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临汾市苹果产业发展新变化
摘要:深入果园和销售环节调查了临汾市苹果产业发展的状况,对产业布局、品种结构、栽培管理、果园销售经营等方面发生的新情况、新变化进行了分析,旨在进一步指导临汾市苹果产业的稳步发展,以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益。
关键词:苹果产业;发展;变化
文章编号:1005345X(2015)02002803中图分类号:S661.1文献标识码:B
山西省临汾市地处黄土高原,海拔高,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苹果树的生长发育和安全越冬,有利于果实着色和干物质与糖分的积累,具有发展苹果生产独特的土地和气候资源优势,被国家农业部规划为优质苹果优势产业区。近年来,临汾市苹果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全市苹果栽植面积达9万hm2,占到水果总面积的72%,总产量达80万t左右,占到水果总产量的80%左右,苹果产业已成为促进当地农民增收、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为了了解临汾市苹果产业发展整体情况,我们深入果园和销售环节进行调查,分析了全市苹果产业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供参考。
1产业布局向优势产区集中发展
临汾市西山七县位于吕梁山脉南部,海拔高度在800~1 600 m之间,年均气温9.0~12.9 ℃,年降雨量420~551 mm,地域辽阔,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昼夜温差大,相对于平川地区来说,从自然环境条件上更加有利于苹果产业发展。近年来,临汾市针对全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迅速扩大和增长的形势,把苹果产业发展定位到发展优质产品的思路上,利用西山地区生产优质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苹果生产。目前。西山七县苹果栽植面积达4.68万hm2,占到全市苹果总面积的52%,其中吉县苹果面积由2008年的1.2万hm2,迅速扩大到2013年的2.07万hm2,年产量16万t,产值8.2亿元,农业人口人均果品收入7 890元,占到人均总收入的80%以上。该市还提出,到“十三五”末,建成西山百万亩现代果业生产基地,果品收入及相关产业总收入达百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8 000元的目标,从2013年起已在付诸实施。
2品种结构趋向于合理化
临汾市苹果的品种结构近年来得到了很大改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良种比例大幅度提高。国光、金冠、元帅、秦冠等传统品种的栽培面积大幅下降,红富士、新红星、嘎拉、华冠等优新品种推广迅速,优新品种的栽培面积已超过85%。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苹果优势区域规划项目的实施,苹果生产优势区已将优系富士、红津轻、红将军、新乔纳金、藤牧1号、美国8号等作为当前调整性发展的主栽品种,一些苹果生产重点县新品种的栽培比例高达90%以上。二是早、中、晚熟品种结构初步得到优化。过去,由于早、中、晚熟苹果品种结构不尽合理,晚熟品种占到80%以上,而到了每年的中秋节和国庆节苹果消费第1个高峰期到来,中熟品种松本锦、红将军等品种缺口较大,导致晚熟红富士品种早采现象在各地均有发生,既影响产量又影响质量。近年来,临汾市适应市场需求,通过优化品种结构地不断调整,初步把早、中、晚熟苹果种植比例调整到1.5︰1.5︰7较为合理的范围内,晚熟红富士苹果早采现象也基本得到遏制。但在品种结构调整上,仍需要进一
赵玉山:浅析临汾市苹果产业发展新变化
步将品种调优、熟期调适,特别是要根据市场的需求,适当发展一部分用于加工的高酸苹果品种。
3栽培管理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临汾市的苹果树大部分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发展时期栽植的,主要采用以乔砧密植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制度,果园郁闭,通风透光不良,果园管理标准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部分果农采用传统的修剪方法,过分强调树形骨架结构和多短截的修剪方法,导致果树结果晚而少,进入盛果期后出现结果部位外移等问题。近年来,通过推广高光效树形改造和间伐减密、提高栽植标准等技术措施,统一了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2013年标准化示范果园面积达0.35万hm2,累计达1.3万hm2;间伐减密达到0.47万hm2,累计达到4.6万hm2。在推进果园管理集约化上所做的主要工作有:一是初步建立了市有专家组、县有果业中心(站)、乡村有技术员的果业技术服务体系,指导果农精细管理果园;二是严格控制栽植密度,由乔化大冠稀植转向矮化小冠密植,并推广了一系列配套技术,如增施有机肥、合理负载、科学套袋等;三是整形修剪不断改革,做到整形结果两不误,克服了“大小年”周期变化的现象。
4果园投入产出比及与大田作物效益比下降
近年来,果园投入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7年到2013年,临汾市平川果园667 m2投入由921.9元增加到3 100余元,增长3.4倍;山区果园由1 068.3元增加到3 900元,增长3.7倍。但投入产出比总的趋势是由高走低,平均投入产出比由2007年的1︰(5~6),逐年下降到2013年的1︰(3~4)。主要原因:一是农资价格成倍上涨所致。从2007年到现在,用于果园的化肥、熬制石硫合剂所用的原料,普遍价格上涨了3~4倍。二是果园用工不断上涨。由于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增多,致使果园季节性用工紧缺并且用工价不断上涨,在2007年果园用工一般为每个30~35元,而现在日用工上涨到60~80元,有的甚至高达100元。三是近年来各地苹果栽植面积扩大,总产量上升较快,对果品市场冲击大,供大于求导致投入产出比值下降。
果园效益从纵向比较有所下降,横向比较也有所下降。近年来,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产品销售价格有所上升,如小麦销售价格由2011年的每1 kg 2元左右,上涨到2014年的2.5元左右,但苹果价格与前几年相比,除部分优质果外,基本上都有所下降。目前,苹果与小麦的比较效益已由前几年的(8~10)︰1,下降到(6~8)︰1。主要原因:一是果园基础性投入如架设防雹网、增施有机肥等长期投入,需要3~5年才能见效,相对比较效益下降;二是果园雇工要求技术性强,用工成本高;三是小麦、玉米从种到收基本实现机械化,而果园相对规模小,生产管理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生产成本较高。
5苹果销售价格差距进一步拉大
近年来,受苹果种植面积持续增加、技术进步、果农对果园投资与管理增加、经济效益较好、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等多重因素影响,临汾市苹果产量同全国一样呈持续增长趋势。由于面积扩大,单产提高,总产量从2011年开始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增长。在总产量上升而市场需求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从2011年起苹果市场价格震荡多变,总的趋势较2010年价格下降20%左右。就在苹果销售处于买方市场的形势下,优质优价高档苹果仍然保持高价位,并进一步拉开了与普通苹果的价格差距,如2012-2013年,吉县优质纸袋红富士苹果市场价格在6.0~6.4元/kg,而平川地区的襄汾县膜袋红富士苹果价格仅为2.8~3.2元/kg,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相差一半还多。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今后优质苹果将进一步成为市场的主旋律,这就刺激着果农进一步提质增效生产优质果,以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需要。
6生产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
目前,临汾市苹果产业经营主体已由过去的纯农户变为农户(包括兼业果农和专业户果农)、企业和合作社等三大类。平川地区受自然气候条件制约,以及长期以来以粮食生产为主
的影响,90%的苹果园经营者为兼业果农,其水果种植收入仅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一部分。山区海拔较高,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具有栽植苹果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95%的农户已发展成为苹果种植专业户。在工矿山区,发展起一些煤矿老板转投向农业,特别是苹果种植业,这部分果园在全市苹果产业中约占3%。在苹果产区普遍有各类专业合作社牵头的果园,约占全部果园的60%。但从产业分工来看,苹果生产环节中农户仍是主体,即使企业管理的产业化公司,其果园管理也大都是由农户承担,而果品销售和加工等采后环节,企业则是主体。
7贮藏苹果和出口苹果形势转好
鉴于近年来冷库贮藏苹果,果商赚少赔多的情况,2013年临汾市库存苹果总量减少,导致后期销售价格一路走高,到2014年春节后,直至“五一”前,吉县贮藏苹果出库价从年初8元/kg,涨至10元/kg,最高卖到13元/kg。由于贮藏果价格上扬,预计今后贮藏果数量将增加,并会加强苹果采后处理清洗、打蜡、分级、包装等环节的工作。
2012年以来,临汾市苹果已成功出口印度尼西亚、泰国、哈萨克斯坦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2013年全市苹果出口量达3.64万t,货值3 476万美元,双创历史新高。吉县等地苹果已通过国家质检总局认证中心考核评审,并通过了“中国出口苹果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命名,为苹果直接出口提供了国际通行证。
关键词:苹果产业;发展;变化
文章编号:1005345X(2015)02002803中图分类号:S661.1文献标识码:B
山西省临汾市地处黄土高原,海拔高,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苹果树的生长发育和安全越冬,有利于果实着色和干物质与糖分的积累,具有发展苹果生产独特的土地和气候资源优势,被国家农业部规划为优质苹果优势产业区。近年来,临汾市苹果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全市苹果栽植面积达9万hm2,占到水果总面积的72%,总产量达80万t左右,占到水果总产量的80%左右,苹果产业已成为促进当地农民增收、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为了了解临汾市苹果产业发展整体情况,我们深入果园和销售环节进行调查,分析了全市苹果产业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供参考。
1产业布局向优势产区集中发展
临汾市西山七县位于吕梁山脉南部,海拔高度在800~1 600 m之间,年均气温9.0~12.9 ℃,年降雨量420~551 mm,地域辽阔,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昼夜温差大,相对于平川地区来说,从自然环境条件上更加有利于苹果产业发展。近年来,临汾市针对全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迅速扩大和增长的形势,把苹果产业发展定位到发展优质产品的思路上,利用西山地区生产优质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苹果生产。目前。西山七县苹果栽植面积达4.68万hm2,占到全市苹果总面积的52%,其中吉县苹果面积由2008年的1.2万hm2,迅速扩大到2013年的2.07万hm2,年产量16万t,产值8.2亿元,农业人口人均果品收入7 890元,占到人均总收入的80%以上。该市还提出,到“十三五”末,建成西山百万亩现代果业生产基地,果品收入及相关产业总收入达百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8 000元的目标,从2013年起已在付诸实施。
2品种结构趋向于合理化
临汾市苹果的品种结构近年来得到了很大改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良种比例大幅度提高。国光、金冠、元帅、秦冠等传统品种的栽培面积大幅下降,红富士、新红星、嘎拉、华冠等优新品种推广迅速,优新品种的栽培面积已超过85%。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苹果优势区域规划项目的实施,苹果生产优势区已将优系富士、红津轻、红将军、新乔纳金、藤牧1号、美国8号等作为当前调整性发展的主栽品种,一些苹果生产重点县新品种的栽培比例高达90%以上。二是早、中、晚熟品种结构初步得到优化。过去,由于早、中、晚熟苹果品种结构不尽合理,晚熟品种占到80%以上,而到了每年的中秋节和国庆节苹果消费第1个高峰期到来,中熟品种松本锦、红将军等品种缺口较大,导致晚熟红富士品种早采现象在各地均有发生,既影响产量又影响质量。近年来,临汾市适应市场需求,通过优化品种结构地不断调整,初步把早、中、晚熟苹果种植比例调整到1.5︰1.5︰7较为合理的范围内,晚熟红富士苹果早采现象也基本得到遏制。但在品种结构调整上,仍需要进一
赵玉山:浅析临汾市苹果产业发展新变化
步将品种调优、熟期调适,特别是要根据市场的需求,适当发展一部分用于加工的高酸苹果品种。
3栽培管理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临汾市的苹果树大部分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发展时期栽植的,主要采用以乔砧密植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制度,果园郁闭,通风透光不良,果园管理标准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部分果农采用传统的修剪方法,过分强调树形骨架结构和多短截的修剪方法,导致果树结果晚而少,进入盛果期后出现结果部位外移等问题。近年来,通过推广高光效树形改造和间伐减密、提高栽植标准等技术措施,统一了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2013年标准化示范果园面积达0.35万hm2,累计达1.3万hm2;间伐减密达到0.47万hm2,累计达到4.6万hm2。在推进果园管理集约化上所做的主要工作有:一是初步建立了市有专家组、县有果业中心(站)、乡村有技术员的果业技术服务体系,指导果农精细管理果园;二是严格控制栽植密度,由乔化大冠稀植转向矮化小冠密植,并推广了一系列配套技术,如增施有机肥、合理负载、科学套袋等;三是整形修剪不断改革,做到整形结果两不误,克服了“大小年”周期变化的现象。
4果园投入产出比及与大田作物效益比下降
近年来,果园投入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7年到2013年,临汾市平川果园667 m2投入由921.9元增加到3 100余元,增长3.4倍;山区果园由1 068.3元增加到3 900元,增长3.7倍。但投入产出比总的趋势是由高走低,平均投入产出比由2007年的1︰(5~6),逐年下降到2013年的1︰(3~4)。主要原因:一是农资价格成倍上涨所致。从2007年到现在,用于果园的化肥、熬制石硫合剂所用的原料,普遍价格上涨了3~4倍。二是果园用工不断上涨。由于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增多,致使果园季节性用工紧缺并且用工价不断上涨,在2007年果园用工一般为每个30~35元,而现在日用工上涨到60~80元,有的甚至高达100元。三是近年来各地苹果栽植面积扩大,总产量上升较快,对果品市场冲击大,供大于求导致投入产出比值下降。
果园效益从纵向比较有所下降,横向比较也有所下降。近年来,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产品销售价格有所上升,如小麦销售价格由2011年的每1 kg 2元左右,上涨到2014年的2.5元左右,但苹果价格与前几年相比,除部分优质果外,基本上都有所下降。目前,苹果与小麦的比较效益已由前几年的(8~10)︰1,下降到(6~8)︰1。主要原因:一是果园基础性投入如架设防雹网、增施有机肥等长期投入,需要3~5年才能见效,相对比较效益下降;二是果园雇工要求技术性强,用工成本高;三是小麦、玉米从种到收基本实现机械化,而果园相对规模小,生产管理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生产成本较高。
5苹果销售价格差距进一步拉大
近年来,受苹果种植面积持续增加、技术进步、果农对果园投资与管理增加、经济效益较好、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等多重因素影响,临汾市苹果产量同全国一样呈持续增长趋势。由于面积扩大,单产提高,总产量从2011年开始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增长。在总产量上升而市场需求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从2011年起苹果市场价格震荡多变,总的趋势较2010年价格下降20%左右。就在苹果销售处于买方市场的形势下,优质优价高档苹果仍然保持高价位,并进一步拉开了与普通苹果的价格差距,如2012-2013年,吉县优质纸袋红富士苹果市场价格在6.0~6.4元/kg,而平川地区的襄汾县膜袋红富士苹果价格仅为2.8~3.2元/kg,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相差一半还多。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今后优质苹果将进一步成为市场的主旋律,这就刺激着果农进一步提质增效生产优质果,以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需要。
6生产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
目前,临汾市苹果产业经营主体已由过去的纯农户变为农户(包括兼业果农和专业户果农)、企业和合作社等三大类。平川地区受自然气候条件制约,以及长期以来以粮食生产为主
的影响,90%的苹果园经营者为兼业果农,其水果种植收入仅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一部分。山区海拔较高,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具有栽植苹果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95%的农户已发展成为苹果种植专业户。在工矿山区,发展起一些煤矿老板转投向农业,特别是苹果种植业,这部分果园在全市苹果产业中约占3%。在苹果产区普遍有各类专业合作社牵头的果园,约占全部果园的60%。但从产业分工来看,苹果生产环节中农户仍是主体,即使企业管理的产业化公司,其果园管理也大都是由农户承担,而果品销售和加工等采后环节,企业则是主体。
7贮藏苹果和出口苹果形势转好
鉴于近年来冷库贮藏苹果,果商赚少赔多的情况,2013年临汾市库存苹果总量减少,导致后期销售价格一路走高,到2014年春节后,直至“五一”前,吉县贮藏苹果出库价从年初8元/kg,涨至10元/kg,最高卖到13元/kg。由于贮藏果价格上扬,预计今后贮藏果数量将增加,并会加强苹果采后处理清洗、打蜡、分级、包装等环节的工作。
2012年以来,临汾市苹果已成功出口印度尼西亚、泰国、哈萨克斯坦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2013年全市苹果出口量达3.64万t,货值3 476万美元,双创历史新高。吉县等地苹果已通过国家质检总局认证中心考核评审,并通过了“中国出口苹果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命名,为苹果直接出口提供了国际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