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培养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
王玉芬 文庠 司群英
摘要:国民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为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带来良好机遇,而发展健康服务业需要中医药教育为其提供合格人才。本文从人才培养方向、数量和质量3个方面阐述了发展健康服务业是深化我国中医药教育改革的现实需求,并提出了为培养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的举措:建立以市场为导向、政府指导下的中医药人才供需平衡机制;形成并优化多层次、多规格、有梯度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评估机制。
关键词:健康服务业;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R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05-0005-04
Deepen Reform of TCM Education and Train Talents for TCM Health Services WANG Yu-fen, WEN Xiang, SI Qun-y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3, China)
Abstract: Increasing demand for health services bring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service industry, and the development is based on qualified talent support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education. This article expounded that developing health service is the realistic demand for deepening TCM education reform from the direction, number and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and proposed the measures of deepening TCM education to train TCM health services: establish mechanism for co-ordination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TCM talents under the direction of market and guidance of government; form and optimize multilevel, multi-standard and multi-grade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build talent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cultivation goals focusing on post competency.
Key words: health service industry; TCM health service talent; education reform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口结构日趋老龄化,公众的健康服务需求增长迅速,并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和多元性的特点。同时,新一轮医疗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药管理学)项目开放基金课题(ZYYGLX-06);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课题(NZYJG2013-10);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B-a/2013/01/005)
国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得到一定保障,也为健康服务业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和现实可能。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和在养生保健上的独特优势与发展健康服务业高度契合,中医药健康服务不仅是我国健康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健康服务业发展起着支撑和助推的作用。中医药健康服务需要大批符合当前健康服务业发展需求的合格人才,如何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以培养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是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就相关问题探讨如下。
1 健康服务业
2013年10月1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该文件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健康服务业的主要任务,并提出广泛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扩大供给,多措并举发展健康服务业。该文件还明确了健康服务业是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健康服务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
在世界范围内,健康服务业已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如美国健康医疗产业规模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超过17%,其他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一般达到10%左右[2]。我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规模较小、服务供给不足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突出表现在产业组织形式单一、医院“一业独大”,健康服务市场僵化,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派生优质的服务供给,造成健康服务的结构性短缺。因此,如何在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上,扩大健康服务的供给,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是当前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2 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
中医药及中医药人才在健康服务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医疗卫生服务是健康服务业的龙头,中医是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管理是健康服务业的基础,健康促进是健康服务业的主体,中医药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健康促进,高端为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健康产品研究与开发;中端为中医药知识传播与咨询,中医药服务贸易,与中医药相关的健康评估、健康体检、健康护理、健康养老、健康职业培训等;低端为药膳、药浴、足疗、中医美容、中医药文化旅游业等[3]。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以及中医药在康复保健领域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当前健康服务业的发展需求相一致,中医药健康服务是发展健康服务业的重点和突破口,健康服务业的发展需要中医药教育为其提供大批的合格人才做支撑。与健康服务业的构成相对应,健康服务业对中医药教育的人才需求主要包括医疗卫生服务人才、健康管理人才和健康促进人才,其中健康促进人才是当前中医药教育迫切需要加强的环节。
3 发展健康服务业是深化我国中医药教育改革的现实需求
中医药教育直接关系到中医药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进而直接影响中医医疗卫生服务、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的市场供给,是健康服务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1949年以来,中医药教育在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医药教育的规模、质量和地位有了明显提高,为我国卫生事业输送了大批合格的中医药人才。但是,当前中医药教育仍然存在人才培养数量上的结构性短缺、人才培养质量上的能力不足、人才培养方向难以满足社会需求等问题,难以适应民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
3.1 人才培养方向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社会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民众健康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由需求推进的健康服务业的发展需要以健康服务人才为前提基础,而教育往往因教育管理、培养周期及自身的发展规律很难对社会需求做出实时反应,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时滞性。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是与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文化、咨询、休闲、管理等相关的第三产业,健康服务业的兴起和发展需要大量人力资源做支撑。目前,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及综合大学的中医药类本科专业中,除中医学、针灸学、推拿学、中药学等传统专业外,缺乏与健康服务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如养老护理、育婴、健康管理等,一些营养学、康复治疗等专业也未广泛招生,在相关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并未突出中医药特色。一直以来,中医药院校的学科结构较为单一,缺乏对社会需求的应变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学科专业设置上缺少自主权,无法与社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与学科专业建设的矛盾较为明显,造成了当前的人才培养方向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3.2 人才培养数量上存在结构性短缺
在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中医药教育体系中,院校教育是中医药教育的主体,我国已基本建立了中高职教育、本科教育、长学制教育、硕(博)士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等多形式、多层次、多专业的学历教育体系。为满足民众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健康服务业的发展除了需要中医药教育体系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高端人才外,还需大量的中医医疗保健、健康养老、健康管理、咨询管理等中端人才,以及中医保健旅游、体育健身、中医美容、中医足疗、药膳等初级人才。现有的中医药教育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输送了大批中医药人才,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
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健康服务业需要的中端和低端人才培养上的作用仍未显现,中医院校教育在人才培养数量上出现了结构性短缺。这些中级和初级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功能应该由高等院校的本科教育和高职高专院校来承载,其中尤以高职高专在健康促进人才培养上的作用为突出,但在以往的中医药教育体系中对这类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造成了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短缺,目前这类人才培养明显滞后于社会的人才需求。
3.3 人才培养质量上表现为能力偏低
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医学教育逐渐大众化,中医药教育也存在这一问题。伴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院校教育普遍存在教育资源紧缺及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而医学教育需要更多的临床模拟教学资源、实践教学基地及更小的生师比(按照教育部规定医学类生师比的合格标准是16∶1),以此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技能,医学教育的这一特殊性导致中医药院校在教育资源和师资上的问题尤为突出。目前院校教育培养出的毕业生质量往往被用人单位所诟病,存在临床技能不扎实、中医药特色不突出、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中医药继续教育中也较为缺乏实用性强、操作性强的项目,无法满足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人才的差异性要求,很难通过继续教育大幅提升业务水平。这些不足对强调实践教学的医学专业而言是致命缺点,中医药教育培养出来的医疗卫生服务人才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除了医疗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供给市场需要大量的健康促进人才,但因进入门槛低、缺乏统一的从业标准等,充斥了大量不规范的中低端从业人员,其中很多人并未纳入到中医药教育体系中,未经过专业的正规训练和培训,大大降低了健康服务业的服务质量。
4 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的举措
4.1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和政府指导下的中医药人才供需平衡机制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是教育的终极目标。长期以来,中医药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医疗卫生行业和医药研发机构,专业与人才培养目标均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当前我国发展健康服务业的全方位人才需求。随着健康服务业的发展,不仅需要高端的医疗卫生服务和研发人才,还需要大量知识传播与咨询人才、服务贸易人才、基层医疗服务人才和中医药养生与调理服务人才等,增加了对不同规格、不同层次、不同出口的中医药人才需求。要及时满足社会需求,就需要扩大中医药院校从专业设置到办学模式上的办学自主权。同时,健康服务业存在刚性需求,如果任由市场起作用,则势必会发生市场失灵现象,因此政府的宏观指导必不可少。
国家和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根据统计数据和发展现状,对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的需求做出科学预测,并提出人才需求规划。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人才需求和教育资源状况,引导确定合理的招生规模,对社会急需的与健康服务业相关的专业给与政策性扶持;另一方面要做好统筹安排,杜绝一窝蜂上新专业和盲目开展各种培训,防止教学资源不配套而造成教育质量下降及若干年后人才过剩的情况发生。
4.1.1 扩大学科专业设置上的自主权 可以选择部分中医药院校进行试点,根据人才市场供求情况,在学科专业设置等环节给予更多的自主权,简化申报新专业层层审批的繁杂手续,节省审批时间,使学校对社会市场需求的反应更为敏锐,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满足人民健康服务需求的人才。避免出现“人才短缺”与“人才过剩”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市场在人才培养上的主导功能。
4.1.2 扩大办学模式上的自主权 建立并完善政府宏观指导下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机制,教育管理部门应尽量少干预人才培养的具体问题,让各中医药院校根据具体办学实践,遵循中医药教育和中医药人才的成长规律,结合中医药专业特点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国内外人才市场需求状况,不断探索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
4.2 形成并优化多层次、多规格、有梯度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中医药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教育层次应该根据健康服务业高端、中端和低端的人才需求进行差异化发展。对从事医疗卫生服务和中医药研发的高端人才应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基本稳定本科教育,逐渐减少取消专科教育,对中药类的专科发展可适当放松;对健康服务业的中端人才以本科教育为依托稳步发展;对中医保健旅游、体育健身、中医美容、中医足疗、药膳等低端人才则应当发挥职业教育的人才输送功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为适应健康服务业的发展,院校要充分利用区域内外的社会资源,鼓励社会资本创办职业院校,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办学,建立完善的教学联合体。建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机衔接、协调发展的现代中医药职业教育体系。制定并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及培训基地标准,建立相应培训、实训、鉴定基地,出台配套考核办法,并充分利用教学基地资源,实现专业培养和用人岗位的对接。大力开展中医药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增加中医药预防保健、健康养生、健康养老等领域健康服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实施中医药健康养生服务人员培训专项计划,开展中医健康养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培训。建立健全健康服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积极探索发展中医药成人教育、函授和远程教育,提升目前健康服务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
4.3 建立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评估机制
胜任力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提出,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的深层次特征,胜任力的特征中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有些则是需要后天培养形成的[4]。从中医药院校教育培养的角度来看,胜任力是判断一名学生能否胜任未来和中医药相关的某项工作的特质,是决定并区别未来业绩好坏差异的个人特征。因此,在中医药院校教育中,高校或教育机构应该着力培养胜任力的后天特征,结合人才市场的用人需求,通过有意识地规划、设计、组织教学和教学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并提升学生在毕业之后从事相关岗位应该具备的岗位胜任力。为此,首先应确定中医药教育的目标是解决健康问题,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健康服务人才,再确定社会中工作岗位对院校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需求,然后根据能力需求制定院校教育的培养方案,以使学生具备这些能力,最终按能力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估,并以毕业生能力评估作为评价院校教育的主要依据和指标。
我国教育领域已基本建立了全面的教学评估体系,但在中医药教学评估体系中应更加注重能力培养,通过以毕业生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教育评价机制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同样,在中医药继续教育领域也应该引入和建立这种能力导向的评估体系,以规范和评价中医药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成效,这将有利于建立中医药继续教育的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建立并完善一系列中医药教育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为培养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最终为我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输送高质量的中医药人才。
参考文献:
[1] 金振娅.健康服务业关系民生福祉——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谈促进国内健康服务业的发展[N].光明日报,2013-10-15(6).
[2] 文庠.直面健康服务,把握中医药院校发展新机遇[J].中国高等教育, 2014(Z2):34-36.
[3] DAVID M D.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 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1-14.
[4] FRENK J, CHEN L, ZULFIQAR A B, et al.新世纪医学卫生人才培养: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为加强卫生系统而改革医学教育[J].董哲,张俊华,万学红,等,译.世界临床医学,2011,5(4):286-321.
摘要:国民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为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带来良好机遇,而发展健康服务业需要中医药教育为其提供合格人才。本文从人才培养方向、数量和质量3个方面阐述了发展健康服务业是深化我国中医药教育改革的现实需求,并提出了为培养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的举措:建立以市场为导向、政府指导下的中医药人才供需平衡机制;形成并优化多层次、多规格、有梯度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评估机制。
关键词:健康服务业;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R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05-0005-04
Deepen Reform of TCM Education and Train Talents for TCM Health Services WANG Yu-fen, WEN Xiang, SI Qun-y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3, China)
Abstract: Increasing demand for health services bring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service industry, and the development is based on qualified talent support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education. This article expounded that developing health service is the realistic demand for deepening TCM education reform from the direction, number and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and proposed the measures of deepening TCM education to train TCM health services: establish mechanism for co-ordination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TCM talents under the direction of market and guidance of government; form and optimize multilevel, multi-standard and multi-grade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build talent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cultivation goals focusing on post competency.
Key words: health service industry; TCM health service talent; education reform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口结构日趋老龄化,公众的健康服务需求增长迅速,并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和多元性的特点。同时,新一轮医疗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药管理学)项目开放基金课题(ZYYGLX-06);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课题(NZYJG2013-10);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B-a/2013/01/005)
国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得到一定保障,也为健康服务业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和现实可能。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和在养生保健上的独特优势与发展健康服务业高度契合,中医药健康服务不仅是我国健康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健康服务业发展起着支撑和助推的作用。中医药健康服务需要大批符合当前健康服务业发展需求的合格人才,如何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以培养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是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就相关问题探讨如下。
1 健康服务业
2013年10月1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该文件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健康服务业的主要任务,并提出广泛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扩大供给,多措并举发展健康服务业。该文件还明确了健康服务业是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健康服务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
在世界范围内,健康服务业已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如美国健康医疗产业规模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超过17%,其他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一般达到10%左右[2]。我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规模较小、服务供给不足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突出表现在产业组织形式单一、医院“一业独大”,健康服务市场僵化,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派生优质的服务供给,造成健康服务的结构性短缺。因此,如何在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上,扩大健康服务的供给,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是当前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2 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
中医药及中医药人才在健康服务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医疗卫生服务是健康服务业的龙头,中医是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管理是健康服务业的基础,健康促进是健康服务业的主体,中医药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健康促进,高端为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健康产品研究与开发;中端为中医药知识传播与咨询,中医药服务贸易,与中医药相关的健康评估、健康体检、健康护理、健康养老、健康职业培训等;低端为药膳、药浴、足疗、中医美容、中医药文化旅游业等[3]。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以及中医药在康复保健领域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当前健康服务业的发展需求相一致,中医药健康服务是发展健康服务业的重点和突破口,健康服务业的发展需要中医药教育为其提供大批的合格人才做支撑。与健康服务业的构成相对应,健康服务业对中医药教育的人才需求主要包括医疗卫生服务人才、健康管理人才和健康促进人才,其中健康促进人才是当前中医药教育迫切需要加强的环节。
3 发展健康服务业是深化我国中医药教育改革的现实需求
中医药教育直接关系到中医药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进而直接影响中医医疗卫生服务、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的市场供给,是健康服务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1949年以来,中医药教育在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医药教育的规模、质量和地位有了明显提高,为我国卫生事业输送了大批合格的中医药人才。但是,当前中医药教育仍然存在人才培养数量上的结构性短缺、人才培养质量上的能力不足、人才培养方向难以满足社会需求等问题,难以适应民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
3.1 人才培养方向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社会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民众健康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由需求推进的健康服务业的发展需要以健康服务人才为前提基础,而教育往往因教育管理、培养周期及自身的发展规律很难对社会需求做出实时反应,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时滞性。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是与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文化、咨询、休闲、管理等相关的第三产业,健康服务业的兴起和发展需要大量人力资源做支撑。目前,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及综合大学的中医药类本科专业中,除中医学、针灸学、推拿学、中药学等传统专业外,缺乏与健康服务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如养老护理、育婴、健康管理等,一些营养学、康复治疗等专业也未广泛招生,在相关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并未突出中医药特色。一直以来,中医药院校的学科结构较为单一,缺乏对社会需求的应变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学科专业设置上缺少自主权,无法与社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与学科专业建设的矛盾较为明显,造成了当前的人才培养方向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3.2 人才培养数量上存在结构性短缺
在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中医药教育体系中,院校教育是中医药教育的主体,我国已基本建立了中高职教育、本科教育、长学制教育、硕(博)士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等多形式、多层次、多专业的学历教育体系。为满足民众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健康服务业的发展除了需要中医药教育体系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高端人才外,还需大量的中医医疗保健、健康养老、健康管理、咨询管理等中端人才,以及中医保健旅游、体育健身、中医美容、中医足疗、药膳等初级人才。现有的中医药教育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输送了大批中医药人才,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
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健康服务业需要的中端和低端人才培养上的作用仍未显现,中医院校教育在人才培养数量上出现了结构性短缺。这些中级和初级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功能应该由高等院校的本科教育和高职高专院校来承载,其中尤以高职高专在健康促进人才培养上的作用为突出,但在以往的中医药教育体系中对这类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造成了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短缺,目前这类人才培养明显滞后于社会的人才需求。
3.3 人才培养质量上表现为能力偏低
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医学教育逐渐大众化,中医药教育也存在这一问题。伴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院校教育普遍存在教育资源紧缺及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而医学教育需要更多的临床模拟教学资源、实践教学基地及更小的生师比(按照教育部规定医学类生师比的合格标准是16∶1),以此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技能,医学教育的这一特殊性导致中医药院校在教育资源和师资上的问题尤为突出。目前院校教育培养出的毕业生质量往往被用人单位所诟病,存在临床技能不扎实、中医药特色不突出、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中医药继续教育中也较为缺乏实用性强、操作性强的项目,无法满足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人才的差异性要求,很难通过继续教育大幅提升业务水平。这些不足对强调实践教学的医学专业而言是致命缺点,中医药教育培养出来的医疗卫生服务人才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除了医疗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供给市场需要大量的健康促进人才,但因进入门槛低、缺乏统一的从业标准等,充斥了大量不规范的中低端从业人员,其中很多人并未纳入到中医药教育体系中,未经过专业的正规训练和培训,大大降低了健康服务业的服务质量。
4 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的举措
4.1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和政府指导下的中医药人才供需平衡机制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是教育的终极目标。长期以来,中医药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医疗卫生行业和医药研发机构,专业与人才培养目标均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当前我国发展健康服务业的全方位人才需求。随着健康服务业的发展,不仅需要高端的医疗卫生服务和研发人才,还需要大量知识传播与咨询人才、服务贸易人才、基层医疗服务人才和中医药养生与调理服务人才等,增加了对不同规格、不同层次、不同出口的中医药人才需求。要及时满足社会需求,就需要扩大中医药院校从专业设置到办学模式上的办学自主权。同时,健康服务业存在刚性需求,如果任由市场起作用,则势必会发生市场失灵现象,因此政府的宏观指导必不可少。
国家和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根据统计数据和发展现状,对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的需求做出科学预测,并提出人才需求规划。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人才需求和教育资源状况,引导确定合理的招生规模,对社会急需的与健康服务业相关的专业给与政策性扶持;另一方面要做好统筹安排,杜绝一窝蜂上新专业和盲目开展各种培训,防止教学资源不配套而造成教育质量下降及若干年后人才过剩的情况发生。
4.1.1 扩大学科专业设置上的自主权 可以选择部分中医药院校进行试点,根据人才市场供求情况,在学科专业设置等环节给予更多的自主权,简化申报新专业层层审批的繁杂手续,节省审批时间,使学校对社会市场需求的反应更为敏锐,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满足人民健康服务需求的人才。避免出现“人才短缺”与“人才过剩”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市场在人才培养上的主导功能。
4.1.2 扩大办学模式上的自主权 建立并完善政府宏观指导下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机制,教育管理部门应尽量少干预人才培养的具体问题,让各中医药院校根据具体办学实践,遵循中医药教育和中医药人才的成长规律,结合中医药专业特点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国内外人才市场需求状况,不断探索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
4.2 形成并优化多层次、多规格、有梯度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中医药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教育层次应该根据健康服务业高端、中端和低端的人才需求进行差异化发展。对从事医疗卫生服务和中医药研发的高端人才应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基本稳定本科教育,逐渐减少取消专科教育,对中药类的专科发展可适当放松;对健康服务业的中端人才以本科教育为依托稳步发展;对中医保健旅游、体育健身、中医美容、中医足疗、药膳等低端人才则应当发挥职业教育的人才输送功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为适应健康服务业的发展,院校要充分利用区域内外的社会资源,鼓励社会资本创办职业院校,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办学,建立完善的教学联合体。建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机衔接、协调发展的现代中医药职业教育体系。制定并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及培训基地标准,建立相应培训、实训、鉴定基地,出台配套考核办法,并充分利用教学基地资源,实现专业培养和用人岗位的对接。大力开展中医药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增加中医药预防保健、健康养生、健康养老等领域健康服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实施中医药健康养生服务人员培训专项计划,开展中医健康养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培训。建立健全健康服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积极探索发展中医药成人教育、函授和远程教育,提升目前健康服务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
4.3 建立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评估机制
胜任力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提出,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的深层次特征,胜任力的特征中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有些则是需要后天培养形成的[4]。从中医药院校教育培养的角度来看,胜任力是判断一名学生能否胜任未来和中医药相关的某项工作的特质,是决定并区别未来业绩好坏差异的个人特征。因此,在中医药院校教育中,高校或教育机构应该着力培养胜任力的后天特征,结合人才市场的用人需求,通过有意识地规划、设计、组织教学和教学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并提升学生在毕业之后从事相关岗位应该具备的岗位胜任力。为此,首先应确定中医药教育的目标是解决健康问题,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健康服务人才,再确定社会中工作岗位对院校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需求,然后根据能力需求制定院校教育的培养方案,以使学生具备这些能力,最终按能力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估,并以毕业生能力评估作为评价院校教育的主要依据和指标。
我国教育领域已基本建立了全面的教学评估体系,但在中医药教学评估体系中应更加注重能力培养,通过以毕业生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教育评价机制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同样,在中医药继续教育领域也应该引入和建立这种能力导向的评估体系,以规范和评价中医药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成效,这将有利于建立中医药继续教育的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建立并完善一系列中医药教育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为培养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最终为我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输送高质量的中医药人才。
参考文献:
[1] 金振娅.健康服务业关系民生福祉——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谈促进国内健康服务业的发展[N].光明日报,2013-10-15(6).
[2] 文庠.直面健康服务,把握中医药院校发展新机遇[J].中国高等教育, 2014(Z2):34-36.
[3] DAVID M D.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 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1-14.
[4] FRENK J, CHEN L, ZULFIQAR A B, et al.新世纪医学卫生人才培养: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为加强卫生系统而改革医学教育[J].董哲,张俊华,万学红,等,译.世界临床医学,2011,5(4):286-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