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有效设计

    邵亦芬

    [摘? 要] 实践表明,只有教师树立了正确的实践活动设计理念,才能保证教师的设计行为能够瞄准学生的数学知识建构需要. 要想让教师的实践活动设计理念变得科学,既需要教师学习与实践活动相关的理念,研究他人成功的实践案例,也需要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学生,真正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让学生的实践体验过程能够真正成为数学知识建构的动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实践活动课是一个重要的选择,从课堂教学方式的角度来看,实践活动课的引入可以让教师的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 正因为如此,实践活动课才受到越来越多数学教师的欢迎. 在梳理同行们相关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当前教师们对于实践活动课的理解是不同的,而不同的理解往往也意味着不同的教学设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教学效果也不相同. 再通过进一步的比较研究发现,有些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初衷是为了走个形式,本质上并没有真正有效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因此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实际上有一个有效性的问题,而这也是值得教师认真研究的问题. 有效的实践活动课取决于有效的教学设计,因此本文就重点阐述有关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设计.

    认识数学实践活动课设计的价值

    设计犹如画蓝图,设计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实践进行预演的过程,对于初中数学实践活动课而言,道理是相同的,只有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后续的实践活动课才能有效开展.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有效的实践活动课应当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着眼,即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认识到这个宏观意义之后,还需要从更为微观的角度来认识实践活动课的有效设计的价值,笔者是从这样的几个方面来理解的:

    首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设计,重在对实践、活动的强调. 顾名思义,实践活动课作为一种课,其重点在实践与活动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作为主体参与. 于是在设计实践活动课的时候,就需要真正体现出实践性与活动性. 如要验证“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就可以让学生用长短不同的小木棍去搭三角形,学生通过成功或失败的案例进行比较,自然可以概括出相关的结论. 这种来源于实践活动的认识,往往可以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从而支撑其对相关数学结论的记忆与理解.

    其次,实践活动课的有效设计,重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预设. 有效的实践活动设计,一定是建立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预设基础之上的. 做出这一判断的意义还在于,如果教师只重视自己所设计的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情形,如哪些地方可能比较顺利,哪些地方可能会遇到困难等,那这样设计出来的实践活动就有可能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桎梏,而不会成为促进学生建构数学知识及其体系的助力. 因此,预设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于生成有效的实践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再次,实践活动课能否有效实施,还需要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对可能的教学效果进行预估. 笔者发现这样的一个过程,对于促进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在对上面所举的“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实践活动进行设计的时候,笔者就充分预设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可能出现由于随机性而无法成功搭建三角形的情况,因此在教学设计当中,笔者特地增加了“对实践活动结果分‘成功或‘不成功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的要求,很好地帮学生建立了相关的认识.

    有效设计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思路

    有了上述的价值认识,具体到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需要认识到数学综合实践意味着“数学+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与实现目标的手段;另一方面需要认识到有效的实践活动课的设计思路应当是“预设过程”“活动设计”“评估反思”,之所以将这三个环节作为实践活动课设计的思路,是因为“综合与实践”本质上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现以“三角形的稳定性”为例来说明.

    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初中数学知识中的地位看似不重要,但实际上却是学生印象较为深刻的知识点之一,很多学生在多年之后回忆起三角形相关知识的时候,往往第一反应就是“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该知识点与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 考虑到这一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对三角形的稳定性的认识更加深刻,并在此过程中能够实现数学与生活更为密切的联系. 对此,笔者的设计是这样的:

    首先,预设学生对三角形稳定性的认识. 笔者以为学生在理解“三角形”和“稳定性”两个关键词的时候,很容易建立起相关的认识,但这种认识更多的来自于概念,而不是来源于生活实践,而没有生活实践,如此形成的认识就比较抽象,不能够演绎到生活中其他情形的相关判断上去.

    其次,设计实践活动过程. 这个过程的主要思路是“比较”,通过让学生搭建不同的图形,然后感受其稳定性. 这个实践活动过程所用到的材料非常简单,主要就是木棍(事先打好孔)、螺丝(之所以用螺丝而不是铁丝,主要也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新的比较环节)等. 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能够搭建起三角形、四边形、其他多边形等,如果螺丝较松,则会明显地发现只有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其他形状是可以變形的,从而学生对“稳定性”的认识就鲜明了起来. 但在此过程中,也会有因为螺丝旋转较紧,而出现四边形或者多边形也比较“稳定”的情形,于是就诞生了新的问题:三角形的稳定性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实际上笔者预设这样的一个环节,正是对学生学情准确预估的结果,因为不少学生认为的“紧”“不易动”就是“稳定性”,而数学意义上的稳定性,更多的是指“三角形的三边长度确定,那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边的确定”决定了“形状与角的确定”是其本质含义. 对于三角形而言,无论装置的其他因素有何变化,如螺丝的松紧,都不会影响这一性质,这才是真正的“稳定性”. 有了这样的实践体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才会更加深刻.

    再次,对实践活动的设计进行反思评估. 上述实践活动课的结果,与教学设计时的预设是比较一致的,这其中既有此前教学中积累的经验,更有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准确判断. 这说明在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中,预设学生的活动过程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俗话说“有备才能无患”,只有充分准备了,才能让学生的实践活动过程与数学教学的目标更加吻合.

    有效数学实践活动课设计的思考

    充分认识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对于保证实践活动课有效实施的价值,是笔者在实践活动课设计、开展过程中积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认识. 虽然说设计是在教学活动之前进行的,更多的是教师大脑思维的产物,但这个设计过程的重要性却又是无可替代的. 正如前面所说的,只有教师树立了正确的实践活动设计理念,才能保证教师的设计行为能够瞄准学生数学知识建构的需要,要想让教师的实践活动设计理念变得科学,既需要教师学习与实践活动相关的理念,研究他人成功的实践案例,也需要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学生,真正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让学生的实践体验过程能够真正成为数学知识建构的动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构建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活动教学,通过课堂活动可以让数学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构筑数学课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很显然,这个风景线要成为现实,教师自身的努力是必需的,理论结合实践的观念是必须树立的,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保证实践活动课设计的有效性.

相关文章!
  • 改进演示实验,提高演示实验教

    曹雪梅众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教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

  • 素质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杨天摘要:进入21世纪之后,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而在职业教育中,许多学生和家长错误的认为职业教育的本质就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