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校智库组建模式与运行机制浅析

    【摘 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湖北省作为教育大省,应该努力成为高校智库的发展领军者,不断审视完善自身。从湖北省高校智库的人员配置、组织结构、成果转化模式以及政治、经济、学术运行机制来看,虽然各方面已初成体系,但仍存在着人员结构单一、组织结构不完善、成果转换不足、过度依赖政府、影响力较低、市场需求意识不足等问题。湖北省高校智库的进一步发展急需解决这些问题,对症下药。

    【关键词】 湖北省 高校智库 组建模式 运行机制

    一、湖北高校智库建设现状

    湖北省是教育大省,拥有丰富的高校人员、齐备的学科类别、成熟的研究平台,这些优质学术资源使其成为了省市政府政策研究、战略研究值得信赖的决策提供伙伴。

    具体来说,湖北省普通高校的总数位居全国第二,一共拥有 89 所普通高校(其中部委属高校 8 所,省属本科高校 27 所,高等专科学校 3 所,高等职业学院 51 所),31 所独立学院。同时湖北省在校生总规模居全国前列,其中在校研究生 8.26 万人,普通高校在校生 118.49 万人。在博士、硕士学位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量上湖北省也位居全国前列。高校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量位居全国第 4 位。近年来,湖北省各类国家级科技基地、平台拥有量在全国排名前三位,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高水平创新平台体系。全省拥有国家实验室 1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14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3 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 11 个,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 13 个,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 11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59 个,省级工程中心 21 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30 个。

    据2016年湖北省教育厅最新统计,湖北省高校智库总数达143个。而在国家 150 家高校智库中,湖北省有 12家上榜,分别为: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现代经济学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湖北大学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湖北省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三峡大学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1]。

    二、湖北省高校智库的组建模式

    1.人员配置模式

    湖北省智库人员组成相对单一,由于高校智库的业务主管单位即为所属高校,智库人员大多是本校教授和研究生,且全职员工较少,一般不超过几十人的编制。大多湖北高校智库实行行政化管理,政治色彩较浓,课题的分派、职称评定、资金使用多由行政主管一把抓。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学校设有城乡社区社会管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财政与发展研究中心、湖北金融研究中心、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中国收入分配研究中心、WT0与湖北发展研究中心、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知识产权协同创新中心、湖北创业与就业研究中心10个科研机构。目前各研究中心各自有独立负责人,具有一定的自主决策权,但是在资金、课题分配等大方向上还是受学校行政层统一管理。具体来说,整个科研机构平台,除一位副校长总负责外,设有一名科研部部长、两名副部长,设有一名社科院院长、一名副院长,另外设有办公室、项目科、成果科进行辅助行政支持工作,总共十几人的编制。但是学校未设立正规的委员会或监事会对智库决策进行集体决议和审查,其他湖北省高校智库情况类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智库核心研究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自主研究性。

    在人员配置上的另一个问题是任职关系不清晰。例如,有的智库人员人事关系仍挂靠在原来学院,有的随临时调动而转走,薪酬发放因此容易出现归属不清的问题。这些都影响了智库人员管理质量,既不利于智库工作开展,也不利于人员激励。

    因此,湖北高校智库人员配置管理模式还需进一步健全。首先,在校内智库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即并非统一的行政管理,而是给每个研究中心足够的自主权,除专门的研究人员之外,可以成立管理委员会、监事会来对校内智库决策进行集体决策和审查。另外,在对外人员上,湖北地方高校智库可借助武汉市委、市政府的帮助,协同致力于有效整合武汉市重复与分散建设的智库机构,打破部门、院校、院系之间的壁垒,将现有资源有效整合,发挥强强合作的集群效应,共同为湖北省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2.组织结构模式

    湖北省高校智库在组织结构方面有以下特点:首先,智库通常根据不同的研究项目和研究方向下设多个研究机构,且研究机构通常是跨学院的,并不隶属于哪一个学院,这种矩阵制组织机构提升了智库项目研究的灵活性和应变性。例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湖北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由公共管理学院和法学院的两位教授共同担任责任人,两个学院的研究人员共同参与;“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院”由工商管理学院、法学院、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的三名教授共同担任负责人,三院共同参与。这就形成了依托于相关学院、以项目为纽带的“矩阵式”科研体系,围绕重大战略问题开展跨学科的合作研究。其次,一些高校智库开始逐步探索平台化管理,将校内的多个零散研究机构合并融合为智库群。例如,武汉大学划分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科學发展技术研究院,将众多研究中心按照研究方向的不同划分形成了人文社科类和科学技术类的智库群。再次,高校智库开始尝试充分利用自身的学术资源建立数据库与调查中心,从而为智库的研究提供科学性保障并提高它的准确性。

    但是湖北省高校智库起步较晚,由于缺乏经验及外部交流合作,上述措施正在探索前进中,尚未形成规范的治理环境及管理体系。

    3.成果转化模式

    湖北省高校智库的研究成果大多表现为学术论文,通过期刊、书籍、研讨会、学术论坛等形式来对外进行分享。湖北高校优秀科技成果转换项目(21项)中,武汉大学2个:《一种防龋齿蛋白疫苗及其制备方法》、《零过渡动态无功补偿专利成果产业化及国家标准化》。华中科技大学2个:《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系统(MOST)》、《大型复杂高端零件铸锻铣合一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

    不难发现,湖北省高校智库成果转化方面的一大问题是: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数量较少,且成功转化的研究成果多为科学技术类,在人文社科类的研究成果转化极少。总的来说,湖北省高校智库成果转化模式还停留在简单的论文发表层面上,学术性质较强,真正转化为实际应用的研究成果比例不高,并且成功转化的成果性质偏向科学技术类,人文社科类成果较少。这也表明了高校智库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力仍尚浅,未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湖北省高校智库的运行机制

    1.湖北省高校智库运行的政治机制

    从身份上来看,高校智库担当着高校下属单位和政策研究机构的双重角色。湖北省高校智库通常属于事业单位,其行政主管部门主要是本地的编制管理机关等;业务主管单位主要是其所属高校。因此,湖北省高校智库与政府的关系体现为高校智库为政府提供咨询和研究服务,政府通过行政拨款或者项目咨询的形式支持和维护高校智库的发展。

    以武汉大学为例,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项目来源主要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教育部社科司、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司法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几乎全部都为上级主管部门及相关政府机构,项目及资金来源单一化严重。而从整个湖北省高校的经费机制来看,高校智库经费多来自于上级主管部门(如中国教育部、湖北省教育厅)的财政拨款和高校的办学经费支持,其研究平台则多以其高校内部设立的研究机构、学院、系、室等来搭建。

    这种与政府稳定的关系也提供了一种制度化的渠道,高校智库可以通过这种渠道与其行政主管部门沟通以传播其政策研究成果,发挥一定的政策影响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一方面高校智库的独立性较差,过分依赖政府的项目及資金来源。考虑到湖北高校智库研究人员与学校在人身、组织及经济上的从属性,这就决定了其不可能完全脱离学校,独自开展研,而是只能依靠所属院校的各种优势资源。因此,高校智库研究想进一步发展还只能依靠高校自身来吸引资金,缺乏社会捐赠、众筹等多元化资金来源,高校智库的独立性研究进展困难。另一方面,高校智库与政府之间虽存在咨询合作,但高校对政府政策的影响甚微,政府与高校的才流动陷入了尴尬局面。高校虽有政府委托的一些项目,但是这些项目更多的还是停留在理论或者数据收集整理层面,对政府政策影响甚微。并且,湖北高校智库研究人员虽然具有较高的学历、较为扎实的理论基本功,但是真正能够运用“旋转门”,从高校智库顺利进入政府高层或者官员从政府高层走入高校智库开展研究,在实践中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高校智库对政府的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总的来说湖北高校智库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还有待重塑。一方面,高校既要摆脱高校智库经费等方面过度依赖政府的局面,高校智库急需找多元化资金来源,保证自身独立性。另一方面,高校智库对政府的影响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体现着在加强研究成果对政策影响力及完善类似“旋转门”的高校智库与政府间人才流动机制上。

    2.中国高校智库运行的市场机制

    据湖北日报讯,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在湖北省新型智库建设座谈会上指出,湖北具有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的良好条件,但与国内及世界一流智库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湖北省高校智库建设滞后,水平低下,缺乏市场、信息是一大主要原因。正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高校智库建设仍明显滞后,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还存在很大不足,有分量、有影响的智库很少,结构也不尽合理,每年提交的咨询报告对重大决策产生影响也较少。根本原因是问题意识及需求意识不强、联系实际不足、改革力度不够[2]。”市场需求意识不强,研究未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是湖北省高校智库的一大重点问题。大部分高校实际上并未找准高校智库的定位,或者说市场需求意识严重不足,因而开展的研究更多沉浸在传统的学术研究里。现在的高校智库研究往往依靠省教育厅、科技厅的项目来源,项目研究注重的也是逻辑的推演,很少关心市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也就是说,高校并不是出于为政府决策出谋划策、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的考虑,来选择与确定科研课题、科研项目、科研目标等。

    智库产品的市场化像其他的商品市场一样,需要遵循一定的市场规律,那也必然会像其他商品市场一样出现市场失灵的可能性。而高校智库市场呈现出更高的政治性和社会性,也就更易出现市场失灵。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政府加以规范和引导。也就是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改革陈腐落后的规程体制。现在湖北省许多高校智库在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中,其成果如论文、项目、专利等,只要发表就有奖励,不管内容是否专业,也不管有无用处;而智库内容的“建言献策”是发奖的一项重要指标,前提应该是“得到省市主要领导人批示并被采纳实行”。因此智库市场机制的优化,一方面要严抓原有指标,同时还要根据市场需要对智库成果评价指标进行适时调整,强调研究成果的实际性与可用性。

    3.中国高校智库运行的学术机制

    高校主要任务是教学和科研,因此,无论是人员的编制、经费的划拨以及对大学教师的考核机制都是基于这两个大任务而设置的。为了完成考核,大学教师要承担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都较为繁重,课时量较多,另外还有发表论文和承担研究课题的要求,占据了教师本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投入智库研究的时间不足。而现在我国高校,智库研究通常不能计入工作量,也无法计入科研考核,限制了高校教师投入智库研究的热情,影响高校智库的科研发展。

    除几所顶级高校智库外,大多数湖北省高校也还未划拨专门经费支持智库建设,高校教师从事智库研究,有时甚至还需要“自带干粮”。由此可以看出,湖北省高校智库的学术力量相对较弱,学术机制有待变革和完善。

    四、结语

    湖北省作为教育大省,有着众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再加上国家对高校智库建设

    相关文件的颁发,湖北省高校智库建设正处于积极发展的阶段,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湖北省高校智库在组建模式上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人员配置结构单一,管理缺乏灵活性,人才流动性差。其次,组织结构缺乏规范的治理环境及管理体系。再次,研究成果大多停留在学术论文层面,取得实际转化的极少。针对以上问题,湖北省高校智库首先应该提高管理能力,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形成规范的高校智库管理体系。同时研究人员急需转换思维,聚焦于能对实际社会产生影响的研究,学校也应大力支持,推动智库研究成果的转化。

    在运行机制上,湖北省高校智库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湖北省高校智库在项目来源及研究经费等方面过度依赖政府,独立性较差;但同时,高校智库对政府的影响力甚微,与政府间的人才流动陷入僵局。其次,高校普遍市场需求意识不足,聚焦于学术思维推理,研究方向与市场需求难以契合,研究成果难以转化,对社会实际贡献程度有待提高。再次,作为高校智库研究人员主体的高校教师肩负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无暇完全投入智库研究且缺乏相应激励。针对以上问题,湖北省高校首先应加强外部交流合作,寻找多元化的经费来源,增强自身独立性;同时应与政府共同努力完善类似“旋转门”的人才流动机制,增强影响力。其次,高校要找准定位,树立市场需求意识,真正做到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研究。再次,高校的学术机制还需进一步改善,可将智库研究成果纳入教师评价考核,并附上相应的有效激励机制,一定程度上缓解研究人员的压力。

    【参考文献】

    [1] 2014年中国智库报告[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2015.

    [2] 李茂林 .论湖北省特色高校智库的建设[N].教学改革,2016.24:208.

    [3] 秦惠民.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4.4

    [4] 李卫红.高校在新型智库建设中的使命担当[N].人民日报,2014.02.16(5).

    [5] 徐维英,田晓明.高校智库建设的独特优势与问题[J].江苏高教,2016.02

    作者简介:张雨果(1995-),女,汉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促进政策创新的高校智库建设体制研究》(批准号2017GA012)阶段性成果。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