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视阈下的青年编辑职业道德

    【摘要】青年编辑指的是新参加或新接触编辑工作的人员,他们大多数具有较高的学历和素质水平,他们通常被称为编辑团队的新鲜血液。编辑的道德规范在编辑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而道德责任感作为情感内核更是关系到编辑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认同。可以说,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是青年编辑成长阶段中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青年编辑;职业道德;尊重;责任与信任

    【作者单位】吴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道德责任感是人们对道德责任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人类拥有的高级情感,也是人通过观察外界事物形成的一种理性自觉。对于青年编辑而言,形成一种正确而积极的价值导向和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是在成长阶段尤为必要的环节。特别是在新形势下,编辑的工作与促进文化的大繁荣与大发展紧密相连。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已经成为编辑工作的保障和基础。

    目前,学界对编辑职业道德的研究虽称不上浩繁,但已有不少理论成果,其中大多数针对职业道德滑坡、职业道德建构、编辑行为准则等方面,笔者在此不做一一述评,但从中不难看,出版业界对青年编辑职业道德培养问题的忽视。我们既不能坐等系统理论的形成,也不能笼统地将其与经验积累混谈,真正需要的是更多的关注与思考。本文将从辨析编辑道德概念入手,引入哲学层面的尊重、责任理论,对青年编辑的编辑精神培养进行探讨,期望从中获得有益于青年编辑职业道德发展的启示。

    一

    编辑工作是出版活动的主要环节,而编辑又是编辑工作中的主体。一本高质量的出版物,既集中体现作者、编辑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又凝结着编辑工作的创造性劳动。从微观角度看,编辑对作者提供的文稿进行汇集、整理,并按一定的原则整合与修改,这是一个复杂的劳动过程[1]。从宏观角度看,编辑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对作者提供的精神产品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是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整个编辑活动就是在这种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的辩证统一中运转的。

    无论何种传播载体的编辑人员都可以笼统地称为编辑群体。编辑是编辑行业的主体组成部分,如同其他行业领域一样,在编辑群体中也存在着如青年编辑、经验丰富的编辑、编审等职务和能力之分,在本文中讨论的是其中的青年编辑。(在新形势下对于一个成规模的期刊社、出版社、出版集团而言,“编辑”这个词语通常是一个更为宽泛的概念,不仅包括实际参与编辑工作的人员,也包含了与编辑工作相关的发行人员、后勤人员、出版印制人员等。在本文中,编辑一词只是单纯地指代编辑人员,是一个狭义概念)具体而言,青年编辑指的是刚参加或刚接触编辑工作的编辑人员,大多数具有较高的学历和素质水平,他们是编辑部、出版社(集团)的新鲜血液。当他们参加工作后,其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是青年编辑成长阶段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编辑”事实上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指一项职业,即出版活动的中心环节——编辑工作;二是指从事这项职业的主体,即编辑工作的承担人员——编辑人员[2]。编辑人员和其从事的编辑工作都具有明显的双重性。当侧重点在编辑工作这个基本层次时,编辑工作具有沟通作者与读者、联系精神生产过程与物质生产过程的中介性。同时,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弘扬积极正确的价值观,编辑工作还要求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科学性。当侧重于讨论编辑人员这一更高层次时,编辑工作必然要求编辑人员在对作品的内容、形式的选择和作品完善加工过程中超越其基本的中介性,体现出原创与再创的创造性(诚然,这种创造性是有限度的,应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能逾越作者和读者的接受程度)。如果只停留在编辑工作层面上,会出现“只见图书不见人”的现象,有碍编辑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如果一味强调编辑人员的创造性层面,则可能导致“创造无极限”“为创造而创造”的不良现象,使编辑工作背离作品原意并脱离其基本轨道,甚至不顾社会效益,唯利是图。因此,我们只有在上述两个层次达成较为和谐的结合,才能真正发挥编辑的意义与价值。

    接下来,我们将编辑工作引入道德范畴。道德作为一个伦理学意义上的概念,一般只有针对作为主体的人而言才有实质性意义。编辑道德应该在上述的两重维度上进行全面考虑才能充分讨论它的意义。具体而言,当论及编辑工作时,编辑道德与其他专业领域的应用性道德一样,属于职业道德范畴, 正如学界对之进行研究所显示的[3]—[6],是编辑人员在编辑工作中应该遵守的公共性行为规范与准则。而当侧重于编辑人员时,编辑道德必然超越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更多地表现为编辑人员的个体道德,即编辑人员创造性地发挥个体的素质、能力,在编辑活动中落实个体承担的责任,自觉提升个人价值。

    编辑人员的职业操守和自律意识, 源自久而形成的、明确的编辑职业道德规范和准则。很多编辑对他们的职责认识很不同,这是因为他们在实践活动中重点强调不同层面而产生了不同的道德实践效果。在对市场从业人员的调研中,Sherrell eds.(1989)发现编辑认为最不道德的事情是偏好朋友的文章以及在评论者的选择上存在倾向[7]。但在实际工作中,编辑有时会在评论的过程中青睐同事。在经济类期刊编辑的偏好测试中,Laband和Piette(1994)发现编辑更愿意接受和出版高质量或高影响力的文章[8]。但是他们偶尔也会接受同事、学生或者与出版机构有关联的人的低质量文章。他们认为,如果这样能吸引高质量期刊的编辑的话,那么这种偏袒的机会可能是编辑隐性补偿和可接受行为的一部分。总的来说,编辑都十分赞同在出版过程中,特别是在作者和评论者的选择过程中运用实践伦理学。

    二

    长期以来,对编辑职业道德的基本认识一般是以奉献、美德为中心。相当一部分学者的论著, 但凡谈及编辑职业道德修养问题,均在乐于为他人做嫁衣上着墨。这种认知的形成与发展给编辑罩上了一层自我牺牲的光环, 以至于“做嫁衣”之说几乎成为对编辑职业道德价值的全部概括。这种认识存在于青年编辑的日常工作中,让不少青年编辑对自身职业道德的定位产生了或多或少的认知偏差。事实上,一名编辑无论对作者及其作品倾注多少关爱或心血,他首先要承担的都是一种面对社会、面对自身的道义责任,而非单纯的职业层面的责任感。若是一味片面地把“乐为他人做嫁衣”当作编辑职业道德强调的重点,编辑职业道德的实际含义与影响将大大片面化。

    笔者认为,编辑应当自觉追求更高层次的编辑道德,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具体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尊重、责任。

    对于青年编辑的职业道德养成来说,学会尊重显得尤为重要。尊重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尊重既可作为规范,又可称为原则。作为原则,它是诸多学科普遍采纳的基础道德原则。作为规范,它是重要的道德要求,不仅存在于不同个体之间,还适用于个体本身。人作为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有被尊重的需要,同时也有尊重他人的道德义务。而且,尊重是尊严的基础,只有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作品、尊重作者、尊重读者、尊重时代,才会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有尊严。

    作为编辑职业道德规范而出现的“尊重”,笼统而言包含如下两个层面。

    首先,尊重与编辑伦理学一般性研究相似,主要表现为尊重作者和尊重读者。编辑需要尊重作者,把作者当作朋友,在相互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既要尊重作者自身作为个体的思想、行为,也要尊重作者的表达权利。此外,编辑还要尊重读者,每次进行选题策划或文字加工,都应保持如履薄冰的高度责任感和谨慎度,用创造性的编辑工作为读者提供神形俱佳的精神食粮[9]。青年编辑在参加工作初期,会面临较多的文字加工和与作者沟通的工作任务,这也意味着编辑工作从开始就应对尊重有正确的认知,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作者和读者固然需要尊重,但并不应卑躬屈膝,应把握适度的尊重,合理调节自身与作者、读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和谐的相处模式,为具体编辑工作打好基础。

    其次,尊重不仅包含了编辑对彼此之间工作的认可和支持,还包含了他们对彼此人格的尊重。笔者着力提出这点,希望可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讨论。 尤其是经验丰富、从业多年的编辑人员(可以称为“老编辑”),应当极力避免出现“超级船长”这类权威思想,对青年编辑工作要平等看待,即使有些时候青年编辑所承担的工作只是辅助性的。同样,在期刊编辑部或出版社(集团),各部门之间人员的相互尊重、相互配合也是促进整体发展的道德要求[10]。

    三

    如果说上文讨论中涉及的尊重体现的是道德主体的自身同一性,那么,责任就是道德主体将人格加以行动和落实的努力。正如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所说,尽自己之所能对人做好事, 是每个人的责任。责任与爱不可分,它是主体的自我要求,是我需要对我所关心的事情做出反应。编辑和作者、读者之间真正体现责任的方面,不是法律制度规定的行为规范,而是他们之间真正从自我角度出发愿意为他者做的事情,即使是一句问候或悉心聆听,也可以包含责任与爱。很多伦理学家都注意到了意志自由与道德评价、道德责任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了人与其他生命形式的最大差别就在于人才能对他所做的事情负起道德上的责任。

    责任反映的是“主观意志的法”,若要将这样的尊重施之于其他人,就需要引入在本文第二部分讨论的尊重,或者说是一种泛意义上的信任。弗洛姆曾提出,尊重的对象是人的存在、人的生命和人的价值。理解尊重需借助信任这种品质,信任是任何真正的友谊和爱所必不可少的性质[11]。信任是对他人基本态度、人格核心的可靠性与不变性的确信。也就是说,尊重从信任开始,信任是我们尊重自己和他人的一个条件,它能帮助我们建造一个由平等、正义及爱的原则所统治的社会秩序,不信任会颠覆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因而缺乏信任的社会生活是不可能的。编辑要取得和作者的长期合作,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利益,要依靠彼此之间的信任。作者将稿件交给编辑,编辑发挥自身才智加工稿件,使作者的文稿更具文采,符合出版要求,这中间依靠的就是显性或隐性的信任。正是有了这种信任的基础,编辑才能够认清自己肩上的责任[12]。这种责任不是外界强加到编辑身上的,而是编辑人员经过一定的思考而自觉生发的理性,这种理性很多时候与感性认知相结合,形成我们时常说起的“业界良心”这一概念。谈及责任对于青年编辑的重要性,邹韬奋先生不止一次强调成为一名优秀编辑的先行条件就是对得起作者、对得起稿件中的每一个文字[13]。

    进而,可以清晰地看到尊重、信任、责任都涉及编辑职业道德的重要层面。只有充分认识和重视编辑人员之间、编辑与作者之间、编辑与读者之间这三个关系维度存在的问题,在开篇提及的伦理困境才有可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青年编辑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才有希望。可以说,关注青年编辑职业道德的呼唤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编辑部、出版社(集团)组织进步的需要。

    在文末,笔者呼吁编辑的哲学精神。哲学所体现的宽容态度,有利于青年编辑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价值观,在工作中养成鼓励学术自由的工作作风,在处理文稿时能够尊重作者的观点,让自身在文化传播中真正处于“中介”位置[14]。同时,哲学精神也有利于青年编辑正确处理编辑劳动与作者劳动的关系,摆正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杜绝错误思想。笔者认为,编辑精神的最高境界应为哲学精神。

    [1]Sheldon Stryker: Ethical Issues in Editing Scholarly Journals[J]. The American Sociologist,1990(1):84-87

    [2]裴路. 复合型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新解[J]. 出版广角,2009(8).

    [3]徐前进. 编辑伦理学[M]. 武汉: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4]王坤. 哲学精神:编辑精神的最高境界[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1).

    [5]周国平. 哲学精神与精神生活[J]. 新华文摘,1998(4).

    [6]宫艳. 编辑职业道德应强调的原则[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7]Sherrell,D.,J. Hair and M.Griffin: Marketing Academicians Perceptions of Ethical Research and Publishing Behavior[J].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1989 (4)(Fall):315-324.

    [8]Laband,D. and M.Piette: Favoritism versus Search for Good Papers: Empirical Evidence Regarding the Behavior of Journal Editor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4(1)(February):194-203.

    [9]Yvonne Brackbill,Arnold S. Relman : Ethics and Editors[R]. Hastings Center Report,April,1980.

    [10]Susan C. Borkowski and Mary Jeanne Welsh: Ethics and the Accounting Publishing Process: Author,Reviewer,and Editor Issues[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1998(17):1785-1803.

    [11][美]艾·弗洛姆. 自我的追寻[M]. 孙石,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179.

    [12]Brian Barry: On Editing Ethics[J]. Ethics,1979(1):1-6.

    [13]赵保金,潘丽梅. 论出版精神和出版人的精神追求[J]. 出版广角,2015(2).

    [14]王坤. 哲学精神与编辑理念[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