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梅溪琴社”的调查与思考

    【摘 要】古琴,由于蕴涵着中国传统精英文化以及本身所承载的琴道精神而成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重要承载形式,同时由于古琴与中国传统文人、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它亦被看做是文人音乐的代表。尽管如此,古琴的主要传承渠道仍在民间。梅溪琴社是09年由民间音乐者梅溪先生创办的琴社,笔者有幸参与了它的一些活动,作为琴社的一员以及观察者,现就自身的经历谈谈个人想法。

    【关键词】梅溪琴社;古琴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066-01

    一、“梅溪琴社”的概况

    “琴社,顾名思义,即弹琴的人聚结成社,所组成的团体,自有琴人起,就会有三五琴人知己集于一室,品茗饮酒,弹琴作诗,以雅集为其主要功能。”①梅溪琴社是由梅溪先生私人创办的琴社,它所展现的是传统琴社的面貌。梅溪先生出生于江西省抚州的一个古琴世家,自幼跟随祖父学习古琴入门以及古诗词等传统文化,后又有幸得到九嶷派前辈韩廷遥先生的悉心指导,现梅溪琴社所传即为九嶷派琴法,风格苍劲坚实,讲究吟猱节奏。

    梅溪先生将琴社设在河南大学与河大附中附近,文化氛围浓厚,琴社内部由流苏制成的帘子隔为左右两室,左室放置三床琴和一架瑟,围成四方形,墙上悬挂着形制不同的古琴,如仲尼式、落霞式等(琴社所用古琴皆为梅溪先生自己所斫之琴)。右室主要用于茶道,墙上悬挂着琴社成员的字画。琴社的整体布局显示出梅溪先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雅致、静谧的习琴环境,也体现了琴社主人的雅兴与品位。

    二、“梅溪琴社”的主要活动

    传统琴社的特点主要是名师授琴,没有商业目的和商业行为,琴艺的传承和琴文化的经营是分离的。由于名师的凝聚力,琴社里往往是同一流派琴曲的传习与研究。在琴社的日常活动主要有古琴学习、雅集活动。

    琴社的古琴教师为梅溪先生,所有学员都由其亲授。在选用教材方面,所用的古琴入门教材为梅溪先生所编,后采用中国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古琴考级教程》。在古琴学习中,梅溪先生采用循序渐进的形式,首先学习的即为古琴传统的“四指八法”(抹、挑、勾、剔、劈、托、打、摘),手型为九嶷派的基本手型,所用谱子为减字谱。在传习过程中,梅老师对每一种指法进行反复示范,仔细讲解每一个要点,并耐心指导每一位学员,直至指法与手型的正确无误。随后就由学生自己反复多练,梅老师则采用巡视的办法,观察学生的演奏,遇到学生弹错的地方,进行纠正。在乐曲的学习中,梅老师会要求学生背谱弹奏(梅老师认为只有记熟谱子,然后忘掉谱子,演奏的时候才会有心思体会乐曲的意境),而当学生熟练弹下曲子之后,梅老师会吹箫与学员合奏此曲,以加强学生对曲子的把握能力并锻炼合奏能力。

    雅集的日期定为每周五晚、每月最后一周的周六晚以及中国的传统节日。来参加的不仅有琴社成员,还有许多古琴音乐爱好者,参与者交流自己最近练习的琴曲以及心得体会。在传统节日当天,琴社也会举办比较大型的雅集,不仅可以体现琴社成员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追寻,同时也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方式结合而寻找到的一种良好形式。

    三、对梅溪琴社的分析与思考

    梅溪琴社的创办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传播古琴文化,可以让更多的古琴爱好者有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就目前来说,梅溪琴社确实做到了这些,但是这些影响却并未最大限度地扩大。

    (一)梅溪琴社的定位。琴社是以古琴为纽带的文人社团,它自有其特殊的组织结构和活动方式。但是在文人阶层已经消失的今天,琴社的定位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梅溪琴社的成员多元化,既有河南大学的师生,也有社会从业人员,就目前对学员的了解来看,有的学员如音乐专业的学生出于专业学习的需要,亦是出于对传统音乐的喜爱,还有一部分学员希望通过学习古琴来寻求心灵的宁静,但是不管出于何种目的,相同点是大家都是因为对传统文化、传统音乐的喜爱才相聚在一起。所以,梅溪琴社就目前来说定位在普及层面上,还属于单纯的古琴音乐文化传播。

    (二)梅溪琴社中学员的修养构筑。许多成员学习古琴的同时,也会在绘画、茶艺、诗词、昆曲等方面有所涉猎,甚至有一定的造诣。如梅溪琴社的学员刘美玉女士,她退休之前为一名美术老师,本身就对书画有一定的研究,现已72岁高龄,仍在坚持学习古琴。同时,她还是一名昆曲爱好者。

    (三)梅溪琴社的雅集活动。雅集是琴社传播琴乐文化的一种重要的活动方式。在活动中,学员们相互交流自己在这一周内的练琴情况、对曲子的感悟以及最近在看某些相关的书或文章时遇到的问题等,但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来引领,所以交流时对所触及的问题都只是浅尝辄止而已。如果雅集活动可以由琴社成员轮流负责,为每期雅集定下一个主题,相信学员们都会尽量去收集相关主题的资料,会使雅集的作用得到更好的体现。

    注释:

    ①施咏.当代琴社、琴馆的模式特征及其发展走向——古琴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之九[J].音乐探索,2011,(02):23.

    作者简介:

    王青青(1990-),女,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音乐。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