珂勒惠支的艺术创作探究
马臻
摘 要:凯绥·珂勒惠支的版画作品大多是以革命、战争、反抗、母爱为主题来进行表现,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给人呈现出一种视觉震撼力,深刻地反映了德国劳动阶级的悲惨命运、生活苦难及其在资本主义压迫下的挣扎与反抗。通过对珂勒惠支所处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以及对版画作品《农民战争》的简要分析,来了解珂勒惠支艺术作品的创作特征、形式要素等。
关键词: 珂勒惠支;劳动阶级;《农民战争》
凯绥·珂勒惠支是现代最有影响的德国版画家,也是中国人民比较熟悉的德国女版画家。鲁迅在引导中国青年艺术工作者开展新兴版画运动时,曾将珂勒惠支的作品作为范本。珂勒惠支的原作首次在中国展出,是在1930年10月4日、5日在鲁迅和友人在上海举办的世界版画展览会上。鲁迅先生十分推崇她的作品,曾经说,“在女性艺术家之中,震动了艺术界的,现在几乎无出于凯绥·勒惠支之上。”鲁迅先生曾亲自编剧《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集》并写序对其中的作品进行详细介绍,这位无产阶级革命艺术家的鲜明的战斗立场与强烈感人的版画语言,对当时的中国版画家影响较大,她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版画作品,珂勒惠支的名字在德国美术史上及现代版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我承认我的艺术是有目的性的。当现时人民正处在如此无依无靠、需要救援的时候我要起作用。”这是珂勒惠支在回顾她的作品时所写的。珂勒惠支的艺术创作与她的人生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大都围绕德国劳动阶级而产生,包含着深刻的社会意图,主要表现一些从肉体上和精神上忍受着巨大痛苦的贫苦人民的生活。在画面形式上,视觉冲击力很强,让观者能够看到并且感受到人民的痛苦。
一、珂勒惠支创作背景
艺术创作本就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珂勒惠支的艺术作品大多以黑白呈现,描绘经历战争磨难、饱受摧残的底层人民。她的艺术作品风格明显,之所以选择这样的主题,离不开珂勒惠支的家庭环境和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凯绥·珂勒惠支( Kath Kollwitz 1867-1945),原名凯绥·施密持,1867年出生在德国哥尼斯堡的一个家庭,父亲、兄长和丈夫都是对她的艺术创作影响至深的人。她的父亲发现珂勒惠支极具艺术天赋,为她提供学艺地点,开始在柏林学习绘画,后到慕尼黑学习铜版画技法,并开始用版画表现德国下层工人的生活。珂勒惠支的哥哥是一名社会主义者,她深受哥哥政治方面的影响。1891年珂勒惠支与医生卡尔·珂勒惠支结婚,卡尔是一名医生,珂勒惠支常常亲眼目睹因为战争受伤的而来接受治疗的伤者,这深深刺痛她的内心,让她有机会深入了解工人生活的艰辛,绘制了许多有关工人的素描和版画,也使她更加明确地认定了她的创作主题。
凯绥和卡尔的感情除了稳定、忠诚,还有最重要的相互尊敬,就像她不控制或限制卡尔行医一样,卡尔也没有想过要把自己的意志或影响横加到她的作品中去,双方也不为自己的自由和自尊而压制另一方。从当时德国典型的家庭生活来看,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女子应该受丈夫和父亲的统治。假如没有得到丈夫的支持,妻于一般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父亲教育孩子,就像训练士兵一般。根据时代和环境来说,珂勒惠支的家庭幸好不是那样的典型家庭,从她作品所表现出的态度,也说明了她作为一个妇女和一个艺术家的个人独立的态度。
(二)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
特定的历史背景对艺术家思想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珂勒惠支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于1945年4月去世。由于她创作时期的历史背景刚好处在世界大战前后,劳动阶级在资本主义压迫下受尽折磨、社会矛盾激增、人们对不平等社会的不满以及反抗、生活的困苦等都赤裸裸地在她的作品中展现,这些社会历史条件都深深地影响着珂勒惠支的创作。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珂勒惠支当时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她站在无产阶级的队伍里,用自己的力量与资本主义做斗争。政治和艺术是相互影响的,政治影响艺术,艺术也影响政治。当然,两种影响的力量是不平衡的。政治对艺术的影响是重大的、直接的、深刻的。 所以,珂勒惠支的版画作品与德国无产阶级半个世纪的关系也就非常明确了。珂勒惠支深受父亲、哥哥以及丈夫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开始关注劳动阶级、贫苦大众、饱受饥饿的人们,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遭遇成为她创作的题材。她更专注于去描绘悲惨的、无助的人民,深刻地揭露出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实。她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信念,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
二、浅析《农民战争》
战争刺激着珂勒惠支的内心,使她更加想为工人阶级出一份力,同时,珂勒惠支认为劳动妇女比中产阶层妇女更容易流露自己的感情,她发现工人们的手、脚、头发很有意义、很重要,并能通过她们衣服的覆盖寻求到体形。由劳动成型的身体在她看来始终是美的。“美就是丑的东西”是她喜欢引用的一句话。她所表现出来的作品无不震撼人心,她总是站在劳动阶级的最底层,她同情贫苦人民的悲惨命运,她憎恨资本主义和统治者残酷的压榨。她终生都在用自己的力量来与资本主义做斗争。 其中,表现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两套最著名的铜版画是《织工的反抗》组图和《农民战争》组图。
(一)创作背景
德国历史上1524至1525年曾爆发以基督教的平等原则为号召,反抗地主贵族和教会的农民战争,最终受到血腥的镇压。有一本描写这次农民战争中加“黑安娜”的农妇领导农民斗争的小说,引起了珂勒惠支的兴趣。她在1902-1908年完成《农民战争》组画,便是受这个事件的启发。
(二)作品分析
《农民战争》组画是珂勒惠支运用蚀版画技法更为出色的作品,共有7幅画。《犁田者》和《蹂躏》表现了农民痛苦的生活,《磨镰刀》表现了一个农民的头靠着作为武器的镰刀等待出发,他的双眼射出仇恨的目光,《圆拱门中的武器》中的农民高举武器从城堡的拱门中蜂拥而上,《反抗》一列起义者正像潮水一样涌向敌人,一个农妇的背影正高举着有力的双手号召队伍前进,《战场》是一个令人心碎的场景,横尸遍布的战场上,在夜色朦胧中,一个母亲弓着背在寻找她的儿子,《俘虏》是最后的结局,一群被捆绑着的俘虏中还有儿童,他的双手被捆绑着却歪着头睡着了。整体画面背景环境多是黑暗的,珂勒惠支是在用黑色来表现工人们的世界,愁苦、无助、反抗的情绪无处爆发。同时,利用黑白色鲜明的对比,黑色更倾向于悲惨、沉重、反抗的作品主题基调。
其中《战场》,从画面形式方面来看,画面构图颇为严谨,主要有水平线和垂直线构成,弯着腰的老妇位于纵向的中心位置,背景的水平线几乎平均分成了两个部分,使得画面整体平稳,为悲惨的氛围打下基础,地平线同时位于横向画面的三分之一,再加上妇人身披黑色斗篷并带着帽子,没有露出面部,整个画面清晰描绘的只有那支沧桑的手,整体给人沉闷压抑的感觉。
从技法方面,整个版面布满了软蜡技法,留白较少,造成隐约朦胧的黑暗效果,同时也使画面更加丰富柔和。视觉中心集中在受光的手上,并用清晰的线腐蚀技法准确地刻画出来,这一明暗、虚实的对比强调了布满青筋的手在画面上发出的光芒,揭示了全画的主题。
作品的主题反映了被压迫者的穷困、挣扎和斗争,刻画的形象十分感人,在表现技法上以综合为主,蚀刻和软蜡等技法的配合使得画面有深沉且丰富柔和的藝术效果,既没有了雕版的刻板,也没有蚀刻的单薄,而是一种类似于素描式的、自由的、丰富的、厚重的效果。
三、结语
珂勒惠支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女画家,不仅仅是因为她绘画的天赋,更重要的是她的品德。
她用自己的艺术作品反映着这个时期的历史,同时,也对劳动阶级起到了鼓舞、奋起、反抗、追求独立、平等的积极作用。通过浅析珂勒惠支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及对《农民战争》的认识,使我们了解了她作品的一些基本要素。珂勒惠支是一位特殊的、独立的艺术家,她作品中最宝贵的就是她的精神和她真实的情感,其作品也因具有这样的灵魂而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美]克莱因(Klein,H.A.),[美]克莱因(Klein,M.)著.珂勒惠支的艺术生活[M].顾时隆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
[2]张奠宇著.西方版画史[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164.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