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休研究综述

    顾盼盼

    摘 要:对晚唐五代诗僧贯休的生平、诗歌创作进行探讨,并对罗汉画方面的成就进行研究。首先,是在对贯休生平和诗歌创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古往今来有关贯休生平经历方面的讹说进行了详细考证和辨析;其次,对贯休的诗歌创作进行研究,重点论述了贯休诗的流传情况以及贯休的诗风情况;最后,论述贯休书画等方面的成就,也重点探讨了贯休佛教罗汉绘画,特别是对于贯休罗汉形象的来源和探讨。

    关键词:贯休;生平;诗歌;罗汉画

    贯休是唐五代的书法和画家、诗人和画僧。由于对贯休的研究,从而引出诗僧到禅宗画派的走向。在顾致农的《禅思系丹青》中详细分析了对于禅画,也就是修禅者用笔墨表达禅理的绘画。而贯休首先是一位禅师,由于他出现的时间比较早、画风也独特,成为谈及禅画必须要谈到的第一人。自他开始,一个诗人画僧在禅宗这块的艺术兴起了。

    关于贯休生卒年的史料记载,纪录最早的是他弟子昙域为他所作的《禅月集序》,其中发现这样一个描述,“先师名贯休,字德隐,婺州兰溪县登高里人也,俗姓姜氏”。里面关于贯休生卒年的记载据昙域《序》记:“壬申岁十二月,召门人……奄然而绝息。”所以可以据此推断,贯休生于唐文宗太和六年,卒于后梁乾化二年,一生当中经历过唐朝文宗、武宗、宣宗、爵宗、僖宗、昭宗、昭宣帝、前蜀高祖王建等八朝统治时代。贯休在年少时出生微寒,年轻时就入了空门,擅长琴书诗画,诗风奇险不同。其《宝月集》,现在留存下来的诗歌有743首,贯休在艺术方面是素养十分高的、被天下人都赞叹的大诗人。他在诗论里的一些诗学主张,都体现了“为僧难得不为僧”“长江二雅入三乘”(杜荀鹤《赠休禅和》)、“贤圣无他术,圆融只在吴”(贯休《寄天台道友》)集大成的特点。

    在刘京城的《贯休乐府诗探微》中分析贯休乐府诗计53首,文中提及贯休在体制上学习了太白诗法。虽然贯休的写诗风格借用古题来表达心里的情感,但在想法上也是能够对应乐府诗的传统讽喻,在艺术风格上也带有一定规模歌诗的雅淡之风气,同时具体分析了乐府诗的体制、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等。

    在关于贯休乐府诗的体制特点上:有关老杜的“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乐府传统创作手法,以及元白等人的“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新乐府诗法对中晚唐的乐府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时由于这股风气的影响,许多诗人开始大量创作自命题的一些乐府诗,在贯休的诗集中有53首乐府诗,全部都是乐府旧题,没有一首是新题乐府。他的诗学习了太白的“使古题写时事”的一些技法,而这实际上恰恰是对于汉魏乐府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风骨的继承,因此诗中都具有一股激蕩的浩然之气。

    贯休乐府诗的思想内容:贯休也把自己写成与乐天、长吉相似的诗人。在通过对于贯休全部乐府诗的解读之后,我们发现贯休诗作在思想内容上比较推崇颂美讽刺之道,而在艺术上亦有长吉的情感。也是因为在晚唐时期诗人的生活衰败乱离,所以无法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这些,以此来看待世事的自然发展的规律,并且因为这些而普遍表现出悲伤愤慨的情绪。而到了姚贾苦的吟派及其追随者们这里,诗歌的内容范围变得狭窄,特别少的反映社会问题。但到了贯休这里,诗歌直接面对农民生活而没有无病呻吟的意识。贯休也作了一些有关于离别思念的《临高台》《古离别》,同时也有感慨时光流逝、人生苦短的,像《长安道》《蒿里》,也有写严寒酷冷的《苦寒行》,有恨无知音赏的《善哉行》,有伤亲情沧丧、世风不古的《上留田》,有欲“学上夂前贤多慷慨”的《阳春曲》,还有斥轻薄少年的《少年行》《轻薄篇》,更有叙征夫思妇生别离的《杞梁妻》《夜夜曲》,等等。拿这些诗与汉唐以来众多其他诗僧的一些作品来相比较,并且在反映社会生活上,它们不仅涉及的面非常广,在对社会问题上也有许多新的认识、一些深沉的思考及独特的感受,等等。而贯休最突出的地方就是能把富贵者的骄奢淫逸跟农民的背朝天还有辛苦劳动摆在一起,两者对比,更是表达他对这种更不合理的现实的批判和讽刺。

    贯休的为人很正直,重视品行讲气节,是不能折腰事权贵的个性,并且也是感情很丰富的诗僧。他的作品内容也因此十分复杂丰富,不论是当时的国家大事、民生疾苦、政治风云还是军事冲突、民情风俗等个人感触,没有不表现的。他是正统思想较重、政治欲较强、儒家色彩比较明显的诗人。

    但贯休最为今人所熟悉的,还是他创作的罗汉像绘画。在贯休之前,也有很多画罗汉像的名家,像唐代的卢楞伽、王维,东晋的戴逵与张僧繇等人,但他们的影响非常小范围也不是很广。后期随着慢慢发展到了五代,像贯休、张玄等画罗汉像的人出现,技艺也更加高超,逐步提高了罗汉绘画在中国绘画美术史上的绘画地位。一方面,是与当时的一个社会环境,也是禅宗的流行密切关联;同时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与贯休独特的绘画风格和绘画想法、绘画情感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贯休同时是画史上最早画十六罗汉的画家,他画的罗汉画像也是非常宝贵的。他画的罗汉像风格奇古、造型夸张,在天竺人面部特征的佛像造型上,称“梵相”,为后人所沿用,从而被称为“贯休体”。贯休所画的罗汉的外貌是特别的、怪异的,即便如此,仍然可以说是重新确立了罗汉的新形象。在丑陋和人物变形之中,直接用来表达自我的内心想法。李梅艳的《简探贯休罗汉形象的来源》中有对贯休所画的罗汉进行分解详说,贯休所画罗汉的外貌是奇特的、怪异的、夸张的,也可以说是突出于整个罗汉绘画发展的风格,对于贯休能作出如此特别的罗汉形象的来源也有过很多的讨论。这里是着重对贯休所画罗汉画的形象进行探讨:

    从他的师承上来看,在《益州名画录》的记载,说其“师阎立本”,在很多方面的记载都画承阎立本的风格,但从至今流传的贯休十六罗汉图来看,很难找到笔法与阎立本有共同特点。不论是从哪个方面看,在形神的方面还是线条勾画法上,都有独创的属于他自己的地方。贯休曾宣称:“他所画的罗汉,得之于梦中。”但在这里,古人认为他在说谎。因为古人审评画常常用托梦给神来说明自己的画面,所以也并不奇怪。但是显然也有自己的一些实践经验,也有很多人认为应梦只是托词,觉得是一种入定可以用禅修来解释,但是也只是猜测不得而知。

    那贯休的罗汉形象来源于哪里呢?有一些推测,首先是跟贯休个人的一些经历有关,贯休喜欢游历山川,不局限于寺庙僧堂,同时结交的人权贵官场的都有,给他的人生阅历也增添了不少色彩;其次,对于当时的整个社会环境、外交政策也相当开放,还有后期战争的来袭,等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在贯休身上,有着很多特质,一方面是有着作为禅师自带的仁善,同时也因为他的经历还有他的文学修养之高,他的骨子里有着文人狂士的清高之气。这些都给他的绘画创作增添了一些非常特别的色彩,让人觉得有了说不清的意味。他是一个远离僧堂又在其中的一个最为特别的罗汉画家。

    贯休对于罗汉造型的创造和刻画,是由于唐末衰乱,他入蜀避兵,和许多巨额浓眉、深目高鼻的西域僧人还有印度僧人等多有接触,然后发挥想象,加以梦境的幻化。他的罗汉图中罗汉形象的头颅结构和面部表情表现得十分夸张,他们的眉毛画得浓密,眼睛上下使用了很多双线或多层线条,以此来强调这些人物眼部的神态,从而达到高颧深目、夸张的抽象的梵僧的效果。此外,他们的服饰图案也十分精细,与衣纹线条形成强烈的对比,同时也充分表现墨色和笔法的变化趣味。由于唐代佛教艺术逐渐世俗化,越来越被世人所接受,形象也越来越写实,而贯休所画则不被世间所传,而是更加夸张变形,变得十分怪异,看过的人无不瞩目。他的罗汉画造型独特,以怪异独特著称,他的罗汉造型带有强烈的民间信仰性质,嬉笑怒骂、神态各异,全力地展现人间的世态悲欢。罗汉像发展到隋唐以后,佛教才开始在中国世俗化和本土化。佛教也跟当时的罗汉信仰和人们对罗汉的认识有关,并且所画罗汉得之于梦中,所以这样来说贯休的罗汉图是一种不拘泥于古法、独特的创新。

    十六罗汉画像是贯休的绘画作品中最得意的作品,不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来看都是非常出色的。不论是作品的独特风貌,还是用笔技巧,等等,一直以来都受到了非常高的评价。在贯休的创作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能格”而是在此基础上有更深层次的内容,一种把自己对国家社会的共同祈愿融入画中。从历史上来看,贯休的罗汉图有很重要的美学意义,不管是对佛教文化的传播还是对于贯休绘画本身的研究都有重大的作用。讓我们也同样感受贯休的出世、入世,一起来感受贯休罗汉像的明心见性、圣凡情泯和诗作的激荡之情。

    参考文献:

    [1]范明华.《历代名画记》绘画美学思想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2]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6.

    [3]昙域.禅月集序[A].全唐文·卷九二二[C].北京:中华书局,1983.

    [4]阮荣春.佛教艺术[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8.

    [5]杨新.五代贯休罗汉图[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

    [6]孙昌武.中国佛教文化史(第四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0.

    [7]林谷芳.画禅[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8]屈志奋.论贯休罗汉像的狂逸之美文[J].美与时代,2014,3(19).

    [9]李艳梅.简探贯休罗汉形象的来源[J].科技信息,2009,8(13).

    [10]朱学东.“贤圣无他术 圆融只在吾”——唐末五代诗僧贯休诗论探微[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8(20).

    [11]田道英.贯休诗歌系年[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5(09).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艺术设计系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