的成长规律,有计划地开设相关就业课程。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的高等特殊教育院校普及度较低,大多数特殊教育学校局限在高职和高中等学历。在本科生泛滥的当代社会,适当在高校开设艺术设计特殊教育有利于听障生在学历方面更有竞争力。
经济机构的不断改革,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许多综合类大学也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艺术设计作为实用类艺术,主要培养实用类人才,不似油画、国画等美的艺术,能够更好地帮助残障生进入社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二)改良交流方式
上文提到由于不同地域文化影响,出现了手语交流障碍。因此各省份对于听障生应设计符合当地规范的手语体系,避免十里一音情况的出现。在外地大学生到校内进行学习时,应组建本省的手语培训班。让听障大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本地的手语体系中,增加听障生的归属感。对于教师而言,也应与新生同时进行手语培训,统一课堂手语体系。避免交流困难的情况,提高课堂授课效率。
(三)丰富资源
由于听障生在大学前的特殊教育不足,以及其本身的听力损伤。进入大学时并不能够自认为其与健全生基础相同,更不应该想当然其本身是什么样的水准。应进行基础的评估,包括其对艺术设计的了解,以及是否对本专业有兴趣,对于文化基础的了解。可以以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在教学方式上采取因材施教,在课程设置中应充分考虑听障生的心理活动,并发挥其视觉优势,制订适合他们的课程。这样有助于教师改善自身的教学方式和课堂内容的准备。
对于听障生来说,过多的文字只会徒增其对学习的厌烦。在教材的设计上,不应与普通大学生使用同样的教材,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听障生进行高等特殊教育,为其出版一套专用教材是当务之急。教材应以图文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形象性的内容来教导听障生。除了教材外,高等特教教师的缺乏也导致了听障生与社会脱节的情况,没有足够的特教教师可以带听障生外出考察,更不存在实习等活动。只有在普通高校中设置更多的特教专业,丰富特教教师的人数和专业范畴,弥补目前艺术设计特教教师的紧缺,才能够完善高校特教艺术设计的教学结构。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的高校特教艺术设计专业还是一个薄弱的专业。不管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活动方面都亟待改善,在课程设置和高校特殊教育的艺术设计专业还处于路漫漫其修远兮的状态,而特殊教育在不断地被社会提高关注度的前提下,除了优化外界环境对于特殊教育人群的影响之外,受特殊教育的人群也需要正视自身的不足,在身有不足的情况下,放平心态,积极调整自身的状态。配合特殊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从而有更多更广泛的特殊教育人才對艺术高等教育进行进一步的关注和努力,满足特殊人群的受教育需求,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