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
在互联网科技迅猛发展的现代教学改革进程中,新媒体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改革的重要平台,在新媒体视域下探讨思政理论课教育改革必须深刻地了解高校思政理论教育教学的发展现状,以及新媒体带来的影响。刘鑫编著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探究》(2013年12月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集合了近年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成果的研究论文,它通过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模式、考试改革、教学有效性等多个方面来总结和归纳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从实际出发,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借鉴。
一、新媒体视域下的思想动态分析
新媒体是一个重要的载体,它的数据量处理功能远超传统的媒体形式,简练的表达和实时的互动效率更是进一步缩短了多元思想文化碰撞的时空距离。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所面临的思想文化环境更加复杂和多元,他们的思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形成开始受到广泛的冲击和影响。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角度来说,新媒体带来的影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一,多元文化碰撞里的茫然、浮躁和信仰危机。新媒体视域下多元文化碰撞导致各种不同的观念相互之间产生冲击,给大学生带来较大的迷茫和信仰危机;其二,新媒体技术和平台的搭建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资源、创新形式和科技手段,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人文化、人本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学习实践中获益。
二、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创新路径分析
面对新媒体视域下剧烈的思想态势变化,高校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应当不断探索创新路径,提升思政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和理想信念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改革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在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研究成果不断获得新的突破,借助新媒体技术平台,研究成果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实践转化更加频繁,也就是说,在新媒体视域中,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教学可选择的形式也日益多样化。总之,多元化的教学研究观念和多样性的教学形式不断推动着思政理论课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实践性。
(二)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多边教学的交流渠道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注意观察和总结大学生在校园和社会环境中的思想变化趋势,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大学生的思维活跃,接触新生事物的机会多、速度快,思想政治理論课教学应当积极地投身到新媒体平台之中,感受大学生所处的思想文化环境,观察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建立互联网新媒体社区中的舆论阵地,并将这些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之间多边教学沟通的效率和质量,深化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思想深度和时代共鸣,提高思政理论课多边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现出一个理论核心多元化应用场景的特点,思政课的核心内容有着普遍共性,在不同的场景、事件和价值衡量中都表现出了较为稳定的一致性。因此对大学生来说,要想更好地学习和践行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思想指导和理想信念,就必须做到自主性的学习和判断,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思政理论课中的媒介素养培养,笔者认为主要有三点:第一是判断能力,判断真伪、善恶、优劣,有着正确的价值观,不被错误的观念和说法影响;第二是应用媒介的能力,通过新媒体可以获得大量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源,在课程之外仍然能够多方面提升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水平;第三是创新能力,媒介素养的培养需要以创新为导向,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新媒体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技巧,对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内容进行重新整理、编辑和补充。
以上就是笔者在阅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探究》一书的过程中对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想法。笔者认为,新媒体给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带来了一股新动力,它对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时代性和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及教师应该提高自身对新媒体的重视和了解,更好地将新媒体技术、媒介和平台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丰富和优化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提升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
(谭忠毅/硕士,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副研究员)
一、新媒体视域下的思想动态分析
新媒体是一个重要的载体,它的数据量处理功能远超传统的媒体形式,简练的表达和实时的互动效率更是进一步缩短了多元思想文化碰撞的时空距离。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所面临的思想文化环境更加复杂和多元,他们的思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形成开始受到广泛的冲击和影响。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角度来说,新媒体带来的影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一,多元文化碰撞里的茫然、浮躁和信仰危机。新媒体视域下多元文化碰撞导致各种不同的观念相互之间产生冲击,给大学生带来较大的迷茫和信仰危机;其二,新媒体技术和平台的搭建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资源、创新形式和科技手段,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人文化、人本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学习实践中获益。
二、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创新路径分析
面对新媒体视域下剧烈的思想态势变化,高校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应当不断探索创新路径,提升思政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和理想信念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改革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在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研究成果不断获得新的突破,借助新媒体技术平台,研究成果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实践转化更加频繁,也就是说,在新媒体视域中,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教学可选择的形式也日益多样化。总之,多元化的教学研究观念和多样性的教学形式不断推动着思政理论课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实践性。
(二)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多边教学的交流渠道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注意观察和总结大学生在校园和社会环境中的思想变化趋势,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大学生的思维活跃,接触新生事物的机会多、速度快,思想政治理論课教学应当积极地投身到新媒体平台之中,感受大学生所处的思想文化环境,观察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建立互联网新媒体社区中的舆论阵地,并将这些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之间多边教学沟通的效率和质量,深化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思想深度和时代共鸣,提高思政理论课多边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现出一个理论核心多元化应用场景的特点,思政课的核心内容有着普遍共性,在不同的场景、事件和价值衡量中都表现出了较为稳定的一致性。因此对大学生来说,要想更好地学习和践行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思想指导和理想信念,就必须做到自主性的学习和判断,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思政理论课中的媒介素养培养,笔者认为主要有三点:第一是判断能力,判断真伪、善恶、优劣,有着正确的价值观,不被错误的观念和说法影响;第二是应用媒介的能力,通过新媒体可以获得大量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源,在课程之外仍然能够多方面提升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水平;第三是创新能力,媒介素养的培养需要以创新为导向,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新媒体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技巧,对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内容进行重新整理、编辑和补充。
以上就是笔者在阅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探究》一书的过程中对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想法。笔者认为,新媒体给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带来了一股新动力,它对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时代性和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及教师应该提高自身对新媒体的重视和了解,更好地将新媒体技术、媒介和平台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丰富和优化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提升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
(谭忠毅/硕士,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