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孙海苗
摘要: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在重大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安全事件等应急状态中,发挥着及时传达政令、发布信息、引导舆论、稳定人心、协助救灾等独特作用,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文章结合浙江省余姚市的探索实践,明确提出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应着力在“四化”上下工夫,即注重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常态化运行、智能化应用。
关键词:农村应急广播系统 标准化建设 规范化管理 常态化运行 智能化应用
应急广播是指发生重大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安全事件等应急状态时,以广播的方式向公众传递紧急信息的一种手段。应急广播对于各级党委政府来说,是治国理政的新常态新实践;对于广播行业来说,是拓展大众传媒职能的新需要新尝试。在近几年的重大自然灾害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地方台积极探索,进行了有益尝试,应急广播发挥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2013年12月3日,国家应急广播中心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国家应急广播体系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2014中国应急广播大会”和“2015中国应急广播大会”的相继举行,更是为各地应急广播体系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下面结合余姚市的实践和探索,谈谈对加强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体会和思考。
余姚市农村应急广播现状及运行情况
2013年10月,浙江省余姚市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侵袭,短短数天全市过程性雨量达到561毫米,受灾人口80余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27亿元。余姚市委、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痛定思痛,自2014年起全力推进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建设,至2015年7月底,所辖265个行政村全面完成终端喇叭安装任务,实现了农村应急广播全覆盖的目标。全市共建设安装市总播发中心1个,各乡镇街道播发分中心22个,应急终端喇叭970个,超额完成了省政府提出的目标任务。2015年在防御“灿鸿”台风和“苏迪罗”台风过程中,新安装的应急广播及时应用,发挥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灿鸿”台风期间,余姚广播电视台首次启用应急广播,根据市三防指挥部、市气象局提供的信息,以每半小时播报一次的播放频率,及时发布台风动态消息,提示事项及防台指南,将最新的信息通过应急广播传到了千家万户,让广大市民及时了解台风动态,并提前做好人员转移及相关预防工作,避免了意外事件的发生。应急广播在台风中的成功运行,让这一民生实事工程向党和政府、广大市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台风过后,各乡镇街道、村纷纷要求增补应急广播终端,这也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应急广播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何让应急广播在自然灾害及其他应急事件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关键是亟需制定一套科学、可靠的建设运行方案。余姚市结合应急管理需求,坚持标准,充分论证,及时制订了相对成熟的《余姚市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方案》。这个方案标准较高,采用了RDS控制有线+无线方式进行应急广播系统搭建,系统运行双向化,管理科学精准化,可以对各终端喇叭进行点对点的控制和发布;应急处置也更为科学合理,在应急情况下,可以传送有线或无线广播信号,在有线数字网络完好时(有电有信号)通过网络进行有线传送,在网络受到损坏时可通过无线发射进行无线信号传输。断电时通过太阳能板供电,确保实现系统的有效运行。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建成后,为确保能够安全、规范运行,余姚市政府及时制订了运行规范,对应急广播日常管理及运行要求、运行职责、运行内容审批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以保证应急广播的“安全播出”。为保证应急广播该响时响,保证日常高效维护,余姚市还出台了应急广播考核管理办法,就终端喇叭的响应时间、处置要求等对市广播电视台及各乡镇街道广电站作出了具体考核规定。
余姚是浙江省加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一个范例。到2015年底,全省27595个行政村全部完成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任务,实现了农村应急广播村级全覆盖。同时,在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成立了“浙江省应急广播中心”,批准FM93浙江交通之声为“浙江省应急广播频率”,以进一步发挥应急广播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和公共安全应急处置中的作用。
农村应急广播存在不足和问题
按照相关方案,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应依托现有的广电有线网络和中波无线网络,构建省、市、县(市、区)三级统一联动、安全可靠的农村应急广播平台,除具有日常广播功能外,还具有县、镇、村三级智能操控、局地广播、应急插播等功能,既能服务公共文化建设,又能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及抢险救灾应急响应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设在各乡镇街道广电站的播控中心,还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随时播送各类消息,实现各类预警信息快速高效发布。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应急广播系统的“建管用”模式仍然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在不少地方都被打了“折扣”。当前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在一些地方,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尚未引起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建设资金以及日常运行维护经费缺乏;相关设备管理及使用存在安全隐患;应急广播覆盖率低,在一些偏远地区,还不能覆盖到自然村;部分地区重建设轻管理,应急广播通响率、完好率较低,影响了应急功能的正常发挥。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应着力在“四化”上下力气
应急广播并非另起炉灶重新建设一套制作播出和传输覆盖系统,而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技术的融合创新,实现预警信息的快速发布和广泛传播,为全民提供避灾减灾的公共服务。我们要围绕确保有效使用,坚持巩固、完善、提高来展开工作,注重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常态化运行、智能化应用,把应急广播建设的短板补好。
注重标准化建设。当前各地都在开展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建设,一些地方的应急广播建设已经初具规模。考虑到基层广播覆盖的难度,作为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广播系统的基础平台,必须立足长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尤其亟需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体系,包括指导建设的建设标准,保障信息互联的技术标准,保障应急广播智能的策略标准和保障正常运行的管理标准等。这个标准体系必须遵循可拓展性、可开发性,全面实现数字化、模块化。同时,通过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无缝覆盖,将无线广播、数字广播、有线广播、村级广播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实用性。真正实现应急广播的政府保障标准化、设施建设标准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和考核评价标准化。
注重规范化管理。规范管理是确保应急广播体系建成后正常使用的基础,关键是要建立起一套稳定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坚持“建管用”并举,研究建立农村应急广播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充分发挥好应急广播体系的综合效能。通过建章立制,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以管理推动使用,以使用促进管理。建立健全应急广播体系工作管理机构和服务机构,通过加大管理力度,进一步明确责任,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确保应急广播安全播出。如我们力求广播设施设备做到“五统一”,即统一方案、统一配置、统一技术、统一制度,统一管理,全市各广电站的广播设备以及村广播室均统一配置数字设备,在硬件层面上确保了农村有线广播“优质响”“长期响”。
注重常态化运行。明确责任,落实经费,加强应急广播系统日常的使用、维护以及演练、抽检,以备不时之需,确保常态化运行。为有效提升政府应急管理能力,保证应急广播的正常有序使用,同时符合安全播出要求,余姚市出台了应急广播运行试行办法,明确应急广播网络、设备统一由市广播电视台承担维护、检修职责,确保应急广播的正常、畅通使用。各乡镇、街道政府及广播电视站做好辖区内农村应急广播设施的用电保障、设备保护和维护协调工作。明确了信息发布的权限:有关单位、部门及各村如需发布信息,先填信息发布申请单,经审批流程审批后由专职人员落实发布。发布操作者按市应急办规范要求操作,发布时间、次数等根据内容按审批要求实施,落实专人发布,内容存档。通过规范发布流程,确保应急信息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注重智能化应用。应急广播建设应坚持“应急”和“智能”这两个基本原则,以凸显应急广播信息发布快捷和自动这两大特点。一旦需要发布应急信息时,指定区域内所有的电视频道、所有的广播频率都应该具备能快速传递信息的能力。除了这些,应急广播的核心能力还包括对于些未能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受众,也要通过播发区域内的终端喇叭、收音机、机顶盒自动唤醒等手段,千方百计帮助他们知晓这些应急信息。在技术上,这些都应成为随时可以立即或自动实施的能力。比如,通过开发远程控制,实现对机顶盒的点对点的远程唤醒,完成精准到户的应急信息发布服务。将应急广播与相关部门的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实现应急广播的智能化,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推动应急广播的智能化应用,也要做好与各级政府公共应急系统的有效衔接。此外,通过应急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实现传统应急广播发布与覆盖的升级换代,使应急广播的传播范围更广泛更具有针对性,传播方式既满足当地民众危机时刻了解信息的需求,也满足关注这一应急事件其他受众的需求,这样才能将应急广播传播应急信息的功能发挥得更好。(作者单位:余姚广播电视台)栏目责编:陈道生
参考文献:1.刘济铭:《对新形势下加强应急广播建设的探讨》,《新闻传播》,2014(9)。
2.许冰冰:《浙江:两年完成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中国新闻出版报》,2015/01/16。
3.燕 辉:《构建国家广播应急体系必要性分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5)。
4.嘉兴市文广新局,嘉兴广电集团:《嘉兴市农村应急广播“建管用”模式的探索与应用》,《视听纵横》,2016(1)。
摘要: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在重大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安全事件等应急状态中,发挥着及时传达政令、发布信息、引导舆论、稳定人心、协助救灾等独特作用,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文章结合浙江省余姚市的探索实践,明确提出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应着力在“四化”上下工夫,即注重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常态化运行、智能化应用。
关键词:农村应急广播系统 标准化建设 规范化管理 常态化运行 智能化应用
应急广播是指发生重大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安全事件等应急状态时,以广播的方式向公众传递紧急信息的一种手段。应急广播对于各级党委政府来说,是治国理政的新常态新实践;对于广播行业来说,是拓展大众传媒职能的新需要新尝试。在近几年的重大自然灾害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地方台积极探索,进行了有益尝试,应急广播发挥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2013年12月3日,国家应急广播中心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国家应急广播体系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2014中国应急广播大会”和“2015中国应急广播大会”的相继举行,更是为各地应急广播体系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下面结合余姚市的实践和探索,谈谈对加强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体会和思考。
余姚市农村应急广播现状及运行情况
2013年10月,浙江省余姚市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侵袭,短短数天全市过程性雨量达到561毫米,受灾人口80余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27亿元。余姚市委、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痛定思痛,自2014年起全力推进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建设,至2015年7月底,所辖265个行政村全面完成终端喇叭安装任务,实现了农村应急广播全覆盖的目标。全市共建设安装市总播发中心1个,各乡镇街道播发分中心22个,应急终端喇叭970个,超额完成了省政府提出的目标任务。2015年在防御“灿鸿”台风和“苏迪罗”台风过程中,新安装的应急广播及时应用,发挥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灿鸿”台风期间,余姚广播电视台首次启用应急广播,根据市三防指挥部、市气象局提供的信息,以每半小时播报一次的播放频率,及时发布台风动态消息,提示事项及防台指南,将最新的信息通过应急广播传到了千家万户,让广大市民及时了解台风动态,并提前做好人员转移及相关预防工作,避免了意外事件的发生。应急广播在台风中的成功运行,让这一民生实事工程向党和政府、广大市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台风过后,各乡镇街道、村纷纷要求增补应急广播终端,这也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应急广播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何让应急广播在自然灾害及其他应急事件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关键是亟需制定一套科学、可靠的建设运行方案。余姚市结合应急管理需求,坚持标准,充分论证,及时制订了相对成熟的《余姚市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方案》。这个方案标准较高,采用了RDS控制有线+无线方式进行应急广播系统搭建,系统运行双向化,管理科学精准化,可以对各终端喇叭进行点对点的控制和发布;应急处置也更为科学合理,在应急情况下,可以传送有线或无线广播信号,在有线数字网络完好时(有电有信号)通过网络进行有线传送,在网络受到损坏时可通过无线发射进行无线信号传输。断电时通过太阳能板供电,确保实现系统的有效运行。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建成后,为确保能够安全、规范运行,余姚市政府及时制订了运行规范,对应急广播日常管理及运行要求、运行职责、运行内容审批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以保证应急广播的“安全播出”。为保证应急广播该响时响,保证日常高效维护,余姚市还出台了应急广播考核管理办法,就终端喇叭的响应时间、处置要求等对市广播电视台及各乡镇街道广电站作出了具体考核规定。
余姚是浙江省加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一个范例。到2015年底,全省27595个行政村全部完成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任务,实现了农村应急广播村级全覆盖。同时,在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成立了“浙江省应急广播中心”,批准FM93浙江交通之声为“浙江省应急广播频率”,以进一步发挥应急广播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和公共安全应急处置中的作用。
农村应急广播存在不足和问题
按照相关方案,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应依托现有的广电有线网络和中波无线网络,构建省、市、县(市、区)三级统一联动、安全可靠的农村应急广播平台,除具有日常广播功能外,还具有县、镇、村三级智能操控、局地广播、应急插播等功能,既能服务公共文化建设,又能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及抢险救灾应急响应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设在各乡镇街道广电站的播控中心,还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随时播送各类消息,实现各类预警信息快速高效发布。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应急广播系统的“建管用”模式仍然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在不少地方都被打了“折扣”。当前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在一些地方,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尚未引起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建设资金以及日常运行维护经费缺乏;相关设备管理及使用存在安全隐患;应急广播覆盖率低,在一些偏远地区,还不能覆盖到自然村;部分地区重建设轻管理,应急广播通响率、完好率较低,影响了应急功能的正常发挥。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应着力在“四化”上下力气
应急广播并非另起炉灶重新建设一套制作播出和传输覆盖系统,而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技术的融合创新,实现预警信息的快速发布和广泛传播,为全民提供避灾减灾的公共服务。我们要围绕确保有效使用,坚持巩固、完善、提高来展开工作,注重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常态化运行、智能化应用,把应急广播建设的短板补好。
注重标准化建设。当前各地都在开展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建设,一些地方的应急广播建设已经初具规模。考虑到基层广播覆盖的难度,作为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广播系统的基础平台,必须立足长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尤其亟需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体系,包括指导建设的建设标准,保障信息互联的技术标准,保障应急广播智能的策略标准和保障正常运行的管理标准等。这个标准体系必须遵循可拓展性、可开发性,全面实现数字化、模块化。同时,通过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无缝覆盖,将无线广播、数字广播、有线广播、村级广播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实用性。真正实现应急广播的政府保障标准化、设施建设标准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和考核评价标准化。
注重规范化管理。规范管理是确保应急广播体系建成后正常使用的基础,关键是要建立起一套稳定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坚持“建管用”并举,研究建立农村应急广播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充分发挥好应急广播体系的综合效能。通过建章立制,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以管理推动使用,以使用促进管理。建立健全应急广播体系工作管理机构和服务机构,通过加大管理力度,进一步明确责任,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确保应急广播安全播出。如我们力求广播设施设备做到“五统一”,即统一方案、统一配置、统一技术、统一制度,统一管理,全市各广电站的广播设备以及村广播室均统一配置数字设备,在硬件层面上确保了农村有线广播“优质响”“长期响”。
注重常态化运行。明确责任,落实经费,加强应急广播系统日常的使用、维护以及演练、抽检,以备不时之需,确保常态化运行。为有效提升政府应急管理能力,保证应急广播的正常有序使用,同时符合安全播出要求,余姚市出台了应急广播运行试行办法,明确应急广播网络、设备统一由市广播电视台承担维护、检修职责,确保应急广播的正常、畅通使用。各乡镇、街道政府及广播电视站做好辖区内农村应急广播设施的用电保障、设备保护和维护协调工作。明确了信息发布的权限:有关单位、部门及各村如需发布信息,先填信息发布申请单,经审批流程审批后由专职人员落实发布。发布操作者按市应急办规范要求操作,发布时间、次数等根据内容按审批要求实施,落实专人发布,内容存档。通过规范发布流程,确保应急信息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注重智能化应用。应急广播建设应坚持“应急”和“智能”这两个基本原则,以凸显应急广播信息发布快捷和自动这两大特点。一旦需要发布应急信息时,指定区域内所有的电视频道、所有的广播频率都应该具备能快速传递信息的能力。除了这些,应急广播的核心能力还包括对于些未能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受众,也要通过播发区域内的终端喇叭、收音机、机顶盒自动唤醒等手段,千方百计帮助他们知晓这些应急信息。在技术上,这些都应成为随时可以立即或自动实施的能力。比如,通过开发远程控制,实现对机顶盒的点对点的远程唤醒,完成精准到户的应急信息发布服务。将应急广播与相关部门的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实现应急广播的智能化,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推动应急广播的智能化应用,也要做好与各级政府公共应急系统的有效衔接。此外,通过应急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实现传统应急广播发布与覆盖的升级换代,使应急广播的传播范围更广泛更具有针对性,传播方式既满足当地民众危机时刻了解信息的需求,也满足关注这一应急事件其他受众的需求,这样才能将应急广播传播应急信息的功能发挥得更好。(作者单位:余姚广播电视台)栏目责编:陈道生
参考文献:1.刘济铭:《对新形势下加强应急广播建设的探讨》,《新闻传播》,2014(9)。
2.许冰冰:《浙江:两年完成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中国新闻出版报》,2015/01/16。
3.燕 辉:《构建国家广播应急体系必要性分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5)。
4.嘉兴市文广新局,嘉兴广电集团:《嘉兴市农村应急广播“建管用”模式的探索与应用》,《视听纵横》,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