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视域下高校管理路径探析
梁爽 车丽萍
摘 要:人本主义教育主张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教育心理,重视教育过程中要以人性为本,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挖掘学生的价值、创造力及自我实现。高等教育管理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人才,“以人为本”的培养方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高等教育管理在此研究层面仍有欠缺,因此研究如何“以人为本”开展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意义重大,尤其重要的是分析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及当前在高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人本主义思想指导下高等教育管理的探索路径。
关键词:人本主义;高等教育;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5.1?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02-0187-02
引言
人本主义以人为主体,重视人类行为的丰富意义及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非经济成分。它起源于早期欧洲的古罗马、古希腊时代,是当代西方文明极为重要的思想流派,其中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些古希腊思想学家的哲学教育理念彰显出以人性为本的思想根基。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意大利掀起人文主义的思想文化潮流,众学者主张复兴古罗马文化遗产,强调宣扬人性及个性,推动人的独立和解放。至20世纪后期,马斯洛、罗杰斯等将人本主义引入教育领域,标志着人本主义教育的诞生。马斯洛提出了五层次需要动机理论和超越自我论等心理学理论;罗杰斯侧重实践应用,提出“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的代表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主要理论,把人本心理学推向社会,这与教育本身目的“使人成其为人”不谋而合。这种教育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自我创造力的实现,以达到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目的。但是,任何思想理论都不是绝对完美、绝对适用的,我们应该合理借鉴,将其科学应用在教育思想中。
一、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对人本主义理念下高等教育管理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吴英亚通过分析当前高等教育管理中人本主义管理环境和氛围缺失、人本主义意识淡薄、教育资源缺乏等问题,提出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民主管理制度、科学有效激励机制的管理措施。高艳男认为,当前高等教育管理观念、教学管理模式、管理机制和管理活动等均缺乏人文性。如何以更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方式激发高校师生内在潜力,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是高等教育管理的永恒主题。
高等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完成中级教育之后实施的专门教育,它为社会提供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为社会不断开辟新兴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我们可以借鉴过往教育研究,重新审视当今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现状及问题,探索当前高校教育管理新途径。
二、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管理观念落后
众多高校教育管理过于注重教学进度、教学成绩好坏,落后的管理观念边缘单一化。对教师来说,角色定位更多是管理者,站在自我教学的角度看待问题,沿袭传统刻板的教学理念,难以理解学生的诉求,也就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开拓意识、全面发展的高等教育优质生。大学生只有在人生的关键阶段开拓自由、全面、创新的发展格局,才能契合地投入到社会的不同工作岗位,实现自我价值。
(二)不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如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乃至成长生活环境的差异都会影响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和水平。高校统一的管理规章制度增强了教学系统的权威性和系统性,但不同教育背景、学习认知能力的学生需求迥异,现有教育体系对此类群体特征和心理特点研究薄弱,授课方式采用直接灌输式、唯理论为真,缺乏层层递进的教育管理演化过程,缺少时效性和针对性。高等教育管理忽略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研究分析。
(三)缺乏完善的评价管理体系
高等教育管理中不乏大量依赖上级指示完成任务的管理现象,而缺乏真实灵活的管理体系和与时俱进的管理评价方法,无法对高等学生群体进行合理量化评价。首先,评价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通常仅以成绩定夺学生优劣,管理评价系统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其次,对于评价结果不够重视,缺少对评价信息的反馈和修正。多数高校为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群体做出评价管理,没有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评价作用得不到发挥。
三、人本主义教育观视域下对高校教育改革路径的思考
人本主义是完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内在要求,我们要正确剖析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结合国内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努力拓宽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新思路。
(一)树立“以人为本” 现代教育管理理念
高校教育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而高校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二者具有密切的联動关系。只有真正更新教育管理思想理念,注重教育管理的科学性、长久性,把人本主义理念作为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才能真正培育优秀素质的高等教育人才。首先,巩固教师作为深度教学管理传播者的地位及作用,教师是面向学生群体的服务者,要深度把握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及诉求,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其次,在教育理念方面,要始终坚持以大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意识,重视高等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尊重差异——加深教学方法的更新
传统高等教育模式倾向机械化产出,忽略学生差异及自身个性的发展。首先,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把握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心理特点进行适宜教学,发挥学生特长,因材教人。其次,教学生活中,学校可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提高自身发展的积极主动性、创新性。再次,在学生工作中激励学生自我参与意识,坚持民主的原则,提升高等教育者综合素质。最后,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灵活新鲜的授课方法,比如,通过引入网易公开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优质APP,加强团队探讨沟通,开拓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增强学生自我思考、自我辨析力,激发大学生的学习探究潜力,提升高等教育发展质量。
(三)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人才培养是高校教育发展重中之重,科学育人是高校管理的宗旨。严格规范高等教育评价标准、完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是推动高等教育繁荣的前提。评价体系作为高校管理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客观反映了大学生受教育情况,还能发现教育管理过程中的缺陷。各高校要在结合当地实情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全面有益的教学探索,形成科学全面的高等管理体系。
高校应制定与学生整体发展水平相协调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物质和精神多元激励机制。第一,评价主体多元化,提高多主体大学生的参与度,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第二,评价内容的开放化,增加应用性知识的考核权重,评价内容不仅要关注学生成绩水平,更要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个性人格发展及道德水平等。第三,评价方式多样化,基础与发展性评价并驱、百分制与学分制共存,形成立足实际、关注差异、多元互动的量规表评价体系,既有多主体的评价收集,也有自我评价的反馈信息,重视评价的完整性、全面性,由只注重理论评价转为理论实践交融,由课堂评价转为课内课外评价相结合,注重大学生过程性发展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群体现实需求,发挥其所长,认识其不足,因此完善教育評价体系是实现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
结语
总之,人本主义教育尊重学生作为一个完整人的情感、态度和个人价值,重视学生实践创造力,有助于革新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体现了教育应有的人文关怀。从人本主义教育管理理念入手,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创新高校师生参与教育管理模式,优化教育管理环境,正确利用教育评价体系激励高校学生全面自由地发展,综合提升高等教育管理实效,对我国当今高校教育管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姜联众.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J].教学与管理,2018,(27):7-9.
[2]? 姜燕.基于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改进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8,444(11):59-62.
[3]? 徐孝刚.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大学生学风建设路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441(8):73-75.
[4]? 洪书源.“人本主义”教育观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J].教育评论,2018,226(4):78-81.
[5]? 许丽云.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成人教育教学变革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2):109-111.
[6]? 王一迪.以人为本视野下的高校教育管理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7):277-278.
[7]? 单小芳.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融合与渗透[J].继续教育研究,2017,(3):106-108.
[8]? 刘超,田向国.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新生主题教育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8):11-13.
[9]? 张驰,刘海骅,练宸希,et al.人本主义视角下和谐导学关系的重构[J].现代教育管理,2019,(7):107-111.
[10]? 李琳.基于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研究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教育现代化,20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