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领域农业硕士培养体系改革与探索

    胡洪 王淑娟 闻爱友 白晰

    摘要:养殖领域农业硕士应适应饲料和养殖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但存在培养体系不完善、实践经验不足、教学团队缺乏经验等问题。因此,现就养殖领域农业硕士培养现状及教学改革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养殖;教学;改革;农业硕士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20)06-0010-02

    农业硕士(原名农业推广硕士)是国家为适应和助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设立的硕士专业,其目的是为农业发展培养和输入具有农业专业技能的应用复合人才。养殖领域专业硕士是农业硕士的重要方向,满足我国不断进步的养殖业。养殖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近年来,随着我国养殖业腾飞,畜牧企业急需高层次的养殖领域硕士。经过多年发展,养殖领域硕士的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仍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

    1养殖领域农业硕士培养现状

    养殖领域农业硕士强调畜牧相关应用能力的提升,为畜牧企业(如养殖企业、饲料生产企业、畜牧相关生物科技公司等)和行政部门(如农业农村厅、畜牧局、畜牧推广站、兽医站等)提供具有业务实施和部门管理能力的应用综合型人才。养殖领域农业硕士的设置适应现代畜牧业体系,有助于畜牧科技最新成果的推广和农村区域經济的发展,在农业和畜牧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虽然养殖领域农业硕士是硕士生教育中的关键一环,但是培养体系、课程认知和教学目标均不够准确。农业高校养殖领域农业硕士培养体系“应用性”属性定位不清晰,课程模式和考核评价方式又大多在专业和学术硕士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和修订,未形成完善的科学培养系统。目前,养殖领域农业硕士实际培养方向偏离了专业方向,推广的人才与畜牧业发展存在脱节情况,极大阻碍农业硕士的快速发展。基于此,农业高校应积极进行农业硕士培养体系的改革和探索,尽快培养具有畜牧专业理论、经济管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养殖专业人才,助力中国新农科蓬勃发展。

    2养殖领域农业硕士培养体系改革

    2.1修订和完善与我国畜牧业现状相适应的养殖领域农业硕士培养方案

    养殖领域农业硕士培养方案对农业硕士的培养起关键作用。由于养殖领域农业硕士的特殊性,培养方案设置时应积极邀请畜牧相关企业家和学者参与,促使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统一,为培养畜牧理论知识坚固、创新实践能力强和职业素质高综合型人才而服务。

    首先,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优化课程体系。李茜等(2012)调研发现农业高校养殖领域农业硕士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很难体现新知识、新理论和新工艺,不能满足畜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公共基础课设置包括专业英语、自然辨证法、科学观、科学基础理论等应与我国最新“三农”政策相结合,让学生从宏观层面掌握国家畜牧业发展政策,提升职业自豪感;专业基础课设置应注重应用型,课程包括动物营养学、畜禽养殖技术、饲料及其配置技术、畜禽遗传育种与繁殖、畜禽环境生态学等,提升学生理论基础水平;选修课主要以创新创业、“互联网+”和畜牧业经营管理为主,培养学习创新创业能力。

    其次,要重视实践实训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以产教融合模式提升养殖专业硕士实操能力。由于发展时间尚短,农业高校养殖农业硕士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实践实习实训体系,特别对于应届本科生而言缺乏生产训练,不利于将来就业。培养体系以“产教融合”方式设立实践实训系统,主要通过客观真实的教学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适应畜牧企业实际需求。高校动物科学学院需积极对接畜禽养殖和饲料企业,共同培养专业人才,既达到高校养殖领域专业硕士的教学目标,又可以为企业提供所需人力资源,起到“双赢”作用。在实践实训教学过程中,实习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明确实践要求和目的;实习期间,要求学生虚心向专业人员请教学习,并做好记录和总结;实习后,教师可以组织翻转课堂和案例教学等方式进行总结培训,让学生阐述实习经历及所思所得,更利于实际生产能力的巩固提高。

    最后,培养方案不能一概而论。以学生为中心,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学习时间可以实行2~4年的弹性教学,在职养殖专业硕士学习时间可适当延长,全职脱产硕士可2年毕业。在设置课程时也应区别培养,满足个性化需求。

    2.2创建和完善养殖领域农业硕士教学团队,改革和探索新教学手段

    相对于专业和学术型硕士,养殖领域农业硕士除了必备畜禽养殖专业知识外,更需要能够解决畜牧生产和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然而现有“单导师制度”不符合现有形式。针对以上问题,农业高校应引进一批饲料生产和畜禽养殖一线专家、企业家和研究员加入养殖农业硕士的培养,构建畜牧专业水平较高的校外导师队伍。双导师制,即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是提高养殖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校内导师主要指导学生思想政治和畜牧专业知识,夯实理论基础,提高理论素质和科研水平;校外导师主要在实际生产层面教导学生,提升实际生产水平。双导师制有机结合可有效平衡生产和理论的关系,在各自擅长领域充分发挥优势,提高养殖领域农业硕士培养质量。

    校外和校内导师均应注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提升,积极探索案例教学、虚拟实践教学、“互联网+”教学、研究型教学等。学院也应积极支持教学改革,设立研究生学习室,便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交流,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产生思想火花,改善教学效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积极举办教学名师、科研大家或龙头企业家的学术研究专题报告,拓宽养殖领域农业硕士畜牧业视域,丰富学生各层次知识层面。

    2.3完善考核和反馈机制,提升教学效果

    研究生考核包括课程、实习实训和毕业论文考核三部分,创建“三重考核”机制。课程考核应注重理论知识的运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反转课堂或课程论文形式进行考核更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实习实训考核要严格要求学生保质保量的完成“产教融合”的实践任务,可采用现代化“互联网+”技术(如视频打卡、语音签到、位置报告等)督促学生认真进行生产操作锻炼,考核以实习报告的形式进行,提高学生实际生产水平。毕业研究论文采用“双盲”形式进行评审,做到严把关,考核结果不及格的不允许毕业,可适当延长1~2年毕业。

    另一方面,每三年也需要对校内和校外导师进行考核,校内导师考核主要包括科研水平、指导学生情况、产学研等方面进行考核,校外导师主要从专业技术水平、指导研究生责任感、实践实训和创新能力方面进行考核。本着对硕士研究生负责的态度,考核达不到要求的导师不再进行续聘。

    3结语

    我国畜牧业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需要大量具有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由于养殖领域农业硕士培养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需要积极深入进行探讨和改革,特别需要联合大范围农业高校共同协作研究,完善养殖领域农业硕士培养体系,为我国畜牧企业发展源源不断提供既懂技术管理又掌握经营管理的复合应用型硕士人才。

相关文章!
  • 浅谈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与农村

    朱钇澜【摘 ? 要】 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几年来,党中央以及财务部

  • 低盐胁迫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

    孙梦蕾姜志强蒋洁兰王莉苹摘 要:为探讨低盐胁迫下肝脏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机体免疫中的作用,在肝脏酶活性、组织结构和基

  •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

    陆艳凤++孙国波++张响英++章敬旗++张海波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展在教学模式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