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云上太阳》中贵州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分析
崔晓红 王秀花
《云上太阳》是我国80后侗族女导演丑丑的作品,这部电影上映后获得了极高的赞誉,如被文化部评为2011年度对外宣传影片,在美国赛多纳电影节上斩获三项大奖等等。《云上太阳》向我们展示了贵州丹寨的淳朴美丽,当地村民的真诚善良,还带我们领略了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中苗族医术、古法造纸、民族服饰、民族舞蹈等多个方面。本影片中的贵州民族文化,既清新美好又具神秘色彩,这无疑会吸引国际社会的目光,增强贵州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一、 民族文化传播的相关理论概述
随着全球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数字化的实现让文化产业的发展得到了更多的机会。《云上太阳》中的贵州民族文化在网络化、数字化的媒体环境下得到了现实的发展,获得了国际上的赞誉和欣赏。
随着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推进,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实现为文化的融合创造了条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成为全球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全球化发展的今天,电影文化的影响和输出是双向的,更具有主动性的特点,文化交流的融合促使文化竞争越发激烈。少数民族电影在国际化影响力提升问题上,应该呈现出爱护的独特性、民族性,通过这种差异化的呈现,能够实现对民族文化的身份认同,能够推动民族文化全球化、世界化的发展。从后理论的建构模式来说,提升民族文化的意义重构能够让人们从民族电影中寻求一种最为本真的情感因素和文化因素,能够建立起基于文化认同的情感文化的共鸣,从而让人们能够主动的去接触、深入地了解民族文化的内容,最终达到民族文化的国家传播的目的。正如希约特说:“当电影的各个因素完全根植于特定的民族想象空间时,不知个中情理的外国观众是不可能理解其中的含义的,因此,这些电影因素对他们来说是晦涩的……虽然有些文化在一些方面完全不同,但却共同具有某些社会经历,在这种条件下,文化之间的转换才成为可能。”[1]
全球本土化下是城市驱动的文化的过程,在世界性的文化发展中,文化传承的形式和流通的过程都是有规律性的呈现。在鲍德里亚看来,文化需要形式系统的合作,文化对象只有参考价值。现实和虚拟之间的区别没有意义,因为一个特定对象的文化价值只是理解共享图像和符号。媒体的力量让大众媒体和数字媒体在现实思考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挥特长,这对于电影媒体中的民族文化传承的世界影响力的发挥和扩展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影响。
二、 贵州民族文化体现
《云上太阳》中大量体现了贵州的民族文化,除了让观众体会到心灵的洗礼还能够使大家更了解这些具有神秘色彩的民族文化。本片主要展示了贵州民族文化中苗医技术的神奇,古法造纸术的质朴,民族服装的鲜艳美丽和民族舞蹈“锦鸡舞”的欢快活泼。
贵州民族的苗医技术在影片伊始就通过抢救波琳的剧情引出了苗医,在全片中苗医多次出场救治波琳,显示出了苗医在苗寨医疗卫生中的重要地位,也展示了许多苗族独具特色的医疗技术和手段。片中主要体现了苗族医药技术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苗医的用药为自制的草药,其中的配料都为山中有药用价值的动植物,这些草药还分为内服的药丸、汤药和外用的沐浴药汤等;另一方面,苗医的诊病方法与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相似,片中就有苗医切脉,手诊,观舌,观眼的诊病镜头,另外苗医还有推拿技术,片中的苗医就通过推拿快速地缓解了波琳的病情,使她苏醒过来。
另外,贵州民族的古法造纸术在影片中也有精彩呈现,因为波琳需要画纸,耳环为她提供了自家制造的白纸,进而让波琳参观了制造这种纸的过程,也带领观众一起领略了贵州苗族质朴无华的古法造纸术。贵州的古法造纸术看似简单却有着繁复的过程,需要人们在劳动中投入耐心。首先要采摘造纸的原料,主要以植物的茎叶为主,接着要对其进行浸泡,浸泡完成后再进行“蒸、浆、晒、冻、拣、压、漂、捣”等流程,通过网框抄捞成型,等候其自然风干,才能最终成纸。这一过程全部由人工手工操作完成,通过这种技法制造出来的纸张质量上乘,绿色环保。苗族的造纸术与《天工开物》上的记载相符,是对东汉时期流传下来的古法造纸技术的继承。
贵州各民族的服饰也异彩纷呈。《云上太阳》中主要展示了苗族服饰,特别是鸟图腾部落的民族服饰。鸟图腾部落的民族服饰分为男装和女装,男装主要是具有民族特点的头巾、对襟布制上衣和长裤,颜色多为黑色和墨蓝色;女装则更为复杂,色彩也更丰富绚丽,标准的苗族鸟图腾部落女装有以下几个部分:头部的银冠及各种银饰,身着百褶裙,脚踏绣花鞋,在腰部还装饰有锦鸡尾巴。这些民族服饰不仅适合于当地的生活和劳动,还是民族信仰的表现形式,当地苗族用自制的土布制成本民族的服装既方便了生活需要又增加了民族的特色,锦鸡尾巴也在起装饰作用的同时向大家表明了本民族的图腾和信仰,是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云上太阳》中有多次表现了民族舞蹈的“锦鸡舞”,第一次是波琳看到丹寨的几个姑娘在跳舞,她们的衣裙腰部有很特殊的的装饰品;第二次表现锦鸡舞是全丹寨一起欢聚,寨中男子吹起了芦笙,大家穿着节日盛装一起跳起了锦鸡舞。锦鸡舞是苗族的传统民族舞蹈,它是苗家祭祖活动的主要舞蹈形式,在平日每当苗家有嫁娶、迎宾事宜时也会跳起场面宏大的锦鸡舞。苗族的锦鸡舞是原始民族图腾崇拜保留下来的传统,在今天已经成为苗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元素,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三、中贵州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011年6月,入围第1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新片展暨传媒大奖单元”的《云上太阳》在上海影城放映引发观众强烈关注,成为全球2000多部参赛影片中最受欢迎的电影之一。2011年7月,《云上太阳》剧组接到法国巴黎中国电影节的正式邀请,将参加法国巴黎举办的第五届法国巴黎中国电影节,2011年9月26日,《云上太阳》在高蒙歌剧院大电影院进行首场特别放映,并举行观众与记者见面会,现场好评不断,反响热烈。2011年末,《云上太阳》被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正式选定为外宣影片,将被译成英、法、西、德、俄等语言,给驻外使领馆提供使用。
2012年2月6日,中国电影《云上太阳》在美国休斯敦进行观影活动。贵州省旅游局代表团希望借助这一展现贵州原生态自然风光的故事片,向美国民众推广“多彩贵州”。影片在美国演出10场,受到华侨华人和美国观众好评。在休斯敦的观影活动中,影片展现的优美自然风光让观众陶醉,而中西方文化碰撞中发生的幽默情节不时引发观众会心的笑声。在随后举行的第十七届美国塞多纳国际电影节颁奖晚会上,作为中国唯一入选展播和获邀参赛的电影,《云上太阳》从145部佳片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最佳外语片奖”“最佳电影摄影奖”和“最佳影片提名奖”等3项大奖,其中“最佳外语片奖”和“最佳电影摄影奖”是本届国际电影节中分量最重要的两个奖项,成为本届国际电影节收获最丰的一部影片。电影节举行的7天里,《云上太阳》分别在22日、24日和26日被安排在最大的影院放映了3场。电影节结束后,导演丑丑还应邀走进美国几所名校放映和交流,通过影片让大家认识和了解美丽、神秘、多彩的贵州,影片在高校播放期间也广受好评。
外国媒体普遍认为:导演在《云上太阳》中向全世界展现了贵州民族文化的多个方面,无论是苗族医术、古法造纸术、民族服饰,还是以锦鸡舞为代表的艺术文化,这些具有民族特色和传统魅力的具体元素在文化对外传输和国际影响力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贵州民族文化所产生的乡愁与美好还可以为现代生活压力下的人们提供回归本心与自然的参照。此外,在《云上太阳》中也有贵州民族艺术文化的缩影,如芦笙的制作和演奏、锦鸡舞、花瓣等植物拼成的纸画,这些民族艺术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体现了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具有独特的民族魅力。
结语
苗族农耕文明的乡愁与美好为当下时代提供了未来回归的参照。今天的人们大多已经在城市的喧嚣中迷失了原本的自我与心灵的追求,《云上太阳》为我们呈现出了一片美丽的桃源景色,那里没有喧嚣,没有欺骗,一切返璞归真,一派宁静平和。苗族农耕文明使苗寨中的人们愿意留在家乡,并能够凭借勤劳的双手自给自足。这种简单安逸的状态是生活在钢筋水泥建筑中的我们所向往但却常常求之不得的,这种怀念而又无法回归的平静感觉,仿佛是一种乡愁,它存在于许多人的心中。在传统与现代的对比中,不难发现传统农耕社会中的人们更易守住本心,回归本我。《云上太阳》以自然之美,人性之美完成了一次现代化的祛魅,向全世界全方位的展示了贵州苗族农耕文明的各个层面,为全世界向往平静安宁与真善美的人们提供了未来心灵、肉体回归的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