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中堪舆的思想研究与创作思考
张月
摘 要:堪舆这个词语在人们日常谈论我国山水的时候是会经常涉及到的一个思想,在我们国家,从古至今,对于山川河流的欣赏角度都是和堪舆思想分不开的,在我们看来,中国山水画与堪舆思想是不能够分开来看的。一些专家对我们国家一些历史上的名画进行品评的时候,一定会涉及到堪舆思想的评价,从而探析山水画的内涵。很多古代山水画作品都与古人的堪舆观念相合。总的来说,堪舆就是人们向往自然的一种完善自我的方式和方法,而中国的山水画恰恰将这种方式和方法表现出来。我们平时在欣赏古代山水画的时候,一定要从古人的角度,利用古人的审美眼光去欣赏,通过体会古人作画时的心境,从而深入地感受山水画中的美。通过对中国山水画中堪舆的思想进行研究分析,进而对堪舆思想在中国山水画理论中的体现进行深入探究,最后结合相关材料对于我们国家山水画与堪舆结合得比较好的经典作品进行赏析,以期帮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山水画,同时也对于堪輿思想的研究价值进行了肯定。
关键词:山水画;堪舆;思考
一、中国山水画中堪舆思想的研究分析
(一)堪舆思想的分析
堪舆思想在我们国家是起源于对于房屋住宅的风水研究,并且堪舆的具体内容也会随着时间和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发生一定的变化。最早标志着堪舆思想成熟的书籍是晋代郭璞编著的《葬经》,书中对于堪舆思想有着一定的论述,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句为: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意思就是;风可以让气流散,但是用水可以做出界限阻挡住气的流逝,以前的人聚集起气让他不流失,让他虽有活动却不超出界限,所以称之为风水,这里的风水也就是我们上文所说的堪舆。在我们国家古代的不同时间段,我国山水画中堪舆思想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堪舆思想一度被认为是封建迷信思想而被禁止,导致了中国山水画中堪舆思想的表达在过去的100年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直到上个世纪末,山水画中的堪舆思想才获得人们的重视,某大学建筑教授称堪舆思想为一种审美设计理论,这种理论涉及了古代的地质学、审美学一级景观学和生态学、地理学。在上个世纪末,东南大学的一位学者编著了一部跟堪舆有关的《风水探源》,这部著作对于我们国家的堪舆思想研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并且在当时对于我们国家的风水学研究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这部著作中的所提到的堪舆思想的主旨就是追求和探索建筑地域的选择以及地理方位与天道和命运的互相影响。这也就是我们从古至今一直流传的天人合理的理论,堪舆注重的是人类如何去感应环境进而适应环境,而不是如何去控制环境。
(二)中国古人对堪舆思想的认识程度
在我们国家的古代,堪舆思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思想,堪舆也可以称为风水,在古代被当成一种地理研究技术,属于一种技能方法,与医术等其他技能有着同等的地位。但是当对于其他技能来说风水与每一个家庭都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所有人都对其格外关注。我们都知道,我们国家历史上历代皇帝对于自身的都城和死后陵墓的风水都是十分重视的。很多皇帝在选择都城位置以及陵墓位置的都是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派人去勘探和考察,可见古代人们对于风水的重视。由于山水画与风水思想的联系,很多古代画家对于风水更加重视。古人对风水学的重视不仅仅体现在风水学的著作当中,同样也体现在其他各种领域的著作当中,包括医学著作《黄帝内经》,等等。宅者,人之本,人以宅为家,若安,即家代昌吉,若不安,即门族衰微,意思就是建筑住宅就是人生存的根本,人们把建筑住宅作为自己的家,家如果风水和谐,那么世代就会吉祥昌盛,如果风水不好,就会使得整个家族逐渐衰败。我们通过各种资料可以了解到,古代人对于风水极为关注。
二、堪舆思想在中国山水画理论中的体现
(一)根据其形状取其神态
古代的一部绘画著作《画筌》中对于画作和风水学关系进行了阐述;分五行而辨体,峰势同形,谙于地理。这句话就表明了山水画的作者应该根据堪舆的思想来对山水进行观察,通过风水思想来获取山水画的神魂。通过风水思想来对自然风物进行观察和审美,对其神韵进行领会,从而体现到画作当中。古代山水画大家对于画作的评价都是神魂最为重要,其表象的好坏都在其次,但是我们都知道,如果画的表象达不到一定的高度,那么也就根本无法表现其神魂。不同线条的山水带给人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一些棱角多的山水给人以冷的感觉,而平缓的山水给人以生动的感觉,风水著作当中通过对山水形态的观察把其总结为“星”具体可以分为九星和五星,等等,每一种星都能够给人不同的感受。其中,在画作当中,所涉及到的风水思想也包括金木水火土,相对应的是圆直曲尖方,然而根据圆直曲尖方所对应的在画作中表现出来的感觉又能够对应丽、锐、厚、秀、和,这五种感受赋予了五种性格,为画作赋予了更多的神魂。
(二)砂环水抱的和谐观
上文已经提到,堪舆思想的主旨在于建筑位置的选择以及建筑布局的规划,从而联系到命运和天道,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天人合一。对于地理位置的风水勘查主要在于观察该地区的生气积聚,在堪舆思想中有一个理论叫做大地犹如人体,大地的脉络以及生气犹如人体内部的经络和气息,而人体的穴位等同于风水聚集的地理位置。在进行风水地理位置勘查的过程中,就要涉及到砂环水抱的理论,只有达到了砂环水抱的程度,才能够使得地理位置的风水达到和谐的程度,从而产生生气积聚的效果。世界上的山水布局形态万千,但是根据堪舆思想的这一理念,就可以寻找到生气积聚的地点。在《鬼吹灯》小说当中有一个词叫作寻龙点穴,这个词汇的来源是有理论根据的,我们国家古代的风水专家把山的走势称为龙,把高低起伏、弯转扭曲的山脉称为龙脉,龙脉当中的生气积聚处也就是龙穴。然而山和水是互相关联的,一个走势高低起伏的山脉必然会在其邻水的地点,找到积聚生气的地点。这也就是上文所提到的砂环水抱,高低起伏的山被称为砂,砂可以挡住风,保护积聚生气的地点不被破坏。古代权贵极为重视陵墓的选择,对于身边随从的位置安排都暗合风水学理论。上文描述了砂环,现在来讨论一下水抱:这里所说的水抱,其含义就是积聚生气的地点有水流进行曲面的环抱,这里所指的水,可以理解成小溪、河流或者池塘,甚至是湖泊,但是一定不会是海洋。因为前面所说的水,有保护和守护生气不被破坏的意义,而海洋则会使聚集的生气飘散。所谓风水,就是风和水同样重要,古代著作《葬经》之中有言,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也就是说在风水学术当中,水的重要性是要高于风的。
(三)把生机作为核心
在我们国家著名的《易经》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哲学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往复循环的生命空间,所以我们国家的堪舆思想研究也涉及到了阴阳五行八卦的思想学说。古代风水学说认为天地世界也犹如人体一样,有经络、有血、有穴位,像一个大生命体。我国古代的哲学界认为,世界万物就是由气构成的,庄子说过,气聚万物生,气散万物死。上文所提到的风水学家郭璞的《葬经》中也提到了葬者,乘生气也。而气在山水画当中也得以体现,一些画家认为,一幅画的光影,大局观都没有画中的气韵重要,一幅画有了气韵,也就有了神魂,灵动活泼,也就是我们国家著名画家董其昌所提到的“画山水就是画生机”。山水画最在乎的是气韵,但是气韵并不是指画中的云雾烟气,而是天地之间的气韵,由气韵生出灵动、自然、神韵,而气韵又是来自于画笔。要求画家在进行作画的时候,同时运用笔气和墨气,古人总结的笔气,就是用笔时不凝不弱,而墨气,就是在用墨时,不浓不淡,不干不湿,笔气和墨气运用得当生出气韵。我们国家的山水画,因为有了气,从而出现了韵,画家的用笔对应了气,墨水对应了韵,墨水的浓淡干湿焦,对应了灵活清明厚,因为气韵的流转,体现了画作的灵动,从而展示了山水的活力之美。
三、中国山水画与堪舆思想相结合的作品欣赏
(一)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这幅作品来自于宋代的画家王希孟,这幅画的最大特点在于画卷的长度,利用长达几丈的画卷非常精细地绘出了我们国家宋朝时期的山水景色,也是当时的皇帝非常喜欢的一幅画作。我们可以看到,画作当中的景色非常丰富,同时布局非常严谨,青山绿水,村庄人家,画作多处都体现着砂环水抱的堪舆思想。画作当中不但表现了宋代人们对于住宅地点选择的重视,同时也宋代人们对于风水文化的关注。
(二)溪山行旅图
《溪山行旅图》这部作品是来自于北宋的范宽之作,这部作品在当时来讲是一部非常著名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画中的山峰占据了整幅画作的大部分空间,山峰的下面小溪潺潺,小溪旁边的树木生动活泼,右上角的泉水顺着山峰流到谷底,最后与小溪汇合到一起。从整个画作布局上来看,非常暗合风水学当中的明堂,也就是水流汇集之处,从画作当中可以推断出此处的龙穴所在,而在画中却又看不到,符合了砂环水抱的风水学理念。主龙雄踞,众砂环抱,拥随着俯伏着,深刻地体现了当时山水画作品当中的大小相间,主次分明,呼应有情这些特点。
四、 结语
本文通过对中国山水画中堪舆的思想进行研究分析,进而对堪舆思想在中国山水画理论中的体现进行深入探究,最后结合相关材料对于我们国家山水画与堪舆结合得比较好的经典作品进行赏析。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山水画,同时也对于堪舆思想的研究价值进行了肯定。我们在了解风水学精华的同时,也應该意识到堪舆思想是存在一定的糟粕文化的,很多风水学当中关于占星学说的理论是可以被定义为迷信思想的。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堪舆思想当中的美学思想,不仅仅体现了风水学的价值,同时也促进了我们国家山水画的进步和发展,对于我们这些后代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云飞.由五代宋初山水画论看风水学对山水画成熟的影响[J].东南文化,2005,(01):48-51.
[2]罗曼.中国山水画程式化之我见——从风水角度剖析山水画的程式化[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0,(11):100-101.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