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己书”与现代版《卖柑者言》
张培元
北京朝阳区栗子店老板张先生,因栗子质量不好,心存愧疚歇业整顿,并用文言文写了一封200余字的“罪己书”:“试炒当日,发现栗子内坏甚多,品质低劣,使买我栗者痛,我为此深感愧疚,自责不已,不敢欺人以牟利,故思虑再三,决定停业数日,再寻货源。不得好栗,暂不开业……”这份“罪己书”经作家马伯庸微博转发后,短短一天被转发过万,评论5000多、2万个赞。(据9月9日《新京报》)
小小栗子店,试营业期间因误购入一批劣质栗子进行炒卖,小老板甚觉“对不住消费者”而陷入自责。一份文白杂糅的“罪己书”,写尽坦诚、真切和痛悔,表达了商家像爱惜羽毛那样对招牌及口碑之精心呵护。网民纷纷点赞,更有论者将其追捧为业界良心,稍稍拔高的美誉,却也恰恰证明了公众关于诚信商德的美好期待和真诚呼唤。
由“罪己书”,我们禁不住想起了明朝开国名臣刘基所写的《卖柑者言》。这篇著名的讽刺小品文,尽管是在讽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欺世盗名之徒,却也从侧面暴露了当时普遍存在的市场劣风。人们争着以十倍之价购买“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却不具有丝毫食用价值的柑橘,其目的只是为了炫耀式消费,“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炫外以惑愚瞽”。有畸形的市场需求,就有畸形的市场供给。在一个充满欺骗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中,人人既是“买柑者”,又都是“卖柑者”。
如果反读这份稍显另类的“罪己书”,你就会惊奇地发现,它多么像一篇现代版《卖柑者言》,对于触目惊心的市场乱象能产生怎样的讽喻效应!放眼当下消费品市场,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数量短缺、质量掺水等不正常现象接连发生,连三鹿这样的巨无霸企业都敢在奶粉里掺三聚氰胺,区区一个台湾强冠公司地沟油案就使数以千计的中下游企业及其产品链中招,而国家质检总局前不久抽查的32批次224件充电宝无一合格……如此多问题企业,有几家有过忏悔、有几家向社会发布“罪己书”了呢?事发之前坑蒙拐骗大肆忽悠,事发之后强词夺理极力开脱,商德不彰,缺德企业行之不远,甚至在一夜间遭遇大厦忽喇喇倾倒之尴尬命运。
正读可以读到良心,反读能够感受讽喻。从“罪己书”中触摸商德良心,字里行间流淌的温暖道德血液,源源不断地向市场释放着向善、向上的力量。