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训练方法

蔡杰
摘要:钢琴作为音乐的一种表演形式,通过演奏动听的旋律来表达作品的内涵、塑造听者的听感。在进行日常指导传授钢琴理论知识和演奏技巧之外,也要注重提高学生理解、欣赏和交流等方面的内在音乐素养和能力,使其能够在准确演奏音准的基础上更加细腻地表现音乐作品的内涵,如实还原作曲家创作作品的意境,最终通过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和音乐灵感来更好地传达音乐的意境让听众产生共鸣。
关键词:钢琴演奏 音乐表现力 培养策略
如何让学生在演奏钢琴时能准确表现乐曲,将乐曲的情感,意境通过钢琴表现出来感染听众并使之产生共鸣,这就要求在钢琴教学中,对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进行培养。乐感并非天生就具备,只要通过正规的学习和培养完全是可以得到加强的。所以,在教学中遇到的一部分乐感天赋一般的学生,授课老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启发他们,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力和想象力,从而是这些学生得到进步和提高,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呢?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通过对听力的训练提高音乐表现力
由于人类可以通过自身的听觉来感知和理解各种形式的音乐,并且由此产生对心灵上的浸润,因此音乐才被赋予了“听觉艺术”的美誉。所以,归根结底,音乐的表现力就是人听力延伸到感知的结果。
顾名思义,听力训练就是训练听觉的训练,也就是对学生的受声、辨声能力的训练。追求对音乐作品的音量,音色和节奏的完美诠释是弹奏音乐的目标,所以对听力部分的训练对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要学会自己能够聆听自己的声音,用心去感受自己对音乐作品的重现是否符合原作的情感,了解自己弹奏的表现方式。不能一味地弹奏而不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这样根本无法分辨自己的音准、音色,甚至完全无法表达作品本身该有的内容。在培养音乐表现力的过程中,需要老师调动学生自身的“听”的能力,让学生尽量通过自己的听力来对比自己弹奏和作品之间的差异,并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更主动的学会用以耳练琴,只有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练琴的效果和质量。
除此之外,多接触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和其他的音乐形式的作品还可以培养学生更为开阔的想象力,激发对音乐的感受力,提高音乐的素养,从而提高自身的听力和对作品的理解力。
学生要经常接触音乐,聆听著名的音乐作品,才能够逐渐形成自己对作品的一定了解,才能够对作品进行研究和思考,这些都对是加强听觉极为有利的训练,只有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聆听的能力,才能更好地表现音乐,还原作品。学习钢琴,不能一味只是从技法上寻求提高,更重要的就是学会用聆听去引导学习。只有达到内心有音乐,手上收技法才能完美诠释音乐作品的魅力。
二、加强对乐谱的研习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力
准确要地把握一部音乐作品的内容,就要认真研习乐谱解读其中蕴含的语言。乐谱是作曲家对自己音乐作品的归集和情感的表达,认真研习作品乐谱就是对作曲家内心的窥探和解读。研习乐谱准确把握作者情感,才获得对作品所含的情感的正确把握,所弹奏的乐曲才能更忠实于作品、忠实于音乐内容。特别是对于古典音乐作品,我们已经无法再从作者口中去了解作品更多的内涵和背后的故事,只能依靠对作品乐谱的研习,才能最大可能地发掘出作品中的内容和作者作曲时所倾注的情感。
养成良好的研读习惯也是研习乐谱的重要一步。由于作者在完成作品过程中,对乐谱会存在各种标记和符号来对作品进行标注修改,这些标记或者音符可能对作品本身有比较大的意义,如果忽视这些符号、音符,可能就会对作品理解和重现产生偏差,无法完全忠实于乐谱。这就要求练习者认真研习乐谱,包括其中节拍、音符、句法、指法、奏法、休止、延长、重音、力度、速度、表情、调性变化、曲式结构等等一系列的内容来还原出原作。
引导学生认真研习乐谱,是为了更好掌握作品风格的,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乐曲风格和自身音乐思维。
三、正确把握节奏和速度
很多初学者在讲学习音乐时,很容易形成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节奏”和“节拍”是一个意思,实际上两者是有区别的。节拍是在乐谱上固定的东西,表示音乐基本的强弱关系。而节奏是由演奏者来把控,受情感影响,更富于韵律感,是演奏者内心对作品的理解。
在表现作品时,如何才能表现出特定作品的曲风,这就要通过把握住作品节奏和韵律来实现。把握好作品的节奏,需要有自己对作品和各类曲风的理解,通过多听,多研习,多学习来逐渐形成自己对音乐的节奏感。
一部音乐作品,除了节奏韵律外,还需要有其自身的速度,乐谱本身对这一条件进行了要求和说明,从而来确定乐曲的性质。
不同的速度可以反映不同的情绪,悲伤的乐曲不能用过快的速度去弹奏, 而较快的速度则适合反映欢快的情绪。当然并非左右音乐都要严格按照一定的速度来弹奏,有的音乐也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一些速度上的调整来适应当时的需要,有的乐曲就经常被人改成快板或者慢板来构成新形式的音乐。而有的音乐标记的速度只是一种参考,可以根据演奏者的要求来进行一定变化。
在学习乐曲时,经常会遇到节奏和节拍把握不准的问题,一方面可能是由自身技术造成,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对乐曲的情感把握不到位造成的。要克服遇难拖慢,遇强变快这些问题需从练习上解决,对难点进行反复练习,从而熟能生巧。对于理解把握上造成的弹奏速度问题就需要提高自己对乐曲的理解,正确把握情绪,积极的去纠正错误。
四、提高对作品的认知和感悟
旋律优美、音色动听、准确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音乐感染力是完美演绎一首作品应该具备的。这不但要求演奏者要掌握扎实的演奏技巧、丰富的乐理知识还要有对乐谱的准确解读能力。
首先,应该学习掌握各类型音乐的特点,了解音乐构成的要素,懂得快慢,节奏和情绪的关联。其次,要对各种音乐类别中的各层次体现出的音乐意境有明确的认识。 第三,将乐曲中的表情、连音、断奏、调音等音乐符号理解,灵活识别演奏。
心灵的境界也能反映音乐的境界,他能促使音乐表现力提高。对于音乐的感悟是无尽的,每一位演奏者对于同一作品的理解在演奏时都有不同的表现,就连肖邦这种音乐家在演奏自己音乐时所传达出的感觉都不是完全一致的,但并不能够因为每次的差异就能够评判哪次更好,因为这都是在不同心境下对作品不同的诠释,每种演奏都是即兴而极富内涵的,是演奏者情感的表达,是当时灵感擦出的火花。艺术的精髓并不是艺术本身,而是艺术家的心灵,表现力一旦达到自由的境界,便能创造出完美的音乐效果,老师要引导学生去认知,感悟作品,但最终要传达出音乐的情感,还是要靠学生自己的感悟来表现作品。
五、倡导学生的钢琴演奏实践
培养积极向上的意识,经常参加实践表演,在实际演奏中能更好积累和掌握舞台控制能力。钢琴表现力的培养不能只局限在平时的练习和训练中,为了追求更有效的训练,要把平时的练习结合实践进行汇报展示,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自身对于技艺的注重提高,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对乐曲临场发挥的把控,有利于自信的培养和自身对心态的控制,克服外在因素对演奏心态的影响,从而保证实践中能够稳定发挥,将注意力放在作品本身,增加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更真实的还原作品。教学中老师就要为学生经常创造实践机会,为学生培养从容的心态和演奏气质。演奏钢琴是结合技术与思想的事,要走这要用心去表现作品,传到作品中蕴含的情感,让观众在欣赏之余在心灵上与作品和演奏者产生共鸣。
六、结语
在高校钢琴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这是钢琴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使他们能将理解和表现结合起来,在实际教学中就必须遵循钢琴学科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来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提高钢琴演奏的水平,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领悟力。
参考文献:
[1][波]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苏]T·涅高兹.论钢琴表演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3.
[3]刘丽娟.论钢琴艺术指导课的价值取向[J].乐府新声,2004,(02).
[4]吴铁英,孙明英.简明钢琴教学法[M].北京:华乐出版社,1997.
[5]魏玲.文化修养——钢琴艺术的灵魂[J].音乐探索,2000,(04).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