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笑话中的数学教育元素

吴俊杰
课堂教学中如果在恰当时机引入恰当的笑话,大可以将沉闷一扫而光,如果教师能够在引入笑话时也做认真的准备,教学中注意和学生一起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和教育元素,寓教于乐,远比枯燥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例1买火柴。
母亲叫她的儿子去买火柴,并对他说:“你去买一盒火柴来,每根都要会烧着的。”儿子买来火柴后,他一根一根地擦过,对母亲说:“火柴我验过了,每根都会烧着的。”
这个孩子究竟哪里做错了?如果这个孩子错了,那么怎样做就不算错?
这时候学生都说,试1、2根就可以了,有必要全部试吗?
是啊,像他这样试过之后,这盒火柴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使用价值,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类似的只关注“实用价值”的功利性的现象,但问题是,像“聪明人”所说的,试1、2根就可以保证(证明)“每根都要会烧着的”吗?不能,就像我们买葡萄,随机地尝几粒是甜的,不能保证所有的都是甜的,深入分析发现,这个故事给我们揭示的是“普查”的局限性之一,我们常用的“抽样调查”的方法也有其局限性,在使用不当的情况下完全可能发生“以偏概全”的错误。
例2概率公式有问题。
“老师,我发现概率公式有问题!”
“我们班共有50名同学,根据计算,我被提问的概率是2%,可今天这一节课您几乎让我回答了所有的问题。”
笑声之后,我和学生一起思考,问题出在哪里?原来问题在于两个地方:
1教师提问不是随机事件,实际上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提问到每一个学生的几率(概率)并不均等。
2就算是几率相等的事件,在相同的实验次数中发生的次数也不一定就一样多,对此学生举出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来印证自己的判断。
例3一二三万。
传说一个笨财主有一个笨儿子,有一年财主为儿子请了一个私塾先生,这天先生划了一横告诉孩子这是“一”,划了两横告诉孩子这是“二”,划了三横告诉孩子这是“三”,这时财主和他的笨儿子高兴地说,原来认字就这么简单,就把这位先生打发走了,过几天笨财主要请一个姓万的财主来家吃饭,叫儿子写请柬,过了很久,财主发现儿子正趴在桌子上划道道呢,儿子说:“这个人姓啥不好,偏要姓万,快了,已经到八千多了。”
这又是一个笑话,也许是讽刺那些自作聪明的人的,但仔细回味,我们就有点笑不出来了,因为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教学中屡见不鲜,譬如,
例:观察下列各组数,找规律填空:
(1)2,4,6,();
(2)1,4,7,();
(3)-1,1,-1,1,()。
从这个角度分析,财主的思维方式就是数学中典型的“不完全归纳法”,即通过观察、分析一些具体事例(数、式、图形),归纳出其内在的规律,从而猜想一般的规律,这种训练我们做了很多,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嘲笑财主和他的儿子而不嘲笑这类题呢?再如许多参考书和教师学生都认为“0.1010010001…”是一个无理数,犯的就是此类错误,因为后面省略号省略的数究竟是什么并不明确,从0.1010010001发现的规律并不一定就是“…”所代指的数的规律,因此数“0.1010010001…”只能算作实数,是一个无限小数。
又如一些家长对教师埋怨说:我家小孩在小学的时候一直是班上前几名,成绩不错,怎么到了初中却成了班上的倒数几名?又如“三岁看老”的谚语等,推理思路与之同理。
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这种思路(不完全归纳法)的局限之处。
例4旗杆的高度。
一队工程师在丈量一根旗杆的高度,他们只有一根皮尺,不好固定在旗杆上,因为皮尺总是落下来,一位数学家路过,拔出旗杆,很容易就量出了数据,他离开后,一位工程师对另一位说:“数学家总是这样,我们要的是高度,他却给我们长度!”
数学家没有错,错的是工程师,数学家的做法给我们很大的启发,问题的转化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例5黑色的羊。
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走在苏格兰高原上,碰巧看到一只黑色的羊。“啊!”天文学家说道,“原来苏格兰的羊是黑色的。”“得了吧,仅凭一次观察你可不能这么说,”物理学家道,“你只能说那只黑色的羊是在苏格兰发现的,”“也不对,”数学家道,“由这次观察你只能说:在这一时刻,这只羊,从我们观察的角度看过去,有一侧表面上是黑色的。”
天文学家的思路是典型的以偏盖全,以点代面,物理学家的话有启发,的确仅凭一次观察发现不能够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也许故事的编造者想要调侃数学家的严谨,但数学家的话是正确的,数学家的严谨也是做学问所必须具备的。
故事讲完后有学生提出,那么观察发现多少只黑羊就可以做出天文学家的判断?结论是除非观察了苏格兰的所有的羊,发现都是黑羊,否则就算是观察再多的羊都不能够保证得出的“苏格兰的羊是黑色的”的正确性,又有学生提出问题,由于这一只黑羊的发现是随机的,所以虽然不能够说“苏格兰的羊都是黑色的”,但可以说“苏格兰的羊大多是黑色的”,其实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譬如买葡萄的时候,人们通常是随机地品尝一粒,并据此做出了这一筐葡萄酸、甜的判断,并由此引发了新的思考与争论。
例6数字是不会骗人的。
“数字是不会骗人的,”老师说:“一座房子,如果一个人要花十二天盖好,十二个人就只要花一天,二百八十八人只要花一小时就够了,”一个学生接着说:“一万七千二百八十人只要花一分钟,一百零三万六千八百人只要花一秒钟,此外,如果一艘轮船横渡大西洋要六天,六艘轮船只要一天就够了,四杯25度的水加在一起就变开水了!数字是不会骗人的!”
数字是不会骗人的,但问题在于,运用数字、分析数字的人,脱离实际的数学就是笑话,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怎样做才不会让故事中的人再增加一个。
以上这些虽说是笑话,学生生活中听过太多,但许多时候我们缺乏的是思考,就如上面的问题和分析都是学生在笑声中、争论中、思考中给出的,这足以说明他们对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开始思考了,并且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和想法,在学生之间引发了争论与探讨,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目标的一部分吗?
相关文章!
  • 改进演示实验,提高演示实验教

    曹雪梅众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教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

  • 素质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杨天摘要:进入21世纪之后,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而在职业教育中,许多学生和家长错误的认为职业教育的本质就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