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山公园中的元代皇帝亲耕田

    张富强

    说起景山公园大家都无比熟悉,但是要说景山还完整地保留着元朝皇帝留下的、具有中华民族农耕文化体系的全部实物,那就是鲜为人知的事情了。但事实确实如此。至今,景山仍然保留着元代皇帝的亲耕田、元代的灌溉水系、粮仓、官砝、水碾遗物以及水井等,正是由于这些元代的遗物存在,景山才成为中国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相融合最为典型的象征,元代皇帝的亲耕田就成了最具代表性的唯一标志。

    在中国,自古就有男耕女织的传统,古代皇帝也不例外,同样要参与春种秋收的农业活动。《春秋谷梁传》中记载:“天子亲耕,以供粢盛,帝后亲蚕,以供祭服。”这种自三千多年前流传下来的礼仪,被历代帝王所遵循,而且每到春季还要效仿去做农活。历史上景山是比先农坛更早的一处皇帝亲耕场所。《析津志》记载:“厚载门松林之东北,柳巷御道之南有熟地八顷,内有田,上自小殿三所,每岁,上亲率近侍躬耕半箭许,若籍田例。”其中提到的元代皇帝亲耕处,就是景山北侧的一大片空地,七百多年前,这里就是皇帝亲耕的场所。

    《析津志》又记:“厚载门乃禁中之苑圃也。内有水碾,引水自玄武池灌溉花木,自有熟地八顷,内有小殿五所。上曾执耒耜以耕,拟于耤田也。”文章中说的“玄武池”就是今天的北海,元代由北海引水到景山灌溉农田花木的水渠,现在依然完整、通畅。文章中说元代在景山用过的“水碾”,是元代特有的水动石碾,与北方农村常见的碾子不同,在南方,还有个别的地方使用这种元代的水碾。景山的水碾虽然早已被拆除,但是元代水碾上的碾轮,却依然完好地保存在景山库房中。至今,还散落着一些元代水渠上的“封盖石”,保留着一口元代的皇家古井。元代的古井,井口要比明清时期的井口大许多,景山元代井口直径达95公分。由于长期使用的结果,在青白石雕刻的井口上,被井绳磨出一道道足有一指深的沟痕,布满了井口的内壁,更显古朴沧桑。

    2006年初,在景山公园修缮东花房的施工中,曾经挖掘两个元代官砝,一个官砝上刻有“三百斤”的字样、一个刻有“五十斤”的字样。这样的石制官砝十分罕见,根据调查,目前全国仅发现六个。在古代市场上,大宗的粮、盐、油、茶等货物,不可能用手提的小杆秤去一秤一秤称量,都要用一种类似于天平的衡器进行测重。这种衡器被支撑在一个坚固的支架上,上面架有衡木,衡木的两端系有绳索或挂架,一边为砝码,另一边放货物,以此测量货物的重量,几百斤的大砝码,就可以简单测量几百斤的重物。由于砝码都是官制的,私人不准随意制作或改动,所以称为官砝。在春秋战国以前,这种衡器已经普遍使用。景山古代遗留的衡器,保存在故宫。根据对中国古代度量衡制度调查,元代1斤为今天的610克。景山挖掘的两个官砝雕刻着“三百斤”和“五十斤”,经过测重和换算,确定景山的两个官砝都符合元代的重量标准,可以认定这两个官砝都是元代景山亲耕田的遗物。

    景山不但有元代皇帝的亲耕田,更为重要的是:景山还保留着两座元代的皇家粮仓。虽然人们从景山后街经过,抬头便可以看见这两组建筑,但是知道它是元代忽必烈粮仓的人却屈指可数。由于从外观上看,这两座建筑与一般的皇家楼阁没有太大区别,谁也不会将这两座建筑与元代皇帝的亲耕田联系在一起,更不会想到这是北京城中难以寻觅的稀罕物。

    元代皇家的官仓称为“廒”,虽然都是装粮食用的,但是皇帝在宫殿后面的宫苑园林中设置谷仓,不可能建成过去农村粮食囤子的模样,关键是要与其他皇家建筑配套。建成既有皇家建筑气派,又不失粮仓功能的全新建筑。在靠近景山北墙的东西两个侧门的里面,西侧的粮仓称为“兴庆阁”,东侧称为“集祥阁”,这就是元代为皇帝在亲耕田边,专门设置的仓廒。

    兴庆阁和集祥阁的样式、结构、色彩完全相同。阁楼的上顶为单檐四角攒尖顶,覆黄色琉璃瓦剪绿边琉璃宝顶,四角安置装饰跑兽。阁的南面有一个不大的券门,有木板门对开,由于墙壁太厚,阁内空间不大,四面光墙一通到顶。上架为全木结构的阁楼式建筑,四周骑墙头做围廊,廊内四面琐窗,窗脚嵌铜活加固。廊外四周设木围栏,围廊的入口设在阁楼的西北角西侧和东北角的东侧,只有在墙外架云梯才可以登上阁楼,如果推开窗向里面看,阁楼中间没有楼板,上下贯通,人们只可以沿着围廊环绕行走。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兴庆阁与集祥阁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墙厚达到3.3米,中间并没有夹壁墙,这要比金代在北京东城朝阳门内修建的太仓、元代修建的仓廒墙壁都厚许多,这在古代建筑中确实十分罕见。兴庆阁与集祥阁墙壁如此之厚,一方面是为了克服储粮后向外产生的巨大张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持恒温,更为重要的是:在兴庆阁与集祥阁上都建有方形的阁楼,四面开窗口,为了秋收时让皇帝可以看到人们扛着粮食,从仓廒上面的窗口往仓里面倾倒粮食的丰收场景。兴庆阁与集祥阁之所以采用这种建筑形式,完全是皇家园林中把谷仓作艺术化升华的结果。

    因为在皇家园林中给皇帝设计谷仓,既不能搞成皇家正式粮仓那样大的建筑规模,又不能搞成农村常见的那种粮食囤子的造型。在这里既要考虑作为粮仓必须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又要考虑符合皇家园林建筑的艺术性,要与其他皇家园林建筑相匹配,与整体景观协调一致,从而达到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不落俗套的艺术效果。实际上,元代的任何一位皇帝也不会指望这点粮食解决什么问题,皇帝亲耕只是表示国家对五谷丰登的祈望。因为在中国,农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历代皇帝深知年景的好坏、粮价的起落会直接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定和政权的稳固,所以皇帝亲耕主要是为民示范,反映出皇帝对农业生产的态度。忽必烈即位后,为了改变百姓流亡,土地抛荒的状况,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民间垦辟种艺之业,增前数倍。”《农桑辑要》的卷首中记载:“凡先农之遗功,陂泽之伏利,崇山翳野;前人所未尽者,靡不兴举。”忽必烈在位三十余年间,北方基本上未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发展。乾隆皇帝也曾经说:“帝王之政,莫要于爱民,而爱民之道,莫要于重农桑,此千古不易之常经也。”元皇宫在景山设置的谷仓,意义并不在于能够储存多少粮食。

    北京市少年宫搬出景山公园,将寿皇殿、观德殿、兴庆阁等建筑群交还给景山公园,这不但为北京中轴线“申遗”扫清了障碍、为景山公园按照历史功能恢复寿皇殿陈展创造了条件;关键是景山元代亲耕田与仓廒等实物证据的存在,不仅有力地驳斥了一些国外学者说中国只是农耕文化的伪宣传,而且更是反映中华民族多源文化体系的最好证物。因此景山元代亲耕田及其文化的保护,不仅是景山园林历史文化挖掘的问题,更是关系中华民族文化融合的大问题。

    作者单位:景山公园文化研究室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