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灿烂的日子》对电影声画的突破与诠释

    汪红红

    著名演员姜文执导的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于1995年上映后获得国内外影界的广泛赞誉,被评为1995年出产的世界十大佳片之首。姜文对自己的处女作很重视,拍摄要求十分严苛。这部根据作家王朔代表作《动物凶猛》改编而来的影片,汇聚了大批优秀演员,主要演员有夏雨、耿乐、宁静、陶虹等,片中每个角色都鲜活可亲。高要求、善剧本、良演员等多种因素的齐聚,促成了这部必将留名中国影史的佳片。

    一、 如幻如化的梦与现实

    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继承了小说《动物凶猛》的梦幻风格,通过影像与情节的组合,将主人公细碎混乱的记忆串成一部精致的回忆录,里面既有确曾发生过的往事,也有情感和记忆对现实的扭曲和美化。恰如王朔所言:“当我试图追求第一戏剧效果时,它就把憨厚纯朴的事实打入黑牢,向我贡献了一个美丽妖娆的替身。”[1]王朔笔下的“美丽妖娆的替身”,被姜文用巧妙的非线性叙事手法幻化成晶莹剔透的记忆碎片,这些美丽的碎片看似凌乱、模糊,但却在情感主线的连缀下,变成了一串巧夺天工的珍珠项链,其中的每颗珍珠都闪烁着令人向往的光芒。然而,如果将视线转移到影片中的社会背景,观众便会发现,这串绚丽多彩的珍珠背后却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阳光灿烂之下,阴影却也是那般的浓重,导演将一次朦胧的悸动和爱恋抛入时代的洪流之中,在强大的落差中将一个家国的动荡饱含深意地赋予在这段灿烂的记忆里。

    影片几乎不提当时的社会背景——“文革”,只在开始的时候以一个硕大的毛主席雕像的拉伸镜头和混乱的人群点出时代背景,并在片中穿插一些“文革”时期流行的歌曲和安排一场迎接国外领导的庆典,此外全是一些关于学生时代的似是而非的回忆。这段回忆在各种因素的左右下被虚化或夸大,既有对美好往事的怀恋,也有“逝者如斯”的惆怅感慨,而那真正的现实在这般美丽的剧情和色彩面前有些显得微不足道。从这点来看,无论是影片对小说的改编还是记忆对现实的背叛,在情感的世界里都是那么的合乎情理,而那苍白的真实世界在这绚丽的情感中如何不会自惭形秽?因此,观众能够接受片中近似耍赖的剧情和叙事模式,因为在这背后蕴含的是对情感和自由的毫无保留的宣泄与包容,而该片最为动人的部分也在于此。所以,影片可以将溜号撬锁这种卑劣行径以一种不受排斥的方式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并将其与苏军攻占柏林相提并论;它可以将一间普通的洗头房装赋予梦幻般的色彩和炫丽的阳光,并将洗头这样的小事变成人间最美的乐事;它可以给街头小混混的毫无意义的群殴配上鼎鼎大名《国际歌》;它可以将一代人的颓荒用诗化的镜头和色彩变幻成一部动人的记忆歌谣,在那悠悠的歌声中不见半分荒凉,有的只是对往事的怀念与倾心……

    二、 温馨活泼的镜头与视点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导演用记忆写给时间的一封含蓄的情书,清新隽永而又信息丰富的长镜头无疑是表达情书内容的最佳选择。影片采用了大量的长镜头拍摄,顾长卫娴熟的摄影技巧为该片提供了上好的画面支持,再配以深焦摄影和俯仰角拍摄,不仅能使影片的画面空间维持完整性,而且让影片中的人、事、物带有一种从遥远时空而来的意境,将观众带入一种梦幻般的感觉之中。

    影片中的镜头彷如一只灵巧的猫,无声无息地窥探着片中人物的一举一动,既能攀塔上房,又能潜伏在时空的某个角落中静静观看周围一切事情的发生。影片的镜头随着剧中人物轻松自在地跳跃,给人以青春的律动,并将那个时代特有的蓬勃的生命气象无声无息地释放在荧屏之上。为了表现少年的活力,片中多数场面都采用了高速拍摄的手法,如马小军群体的嬉闹与追逐,四六条巷子的混战,马小军和米兰在房中的欢愉场景……片中移动镜头的使用成功将剧中人物的内心情绪外现于观众的眼前,升、降、遥、移的恰到好处的转换,能够精准地表达角色的心绪波动。性萌动后的马小军难以排遣骚动的情绪,只能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在屋顶上攀爬,这一场景运用了大量移动镜头,将人物心中的苦闷展露无遗。在马小军与米兰在闺房中的狂欢场景中,影片则是通过快速切换的画面营造了一种轻松美好的氛围。米兰房中的望远镜是姜文后来加上的,这一本身具有加强和放大意味的道具也是镜头的一种,马小军正是在这个镜头中发现了“米兰”(照片),具有隐喻意味的道具的使用更为这段真假难辨的回忆增添了一层梦幻的色彩。

    导演姜文要求摄影师不能做影片的旁观者,而应成为片中的一个角色,这对视点的选择是极大的挑战。唯有精细合理的视点安排方能将摄影机也变成电影的一个隐性角色,而顾长卫深厚的拍摄功力最终使其达到了这一要求。影片中视点的不断变换和转移成功让观众注意到了它的存在,如和马小军一起躲在床底的视点,在泳池高台上俯瞰不断攀升的马小军的视点等。此外,镜头的过度曝光使影片的画面总是充满着阳光,甚至给人以阳光过剩的感觉,这也正是主人公附加在这段记忆上的一抹明媚。在马小军与米兰“相识”的场景中,那抹明媚始终相伴,它使得米兰洗头的水房变得如同富丽堂皇的宫殿;使米兰的闺房变得恍惚而又绚丽,如梦般温馨而甜美;使夏日炎炎的马路在婆娑的树影下变得温情而浪漫。

    三、 精心设置的配乐与旋律

    一如片名给人精神焕发的感觉那样,《阳光灿烂的日子》的画面给人的总体印象是热情洋溢、充满阳光的。阳光灿烂之际,恰是阴影浓厚之时,在影片温馨绚烂画面的背后,是近似蓝调阴郁而忧伤的配乐。二者就如太极的阴阳,彼此纠缠融合的同时,却又那么界限分明,共同组成一部如诗如画的动人影片。

    影片的主题音乐是意大利马斯卡尼的歌剧《乡村骑士》中的一首著名的间奏曲,片中多数重要场景都用它作为背景音乐。《乡村骑士》本是根据意大利韦尔加的短篇小说改编而来的独幕歌剧,由著名作曲家由马斯卡尼谱曲,以西西里岛农民的真实生活为素材,叙述了农民图里前与女友罗拉婚外情的故事。《阳光灿烂的日子》的主题配乐是歌剧《乡村骑士》配乐中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一段旋律,这段旋律能将人带入如下画面:历经沧桑的归乡骑士漫步在乡间小路上,思绪如激流般翻涌。回首往事,泪水不觉充满眼眶,慢慢模糊了视界,模糊了时间的脉络。这段带有蓝色忧郁的旋律饱含情感与思绪,有着太多的倾述在里面,十分受电影导演的青睐,《愤怒的公牛》和《教父》等著名影片都曾用它做过背景音乐。《阳光灿烂的日子》之所以选定这段旋律作为主题配乐,是因为导演姜文看中了它丰富的内涵和偏于阴郁的情感色调。

    除去主题配乐,片中由文革、苏联、朝鲜等歌曲所组成的配乐也堪称本片配乐的一大特色。在影片的开头,下摇镜头中缓缓入画的巨型毛主席塑像在一片激越的歌声中渐渐呈现在屏幕之上,此时的背景音乐选取的是1969年风靡全国的流行红歌《毛主席,革命战士敬祝你万寿无疆!》。在歌声之中,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镜头组接快速地交代了影片的“文革”背景。然而,画面并未在此做太多的停留,而是很快切换到三个小女孩在教室跳舞的场景,稚嫩的舞步却能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健美,白衣白鞋和纯真的容颜一下就将观众从刚才紧张的氛围带入温馨的情调中。女孩们跳舞时唱的是另一首当时流行的歌曲《想念毛主席》(又名《远飞的大雁》),这首曲子比较温婉,甚至有些缠绵悱恻的味道,曲中每个音符都浸渗着理想、年华和欲说还休的感怀,能够很好地衔接影片的前后剧情。迎接西哈努克亲王时的背景音乐是纪录片《万紫千红》中的插曲《友谊的花开万里香》,也是当时十分著名的红歌。在歌声中,师生的舞姿、服装、标语和红脸蛋是那么的整齐划一,冯小刚和夏雨同框献舞的画面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给人带来微微的心灵刺痛,暗示了影片背后的基调。从背景音乐的选取可知,导演显然对影片的时代背景十分熟悉,后面所选的《卖花姑娘》插曲、《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颂歌献给毛主席》《北京颂歌》等,无一不是当时传唱全国的流行歌曲,观众很容易被这些歌声带入到那个时代。影片结尾黑白画面中又响起了《想念毛主席》的歌声,与影片的开头前后呼应,泽娜卓玛富有穿透力的高音带着青藏高原特有的苍凉之感,与冷峻的色调相得益彰,一下便将观众领回冷酷的现实中。

    四、 三节色调背后的意蕴与内涵

    《阳光灿烂的日子》的画面色调以暖黄为主,只在后半部分加入了蓝色和黑白色调,构成影片的三节基本色调,这样的画面色彩调度的背后蕴含着导演的诸多考量,分析色调的含义对认识该片有很大的帮助,甚至可将此视为开启导演思想的关钥。

    影片的主色调是黄色,这是一种没有太多内涵的色彩,恰如少年人直来直往的心思,让人一目了然,象征着青春的温暖与躁动。大量暖黄色调的画面很容易将观众带入那金黄色的回忆之中,少年时代的夏天所特有的暖洋洋的感觉被过度使用的金黄色彩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温暖在给回首往事的人带来心灵抚慰的同时,还可能扭曲和美化人的记忆,用绚烂的阳光将过往的痛苦和悲伤掩藏于无法察觉的阴影深处。在这片浩瀚的黄色海洋之中没有半点的蓝色阴郁,只有最为天真烂漫的回忆,而在回忆给人带来的强烈的愉悦面前,如烟往事的真假已然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充斥在影片中的这片黄是导演极富私人情感的个性表达,影片中不断被推翻的追忆正是这种任性的典型表征。泳池水的幽蓝是闯入这片暖黄的不速之客,是在黄色中迷失方向的马小军忧郁情绪的点缀,同时也暗示着他与群体的疏离。蓝色代表遐思,它的到来宣告着马小军不再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而是开始迈向成熟的青年。从高台上跳下后,马小军被小伙伴们践踏,那片混乱的蓝是成长中不可避免的阵痛。最后,影片以黑白色调告终,冷峻的颜色一下便将观众从那片暖黄的梦中拎出,重归冷酷的现实。

    结语

    《阳光灿烂的日子》无疑是部野心勃勃的处女作,影片用娴熟的叙事与剪辑手法将回忆的意识流绘成一副写意的山水画,现实的真伪无法在画中得到印证。顾长卫的镜头清新隽永而又耐人寻味,影片出众的画面色彩和精准的配乐具有一定的突破性,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搭配中,向观众诠释了一部优秀电影真正应该重视的因素,并使该片成为一部堪称教科书式的电影。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