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在画中表现出的孤傲意境探析

    轩玎一+陈初露

    摘 要:常玉作为一个东方学者去往异乡学习西方艺术,他扮演着双重角色,不仅积极吸收着西方具有特色的艺术,受到巴黎画派中各种现代派艺术思想的影响,又为当时追求创新的西方巴黎艺术注入了东方的新鲜血液。常玉的一生热情奔放、率真坦诚,让人深深怀念,他的作品能深入人的内心,让观者久久不能忘怀,他的人生就像一首诗,韵味十足。

    关键词:常玉;孤傲意境;东方精神

    一、常玉艺术风格的形成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早年教育对常玉的艺术风格具有重要影响。常玉自小家境殷实,父亲又是画商,他年少时师从赵熙,学习绘画和书法。少年时期的这段学习经历和知识时刻熏陶着常玉的艺术思想,并且影响着常玉的绘画生涯。他以水墨线条的绘画方式绘制人物速写,刚到巴黎就引起了关注并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誉。中国式的传统绘画学习以及文人老师的启蒙是常玉一生的财富,这些都无形之中影响着常玉的艺术创作。

    当时在中国活跃的“海上画派”和“金石画派”也加深了常玉对绘画的领悟和认知,为常玉后期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艺术资源和灵感。海上画派的绘画题材多数以花鸟为主,风格偏向于民俗性,他们的绘画具有传统人文精神的形式,甚至倾向于创作带有“情绪性”的作品。常玉的油画作品里我们可以发现运用了传统民间工艺,并且还融入了可以表达吉祥寓意的图示和语言符号。像菊花、牡丹这些有名的花卉,或是中国的陶瓷盆之类的瓷器,这些静物题材都能在常玉的作品中经常看到,他创作的《彩墨牡丹》一画中,牡丹花色彩明亮、温柔,技法表现灵活,很有海上画派绘画风格的意味。

    (二)巴黎生活与艺术滋养

    常玉初到法国就住在巴黎的艺术区,当时巴黎正流行的是法国野兽派和德国表现主义的绘画风格,这里活跃的艺术氛围吸引着具有叛逆性格、崇尚自由表达艺术形式的常玉,这里的艺术文化活动让他收获颇丰。

    推崇“野兽派”的画家们认为,绘画应该强调于艺术家主观情感的表达,而不是对历史的客观再现。马蒂斯推崇摒弃传统的绘画透视方法,向东方的传统艺术汲取了许多平面化的绘画表现方法,没有明显的透视关系,画面简练且富有浓厚装饰性,用物体之间的色彩关系和不同的花纹图式来营造一种新的空间效果,以达到一种充满异国情调的新境界。常玉受了这种理念的启迪,在他的作品中也运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民间图样。在上海时期,他曾经画过月份牌和宣传广告,所以他对传统民间图案的运用也是得心应手,他把这些视觉元素成功地应用到他的油画创作之中。他的油画作品里常把一些具有传统理念的纹样图式进行中西融合,这些都体现了常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作品造型简化,画面装饰性强,这些都与马蒂斯的绘画理念有着互通之处,也有人把他称为“东方马蒂斯”。

    二、孤傲意境的具体分析

    “意象”一词属于美学范畴,意象通常意义上是指画家所表达的主观情思和客观物象的融合,先确立画家所想表达的思想,从而确定所表现的物象,这也是中国传统的文人画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创作理念,与常玉的创作理念不谋而合。北宋陈与义在《咏物》中曾说过:“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他的意思是指一幅作品在乎的是神不在于形,在心不在乎于体,指出一幅优秀的作品即使没有细致的描绘,但能表达其灵动神态的就是一幅成功的作品。

    (一)孤独的女人体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常玉的粉紅时期,这期间他的创作主要以人物为主,画面的主色调为粉色,裸女是其早期成名的绘画内容之一。常玉夸张的女人体造型还使他获得了“宇宙大腿”的称号。常玉创作的裸女线条随意、流畅,笔画线条流动且充满激情,技法高超,画面的情感表现虽然炽热但是气息却一片纯净。他笔下所描绘的女性都充分地表现出他扎实的书法功底,寥寥几笔就展现出女性形态的生动特点,没有一根多余的线条,先不论他的作品内容和想表达的情感内涵,这种简化画面的表现形式和具有浓厚趣味的造型形态就足以让人为之停留,这与常玉所崇尚的简洁的人生哲学不谋而合。

    常玉所创作的人体延续了中国绘画的线条特质,多用笔墨勾勒外形,下笔的节奏和韵律使得整个线条极为流畅,人体轮廓也起伏有致,富有感性美。《碎花毯上的粉红裸女》等作品的背景中加入了许多传统的民间艺术纹样和图像符号,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追求。对比常玉在三四十年代营造的粉红梦境,五十年代之后他的人体创作产生了很多变化,这些作品里的人体形态都是采用漆器的手法,以粗线条勾勒出来,然后用色彩来晕染画面细节部分,画面整体简约但是表现力极强。长期旅居海外的生活,促使常玉对这种身体形态丰满圆润的西方女性充满某种遐思,因此他的笔下纤瘦的女性形象并不多见,他更加偏好描绘一种圆润饱满、丰满肥硕的女性形态。常玉笔下的女人体虽与东方传统的女性审美观不太一致,整体却散发出一种神秘而妩媚的气息,常玉作品中的女裸体形象基本以单眼视人的样式为主,这种形象给人一种莫名的孤傲、空虚、悲伤的感觉。这与莫迪里阿尼表现人物情感的符号语言相似,两人均采用一种张力极强的圆弧曲线来勾勒物体的外轮廓使其形体变形夸张,而且两人画面中的线条都彰显出清晰简洁力、量感十足的形式感,只不过常玉的艺术思维更倾向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思维方式。

    (二)隽永和古朴的植物

    常玉生平的绘画大体分为“粉红时期”和“黑色时期”,虽然都运用的是线条描绘,但作品从画面色调到线条上都有很大的区别。三四十年代的常玉在巴黎生活富裕安逸,这期间他创作的很多静物作品都以粉白色为主色调,画面的背景和衬布上有很多具有东方特色的纹样,笔墨线条都有中国书法的特点,有浓厚的国画韵味,他在这一时期所创作的静物和裸女一样,画面都被粉红色的梦境所笼罩,整个画面都充斥着一种若有似无的朦胧和清亮的美感,所以这一时期被称为“粉色时期”。而在“黑色时期”,常玉的画风不再局限于以粉色作为主色调,画面的背景色开始运用浓烈厚重的色彩,常以深色为背景色,线条也更加粗犷有表现力,常玉对构图的思考也更倾向于简化有象征意义,平添了几分忧郁的氛围。这时期常玉的植物出现很多凋零的枯枝,让人感受到了凄凉无望,他的植物给人的感觉不再是朦胧的美感,取而代之的是张扬的美感,给人强烈的视觉冲突。常玉在黑色时期更加喜好对菊花的描绘,他欣赏菊花的高风亮节,敢与百花争艳、与风霜搏斗的精神,他经常在以菊花为创作题材的作品中即兴赋诗,用自己的方式演绎他心中的傲霜之花,抒发了他在这个时期的情愫。常玉后期生活的孤寂之感也全部体现在他的作品之中。常玉不仅在艺术创作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特点,在性情方面也与中国文人有许多相仿之处。

    (三)飘零的动物

    常玉喜欢以动物自喻,在他的作品中动物这种题材也拥有很重要的地位,临终前他创作的一幅作品是“孤独的象”,画中在一片一望无际的苍茫大地中有一只白色的剪影般的小象,它孤单而盲目地奔跑着。常玉的动物作品中留有很多空缺,给人一种空旷的、苍茫的情境,他用线流畅、刚劲,果断中有一种“简约而抽象之美”,他的作品中散发着一种独特的东方趣味。常玉这种孤傲、落寞的性格特征使得他的作品风格也是特立独行的。

    常玉的动物绘画作品在他人生的不同阶段也有很大的变化。他在“粉色时期”的动物作品颇多,如椅子上的猫、觅食的小鹿、草原上的马群等这些作品,画面用色纯净而美好,营造了一种粉色的梦境,甜蜜、浪漫而温暖。在40年代常玉以动物题材为主创作了许多形象生动的雕塑作品,风格与他在30年代绘制的动物水彩画和油画相同,展现了常玉创作方式的多样化、自由化,这也拓宽了他的艺术生存空间。常玉在“黑色时期”所画的动物大都是以深色为背景,在画面上描绘出主体的外形,也有的以浅色为背景,在画面上用深色的线条直接勾画出主体的形象,线的用笔遒劲而果断,仿佛是常玉背井离乡的悲恸鞭策。在常玉的动物系列特别是《沙洲翱翔》中,我们能强烈感受到他内心的桀骜不驯和由此生发的苍茫感,观者无不感到这位异乡游子晚年的孤独和凄楚。

    三、常玉艺术思想的启迪

    常玉的艺术从未刻意去迎合他人的喜好,而是在東西文化交流的碰撞下自然而然地进行融合与改变,他并没有直接用西方艺术元素进行创作,而是将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借用西方的绘画方式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运用国外的技法与材料追求东方精神的表达。常玉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艺术理念,以真实的情感打动着观者,他对艺术的执着让我们不断地自我反思,让我们思考我们应如何真诚对待艺术,舍身投入艺术,保持艺术的纯粹性。

    毋庸置疑,常玉是一位独特的、有才情的艺术家,他的生活秉持着随性、自在、洒脱的人生态度,这种豪放的人生态度与他自由而独立的艺术精神不谋而合。常玉从不在乎世俗的眼光,也不向生活妥协,他的精神和艺术都是自由的,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自由国度中。常玉的艺术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告诉我们应克服生活带来的束缚和包袱,应用自由的态度去追求艺术,去表现自我。

    参考文献:

    [1]顾越.常玉[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2]瓦尔特·赫斯.欧洲现代画派画论[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水中天.话说常玉[M].上海:荣宝斋出版社,2004.

    [4]江萌.盆花谈常玉的画[J].雄狮美术,1978,(91).

    [5]周静.清冷孤傲,我行我素——论常玉绘画的艺术特质[J].新视觉艺术,2009,(03).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