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江苏为例体制内画家群体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王群怡
摘 要:在当今全球文化快速交互中,我们很难再见艺术流派的聚集成形。如今,艺术呈现出的是多元发展的态势,艺术家们拥有各自的绘画创作风格、表现手法及审美追求,倘若从艺术风格的角度将其归为同一则显得过于牵强,但我们仍能以画家群体基于社会中的不同分工作为划分方式的一种,从而探究出画家群体对文艺生长所产生的影响。将对文艺发展起内部推动作用的江苏省体制内画家群体作为此次课题的研究对象,运用科学的社会学调查法,以客观数据为主要依据,分析出当下体制内画家群体的生存现状、基本职责与义务,以及他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江苏;体制内画家群体;生存现状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6年度“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以江苏为例社会学视角下体制内艺术家创作生态调查》(编号:KYLX16_1351)]
所谓体制内画家即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的组织制度中,专门从事绘畫创作的主要职员。据近十年的三届全国美展[1]江苏省画家获奖人数的统计数据来看,在第十届全国美展(2004年)中,江苏省体制内画家获奖人数约占江苏省获奖画家总人数的23%。到了第十一届全国美展(2009年),体制内画家获奖人员数较第十届全国美展略有减少,但从距当前最近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2014年)江苏省画家获奖情况观之,体制内画家获奖人数又比2004年上升了21个百分点,比2009年上升近33个百分点。[2]因此,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得出:江苏省体制内画家获全国美展奖的人数存在波动上升的趋势。
随着我国当代艺术的繁荣发展,体制内画家群体已然成为中国美术事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因而,对该群体当前的生存现状进行深入考察显得尤为重要。
一、江苏省体制内画家的创作生态坏境
在我国,体制内画家主要依托于国画院、美术馆等政府机构,他们从事着绘画创作与研究工作。这里,我们以江苏省国画院与江苏省美术馆为例:
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美术馆皆为江苏省文化厅下属的、非赢利性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江苏省国画院针对中国传统书画进行创作与研究,其下设有艺术委员会,山水、人物、花鸟、理论四个研究所,以及江苏省国画院美术馆、江苏省书法院、傅抱石纪念馆和行政办公室。截至目前,省国画院拥有专业创作与研究人员37人。[3]江苏省美术馆除负责艺术品的收藏、展览外,也肩负着绘画创作等研究任务,省美术馆的创作中心下设有三个部门:江苏油雕院、江苏版画院和书画工作室,现有专业画家16人。[4]
首先,从体制内画家群体的人员数量上比较,以上数据直观地显示出江苏省国画院比江苏省美术馆拥有更大规模的创作团队;若从绘画创作类型上看,江苏省美术馆又比江苏省国画院拥有更为丰富的专业类别,除国画专业外,还有油画、版画等专业。其次,当我们观照体制内画家群体的创作条件,省美术馆与省国画院的专业创作人员同非专职画家又有所不同。一方面,供职于省美术馆、国画院的画家是不用坐班的,画家们可以自选场所作画,这就在时间、空间上为他们争取了更多的自由,降低了其受外部干扰的可能;另一方面,当体制内画家拥有着一份稳定的收入,便无需再为生计烦恼,这样使得他们更能将精力投入到艺术创作当中。最后,从体制内画家群体的创作上看,江苏省国画院、美术馆每年皆会组织画家外出写生。我们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对于艺术家群体而言,贴近生活的观照和体悟是创作出好作品的先决条件。例如,省国画院每年会以其品牌年展“金陵风骨·其命唯新——江苏省国画院书画作品展”为基础,去到全国巡展。在此过程中,国画院的专职画家借助这一平台开启考察写生活动,2015年他们去到了浙江、山东,[5]2016年去到了北京、甘肃。[6]同样的,江苏省美术馆也于每年春暖花开之际组织画家外出,春季出行地主要集中在江苏周边。到了下半年,省美术馆的专职画家们则被集结到我国较远地区进行写生,如2015年的新疆之行,2016年的四川、大凉山、甘孜、阿坝之行,[7]都开拓了画家们的视野,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当然,除了这种官办的外出写生形式外,画家个人也会约上三五画友去外地采风。因此,对于体制内画家而言,他们不单是按政府机构的创作写生要求外出取材,更多地是为创作出更高品质的画作而产生出这些自觉、自发的创作行为。
二、江苏省体制内画家承担的基本职责与义务
对于体制内画家群体而言,参与由政府机构举办的各项重要展览、活动,是其基本的工作职责。就2016年江苏地区由政府牵头的展览,除要求体制内画家为官方创作的主题画幅,以用于庆建党、建国、建军等主题特展,还有我省与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打造的一项全国性的重要展览“中国百家金陵画展”,它已成功举办了12届,每届评出100件入选作品,其中包括金奖作品10件。到2016年止,江苏省体制内画家获金奖人数约占江苏省获金奖总人数的17%,[8]体制内画家在画家群体中的成绩十分突出;就活动来说,以去年省内的大型写生活动——“重走万里路·再绘九州情”最具影响力,它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联、江苏文投集团共同发起以弘扬新金陵画派之精神为旨,带领画家重走当年新金陵画派两万三千里写生路线。经全省报名选拔,被选中的20位画家中体制内画家人数占到了70%,由此可见体制内画家响应政府号召投身创作活动中的热情十分高涨。参与此次活动既是对前辈画家的追思致敬,又能在重走老一辈画家的写生之路中亲身实践,更能与同行们切磋学习。
此外,体制内画家还积极参与到了惠民服务中,这亦是体制内画家的职责所在。他们不仅专注于自己的绘画工作,还定期深入生活,将画作带进高校、送展到基层,积极参与到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中。文化艺术需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当艺术作品关注身边,切实关心社会问题,我们自能通过绘画与作者产生出情感的共鸣,我想这算是绘画作品的另一种成功。除了履行服务公众的职责,我省体制内画家还尽自己所能地承担起地方公益活动,通过义捐绘画来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群,使得公益先行。
如今,放在體制内画家面前的,除需践行起他们的本职工作外,还要通过实践与创新使得自己成名成家,这便是该群体应尽的义务之一。通过参加一些政府机构或社会上组织的画展,如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体育美展等,以及其他的单项画展,使自己的作品入选、获奖,以扩大画家自身的社会影响力。除此之外,体制内画家还多参与到其单位机构组织的全省、全国性的巡展中,一方面,他们可以将自己的画作推介出去,增加社会效应;另一方面,可以走出去学习借鉴不同地域画家的创作风格,这对他们本身的绘画创作也有着一定的启发。
三、我省体制内画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当然,在以国画院、美术馆为依托的体制内画家的创作环境中也面临着一些客观的问题——画家断档,即50后、60后的画家即将离休,而由于新一代画家未能力扛重鼎,接续前辈之画业而产生的现象。近年来,画院、美术馆鲜有引进人才,主要原因是较高水准的画家难求。绘画创作不比旁者,只有经过生活的积淀才能创作出卓有技艺而又不失意蕴的画作。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有意识地复兴中国师徒技艺相授的传统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绘画从古至今讲究的都是传承,体制内画家的技艺同样需要传承,我们不能单单指望通过高校科班教学的方式培养出优秀的画家。虽然,在当前要复兴师徒授受的传统教学方式还有着许许多多的困难。比如生源问题,一项技艺的传承是需要有人投师学艺的,而如今向体制内画家们学画的多是半路出家,且只为培养一项业余兴趣,如果说真是为了去钻研绘画技艺的寥寥无几。其次,与高校科班的教学方式比,师徒相传缺乏一套成熟的教学体系,并且师傅在这段关系中将起到重要作用,学生习画自会带有师傅的作画风格,从而对于他们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反观之,学生能够习得师傅大部分的技能,也算是对师傅绘画技巧的传承,至于怎样突破师傅的画风,还要看学生自身的研修。
当然,也有许多高校会聘请国画院、美术馆的画家去教授学生绘画技法,实现画院与院校的合作,开创艺术创作研究机构与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对于实现文化、教育资源的整合,更能为国家培养出更高层次的艺术创作人才。但体制内画家的重心还是在画院、美术馆,同时也有着自己的绘画创作任务,少有精力长期投身教育事业。此外,作为专职画家,是和高校中负责教学的老师不同的,在教学上他们不可能组建一套很系统的个人教学方法去指导高校学生。因此,我认为恢复师徒传承制,是解决当下画院、美术馆人才断档的好办法,但同时也有许多现实情况去克服,且尔今只能当作一个参考。
对于大部分体制内艺术家而言,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拥有广阔的艺术展示平台与丰富的艺术资源,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对于他们技法之外智识的提升,他们自身的群体性无法避免地会有来自业内、外人士的关注与比较,以及如何在共性中寻求创作突破的能力。第一,职称是体制内画家绘画创作能力最直接鲜明的标识与体现。职称的评定,不仅要求画家在艺术创作上要有着较高的水准,在无形之中也使得他们转而重视提高自己对艺术等门类的广泛认知。要知道,技法与认知的提升,是新时代画家应该具有的最为基础的特质,这是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来沉淀的。第二,在全国性的展览中入选、获奖也是对画家的一种肯定。全国美展五年一届,在时间上跨度较大,既给足了画家创作的时间,反过来也是一种拉锯战式的挑战。创作状态不佳作品未被入选,便要再等上个五年。人的精力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创作出精致的艺术作品,这是所有画家都会面临的难题,这就要求画家们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创作,将有限的精力更高效地投入到绘画实践中去。第三,对于体制内画家有着义务、责任去为官方创作些主题画幅,这是对他们在群体中进行合作及其艺术风格相互借鉴、磨合的重要考验,从与旁人的合作中也能打开画家们的艺术创新思维,也在合作中克服困难,这将会大大增强画家群体的凝聚力。如果说以上实际条件不断催促着艺术家创作出更好的艺术作品,那么就创作而言,体制内画家的画作必定会产生相互间的影响效应,这就要求画家能在共性中寻求个性的突破,不落俗套地创作出被业界认可、被大众认可的艺术作品。综合以上,由于体制内画家的群体特性注定要承载比旁者更多的压力,其间的竞争与比较也不断地考量着体制内的画家们。因此,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拓宽自己的视界,才会带来不一样的创作体验,而所遇之问题也都会迎刃而解。
四、结语
最后,通过研习这一课题,当我们从文化生态的视角着眼,基于社会学的调查法,使得我们对省内体制内画家的创作生态环境、其在文艺发展中所要承担的基本职责与义务,以及这一群体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了更为深入地了解。当然,此次研究虽只反映了中国文艺发展中的一个侧面现象,但同时也能见微知著地看到中国文艺工作者在文艺事业的前进道路上所做出的贡献和努力,作为新时代主推手的他们正不断地为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注释:
[1]全国美展:全称“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是中国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国家级美术作品展览,每五年举办一次。主办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设“创作奖”“理论评论奖”“终身成就奖”三个子项,其中“创作奖”设金、银、铜、优秀四个分项。现已举办十二届。
[2]由江苏省文学艺术联合会吴嫔老师向笔者提供的《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对10-12届全国美展中江苏获奖情况人员统计名单》。
[3]由江苏省国画院刘筱老师向笔者提供的《2015年五院联展江苏省国画院简介》。
[4]根据笔者2016年对江苏省美术馆王国斌老师的采访报告整理。
[5]《江苏省国画院2015年鉴》。
[6]《江苏省国画院2016年鉴》。
[7]同[4]
[8]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对“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江苏省获金奖人员统计名单。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